香港中文大学以钱穆先生字(宾四)冠名的“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跨时三十年,仅十一位大学问家登坛开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放眼世界,以阐述、创新中国文化为己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见解卓然。
本书为讲坛内容之一,该书选译小川环树先生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长短论文十六篇,作者通过对“风与云”“风景”“风流”的考察,总论《诗经》《楚辞》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国诗人的自然、人生观、审美观、社会观的变化历程。
图书 | 论中国诗/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
内容 | 编辑推荐 香港中文大学以钱穆先生字(宾四)冠名的“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跨时三十年,仅十一位大学问家登坛开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放眼世界,以阐述、创新中国文化为己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见解卓然。 本书为讲坛内容之一,该书选译小川环树先生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长短论文十六篇,作者通过对“风与云”“风景”“风流”的考察,总论《诗经》《楚辞》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国诗人的自然、人生观、审美观、社会观的变化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选译小川环树先生论述中国古典诗歌的长短论文十六篇,合成十二章;前三章通论,作者通过对“风与云”“风景”“风流”的考察,总论《诗经》《楚辞》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国诗人的自然、人生观、审美观、社会观的变化历程。其他诸篇就特定的题材,尤其是宋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作出深入的考论。 本书附金耀基教授、兴膳宏教授及谭汝谦博士对作者学术风格和成就的评介,以及作者年谱。本收是小川环树先生学术著作的一个中文译本。 目录 序 第一编 第一章 风景的意义 第二章 风流词义的演变 第三章 风与云——中国感伤文学的起源 第四章 镜铭的抒情成分——汉代文学的一个侧面 第五章 大自然对人类怀好意吗?——宋诗的拟人法 第六章 诗的比喻——工拙与雅俗 第二编 第七章 唐宋诗人杂谈 第八章 宋诗研究序说 第九章 苏东坡的生涯和诗风 第十章 苏东坡古诗用韵考 第三编 第十一章 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背景述略 第十二章 《敕勒歌》——中国少数民族诗歌论略 附录一 迎小川环树先生来新亚书院讲学 附录二 小川环树先生其人 附录三 小川环树先生年谱简编 附录四 本书各篇原题及出处说明 编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中国诗/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小川环树 |
译者 | 谭汝谦//陈志诚//梁国豪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10851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5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贵州 |
长 | 208 |
宽 | 142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