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钓鱼列岛的领土争端问题,关系到中日两国的领土主权,故为中日战争遗留问题中的重大问题。但是,关于该问题的历史由来,中日两国政府对于解决该问题的态度,以及钓鱼列岛的现状,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由北京大学张植荣教授、王俊峰撰写的《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则全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东海和钓鱼岛争端一直是中日两国关系的争议焦点。历史问题之纠葛、海洋战略与领土之争端、经济利益之争夺以及两国国民情绪之对立等等,均与之有关。可以说,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划界是中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它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作者张植荣教授王俊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东海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现实冲突的国内外背景,《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并从国际法和相关案例角度,探索东海问题未来解决的新思路及其前景。

目录

总序

序:钓鱼岛问题研究的时代意义

第一章 历史的遗产——近代中日纷争与钓鱼岛问题

 第一节 近代中日领土问题交涉始末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钓鱼岛争端的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的责任——战后中关日三角关系与钓鱼岛争端 

 第一节 抗战前后的琉球交涉与钓鱼岛的地位

 第二节 美日“琉球返还”交涉与钓鱼岛争端

 第三节 美国在中日领土争端中的责任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君子协定——中日建交、和约谈判过程与钓鱼岛争端

 第一节 “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突起

 第二节 中日建交与和平谈判中的领土问题

 第三节 小结:对君子协定的认识

第四章 “反共拒统”——台湾当局与中日钓鱼岛争端 

 第一节 “反共拒统”:70年代钓鱼岛争端中的台湾立场

 第二节 “息事宁人”:90年代中日领土争端中的台湾立场

 第三节 渐行渐远:台湾“保钓”立场的蜕变及成因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法理的解析

 第一节 “无主地先占”论评析

 第二节 “美国因素”的法理解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跨世纪的挑战

 第一节 日本“逐岛保卫战”

 第二节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升级

 第三节 背景分析:日本强化海洋战略

 第四节 “台独保钓”:台湾当局“去中国化”的挑战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展望未来

 第一节 从大战略视角看钓鱼岛争端

 第二节 未来的突破口:共同开发模式的可能性

第八章 尾语:超越历史——中日东海磋商的成果及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全国性的边疆危机。在西北,沙皇俄国很早就垂涎新疆富饶的土地及其雄踞亚洲中心的战略地位。1879年的《里瓦几亚条约》、1882年的《喀什界约》,1894年的《帕米尔照会》我国痛失新疆金瓯一角。在南方,法国自17世纪即开始对越南的侵略活动。1862年,法国逼迫越南订立第一次《西贡条约》,割占了越南南方三省。法国侵越不仅是为了变越南为其殖民地,而且是为了通过越南打开中国西南边疆的门户。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中国失去了南方的属国越南,其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中国西南边省被法国打开了大门,成为法国扩张的对象。在西南,英国通过1876年的《烟台条约》、两次侵藏战争(1888年、1904年),打开了通往中国西南的大门。

在东方,1868年明治维新后才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加入了西方殖民者的行列,推行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近邻中国成为日本扩张的主要对象。中国的属国朝鲜、琉球首当其冲,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自1871年开始,日本经过三四十年的扩张,侵占了琉球(1879)和中国台湾(1895),并将朝鲜置于其保护之下。近代中日纷争从琉球开始,蔓延到朝鲜和中国的台湾、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在所谓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指导下,对中国侵吞蚕食,步步紧逼。而其侵华的大事件大都起源于一系列的“小事件”。近代中日琉球交涉,就是由所谓的“生蕃事件”引起的。在科学技术未臻完备的古代,船难时有发生。据中国文献记载,仅在咸丰年间(185l—1861年),有关抚恤琉球遭风难民、难船的奏报,便多达26次。这也是近代以来中琉关系的一部分。然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军国政权为了达到占有琉球的目的,不顾当时的中琉关系,需要制造琉球为日本所属的凭证。琉球漂流民事件便成了日本政府出兵染指中国台湾的借口。1871年12月,琉球宫古岛的一条渔船在海上遇飓风,船舵受到损坏,随风漂流到台湾东南的八瑶湾。渔民乘小舟登岸,深入台湾高山族吐蕃牡丹社居住地,与当地居民发生武装冲突,54人被杀死,幸免的12人在当地汉人杨友旺等人的帮助下,经福建返回琉球。史称“牡丹社事件”。这一事件本来只涉及中国与琉球之间的关系,与日本无关。日本觊觎台湾与琉球之心已久,怎能不借事生风。1872年10月,日本先强行“册封”琉球国王为日本藩王,为“琉球渔民是日本属民”制造了史实。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纷纷叫嚣向台湾兴师问罪。日本政府决定派外务大臣副岛种臣来华换约并祝贺同治皇帝新政,借此机会与清政府交涉琉球漂民事件。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3月,副岛种臣一行来华。副岛本人踌躇满志,在来华的航海途中作诗,日:“风声鼓涛涛声奔,火轮一帮舰旗翻。圣言切至在臣耳,保护海南新建藩”。由此可见,副岛种臣率领军舰来华,名为换约而实际是一次实力演习。4月30日,副岛种臣在天津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会晤,并互换中日修好条约文本。5月5日启程前往北京。6月8日,副岛种臣会见了英国驻华公使时又说:“清国未向生蕃之地派过官吏,地图上也未点载生蕃地名,前年美国人与生蕃交战,也未曾告诸清国,清国不知生蕃与美国人缔结条约之事,清国何能谓之为属地耶?②他公然否认了中国对台湾的领土主权。这也表明副岛种臣此次来华的目的在于“有事于台湾”,试探清政府在“生蕃冲突”问题上的态度。

围绕漂民事件中日外交官的交涉,本身就是初人西方殖民者逻辑的日本外交与坚守封建传统的中国外交之间的交锋。6月21日,副岛种臣派出柳原前光、郑永宁等人会晤中国清廷总理衙门,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台湾之地,昔被我国及荷兰人占据,继而被郑成功占据,今归贵朝版图,而贵国仅治半边,其东部吐蕃之地,全未施及政权,蕃人自张独立之势。前年冬,我国人民漂泊彼地,被掠夺杀害。故而,我政府将出使而问其罪,唯是蕃域与贵国府治,犬牙接壤。我大臣以为,倘未告诸贵国而兴此役,万一稍有波及贵国所辖,无端受到猜疑,将由此而伤两国之和。是有忧虑,故而预先说明。”  清廷总理大臣毛、董等人对此答道:“本大臣等只闻生蕃掠杀琉球国民,未知与贵国人有何干系。‘不过,琉球国乃是我之藩属,琉民从生蕃逃出者,当时悉由我国官吏救恤,并送还本国”。柳原前光等人则称:“我朝抚慰琉球尤久,中叶以后,附庸萨摩。何况,现今大政日新,一民莫非其臣,是以务当抚恤。见一野蕃害我王臣,不得不以我君保民之权,专伸其冤。而谓琉人为我国人,又有何妨?且问贵国既云官吏救恤琉民,不知将如何处置实行暴杀之生蕃?”毛、董等人对此答称:“夫二岛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我抚恤琉人,自有措施,事与贵国无关,何需烦为过问……杀人者皆属生蕃,姑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日本之虾夷、美国之红蕃,皆不服王化,此亦万国之所时有。”②

柳原前光等人又称:“贵朝之初,彼蕃数次掠杀他国漂流之民,但贵国未曾处置,蕃人益加横暴,故而今若被他国征伐,则岂止蕃地,当是府县或也不为贵国所有。今后若因杀人之故,而由外国占据此岛,有如安南、广东及黑龙江和我国之北虾夷,则将在我国南海之中滋一祸患,以致危及诸岛。故而我政府谋划径直前往征讨之。然我大臣为保重两国友谊,姑且压制众人诤言,就此奉使之便,明告贵国政府,以避免猜疑。尔后治理化外之地,全与贵国无涉,当无侵越之忧。此事我政府本来不欲相告,唯我大臣肩负外务重任,若因惩办此一小丑,而失邻国之和,何以对天下焉。而且,我国胆略勇敢之士,闻琉民遭害之事者,皆为之切齿,愤懑填胸。若策动政府问罪,以消散此气,势必激乱滔滔而不能防,越境为寇而不待日。是亦两国无端伤和之源,万一至斯,则我皇帝今日遣我大臣,前来聘问贵国皇帝,并换约缔好,终有何用?是我大臣出以公心,一团好意也。敬乞谅察。”

毛、董还答称:“不能制服生蕃之横暴,乃我政教不逮之处。仍在检查福建总督救护琉民之奏报等,请待他日答复。”但柳原等人则称:“根据贵国京报,业已看到此种奏文,我国无有不知者。今我大臣归心似箭,唯念两国之好,一言告明而去,何有等待他日答复之暇焉。语毕乃别。”P8-10

序言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0周年,抗日战争史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实,我们的国歌就是源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这足以说明,抗日战争史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人民是何等重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应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空前的复兴时期,而复兴的枢纽却产生于抗日战争。通过那场战争,中国彻底摆脱了帝国主义一百多年的压迫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那场战争,中国的进步力量上升到了可以率领中华民族向着光明的前程迈进。而如何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以上各书,全部是关于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但是,中日战争遗留问题还不止这些,如细菌战实施及其受害情况问题、战时中国劳工受害及战后诉讼问题等等。这些也是十分引入关注的问题。而由于种种原因,本丛书未能把这些问题纳入进来,确实有些遗憾。不过我相信,随着史料的发掘与不断丰富,随着研究者不断地努力,这样的研究必将会出现更新的成果。

最后,我以主编的名义,并代表丛书的所有作者,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谢。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直接负责这套丛书编辑、出版的王爽女士,几年来为这套丛书的面世,积极奔走于哈尔滨和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向她表示深深的敬意。另外,虽然丛书的作者都是在学术前沿上进行努力的,但仍然可能会有一些疏漏。因此,我们不仅期盼这套丛书能给人们知识和启迪,同时也希望得到研究同仁和各界朋友的批评指正。

荣维木

2011年2月于北京

后记

这本书稿是在我原来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改而成。而从初稿到现在,正好经历了“八年抗战”即在1997年上一次的保钓运动结束之后。因此,在如此敏感的问题要出版之时,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不知道该向读者如何交代是好。最后决定将自己对中日关系与钓鱼岛研究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

此外,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几位师生。已故的方连庆副院长,我们原属同一个教研室,他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和关爱后生的政治态度,让人永远铭记、肃然起敬;李玉教授是日本研究的老前辈和我的导师,他对日本研究的人木三分和在日本学界的良缘,一直指引着我进人到日本研究的门槛;张良福博士、王伟彬先生和我师出同门,20多年的学谊与指导,令人难忘;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生王俊峰,从前是我们教研室的硕士生。在本增修过程中,王俊峰承担了当代部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第六、七章的写作。他认真校对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给本稿修改增色不少。

最后,还要感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尤其是责编王爽同志和《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社主编荣维木先生。他们对敏感问题敢于探索的勇气,令人敬佩。

2003年4月初稿

2005年6月二稿

2006年5月三稿于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

2010年8月15日定稿于燕园国关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植荣//王俊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7066145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3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