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作者张体伟)的最终成果。本著作从概念界定以及与政府组织的搬迁移民区别入手,阐述相关自发移民理论及发展研究现状,书中共分为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发展研究综述、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及特殊性问题分析等内容。
图书 |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著作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作者张体伟)的最终成果。本著作从概念界定以及与政府组织的搬迁移民区别入手,阐述相关自发移民理论及发展研究现状,书中共分为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发展研究综述、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及特殊性问题分析等内容。 内容推荐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作者张体伟)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项目批准号:06CMZ007)的最终成果。《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从概念界定以及与政府组织的搬迁移民区别入手,阐述相关自发移民理论及发展研究现状。从“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分析入手,对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理论研究进行概述;结合现实形势、意义、主体建设及组织建设等实践层面,多视角探索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并着力分析其建设新农村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5个定点案例调研点,结合农户、专家及部门问卷,分析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边缘化现状;从主体性、民族性、差异性、生态性等角度,剖析建设新农村所存在的困难和自身面临的特殊性问题;并侧重从主体、供体和载体三大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聚居区建设新农村艰难的根本性原因在于自发移民主体地位缺失,深层次原因在于各种制度壁垒,关键性因素在于政府政策及财政金融等供体投入不足,突出表现为基础设施、产业化及市场化等载体不完善。从前提、内容、途径等角度,确立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并从产业培植、民族与涉农工作、阶段性推进内容以及机制体制保障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本著作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发展进行深入地系统、实证探索,其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与应用价值。 目录 前言 理论与实践篇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框架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意义、方法及价值 三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发展研究综述 一 自发移民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自发移民理论与发展研究概述 三 自发移民的动因及成本效益博弈探析 四 自发移民发展对策研究概述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 自发移民聚居区“三农”问题的特殊性 二 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探索 三 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的实践探索 四 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宏观环境——政治基础、机遇与挑战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缘化现状分析 一 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二 少数民族自发移民总体研究概况 三 调研点总体概况与各分点详细情况 四 社会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五 经济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六 农户对新农村建设需求、困难及优势的理解 七 部门及专家对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的理解 八 小结 第五章 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及特殊性问题分析 一 主体性——主体地位“尴尬”,身份与发展机会“双缺失” 二 民族性——新农村建设民族乡土环境特色丧失 三 差异性——区域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四 落后性——基础设施落后、“三化”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 五 生态性——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度有待提高 第六章 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制约因素分析 一 主体不发育 二 供体不平等 三 载体不完善 第七章 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及构想 一 政府及社会各界要提高意识,形成共识 二 确立自发移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 三 明确不同力量的参与途径 四 加大产业培植扶持力度 五 突出阶段性内容与梯度性推进措施 六 建立健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体制 专题与案例篇 第八章 少数民族聚居区自发移民经济地位“边缘化”现状统计与回归分析——基于云南案例 一 研究背景 二 样本数据与分析方法 三 调研统计与回归分析 四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九章 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研究——基于云南案例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数据分析结果 三 结论 第十章 自发移民迁人地聚居区建设新农村评价研究 一 评价体系的提出及构建原则 二 评价综合指数的计算 三 评价体系的建立基础 四 应用评价体系的建议 第十一章 云南红河州开远市苗族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以羊街乡卧龙谷村麻栗坡、龙树坡小组为例 一 调研背景及方法 二 调研村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三 苗族自发移民聚居区边缘化状况分析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问题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因素分析 六 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及构想 七 对策及建议 第十二章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彝族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综合报告 一 调研背景、过程及方法 二 调研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三 自发移民搬迁动态及迁入前后对比 四 调研的主要发现 五 彝族自发移民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的“swOT”分析 六 聚居区建设新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七 建设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第十三章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自发移民聚居区新农村建设资源冲突管理研究——以大理州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委会彝族五社定点分析 一 冲突的概念及森林资源管理冲突 二 老君山地区简介及定点调研的社区概述 三 社区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四 新农村建设中的冲突具体表现及原因 五 化解冲突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第十四章 版纳州勐腊县尚勇镇磨憨村茶一小组彝族自发移民聚居区建设新农村调研报告 一 调研分析法及调研点概况 二 调研点农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问卷分析 三 建设新农村主要相关群体及行为分析 四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五 建设新农村的途径及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体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949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1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3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