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将军在黎明前死去(为新中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内容
编辑推荐

  尘封数十年的秘密内幕,鲜为人知的隐秘战线,惊险动魄的真实故事,献身于新中国诞生前夜的国民党将军,共和国不应忘却他们,历史不应忘却他们……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八位具有典型性的为新中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的真实故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真实的解密档案,披露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几位富有正义感、爱国心的国民党将军为正义、为民主事业而捐躯牺牲的真实故事。

杨杰:民国“兵学泰斗”,国民党中将。他胸怀正义,投向新中国而被特务杀害。

陈仪:国民党上将。因策反汤恩伯、准备起义未果而断魂台湾。

吴石:国民党中将。他冒死“卧底”,提供情报,事发后与地下党人员一道被枪毙。

张权:国民党中将,“中国战车防御炮部队创始人”,“抗日名将”。谋划了上海起义、活捉蒋介石的惊天之举。

黄樵松:国民党中将,“抗日英雄”。他杀敌威震台儿庄,而在立功于人民解放事业之际,被最信任的属下出卖而捐躯。

周镐:军统少将。策反西北军高级将领,被叛将出卖而惨遭毒手。

谢世炎:国民党少将。“卧底”国民党军事高层,后被叛徒所害,英勇就义。

宋绮云:《红岩》中小萝卜头父亲的原型。他长年活动在国民党军队中,对西安事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义举,惊心动魄,却又鲜为人知。以往的宣传忽略了他们,史书更是少有披露。人们不应该忘了这些在黎明前倒下的国民党将领,他们的鲜血与生命,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加快胜利步伐,减少牺牲与损失,具有难以估量的非常价值。他们投奔光明未果,魂断于新中国的门槛。书中的描述,故事情节生动精彩,有许多史实不仅曲折惊险,更是难得一见,不少史实内幕只在数十年后才得以公开知晓。

目录

引言

杨杰 从蒋介石“高参”到共和国烈士

陈仪 国民党二级上将陈仪血洒台北

吴石 从反共专家到革命烈士

黄樵松 国民党中将军长黄樵松血溅南京城

张权 国民党炮兵中将张权血洒南京路

周镐 为“策反”牺牲的“军统”少将周镐

谢士炎 国民党少将谢士炎,卧底虎穴深处

宋绮云 国民党少将宋绮云,杨虎城身边的共产党人

试读章节

2.黄樵松是西北军旧部,参加过北伐和新军阀混战,抗战时,在著名的台儿庄等战役中,指挥勇敢,率部拼杀,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黄樵松原名黄德全,字道立,号怡墅,1901年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当时有个习俗,名人都喜欢找个离自己故乡稍近的名城作为自己的出生地。尉氏离开封几十里,所以黄樵松说自己是开封人。

黄家境贫寒,在他小时候,其父黄金玉举家逃荒到太康县城,做小生意,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黄樵开始念私塾,后入小学,1920年考入淮阳省立第四中学,学习成绩优异。上学期间,黄樵松喜欢文艺,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尤其对诗词感兴趣,幻想将来能做个诗人。

1922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此时,冯玉祥在河南当督军,命令所部招兵,以解决饥荒。21岁的黄樵松毅然中断学业,与同学张宗衡一道去报考冯玉祥的学兵团。学兵团先在开封演武厅受训,冯玉祥的要严很严。黄樵松不怕苦累,勤学苦练,测验时各个项目成绩优异。这年10月底,冯玉祥调北京任陆军检阅使,学兵团随之开往北京南苑受训。

冯玉祥在旧式部队中以善于练兵著称。为了提高学兵团训练质量,冯玉祥请来保定军校一批毕业生任教官。学习科目有军人教科书,八百字课,简明军律,军歌等等。出操训练,包括刺枪、劈刀、射击、器械体操,要求人人都会套数,人人都能在杠子上拿大顶,能跑八道阻拦;冬季还要举行野外挖壕沟比赛。经过两年多训练,学兵们都达到了相当于军校毕业生的程度。黄樵松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的。直到后来他当上师长,还时常到靶场和士兵比赛射击,而且弹不虚发。

1924年10月,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组成国民军。黄樵松担任冯玉祥卫队连连长,旋升任营长。这年,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黄随待左右。冯玉祥唤“德全”,经常是夫人和卫士都答应,于是冯玉祥将黄德全改名为黄樵松。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北方军阀联合进攻冯玉祥的部队,冯玉祥下野,前往苏联考察。所部退往绥远、包头等地。 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要求冯玉祥部策应。冯玉祥从苏联返回,联合国民二、三军残部,组成国民联军,于9月17日在五原隆重誓师。然后进入甘肃、陕西,解西安杨虎城之围,杀出潼关,与国民革命军会师中原。黄樵松表现出色,由下级军官升为营长、团长、旅长。

1928年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与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矛盾开始尖锐,1929年4月,蒋桂战争爆发、紧接着是蒋冯战争爆发,到1930年,终于爆发了蒋冯阎中原大战。黄樵松随冯玉祥参加,战争持续半年之久,最终以冯阎失败而告终,黄樵松所在的孙连仲、高树勳残部由蒋介石收编为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任总司令兼江西清乡督办。高树勋为军长兼第二十七师,黄樵松担任八十一旅第二团团长。随该部由山东开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孙部第二十五、第二十七两师从宜黄、乐安分左右两路出动,向东韶、小埔、龙岗合围红军。5月22日,黄所在第二十七师西援,在中村被红军歼灭王恩布近一个旅,该师损失很大,仓皇后撤到东陂、宜黄。黄樵松在宜黄负责训练新兵。

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第二十六路军大部分官兵是北方人,水土不服,生病和死亡的不少,人心厌战。孙连仲借口有病,到上海疗养去了。由赵博生参谋长代行职务。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剿共前线的黄樵松感慨地说:“遥望东北半壁沦于日寇之手,实我辈军人之奇耻大辱,何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等率部1.7万人在宁都起义。这次举义黄虽未能参加,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为防止其他有进步倾向的军官步其后尘,黄樵松等被集中到南昌接受“整肃”。

1932年春,黄樵松随的第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勳驻防宜黄一带,被红军包围后高树勳弃城而逃,所部与第二十五师合并为第二十七师,孙连仲自兼师长,黄樵松任旅长;1934年,孙连仲所部又有三个师,黄樵松为第二十七师师长冯安邦下辖第七十九旅旅长。

1935年7月,孙连仲奉命率队到湖北公安、石首“追剿”贺龙红军,旋奉调河南南阳驻防,所部改编为第三十军,黄樵松仍为第二十七师师长冯安邦第七十九旅旅长。所部后移驻河南确山、信阳一带。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蒋介石在庐山宣布抗战,即命驻守平汉路的第二十六路军两个师开赴石家庄等地集中。时任第二十七师七十九旅旅长的黄樵松激动不已,当即写给远在开封的妻子王怡芳的信中说:“挥兵北上赶倭寇,壮士一去不复还!”“他不死,我便亡,决殊死之战最后关头,便是今日!”

27师全体官兵就是以这种同仇敌忾的精神奔赴抗日战场的。他们在孝感、广水、花园等车站登上火车,在沿途人民的热情欢送下,陆续进入河北。7月30日,黄旅先头部队赶到长辛店,占领琉璃河、马头镇,为掩护第二十九军撤退,即与敌接上火。

黄樵松当即命令以杨守道第一五团附第一五七团戴炳南第一营为守备部队,占领琉璃河,黄土坡之线阵地,并在窦店、交道镇构筑两个前进据点。窦店由王书忱第一营防守,交道镇由戴炳南防守。8月1日,敌乘我刚构筑战壕,阵地未固之际,即以飞机、坦克、步、炮联合向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我军立即披甲上阵,与敌激战竟日,将敌击溃。是日,孙连仲在给蒋介石电报中说:“南京委员长蒋:密。情报:一、今午敌五六百名、坦克车二三十辆到达长辛店,在南岗洼构筑工事中。二、敌装甲汽车四辆,摩托车二十余辆,载步兵百余名,今午后进站良乡城。三、我二十七师黄樵松旅,现在琉璃河占领阵地,抵御南下之敌,其先头便衣队在良乡五里许与敌遭遇激战后,敌退入城内,现在对峙中。”

8月2日,黄旅在良乡、窦店间遇敌装甲车一辆,载日军数十人。黄樵松指挥部队将敌包围,全歼日军并将装甲车击毁。敌复以汽车数辆,装甲车两辆载步兵百余人疯狂反扑,黄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将其击退。良乡、琉璃河都是平原,又有青纱帐,难以发现荫蔽的敌步兵,用迫击炮和手榴弹又不易击毁地坦克,战士们靠轻重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另配一把大刀与敌拼杀,敌欺我军没有现代化武器,非常猖狂,飞机故意飞得很低,连轰炸带扫射。在黄樵松的指挥下,我军用机枪和步枪对空射击,打落敌机一架,埋伏在青纱帐里和公路两边的敢死队员硬是用手榴弹塞进敌坦克孔,炸毁敌坦克数辆。

3日午后,敌以装甲车十余辆,战车二辆载步兵百余人进行反扑,企图运回尸体和被击毁的飞机、坦克残骸,又被黄部击退。5日我军把屡犯之敌赶出良乡以北的南岗洼,但良乡仍在敌手。

8月11日,敌板垣师团猛攻居庸关,南口方面战事吃紧。为牵制日军,蒋介石急电孙连仲令第二十七师“即速进占良乡”。黄奉命派出一个营、一个机枪连及便衣队,当夜出发,翌日凌晨2时半一举登上城垣,冲入街市,与日军展开巷战,正当良乡城几乎全部克复时,接到蒋介石停止进攻良乡的电话命令,黄率部撤出,返回琉璃河阵地。敌沿永定河西犯,均被黄樵松部击退。8月21日凌晨3时,为配合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向北出击南口之敌,孙部黄旅便衣队复向良乡进攻,遭敌顽强抵抗,于当晚7时返回原防。激战至22日,第五十三军接替孙部防务。孙部在平汉线正面东西杨村、马头镇、琉璃河、房山等地节节抗击强敌,浴血苦战。据《抗日战史》记载:

九月十七日拂晓,敌乘第二十六路军调整部署之际,藉飞机与炮兵之支援,向该路军全线猛攻。第二十七师在长沟镇一带阵地,予敌以重创。第四十七师阵地被敌突破。至十二时,海深塘之敌,窜至树林店分向涿县城围攻,与第三十一师发生激战,敌我伤亡均重。当时,原拟以第二十七师向松林店集结之部队,驱逐渡河北拒马河之敌;讵该师进至涿县南,遭敌夹击,陷入重围,该军全线陷入混乱,伤亡惨重,遂于当晚,令所部经涞水、易县、向满城、完县一带转进。

……

P113-116

序言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六十年轮回,整整一个甲子。沧桑巨变,物换星移,物是人非。回顾往事,年轻的朋友,你们或许知道,六十多年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众所周知的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在攻打隆化中学的战斗中,在找不到支撑物的情况下,阵地上响起滴滴答答的冲锋号,他托着炸药包,对着冲锋的战友大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用血肉之躯,为战友炸开胜利的道路;川东地下党负责人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脸不变色心不跳,在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从容走上敌人的刑场;太原战役时,晋夫烈士不顾个人安危,替胡耀邦同志进太原与敌谈判,不幸被俘而牺牲在雨花台。还有王尔琢、张太雷、瞿秋白、杨开慧等烈士,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前夕,每晚在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中都有共和国英烈的介绍。

我过去认为,新中国的成立都是我党我军的英烈、功臣、是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个偶尔的机会,我看见一份尘封已久的国民政府档案,发黄的纸上显示的触目惊心的档案,在我心里引起的震撼是强烈的,原来,在看见新中国的曙光的黎明时分,还有国民党的将军为新生的政权而血染国民党的刑场,继而发现这批烈士还有不少,刑场上的枪声,一次又一次打破清晨的宁静。在血雨腥风之中,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谌之、陈宝仓、聂曦等人从容地走向台北刑场。穿越六十年厚重的历史,我们逐渐发现: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仅是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为之牺牲……

为什么媒体不对他们加以介绍呢?不能忘记他们!这也是作者写本书的初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上,不但是共产党人、民主党派,还有一批国民党员和国民党的将军们为之奋斗牺牲,还有像傅作义将军一样,为和平解放北平而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还有一些像黄樵松这样的将军,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雨花台纪念馆的墙上有他们生平的介绍,还有清明节的时候,家人、朋友去他们的墓上献一束花,燃一炷香,洒一行泪以外,知道他们的人已经不多了。其实,国民党中有不少的高级将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黎明前倒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的多数不是中共党员,也没有共产主义的觉悟和理想,有的人则在开始就是一名反共专家,后来逐渐转变立场,坚定地为共产党工作,为新中国建立而坐牢、牺牲。他们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鲁迅有首《自题小像》是这样写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正好为这几位国民党将领英勇就义诠释了真正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一颗跳动的爱国心,他们是为大众的利益而牺牲的。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权在美国人的支持下,空前膨胀,与此同时,国民党在劫收过程中的贪污腐化迅速蔓延和扩张,加上蒋介石在政治上的独裁、反民主,排斥异己,唯我独尊;在军事上漠视人民急需和平和安定的厌战心理,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对共产党解放区的内战,造成了国统区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反内战运动的蓬勃兴起;在经济上,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从滥印钞票到所谓币制改革,大发金圆券,用“废纸”强行掠夺金银、外汇,导致了国民经济总崩溃,从而彻底丧失了党心、军心和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解放军在人民的支持下,从弱到强,越战越勇,终成席卷之势。眼看大势已去,国民党内像陈布雷、戴季陶这样无力回天者,只有选择自杀一途;还有许多人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然而,国民党内尚有正直的、清廉的人士,在国共两党关系命运大决战的关键时刻,正因为有爱国的信念,才可能最终与国民党分道扬镳,反戈一击,转向与人民、与共产党战斗在一条战线之中。

本书所挑选的对象以八位将军为主,很具有典型性。他们当中有策反汤恩伯而被捕,血染宝岛台湾的浙江省政府主席、二级上将陈仪;有与共产党员朱枫一道在台北就义的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吴石和中将陈宝仓、上校聂曦等;有在太原前线准备活捉阎锡山而被捕,押解到南京被杀害的国民党第三十军军长黄樵松;有上海起义军总司令,计划活捉蒋介石而被枪毙在南京路的炮兵中将张权;有在淮海前线秘密策反刘汝明起义而被逮捕的国民党军统局少将周镐;还有被国民党保密局破获的最大的一起北平“共谍案”而牺牲的谢士炎烈士;在香港被特务暗杀的中将杨杰等。

本书主要为纪念一批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让我们记取他们在漫漫征途中的上下求索精神,纪念他们为革命事业的牺牲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把他们也列入为共和国捐躯的英烈之中,永远缅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将军在黎明前死去(为新中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华//张庆军//王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8283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