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让三国再飞一会儿……

那些最彪悍的人,那些最给力的事!

那段最拉风的历史!

读史明鉴,调侃箴言。《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的作者陈瓷老师通过戏剧化的语言,再现三国英雄的精骨风貌,独辟蹊径如箜篌秋雨,在读者体验与历史具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内容推荐

桃园三结义是忠诚的铁杆兄弟会,还是高超的帝王驭人术?赵云千军之中单骑救出刘禅,却为何始终不能得到刘备的重用?法正和庞统不死,刘备就能统一天下吗?要是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的北伐就能成功吗?蜀汉第一人诸葛亮,如何对待自己的政敌李严?姜维九次北伐,他是蜀汉苟延的保障,还是蜀汉灭亡的主因?……三国之中,偏处中国西南隅的蜀汉,人性的斗争是却是同样无限的,一个个人性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的作者陈瓷老师通过戏剧化的语言,再现三国英雄的精骨风貌,独辟蹊径如箜篌秋雨,在读者体验与历史具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具体包括了千古云长关羽、魔方英雄张飞、“剩者为王”赵云等八章内容。

目录

前言真相在哪里?

第一章 千古云长关羽

 一 艰难岁月

 为了活着

 有兄弟就有天下

 谁动了我的女人

 不遮羞的遮羞布

 二 英雄瞬间

 朋友啊朋友

 “秒杀”颜良

 不必计较真相

 三 风光日子

 那个在风雨中留在你身边的人

 堕落的“秒杀帝”

 窝囊的单刀会

 行为艺术秀

 四 最后时刻

 被雪藏的主力

 老天的眷顾

 连环错

 高手面前败下阵来

 自兹世无“万人敌”

第二章 魔方英雄张飞

 一 兄弟相依

 军营书画家

 职场无兄弟

 二 婚姻大事

 冲动的惩罚

 冲动起来不是人

 邂逅“心动女生”

 三 真心英雄

 长阪桥头的拉风语

 血液里是“兵子”

 横矛思腕力

 四 大江遗恨

 现实太僵硬

 回乡只是在梦里

 以兄弟的方式去死

第三章 “剩者为王”赵云

 一 花样美男

 花样城市的花样美男

 Youout

 摘掉了就业剩男的帽子

 二孤单英雄

 同床眠卧的背后

 假想中的常山派掌门

 长阪英雄孤胆雄

 错过了一个美人

 三 热血丹心

 “官文化”的奥妙

 在刘备的野蛮女友面前

 没把领导当篮球

 子龙一身都是胆

 四 淡定人生

 谈判专家的无奈

 比男一号出彩

 人生的注脚

第四章 落凤庞统

 一 凤扬清声

 凤伯家里来了丑小鸭

 大桑树下的约会

 为什么是卧龙而不是凤雏

 二 凤翔东吴

 他比罗森塔尔早一千七百多年

 死了周瑜,红了庞统

 人力资源测评会

 三 凤栖梧桐

 前生相约的千年梧桐

 给你一个杠杆

 四 凤凰涅粲

 取蜀方案“自助餐”

 君失臣未失

 涅檠的宿命

第五章 真小人法正

 一 志意不得

 学脑筋急转弯长大的孩子

 两道脑筋急转弯题目

 防火防盗防法正

 二 卖主求宠

 不可得罪小人

 说真话骗人最可怕

 朋友是用来牺牲的

 防得了小人做得了君子

 三 睚眦必报

 真小人的逻辑

 难死诸葛亮

 四 难得奸雄

 升级版隆中对

 让奸雄兴叹的奸雄

 如果了,未必如愿

第六章 话题人物魏延

 一 虎将生威

 一条爆炸性新闻

 一场炒作性新闻通气会

 二 人际困扰

 一个因与魏延吵架而死的人

 让诸葛亮束手无策

 让铁嘴哑口无言

 三 奇谋难算

 诸葛亮压制魏延吗

 魏延看不起诸葛亮吗

 子午谷奇谋的不可行性分析

 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分析

 四 千古奇冤

 合适的和喜欢的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家的难言之隐

第七章 腹中鳞甲李严

 一 发现黄龙

 给刘备找一个做皇帝的理由

 洗掉前科

 二 托孤遗患

 用小人对付君子

 海水易量,君心难测

 三 权力博弈

 总有第三方要牺牲

 透明玻璃房子里的鸟

 四 千古悬案

 是好意还是阴谋

 是重用还是打击

 是宽恕还是陷害

 是黑幕还是悬案

第八章 理想弃儿姜维

 一 无上知遇

 烈士后代的无奈背叛

 当归何不归

 二 身手受制

 瞒过了孔明,瞒不过姜维

 成为军事接班人

 三 九次北伐

 不能振飞的翅膀

 谁共我疯狂

 因为爱所以伤害

 四 博命一击

 被视为亡国罪人

 像拥抱爱情一样拥抱理想

试读章节

走,浪迹天涯去!

关羽出发了,踏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很显然,关羽“犯事”了。犯了什么事?不知道。《三国演义》里,关羽因家乡豪强倚势凌人,将其杀了,然后逃难江湖。可是,关羽因杀人而逃亡,仅仅是一个推测。杀人当中,任侠杀人,又是根据一个推测得出的另外一个推测。还有人猜测,关羽是为了躲避当时的人头税——算赋或者徭役而亡命。

后世之人,拜倒在关羽神像之下时,似乎并不考虑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流亡期间,关羽以何为生?

啃老?

关羽的来历是个谜,史书只记下了他的籍贯——河东解县,对其家世只字未提。古人写史,很注重传主家世。关羽出生于一个平民之家,平常到上溯八代没有一个能值得写下来的人。这样的家庭,在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哪有闲钱支持关羽的逃亡活动?即使关羽家稍微小康,那也就是带上买几个烧饼的钱,根本支撑不了几天。排除了关羽“啃老”的可能。

接受施舍?

关羽性格之高傲,在三国是数一数二的,如此高傲的性格,能允许他对别人低三下四地涎着脸伸出手吗?

打工?

《三国演义》安排关羽推着一辆车子登场。可是,卖苦力这个职业,很难和关羽驰骋纵横的个性合拍。

经商?

有一个相声,说关羽最初是个卖枣的。关羽卖枣进货有特别途径,就是去豪强的枣园里去打枣,打枣时,为了少惹麻烦,关羽总是戴着绿帽子,穿着绿袍,见有人来,便爬到枣树上躲起来。一身绿衣,一张枣红脸,藏在枣树上谁也别想看见。后世关羽神像都是绿帽子绿袍枣红脸,原来人们拜的是一个偷枣贼呢!相声很精彩,可惜纯属虚构。关羽逃亡期间的生存方式,成了一个悬案。

其实,这个“悬案”的答案是很明确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现在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一个烧饼递到了关羽面前。赠烧饼的人邀请关羽去拿更多的烧饼。闯荡江湖已有时日的关羽懂得,这是邀请他去抢“大户”。

“凭什么他们抱怨烧饼上的芝麻糊了,我们却连烧饼味儿都闻不到!”

做任何事都能找到理由。何况,这个理由并不牵强。“他们”就是那时的士大夫,最起码是士大夫的亲戚。关羽逃亡,很可能就是拜他们所赐。

肚子决定脑子。逃亡犯关羽饥肠辘辘,闻着豪门朱族里飘出来的肉味,想着一路逃亡的艰辛,没有理由不答应那人的邀请。

投奔刘备前,关羽何以为生?答案只有一个:打劫!

吃完那个烧饼,关羽接过大刀片子,向那人指定的士大夫家冲去。

大夫正悠闲地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书。关羽把大刀片子架在他的脖子上:打劫旧人吓得直打哆嗦,书掉在了地上,关羽瞥了一眼:《春秋》。

当同伴们最后拿起一件值钱的物什时,关羽却捡起了《春秋》,在士大夫面前扬扬:我借读一下!

士大夫崇拜死关羽了:还有抢劫书来读的,这哥们,日后必成大器!

一个夜晚来临,同伙们聚在一起,喝酒,赌博,谈女人……无比热闹。热闹属于他们,而关羽属于那本《春秋》。吵吵嚷嚷的声音,掩盖不了关羽朗诵《春秋》的声音。

灯花爆裂的声音,刺破深夜的寂静。昏黄的灯光在墙上勾勒出一个高大端庄的背影,这是关羽在灯下读《春秋》。墙角有两只老鼠,偷觑着关羽手中的《春秋》,想等他睡着了。拿这书来磨牙。

这两支老鼠哪里知道,关羽读《春秋》的背影,竟然被后人塑成了像。  其实,这个夜晚,关羽只是把《春秋》捧在手里,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他早就注意到了墙角的那两只老鼠。

关羽不忍看到这两只老鼠,就眯起了眼。也许,民间相传关羽是喜欢眯眼的,莫非就是这时养成的习惯。

不妨眯一眯眼,当眼前不如意时。

可是,这骗不了心。

关羽,难道你就这样像老鼠一样活在人间吗?

看《春秋》里那么多英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封侯拜将,难道人生不该如此吗?

关羽上街,发现了朝廷的招募公告。朝廷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投入到剿灭“蛾贼”的“爱国行动”中,建功立业。“蛾贼”是当时的官方说法,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称为“黄巾起义英雄”。“蛾”卑微而无力,可是,如果上千上万只“蛾”一起向你飞来呢?光和元年(184年)张角发动起义,将士以黄巾抹额,这就是著名的黄巾起义。短短几天。黄巾军就遍布各州,按照《后汉书》的说法,就是“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朝廷无奈,只得招募民间力量镇压“蛾贼”。

这样,也能避免更多的人成为“蛾贼”。当“蛾贼”兴起时,要是关羽还是找不到进入主流社会的途径,那就只能走向“蛾贼”的行列了。

从英雄到强盗,其实只有半步。

每个时代的有志青年,都有为天下立功的壮志。就这样,关羽踏上了投军之路。

关羽就像一叶浮萍,随风飘荡,来到了涿县。这里有一棵大桑树,大桑树长得像天子的车盖一样,桑树下,住着一户姓刘的人家,这家的孩子耳朵特大胳臂特长,叫刘备。

涿县,关羽看到了一则征兵启事,具体内容历史没有记载,根据当时的情形推断,大意应该是这样的:

俺是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积极响应朝廷号召,用个人资产成立军队,投入到打击黄巾贼军的伟大事业中去,诚盼天下弟兄,加入到俺的行列当中来,报国安民,建功立业。招兵单位:幽州涿郡涿县大桑树民兵连。署名:大桑树民兵连长刘备。P3-5

序言

陈瓷兄的大作完成,我有幸先睹为快。

陈瓷的才情,是圈内人所共知的,所以,对这部书稿,我也充满了期待。

记得,本系列书的第一部(魏卷),陈瓷的第一句话就把我给逗乐了:

教授们在讲坛上品三国,我搬个马扎坐在街头也能品三国。

三国之所以能品,是因为这段故事确实吸引人,《三国演义》这本书也确实好看。所谓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正是这个道理。在古代,文人可以把它许为“第一才子书”,而那些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则可以通过评书、戏曲乃至故事来欣赏、了解三国,甚至就连最荒僻的乡野之人,也可以在闲憩之余,靠着柴堆谈论三国。

想一想,靠着柴堆,晒着太阳,那么舒服随意地一倚,然后由着意兴,信马由缰地扯着古人古事.那该是多么地惬意啊!

我们现在当然不会靠着柴堆去讨论三国了。不过,我们仍然能分享三国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教授们在高头讲章教授生徒之余,利用电视等媒体讲论三国,机智而幽默;普通人在茶余饭后三两相聚,天上人间,胡吹海聊;更兼网络发达,上个论坛,进个QQ群,天南海北,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虽有闻名,却未谋面,意来则聚,兴尽则散。

三国,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何种环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啊。

坐在马扎上的陈瓷。品三国品出的是什么滋味呢?

我觉得,他品出来的,是厚重的历史底蕴,更是鲜活的人生体验。

陈瓷对三国是熟稔的,他自如地游走于演义与历史之间,掀开演义的文学面纱,展示历史的真实场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深处的人生三昧。

马扎品三国的精妙之处,尤其在于:将涂抹了厚厚一层脂粉的英雄,终于还原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欲有求的活生生的人。也正因此,陈瓷品三国得来的人生经验,也是我们普通人可以理解、可以借鉴、可以摄取的人生智慧。

比如法正和张松,在演义中,他们似乎更像是刘备的粉丝。但,在历史上,法正却不是个温柔敦厚的人,他可是被老乡们个个敬而远之的主儿,更是一个睚眦必报、作威作福连诸葛亮都无可奈何的角色啊!

他居然能为刘备忠君爱民的美德所感染,发扬雷锋精神,主动跑过去给刘备做贡献?

我们心里犯嘀咕,陈瓷也不相信这一点,因此,被树为榜样的法正,在陈瓷犀利的笔下,逐渐露出了原形:行为不检,口碑不佳,在刘璋手下得不到机会,便想改换门庭,而依他一贯的作风,必然在投靠新主人时带上一份厚重的见面礼,于是,他跟张松一起,寻到了刘备。而刘备呢,甫入益州,也需要法正这样的“利器”,来拉拢与镇压益州士人。

好一对君明臣贤的典范,就这么现出了利益的原形。原来,一层又一层的美好光环.其目的就是为了掩盖那见不得人的丑恶!这样的例子,即使是在我们今天,也是屡见不鲜的。

以新鲜麻辣的语言,剖析引人入胜的历史,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智慧娓娓道来。这样的书,执一册在手,于冬日暖阳之中,在阳台上捉一张躺椅,展卷一读,其乐何如?

胡斌

书评(媒体评论)

解读历史,就是解读人生。陈瓷以其一贯的幽默而机智的笔调,还原波谲云诡的历史真相,揭示三国英雄的成长轨迹。

——广东江门青年文史学者沈忱

正史在中国向来居于庙堂之高,被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尘封于故纸堆中,更让我等敬而远之。其实,历史人物,也曾是现实中的人,正如你我一样有血有肉、有欲有求。很显然,陈瓷笔下的三国展示的正是这样的历史。

——湖北黄石青年评论家王昭

近距离的视角,诙谐的语言,灵动的笔触,热情的叙说。慵懒的午后,泡一杯馥郁的清茶,捧读陈瓷的乱世群雄,在与历史的近距离接触中沉淀内心的浮躁。

——广东东莞广播电视台资深编辑张郁珑

中国历史看三国,三国风云看蜀汉:看诸葛亮的忠,看刘备的仁,看关羽的义,看张飞的勇,看赵云的帅气……看陈瓷的调侃,看陈瓷的新锐,看陈瓷的练达……

——四川乐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罗家祥

读史明鉴,调侃箴言。陈瓷老师通过戏剧化的语言,再现三国英雄的精骨风貌,独辟蹊径如箜篌秋雨,在读者体验与历史具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朱翠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蜀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47223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