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之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悼念近一二十年去世的知识界人士。包括:王瑶、邓广铭、钱萧乾、唐达成、袁永熙、周一良、李慎之等。

这二十几篇文章,以逝者远行的时间先后为序。除了前面六位,其他都是近十年去世的知识界人士。他们的名字,有的为社会各界所熟知,有的则不为专业范围以外所知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年都有一些文化人辞世,每年也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悼文问世。本书只能说是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视野中选择,结果自然挂一漏万,远非大历史的缩影。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悼念近二一十年去世的知识界人士的散文集。他们的名字,有的为社会各界所熟知,有的则不为专业范围以外所知晓。

本书的编选兼顾思想和学术的因素,但更看重文章真挚的感情流露,以及生动而独特的细节。本书选文不苛求逝者成就的卓著,德性的完美,也不追求对其人生的全面评价,只是希望透过作者与逝者的交往,呈现示出一幅幅鲜活的人生侧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目录

序◎丁东

王瑶

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钱理群

邓广铭

怀念恩师◎刘浦江

钱锺书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慎之

萧乾

忆萧乾先生◎舒乙

唐达成

无言的地坛◎陈为人

袁永熙

欲辨真义已忘言◎陈必大

周一良

“毕竟是书生”◎钱文忠

李慎之

无鞭奋蹄至瞑赴◎戴煌

张庚

人生不朽是文章◎章诒和

牧惠

牧惠与《思痛录》◎丁东

杨小凯

巨星早陨落◎刘道玉

杨占升

欲哭无泪◎王富仁

冯亦代

听风楼记◎北岛

潘旭澜

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王彬彬

萌萌

我们有共同的经历◎徐友渔

郑成思

怀念郑成思老师◎刘仁文

龚育之

念育之◎刘梦溪

王年一

纪念王年一先生◎吴迪

赵俪生

导师赵俪生◎金雁

贾植芳

我心中的贾植芳先生◎陈思和

王元化

初见元化先生◎吴洪森

萧萐父

坐我光风霁月中◎郭齐勇

陈乐民

春蚕到死丝未尽◎资中筠

何满子

何满子:特立独行的人与文◎邵燕祥

周辅成

辅成先生◎赵越胜

任继愈

人淡如菊是吾师◎张曼菱

绿原

又是一片碧绿◎若琴

试读章节

萧乾

原名萧秉乾,作家,翻译家,祖籍黑龙江,1910年生于北京,1999年2月11日逝世于北京。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文艺报》副总编、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忆萧乾先生

◎舒乙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潇洒的人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别看,萧乾先生也跟大家一样,受尽磨难,中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一个接着一个,文革中几度自杀未遂,但,终究是活了下来,到了大气候阴转晴的时候,过上了好日子,萧乾先生的天性立刻浮现出来,仿佛一粒千年莲子遇到了水,本性不改,又顽强地复苏,冒芽,长叶,还能开花结籽,依然婷婷玉立,美丽无比。

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西服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来一两个客人没问题,还有地方坐;人一多,三五个,就麻烦了,坐不下,因为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第一,搬家累死人,有钱昌照先生的前车之鉴;第二,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

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板,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

譬如:书桌下层的抽屉都拉出来,呈裸露状,不用弯腰。

譬如: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

譬如:名片都分门别类地放着,按人名、机关、国籍,各装一本,找着方便。

譬如: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

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

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指着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勤劳的人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萧乾先生是巴金先生和冰心先生的好友,属于密友那一类型。巴金先生说他佩服几个人的才华,一是曹禺,一是沈从文,一是萧乾,他自愧不如他们,说才能要差好几倍。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儿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萧乾先生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就认识冰心先生。他常被派去冰心家送稿费或是取文章。冰心先生那时二十多岁,已是大作家,比他大十岁。后来别人叫他先生,她则始终称他为小弟。她的孩子吴冰、吴青则称他为“饼干舅舅”(萧乾先生原名萧秉乾)。萧乾先生有过几次婚变,冰心先生常跟他开玩笑,一进门就问:“又离婚了吗?”她很清楚,自从有了文洁若之后,萧乾先生的家庭生活终于完全稳定了下来,他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玩笑归玩笑,冰心先生很佩服萧乾先生的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翻译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最大的挑战。文洁若当翻译家当了三十年,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但她最想翻译的是《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翻。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

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章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

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尤利西斯》译本出版后,通过傅光明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了全部萧、文二氏的《尤利西斯》译稿。这是个大宝贝。仔细翻看这份译稿,发现那上面每一句译文萧乾先生都重新译过。意思是文先生“硬译”过来的,正式的词句已是萧乾先生“意译”过来的,后者充满了文采,通俗,流畅,上口,是纯粹的中国话,成了美文。

我不止一次说过,这份译稿是个活教科书,能教人怎样写文章,怎样改文章,怎样让文字变得活泼生动,怎样变得漂亮。它是个活样板,学写作的人可以从中偷学到许多窍门。这样的活教材很难得,比那些《写作技巧指南》要实在得多,高明得多,而且多达上千页,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并且,是写博士论文的好题目。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他的字龙飞凤舞,越写越大,到最后,一张纸装不下几个字,一会儿就写一大厚摞。文洁若先生负责给他抄稿,有时萧乾先生一天写下的东西,文先生要花上一晚上,甚至外加一整夜才抄得完。

就这样,萧先生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我说过这样的话:  看过火山喷发吗?

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P37-40

序言

这是一本悼念逝者的散文集。悼文是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流传下来的至情至性的悼文,不知几许。当代人撰写的悼文,亦有值得品味的佳作。去年秋天,中国工人出版社的两位编辑向我提议,搜集若干回忆近年去世的文化界人士的悼文,编成一书。我多方寻找,他们也予以推荐,双方反复切磋,断断续续,前后竟有一年,最终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二十几篇文章,以逝者远行的时间先后为序。除了前面六位,其他都是近十年去世的知识界人士。他们的名字,有的为社会各界所熟知,有的则不为专业范围以外所知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年都有一些文化人辞世,每年也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悼文问世。本书只能说是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视野中选择,结果自然挂一漏万,远非大历史的缩影。

本书的编选固然兼顾到思想和学术的因素,但主要的考虑是文学性。就是说,希望入选的文章有真挚的感情流露,有生动而独特的细节。本书选文不苛求逝者成就的卓著,德性的完美,也不追求对逝者人生的全面评价,而只是希望透过作者与逝者的交往,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人生侧影。

本书虽间或有校长追忆学生,妻子追忆丈夫,子女追忆父亲,同辈或晚辈追忆朋友,但大多数篇什是学生追忆师长。身为作者的学生,如今也都是著名的教授、学者、作家。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度,古朴淳正的师风曾一代代薪火相传。然而,这种引人自豪的美好传承,于今遭到了空前的挑战。一向属于清流的学界已经被严重污染,且看不到激浊扬清的曙光。此时此刻,重温那些足以为人师表者的往事,目送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或许能够引起我们的几分感慨,几分惆怅,几分思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们的思绪,不免要飞往文学之外。

二○一○年十一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之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8196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