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钱生长的地方
内容
编辑推荐

加雷·加勒特(Garet Garrett),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星期六晚间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财经记者,《纽约论坛报》的执行主编。他的一系列著作在美国被称为经典。他的这本《金钱生长的地方》是著名的投资理财经典,讲述了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的疯狂和泡沫。

内容推荐

《金钱生长的地方》于1911年出版,成为当时的超级畅销书,并从此被视为经典。《金钱生长的地方》是一次真诚的、幽默的和深刻的华尔街之旅,它展示了华尔街的习惯、制度和性格。华尔街在加雷·加勒特眼里,不只是所谓的“牛市”和“熊市”,而且充满了“资本之狼”、“倒霉蛋”和“隐形人”,你将在这本有趣且有益的书中遇到他们。

目录

写在前面

幻觉之廊

华尔街的习惯

带来厄运的人

银行行长

操纵者

客户的行为方式

交易商

隐形人

真正的内部视图

华尔街之狼

把麻烦带回家

泡沫的剖析

试读章节

华尔街的习惯

对于华尔街人,人们有很多理所当然的认识。其中之一便是觉得较之常人,华尔街人更加善变,也更加不易禁锢于某种思维和行为惯性。但是真正了解他们又仔细观察过他们的人却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就拿他们在上午9点到10点间去华尔街这一行为来说,他们坚持的习惯比他们意识到的要多。例如,很多华尔街人去华尔街时都要渡过伊利湖。原先他们都坐渡轮,于是大批大批到达钱伯斯街尾。他们总是集体穿过西街,然后再分开。每个人都有各自去华尔街的路,从平面几何学上来说,有500种可能的组合。而在朋友的坚持下放弃个人的惯常方式,就会像一起床就做错事一样让人难受。因此,两个人很可能止步在钱伯斯街和西街街角,彼此说句“再见”或者“保重”,然后分开,按照自己的路线去华尔街,尽管也许他们各自的办公室只隔两个屋子,或者在同一栋楼里。他们直到第二天早上才会再碰面。

然而,当人们不再渡过伊利湖,而是坐麦克亚杜地铁到达曼哈顿岛时,原有的习惯就被打破了。因此,所有原先往返于伊利湖的金融人和投机商都心烦意乱,在股市的表现甚是差强人意。直到后来形成了新的惯例,他们在去华尔街的路上才不用再为想走哪条路而恼怒。

成千上万的人坐地铁去华尔街。出了华尔街地铁站,有4条路可走。一个人一旦习惯了一条路,他就不会再走其他路。从街面到他的办公室也许有十条路可走,但是出于习惯,他只会走一条路。如果他习惯从地铁站直接穿过曼哈顿信托大厦进入新街,随之前往他在宽街上的办公室,而下午也是原路返回的话,他一年可能都看不到在华尔街街头的三一教堂。如果他因事去了、华尔街街头,他会惊奇地发现第一国家银行增铺了好多阶梯。一个办公室在下百老汇的人会惊奇地发现在威廉街附近新建了好几栋办公大楼。而对于一个在宽街和交易广场拐角工作了15年的人来说,松树街会看着非常奇怪。考虑到华尔街只有3个街区宽,6个街区长,北邻富尔顿街,西靠百老汇,南邻比弗街,东依威廉街,因而人们的习惯确实会被禁锢住。他们也许数年在华尔街的一边做生意,而从未踏足另一边。

两个熟人偶然在3年内第一次碰面。

“这些日子你都去哪儿了?”其中一个问。

“其实,”另一个人说,“我们搬到松树街去了,你也知道的,我不会特意绕过来,所以也见不到你。”

其实松树街只是隔壁的一条街,但是从一个人来回的惯常路线来说,到松树街就像是走一天的路程那么远。然后第二个人说:

“这样啊,我忘记了。我基本不走那边。”

在一些报价板上,股票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而在另一些报价板上,股票是按照地理区域排列的,如“西部农庄”、“太平洋区”、“矿区”,等等;另外在某些报价板上,股票是竖着排列的,而在有些报价板上则是横着排列的。看惯了某一种报价板的交易商面对陌生的报价板会无所适从。这也是一种习惯。有些地方没有报价板,客户就看报价带。而一个看惯报价板的人会抱怨说他无法在报价带上看行情,反之亦然。这些都是习惯问题。凝视报价带也是一种习惯——让观察者最痛苦的习惯之一。不管市场多么无趣,有凝视报价带强迫症的人也会继续看报价带。他也许会焦虑地在屋里踱步,斥责市场如此不景气,根本没什么好看,但是之后他又会回去,再凝视报价带半个小时。最后当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时,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在休市后继续盯着报价带看。他很可能是在思考,而他的思考行为已经和凝视报价带结合在了一起,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操作员说了最后的“晚安”后,他又盯了报价带15分钟。

还有一个是场内经纪人独有的焦虑时的习惯。这是个非常奇特的习惯。每个场内经纪人或者交易商的手里或者口袋里都有一打草纸,切成2.5×3.5英寸大小,上面大略地写着所有购买、售出、报价的备忘记录。这些纸是证交所无限量提供的。当一个场内人员手边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拿出两三张这样的纸,对折,撕成两半,然后铺平,再对折,再撕成两半。如此往复,直到撕成一手纸屑。然后他们不是吹掉这些纸屑,就是把它们撒向空中。人人都这么干,而且不断这么做,于是一天结束时,证交所的地板就被这种纸屑覆盖满了。

当来到华尔街上班时,不管有没有说“早上好”,人们最先问的是“伦敦怎样?”当然,他的意思是伦敦证券对美股的影响。然而,不管是涨是跌还是持平,人们都不会再去想这个问题。这也是一种习惯。自伦敦股票行情对美股无甚影响以来,已经过了很多年了。很久之前,伦敦市场对美国证券的影响比国内市场还要大,伦敦的涨跌关系重大,但是如今的伦敦报价仅代表一帮做套利的人的小买卖。

至于华尔街人的思维习惯和他们的行为习惯相比,是不是那么顽固,这点还有待商榷。不过答案并不乐观。可以说,每天都去华尔街上班的大多数人只有两种思维。一种思维惯性是,因为“市场主力”拥有所有的股票,为了脱手给大众,就得推进价格,所以股市会涨。另一种思维惯性是,因为“市场主力”成功了,所以股市会下跌。

P7-11

序言

下面所述文字,是通过向人们展示透过华尔街的镜头折射出来的幻觉是多么熟悉,以及其中的各类事物如何影响证券交易理念这一主线而展开的。华尔街人其实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他们能够用奇怪的三边工具进行金钱交易而已。获得要领的窍门在于,明白他们的观点。

进入华尔街最简单的方式是走过“幻觉之廊”,一个很多人进入后都忘记返回的地方。走廊大门敞开着,两旁没有任何的警示牌。然而,应该立一个警示牌的,上面写着“安全自理”。

而走出华尔街最简单的方法在书末。在这之间,是一个带来厄运的人,一个银行家和一匹狼:对于事物和人真实又奇怪的描述;迷惑信念的谣言:以及一个顺其自然的结论:生活的幻觉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纯粹事物,变化只是折射的诡计而已。

加雷·加勒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钱生长的地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加雷·加勒特
译者 译科//刘宸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15606
开本 32开
页数 1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5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