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历史,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如何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之面目,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史家或曰历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根本问题。崔述作为乾嘉时期的学者,并不在当时学术主流中间。然而百多年后,他却受到古史辨派的推重,其中自有缘由。本书对崔述学术方方面面之论述,相信会有所启发。
图书 | 崔述学术考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如何认识历史,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如何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之面目,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史家或曰历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根本问题。崔述作为乾嘉时期的学者,并不在当时学术主流中间。然而百多年后,他却受到古史辨派的推重,其中自有缘由。本书对崔述学术方方面面之论述,相信会有所启发。 内容推荐 崔述(东壁)为清乾嘉时期学者,以“以经证史”的原则对所见古书古事进行了系统的辨伪考信。随着上世纪中国史学界“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崔述著作为胡适、顾颉刚等所推重,“几于一时人手一编”(钱穆语),遂等于“古史辨”运动之先声矣。治史当然首先必须对史料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然学术的工作必然带有学者主观及所持方法理念之影响。海外“诠释学”所谓作者“应谓”“必谓”二层次之挖掘,谈何容易。故对崔氏学术之研究考论,在新世纪仍有其必要的价值。该书为邵东方先生崔述学术研究之用心力作,对崔述学术诸方面及后世对其学术之接受进行了详尽的考论,并附崔氏《考信录提要》原文及英译,对有志中国古籍迻译之学者颇有启发之功。 目录 序 关于崔述学术的几个问题 崔述的疑古考信和史学研究——与王元化先生论学书(1992年5月25日) 王元化先生致邵东方君书(1991年8月10日) 王元化先生致邵东方君书(1991年12月4日) 王元化先生附识(1992年7月12日) 崔述的古史考证与周公摄政称王问题 崔述在清代儒学定位之重新考察 论胡适、顾颉刚的崔述研究 经义求真与古史考信——崔述经史考辨之诠释学分析 附录 考信录提要 Prolegomena to My Inquiries into Verifiability(KaoXinlu tiyao)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崔述学术考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邵东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929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0 |
宽 | 17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