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证中国比较文学30年(1979-2009John J Deeney李达三刘介民往来书札)
内容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第一部分(1982—1986)

01.刘介民致李达三(1982年10月17日)

02.李达三致刘介民(1982年10月31日)

03.刘介民致李达三(1983年2月18日)

附:美国耶鲁大学傅汉斯的来信(1982年7月10日)

附:美国刘若愚来信(1982年9月23日)

附:日本伊藤正文教授的来信(1983年6月5日)

04.李达三致刘介民(1983年7月14日)

05.刘介民致李达三(1984年5月8日)

06.刘介民致李达三(1984年7月6日)

07.李达三致刘介民(1984年9月15日)

08.李达三致刘介民(1984年10月26日)

09.刘介民致李达三(1985年2月14日)

10.李达三致刘介民(1985年3月18日)

11.李达三致刘介民(1985年4月29日)

12.刘介民致李达三(1985年8月25日

附:日本国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成田龙雄的来信(1984年11月)

附:日本关西大学北冈正子的来信(1984年11月18日)

13.李达三致刘介民(1985年10月26日)

14.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月18日)

15.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2月12日)

16.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4月10日)

17.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6月13日)

18.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7月23日)

附:乐黛云给李达三的信(1986年2月1日)

19.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9月8日)

20.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0月1日)

21.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0月6日)

22.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10月13日)

23.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0月17日)

附:佛克马给卢康华的信(1985年5月7日)

24.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0月23日)

25.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10月25日)

26.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11月7日)

27.刘介民致李达三(1986年11月25日)

28.李达三致刘介民(1986年12月3日)

第二部分(1987—1989)

29.刘介民致李达三(1987年1月2日)

附:《比较文学方法论》中英文目录

30.刘介民致李达三(1987年1月10日)

……

第三部分(1990—1992)

第四部分(1993—2009)

附录

刘介民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John Deeney与刘介民从1982—2009年间来往书信,按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者、精英走向世界,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真实记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书为中国比较文学复兴期和比较文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John Deeney与刘介民从1982-2009年间来往书信, 但仍不免有所遗漏。按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列, 可以了解讨论问题的来龙去脉。本书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从起步到发展、繁荣的一个历史见证,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证中国比较文学30年(1979-2009John J Deeney李达三刘介民往来书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介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139015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