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作人的清风苦雨/飞扬与落寞
内容
编辑推荐

周作人与鲁迅的思想深处,恐怕没有什么太大的歧异。他们都有战士的一面,只不过鲁迅是“做稳了战士”,周作人是“想做战士而不得”。对于周作人这样复杂的人物,无论是简单的棒杀还是单纯的棒杀都同样是非理智的行为,我们反思周作人,同时从他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化中曾经扮演过重要作用——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的中国人身上,反躬我们自身,在五四启蒙已过整整90年的今天,对于我们依然是有意义的。

内容推荐

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更是中国现代思想革命的主将。但短暂的落水附逆的历史,给他此后的历史人生,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他在惨淡中度过晚年,死后名声也被掩盖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尘埃中,上面牢牢地封着一层似乎盖棺论定的道德宣判——周作人,首先是一个汉奸,这不仅是政治定性,而且是人格定性,还是文格定性,其他这样那样的都靠边站。然而,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难以绕过的巨大存在。正如温儒敏先生在给哈迎飞《半是儒家半是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一书中所作的序言里说的,对周作人这样一个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研究必须超越道德层面的谴责,真正从思想、文化意义的角度做出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

目录

绪论 孤独的思想苦旅

第一章 绍兴记忆:乡土社会里的金色童年

 一 传统中国夕阳余晖下的绍兴耕耘读世家

 二 祖父的悲剧下场与家道旧学之末路

 三 蔷薇色的“忧郁种子”开发萌发

 四 投笔执戈从事海外安得郁郁居此

第二章 他乡游历:步入新世界的忧郁青年

 一 从绍兴到南京

 二 物竞天泽之道

 三 转向消潜沉静

 四 日本求学岁月

 五 文坛初露头角

 六 纯粹书生时日

第三章 弄潮时代:新文学革命的启蒙主将

 一 在辛亥革命的惊涛中冷眼旁观

 二 “新文化运动”前夕之风云际会

 三 标举人与人道旗帜的文化主将

 四 1919年政治风暴中的行动主义

第四章 苦雨悲情:家国两中的书斋文人

 一 身躯之病更兼家国之病的折磨

 二 摒弃虚幻理想追寻自己的园地

 三 崇尚个人主义与反对集体主义

 四 纷乱大历史中的反思与坚持

 五 兄弟一夕反目蔷薇色彻底褪尽

 六 反思五四后之告别新文化

 七 从女师大风潮到“三?一八”惨案

 八 在沉重的失望中退缩书斋

第五章 黑暗人生:道义事功化的通敌叛徒

 一 城关变换大王旗的幻灭

 二 爱女之死后的心态失常

 三 思想自省引来的激荡冲突

 四 左翼思潮盛行下的兄弟暗战

 五 文化与政治迷幻下的抉择

 六 各方重压下终于沦陷事故

 七 在伪官场沉浮的官僚文人

 八 “反动老作家”的个性之战

 九 苦雨悲风中走向黑暗人生

第六章 寿则多辱:“不胜今昔”的耄耊老翁

 一 在狱中的难熬岁月

 二 为生计而搏命笔耕

 三 在政治风流中飘摇

 四 人生止于苦难寂寞

附录:周作人经典语录

周作人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一、传统中国夕阳余晖下的绍兴耕读世家

周作人的家乡,山峦起伏的绍兴,浸润着千年中国历史的浓墨重彩,魏晋自中原南迁的名士之风流余韵,宋明理学的道德教化。乃至有清以来强有力的国家规约,皆深刻地塑造了这片乡土社会的人情风俗。将小农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期盼完美结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周氏家族与这里几乎所有的世家大族一样。 “耕读世家”就是他们的光荣和梦想,其中蕴涵的是对家族香火延续、子孙兴旺发达和家国富强这样简单淳朴的农业社会理想。

据周作人祖父周福清会试履历上所说,他们的始祖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元公即是赋《爱莲说》,以“出淤泥而不染”而名垂青史的周敦颐。将祖先追溯到这么一位声名显赫的史上名人,标志着这个家族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他们把读书、做人、致用、入仕这些出于个人或家族功利的人生取向。与传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调理想琴瑟共鸣。周作人后来写有《数典诗》,其三即是歌咏这位祖父所说的始祖的。诗云:“清逸先生百世师,通书读过愧无知。年来翻遍濂溪集,只记篷窗夜雨诗。”

但据家谱记载,绍兴周氏家族始祖为周逸斋,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定居会稽竹园桥。周作人又作有《数典诗》云:“清道桥头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关门不管周朝事,数典何因学画蛇。”并加注解说:“吾家始迁祖居越城清道桥(俗称青黛桥),名已逸,家谱中追称之日逸斋公,时在明正德年间,以前悉不可考。周氏例称出于周公,吾家则存疑,虽郡望亦称汝南,但以逸斋公为第一世,至不佞才十四世也。”

祖父福清公在1899年在给孙子周树人和周作人的“恒训”中,关于家史说了如下一段话:“予族明万历时,家已小康,累世耕读。至乾隆年分老七房,子七房,合有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称大族焉。逮嘉道时,族中多奢侈,遂失其产。”福清公这里所讲的周氏家族兴衰史大抵是真实的,待到鲁迅、周作人这一代出世时,周氏家族已经中落。但尽管浮华散尽,但至少生活无忧,物质和精神不失书香之家的从容闲适,富于意义的各种日常礼仪依然如同往昔一样毫不马虎。周作人后来回忆说:“我觉得很是运气的是,在故乡过了我的儿童时代……本来已是破落大家,本家的景况都不大好,不过故旧的乡风还是存在,逢时逢节的行事仍旧不少,这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而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节日尤显频繁,且情趣各异。绍兴这片文风炙烈、士绅密布的乡土,对各种节日礼仪自然分外重视,“四时八节”都有一套礼仪。所谓“四时”,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谓“八节”,即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立冬、年节。因为节日的诸种仪式。不仅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引导人们日常行为和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对于终岁为生计奔波劳累的乡村社会的人们来说,还是一次精神的放松与休息。

传统节日的繁华,为周作人的童年存留下了斑斓、炫目的色彩。直到晚年,他还为之心荡神驰,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儿童杂事诗》:

上元设供蜡高烧,堂屋光明胜早朝。

买得鸡灯无用处,厨房去看煮元宵。

堂屋上沿书案上烛光熊熊,香烟袅袅;厨房里蒸气缭绕,元宵如同珍珠般整齐地摆放在簸箕里,大人一个接一个放到开水翻滚的铁锅里……好一副节日的盛景,不难想象作为孩童那难以名状的快乐。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物质匮乏刚刚缓解的岁月,从我们自己童年时过节那种至今不忘的欢快,亦能体悟周作人晚年那充满眷念的美好回忆。节日过后:

龙灯蟹鹞去迢迢,关进书房耐寂寥。  书房埋首苦读,师傅手中戒尺,都是难熬的岁月。2月江南虽然寒意已去,春光乍现,但窗格子外面的世界只有偷偷遥望。心里盘算着新的节日,新的快乐放飞:

盼到清明三月节,上坟船里看姣姣。

清明时节,梨花满树,草长莺飞,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范啸风《越谚》卷中风俗部下记曰:“清明前后,大备船筵鼓乐,男女儿孙尽室赴墓,近宗晚眷助祭罗拜,称谓上坟市。”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作人的清风苦雨/飞扬与落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蹇小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7006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