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从巴金、鲁迅的“红学观”讲起,探讨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三大基点”,即:“《红楼梦》的性质何属的问题;《红楼梦》的核心何在的问题;《红楼梦》的整体何似的问题。”侧重于把《红楼梦》放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大坐标上去观察思辩,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料考证,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下编,专门论述《红楼梦》的结构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独特创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周汝昌先生一九八六年九月至一九八七年八月在美国康斯威辛大学做鲁斯学者期间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从巴金、鲁迅的“红学观”讲起,探讨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三大基点”,即:“《红楼梦》的性质何属的问题;《红楼梦》的核心何在的问题;《红楼梦》的整体何似的问题。”侧重于把《红楼梦》放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大坐标上去观察思辩,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料考证,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下编,专门论述《红楼梦》的结构学,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独特创见。

本书首次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此次重新增订出版,新增了若干讲红小文,都十分富有启发性,为我们提供了看《红楼梦》的新视角,读来既有趣味,又令人垂目深思。

目录

增订版自序

增订版感言

卷头总论

《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

上编

第一章 巴金的“红学观”

 第一节 由一封信引起

 第二节 能讲真实的意见

 第三节 一个名词的几面观

 第四节 李先生的补充

 第五节 李先生对我的批评

第二章 “整个的进了小说”论

 第一节 谁创立的这一理论

 第二节 大观园和“幻灭”

 第三节 写实与新鲜

 第四节 “大部分”的合符

第三章 写实与虚构之问的“夹空”

第四章 “自况说”

 第一节 古人胜义

 第二节 一语道着

 第三节 归源于“文史通”

 第四节 一个佳例

第五章 自传性的小说意义安在

第六章 抒情诗与自传小说

第七章 古今中外深思反省

中编

第一章 全书的核心

 第一节 其人如玉

 第二节 怎样的人

 第三节 前人的理解(上)

 第四节 前人的理解(下)

第二章 “痴”

 第一节 崭新的命题

 第二节 雪芹“痴”意

 第三节 中华文化上的异彩

第三章 重读《红楼》

 第一节 红学的高境界何处可寻

 第二节 宝玉的“三王”号

 第三节“情榜”的文化涵义

补篇“大旨谈情”

下编

第一章 曹雪芹独特的结构学(总论)

第二章 红学的重要一环:结构学(分论)

 第一节 几个大关目(上)

 第二节 几个大关目(下)

 第三节 图表和举例

第三章 有余不尽之音

 补篇试从《周易》看《红楼》

 附录桐花风评语与探佚学

 卿云斓兮红楼灿兮——《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之思

 卷尾语

附录

 初版自序

 “工人社版”序

编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增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汝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0200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