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代的特殊际遇,转型时期的独特思考,当代知识分子群体三十年心灵史的集中展示;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本书是“三十年集”系列丛书中的《昔我往矣》,纪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图书 | 昔我往矣/三十年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特殊时代的特殊际遇,转型时期的独特思考,当代知识分子群体三十年心灵史的集中展示;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盛宴! 本书是“三十年集”系列丛书中的《昔我往矣》,纪录了作者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内容推荐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本书是赵园的《昔我往矣》。 目录 小序 一九八〇 郁达夫自我写真的浪漫主义小说——兼析《青烟》 一九八二 张爱玲的《传奇》: 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 一九八五 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 一九八六 关于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的断想 一九八七 有关《艰难的选择》的再思考 一九八八 琐语 一九八九 回归与漂流 一九九一 张承志的“自由长旅” 一九九三 雨中 灯火 一九九四 说“戾气”——明清之际士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批判 一九九五 乡土 一九九七 《自选集》自序 一九九八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后记 一九九九 旧日庭院 二〇〇〇 梦入天国 二〇〇一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后记 二〇〇三 遥远,遥远——俄罗斯之行琐记 二〇〇五 《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后记 二〇〇六 贵州一日 二〇〇七 说“玩物丧志”——对明清之际士人的一种言论的分析(节录) 二〇〇八 《旧日庭院》跋 二〇〇九 寻找入口 二〇一〇 公共,“整体的连续的美丽”——城市随想(之一) 安全,令人有认同感的城市——城市随想(之二) 附录一 被光明俊伟的人物吸引,是美好的事——答《书城》李庆西问 附录二 学术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昔我往矣/三十年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781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6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