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印度
内容
试读章节

宗教道场本身是宗教意识的建筑宣言。一定的宗教场所演变成特定的规范模式,矗立在世俗的大地上,宣扬褒奖自己敬爱的神祗。总而言之,这些宗教建筑被冠以固定的名称,基督教的cathedral(教堂),伊斯兰的mosque(清真寺),佛教的temple(佛寺)或犹太教的synagogue(犹太教堂)……旗帜鲜明地行走在世人面前,以示区别。

可是,在环球化的现代意识里,这些多年演化的金科玉律显得有些陈腐。现代意识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演绎宗教道场的外壳。记得多年前见过一座新式教堂的图片,它是一只巨大的耳朵,向天开启,似乎在用心地聆听上帝的教诲。那只圆形乖巧的耳朵除去了十字架的尖利,看起来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不由得精神振奋,好似呼吸到时代的新鲜空气。

巴海大同就是属于这种新式教堂。启程之前,我问过许多印度朋友,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朵绽开在德里的白莲花。有人干脆称它为“莲花庙”,知情的人知道它叫“巴海大同”;可是要是再探究下去,这些懂行的印度朋友只好摊摊手,显出一副无奈的神态:不知道!印度教有这么多分支,连我们印度人都搞不清楚,更何况这些新鲜玩意儿!你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

我就带着这些疑问到德里来拜访久仰的莲花庙。在路上,我看到炎热的午后大道上拖着一条长长的人龙,有上百米长。一问之下,得知是排队轮候去寺庙。我的心里一紧,忙问是否去巴海大同?

“不是,今天是星期六。这些人去拜卡利。莎蒂,女性的力量,你知道吗?”维维克心不在焉地答道。

“卡利,卡利?她不是加尔各答的守护神吗?这里的人也拜?”我好奇地问道。印度地大,印度教驳杂,每一地区拜的神都有侧重点。

“对,都拜的。”维维克不想节外生枝。

我突然想起来。当年印巴分治之后,穆斯林去巴基斯坦,印度教徒与锡克教徒归印度。孟加拉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里面的印度教徒只好西迁。当时,德里旧都许多人去了巴基斯坦,留下的位置被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填充。由此而来,德里多了许多拜卡利女神的。卡利女神也借势从东迁到南德里卡利信徒的聚集区。

转眼间,我们到达巴海大同的停车场。这个庙的外形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白色莲花。莲花贵为印度的国花,这个寺庙的造型意义深远。那么巴海大同应该是推陈出新的印度教了?与时俱进的新教派了?

印度教不似其他的宗教,没有固定的格式教义,以包罗万象的驳杂而闻名于世。我自诩为自己已得其中要领而得出正确的推断,没想到却受到导游的当头棒呵。

“不对,不对!”维维克点头否认道,“巴海大同与印度教没有一点关系!”

这倒是叫我吃了一惊。

一路上,维维克向我灌输印度教大同,佛教、耆那教乃至锡克教统统都是本土印度教大家庭的一分子。这很符合印度文化的特征。如今,巴海大同和印度教反倒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了!

“巴海大同是外来的宗教。西方来的,具体地说,伊朗来的。它相信所有的神(基督,真主,佛陀),他们只不过是上天的使者。但是它又不相信神,因为巴海大同没有偶像,上天至高无上。如今它在印度有一百万的信徒。”他一口气道来,报出它的来历。

我听着,只见四周川流不息的学生人群,顺口答道,“那是很小了!”

“全世界的巴海大同信仰人口为六百万!”他又纠正我。

“哦,那又是很大了!”我不由得吸了一口气,又问道,“印度的佛教人口有多少?”

“大约为人口的1.5%。”

“那是多少人?”印度是人口大国,我对它的数字没有感觉。

“1500万人。”

“在印度信什么宗教的都有!大约就是没有无神论者了!”我很有把握地断定道。印度人对宗教情有独钟,很有慧根。

“那也说不定!”他不以为然地答道。印度的文化与宗教充满了例外。

我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那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午后的阳光从开启的花瓣直射入内。我吸了一口气,头脑一阵沁凉,一下子豁然开朗,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维维克却全然不知!

来到巴海大同,维维克从地上拾起一只化纤袋子,要我把鞋脱下放入袋中。上得石阶,便是通向寺院的通道。通道的下面是蓝色的水池,被通道分成七部分,环绕着神圣所,象征着开在最外面的花瓣,又好似一泓托起一朵纯洁白莲花的清水。

我曾目睹过一幅从空中拍得的巴海大同照片。它的效果摄人心魂,比从地面上看有一层更深的意境。这朵洁白的七瓣莲花分三层立体依次向外绽开:第一层如花蕾般微启,第二层拥护着第一层半开,第三层托起第二层则完全开放。第三层外是蓝色的水池,坐落在绿草如茵的二十六英亩草坪上。如果说每一花瓣象征一种宗教,那么这朵纯洁的莲花象征着巴海大同拥抱所有宗教信仰的理念。这半绽的莲花是心灵所求的一块磁铁。

随着人流慢慢地往里走,抬头望去,只见前面有一些义工正忙着张罗游人出入。这些义工很年轻,二十岁左右,有印度人,也有外国人,以外国人居多。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每来一次义工三个月。

“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巴海大同寺庙吗?这是不是他们唯一的寺庙?”我此时沉浸在这朵建筑莲花之内,很迷惘地问道。

“不啊!在美国芝加哥有,加拿大也有!”说罢,他用手指了指宣传单上的寺庙图象。我突然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再也不敢吱声。  寺庙的里面是一个高深圆顶的大礼堂,一排排的座位供游客静坐。里面很静,每一位来者如同疲惫的旅人找到一处盼望已久的安歇之处,要静下来整理一下连日接踵而来的凌乱旅程。

周围有很多鱼贯而入的学生,他们窸窸窣窣的杂音不知被什么力量给吸去,成了贯穿大堂、吐故纳新的一条条心灵流动线。时值午后,外面是肆虐的阳光;它从尖顶泻进,转化为柔和的光,层层递进,让里面幽静异常,给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超级享受,不由得令你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态。

主坛前空空如也,印证着它的无神。

波斯是一神教的起源地,波斯艺术追求宁静永恒,波斯造型讲究工整对称,波斯建筑注重光线捉摸不定的变化,针对性地作出预示性的处理。所有这些文化特征都很巧妙地柔和在这朵绽开的白莲花里,成为德里最广为人知的寺庙。它的意喻和内涵早已超越一教一派为广大德里人共享,成为现代德里的新地标。

走出神圣所,我才注意到它的四周尽是绿草地,一望无际,异常开阔。远处的界线上种了一些高大的树木,后面却挺立起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彩色庙宇,在阳光下抖露着亮丽。它们都是近百年来在北印度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的新生代印度教寺庙。

  从此处看起来,它们大有合众围攻巴海大同的阵架。不过如果你相信印度是莲花的国度而把莲花奉为至宝的话;那么,这么多印度寺庙的环绕布阵只不过起了众星托月的作用。

P20-23

目录

启程

德里

 德里印象

 德里的轮回

 德里的现代建筑

 库特卜宣礼塔:宗教循环的见证

 阿育王石柱

 政治细密画:印度民主选举之窗

 泰姬陵

拉贾斯坦

 拉贾斯坦:拉贾的国度

 粉色之城:斋浦尔

 白色之城:乌代布尔

 蓝色之城:焦特布尔

 金黄之城:杰瑟梅尔

 自焚者的红手印

神庙记

 现代摩登庙

 杜伽庙

 湿婆庙

 耆那庙

印度印象

 浮光掠影里的种姓

 满街都是婆罗门

 If Married Divorces Speed:印度婚姻制度

 入厕的窘境

 神圣的动物

 神像与铜像

 Incredible India(非常印度)

印度旅行保健

内容推荐

作者说,“伟大的地标性建筑确实光芒万丈,吸引着外国游客;但其实旅游当中活生生的人和事未尝不是旅行当中灵活生动的另一面,更何况不同的文化本就由不同的人的行为和意识形态所构成。换句话说,低下头来观察周围流动的人和事实际上比抬头瞻仰僵硬的建筑更加有趣,因为前者正是后者鲜活的注解”,惟有这样饱含热情地拥抱印度文化的作者,才能给我们呈现这样鲜活而生动的印度。

本书作者沉迷于语言文化,更习惯通过政治经济等诸多层面来体会不同文化与社会风貌,希望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中国读者勾勒出印度社会的轮廓。

编辑推荐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学如浩瀚的大海,无穷无尽。这是一本比较通俗有趣的书,作者希望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能够比较轻松地为如今生活节奏紧张的中国读者打开一扇认识印度斑斓多彩的文化与政经的窗口,并从中体会到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异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印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景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236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