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007-2008年全国各主要报刊刊载的比较重要的关于文学及文学理论的代表性文章,对于全面了解2007-2008年中国文坛的实际状况有很高的价值,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详细记录了这一年里中国文坛发生的重大事件。
图书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8年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2007-2008年全国各主要报刊刊载的比较重要的关于文学及文学理论的代表性文章,对于全面了解2007-2008年中国文坛的实际状况有很高的价值,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详细记录了这一年里中国文坛发生的重大事件。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2007-2008年全国各主要报刊刊载的比较重要的关于文学及文学理论的代表性文章,对于全面了解2007-2008年中国文坛的实际状况有很高的价值,全书共收录论文29篇,具体内容包括《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关于“底层文学”命名的知识问题》《重新审视评判长篇的标准》《“为人生”的小说与鲁迅创作的基点问题——对一个旧话题的新思考》《流逝与追忆——试论王安忆小说的时间形式》《苏童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发展》等。 目录 新时期文艺:风起云涌30年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的文学演变 呼唤优秀的政治小说 关于“底层文学”命名的知识问题 “底层写作”:没有完成的讨论 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从“茅奖”看近年长篇小说得与失: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重新审视评判长篇的标准 我深爱你的忧愁 他们凭什么获鲁迅文学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述评 “为人生”的小说与鲁迅创作的基点问题——对一个旧话题的新思考 鲁迅的批评观 历史开裂处的个人叙述——城乡间的女性与当代文学中个人意识的悖论 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后写作”举要 散文:从审美、审丑(亚审丑)到审智——兼谈当代散文理论建构中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 论现代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思考 读《怀念刘少奇诗词选》 流逝与追忆——试论王安忆小说的时间形式 《笨花》叙述的革命意义——重读《笨花》及其评论 《山河入梦》与格非近年的创作 论王蒙“自传” 苏童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发展 现代知识分子的沉论与救赎——论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 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批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 上海传奇的另一种写法——论虹影小说中的都市空间想象 林彦散文:文思如星珠串天 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文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8年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482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5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2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