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惊鸿伤影(民国才女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年来,陈家萍的文学创作渐入佳境,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开设了古今才子佳人、外国音乐家及画家、乡土风情、美食等专栏,发表小说及散文数百万字,多篇作品入选各类文学选本,在读者中引起反响,也引起了出版界和评论界的关注。《惊鸿伤影》以隽雅大气的文笔,以深度的人文视角,再现了萧红、张爱玲、林徽音、苏青、张幼仪、陆小曼、蒋碧微、王映霞、石评梅、孙多慈、孟小冬等30多位民国佳丽的人生境际以及与命运的抗争,是七零后女子以细腻笔触解读民国女子的一部出色的散文随笔集。

内容推荐

本书写了30多位民国女性的情感历程,其中包括张爱玲,黄逸梵、张茂渊、潘柳黛、苏青等人,作者笔触细腻,梳理女性的情感与人生路,极具可读性。

展开此书,穿梭于民国佳丽才女的衣香鬓影、华词俏语之间,更感受到民国佳丽才女缱绻于青灯黄卷之下的一颗颗玲珑剔透的心。

目录

女娲的星空(序一)

她是一枚无花果(序二)

伊时代的伊人(自序)

萧红:天空逼仄,羽翼稀薄,我奋力飞过

黄逸梵:鸢尾花在歌唱

张茂渊:守一怀风清与月明

炎樱:生命的喜悦,容我一起领略

万种风情向谁低诉:同学少年都不贱

张爱玲:“别”时,一番滋味在心头

潘柳黛:嫉妒是最隆重的赞美

苏青:磨难枝节上开出烂漫花

林徽因: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张幼仪:将沙粒包裹成珍珠

凌叔华:海滩上种花

陆小曼:写到湖山总寂寥

唐瑛:锦衣欢浮世痛

蒋碧微:红云出岫非有意

王映霞:沈园旧恨从头数

丁玲:纤笔一支谁与似

石评梅:陶然亭上恨悠悠

庐隐:在冰点与沸点之间

吕碧城:忍看华衣凉如水,万般情思寸寸灰

唐怡莹:等闲插柳柳成阴

孟小冬:才华闲抛为哪般

杨沫: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施济美:听我弹一弦生命的哀歌

毛彦文:多情却似总无情侣

陈衡哲:每个细胞都充满文艺气息

沉樱:一樱开尽春縻

白薇:人生自是有情痴

孙多慈:独自沉沉味苦心

杨绛:人生边上多余韵

陈香梅:我的天空有太多精彩

文洁若:蝴蝶飞过沧海

试读章节

萧红的情场:越轨的情致

萧红: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王恩甲、陆振舜、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如鸟般在萧红的情感天空滑过。

成长岁月中,母爱缺席,父爱贫瘠,如一株先天不足的株苗,萧红对于人生的温暖和爱有着超乎常人的贪求与依恋,表现在两性关系中,便成了“越轨的情致”。

14岁的萧红由父亲做主和王恩甲订亲。王恩甲的父亲王廷兰为国殉难前是黑龙江省呼兰保卫团帮统,后改为省防军第一路(驻呼兰)统带,骑兵团上校团长。这是门好亲事,沿袭“门当户对”的传统路线。

订亲后,萧红便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又过了一年,我从小学卒业就要上中学的时候,我的父亲把脸沉下了……上什么中学?上学在家上吧!”

父亲在萧红眼里变成一具没有情感的动物。像鱼藻。

家,本来就不是温馨的,此时,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半年的工夫,母亲同我吵嘴,父亲骂我:‘你懒死啦!不要脸的。’当时我过于气愤了,实在受不住这样一架机器压轧了,我问他:‘什么叫不要脸呢?谁不要脸?’”

父亲的措辞是很严厉,但他用的未必是“不要脸”的深层意义,在他,很可能只是一句口头禅,他只是要维护父权。但,萧红却挑战了他的尊严。他将她打倒,她翻身坐起,痛得钻心,却不哭不闹,只用锐利的眼睛切割着他的尊严。父亲的权威在冷静地对视中被寸寸凌迟。

父亲加重了他的严厉,想更有震慑力。萧红却毫不害怕。

最终父亲让步了。

1929年,初中三年级的萧红在学生爱国运动中结识哈尔滨法政大学学生陆振舜。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陆振舜如一道阳光穿透了萧红情感的黑暗。她试着向父亲提出解除与王恩甲的婚约,遭到断然拒绝。萧红感到自己像深海里的一尾鱼,无法泅渡到岸。陆振舜决定以实际行动感召萧红。4月份,他毅然从哈尔滨法政大学退学,先行入北平中国大学,为萧红去北平读书铺路子。他一再来信鼓励萧红反抗包办婚姻。是与王恩甲完婚,过衣食无忧的少妇生活,还是随陆振舜去北平读书,在更宽阔的天地展翅?后者无疑是她所憧憬的,是熊掌,也是砒霜:一旦这样做,势必为家族所不容、不耻。她整天想着这件事,想得头痛欲裂,神思恍惚。想不出答案,她便麻醉自己,使意识处于休眠状态。她常常不去上晚自习,一个人躲在宿舍饮酒、抽烟。

青春不能承受之重。花季本该是无瑕的、天真烂漫的,但萧红的青春季却被熏得乌黑,弥漫着腾腾烟雾与醺醺酒意。至今翻读,还是呛得人流泪不止。

挨到初中毕业,回到家乡,触碰到父亲和继母因即将嫁女而兴奋的眼神,萧红的心一震:难道真的由着他们将自己当礼物去交换富贵吗?她痛下决心逃婚。

1930年7月,萧红以购买嫁妆为由走出家门,一到哈尔滨便登上前往北平的火车。陆振舜在车站迎接她。萧红入北平女师大附中高中一年级读书。

她与陆振舜同住——并非同居。两人对外以甥舅相称。萧红写信给好友沈玉贤:“我现在在女师大附中读书。我俩住在二龙坑的一个四合院里,生活比较舒适。这院里,有一棵大枣树,现在正是枣儿成熟的季节,枣儿又甜又脆,可惜不能与你同尝。秋天到了,潇洒的秋风,好自玩味!”

萧红一生中再也没有尝过那么甜的红枣了吧。两只叛逃的笼中鸟享受着展翅蓝天的兴奋。

陆振舜写信回家要求与妻子离婚,陆家哗然。

呼兰河沸腾了。王家借机发难。萧红逃出了舆论的裁决,家人却代为受过。父亲被解除秘书职务,姊妹们被迫转学。

张王两家派人赴京,四处打听,终于找到飘着枣香的爱巢。两家联手同陆家交涉,陆家勒令陆振舜将萧红遣回。陆振舜不听。陆家拿出杀手锏:向陆振舜实施经济制裁,断绝经济物质供给,两个年轻人陷入困境:在生存面前,爱情竞变得如此无足轻重吗?

临近寒假,陆家来信警告:放寒假回东北,就寄来路费,否则,从此撒手不管!雏鸟韧飞便折翅。陆振舜向现实低了头,萧红责备动手整理行装的他为“商人重利轻别离”。萧红不愿走,可,捧书四顾心茫然:周围同学皆没有帮助她的经济实力。

1931年1月,萧红回到呼兰家里。她向父亲妥协,答应和王恩甲完婚。

王家却不乐意了。他们认为萧红已“不贞”,逼着王恩甲休掉萧红。

乡邻视萧红为异端。家人也疏远她。萧红再次借酒浇愁、借烟烧忧。她赌气地欲早日摧毁自己的身体,一了百了——这给她留下了病根,她的英年早逝和这两大不良嗜好不无关系。

继母冷冷地打量着躲避在酒精和尼古丁中的萧红,将其视为和美家庭的不洁物,她怕自己的亲生儿女受萧红影响走上歧途,便派人到乡下去请她亲娘舅来上“教育课”。萧红和舅舅一语不合,操起菜刀怒向舅舅。舅舅甩手走了。

目睹整个过程的乡人皆惊呆了。

萧红被彻底孤立。

3月,继母携萧红和她的异母弟妹到阿城县福昌号屯,暂居在堂伯父家。张家是大地主,视“传说中的坏女人”萧红为妖孽。萧红被变相看押,但她在家事上仍不甘装聋作哑。大伯父决定增加秋租,削减长工的工钱,佃户和长工联合起来反对。萧红同情农民,劝伯父不要再加租,萧红用新青年特有的演说腔调,满怀激情慷慨陈词,一串串新名词像美丽的泡泡从她口里吐出,在空中噼里啪啦炸响。伯父恼羞成怒:张家咋生此孽种!痛打萧红,还派人到阿城拍电报,令张廷举速回。伯父给张廷举施加压力,责令他将萧红勒死,以免危害家族。

萧红跑到七婶的屋里躲起来(当地习俗大伯子不能进弟媳屋)。夜晚,姑姑和七婶将萧红藏在一个长工家的柴火垛里。这一晚,头枕木柴,独对一空寒星与孤月的萧红,在想什么?次日晨,萧红藏在前往阿城送秋白菜的大车里被驮到阿城。她在晨曦中踉跄而奔,在阿城乘火车逃到哈尔滨,四处流浪。

为了平息众怒,张廷举宣布开除萧红族籍。这里,有对“不肖女”的愤恨,更有为父的无奈——我始终不能相信,张廷举会真的处死亲生女儿,尽管他永远理解不了那双燃烧着愤怒之火的眼神。将她交给这个世界,像一株草自生自灭,总强过惨死在家人手中!

流浪的萧红与王恩甲重逢。王恩甲执起萧红的手,将饱受冻馁之苦的她带入东兴旅馆。萧红虽恨王恩甲怯懦,关键时刻弃自己而去,但她却天真地认为,王家从单方面解除的婚约不具法律效用,只要王恩甲爱她,一切又可恢复如初。P2-4

序言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这是华夏民族古老的创世说。与西方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在伊甸园无所事事偷吃禁果相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创世开初就是生生不息的劳动者,且男女劳作的分工泾渭分明:男主外宇宙,女主内性命;男主世界显秩序,女主生命隐节律。

一个“隐”字,既代表了千年中华女性的性别常态,也几乎抹去了她们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换言之,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男权史,男性话语史;一部女性被抹杀、被异化的历史。

然而,压抑愈久爆发愈强,扭曲越甚张力越大。在中国超常态的男权重压下,亘古及今,总不乏现出几个烈女贞女反抗的身影,也不乏少数才女子既为同类翻案,亦为自己申怨。

如我手中的这本书《惊鸿伤影:民国才女传奇》,就是当今一个70后的小女子为昨日民国年间的诸女杰作的传记书。

先看一长串的“花名册”,就足以把人酷昏弄晕:萧红、张爱玲、林徽因、孙多慈、陈香梅、陆小曼、丁玲、石评梅、杨绛……

最难得的是,此书作者陈家萍,并非一味客观照死码的干写,而是带入了主观情感的自我,带有较高审美判断力与评价力的“活写”。再加上作者天生灵动、艺术的语言特性,应当说,这是一本有情有义,极其具有可读性与艺术魅力的书。

看完此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出生于70年代安徽肥西县郊的农家女,怎会对遥远时空的民国女子如此心仪?这种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的人性意义?

剖析陈家萍成长的时代,正是中国30年的改革转型期。她们这一代人,刚一长大,就与物质社会接轨,与手机、网络结缘。满世界的五彩缤纷,却并非人之必需品;满眼皮的酷男靓女,却极少有真人味。过多的安逸消费,过分的依附性、私我性、寄生性,造就了这一代女性人格的异化与贱化。

或许正是敏感于女性群体性的蜕化异化,不甘于作纯粹的物欲女奴,陈家萍开始了对精神家园的寻找。她的目光——很快便聚焦在民国那批亦秀亦豪的女中佼佼者身上。

我相信,那些绽放在昨日星空上的女中俊杰,一定曾使家萍无限感动、神往。当她沉浸于她们纯美的精神世界与爱恨情仇的坎坷命运中时,她一定忘记了现实的苦恼与物利的诱惑。我更坚信,家萍所向往的那种具有反差张力的精神生活,也正是当代女性对现代物质生活的不满与反叛,对更崇美人生的憧憬和追求。

其实,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爱与恨,生与死等矛盾,都是造物赋予人先定的二律背反,即:人的神性与俗性的冲突引起的。

不仅陈家萍,民国那帮女子,只要是人,就逃不脱这前定的程序性宿命。只不过,在今天,在女性,这种冲突与矛盾更显得惨烈,更来得尖锐迫急。

让我们选出书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女子:张爱玲与萧红,进一步深度阐叙女性、也即普遍人性的这一悲剧性的命运吧。

先说张爱玲。张爱玲是其文其人悖论的最好实证者。她的“成名要早”的信念,使她果真很早出名。她对爱的偏执,对自我的自恃,又使她最终走向孤绝与凄惨。可见,名声与爱情,既不能解救人性最深的矛盾,也不能给张爱玲这样的旷世才女带来终极性的幸福。

其次是萧红。萧红传奇般的人生,几乎概括了整个民国女子的彷徨与不幸,浓缩了全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知识女性的苦难史。

张爱玲等小资民国才女的冲突与矛盾,更多地来自纯粹的“性”矛盾:与男性情感的纠缠与冲突,以及在男权的压制下,女性内在人性性灵的被压抑。

而萧红则不仅身受精神性的“性”压迫,更兼受“命”——来自底层物质生活的胁迫与困厄。

从少女时代离开贫困的故乡呼兰河,到后来颠踬逃亡于大半个旧中国,萧红短暂的生活就没脱得了受穷、饿饭、病灾……

与张爱玲等呲着牙花、翘着兰花指,戏谑数落男性(也即普遍人性)弱点的才女不同,萧红小说散文虽乏诡异,也少幽默,却自有一种所有才女加起来也达不到的——一穿透人心的力量!

这就是来自生命本体最真实的苦难力量。

这种苦难,只有在萧红的笔下,才被推向极致。

读萧红,再轻浮的人,再邪恶的意念,都会得到净化与收敛。旧中国的女性苦难史,只有在萧红的笔下,才得到全面展现与诠释。这就是萧红在中国文学史不朽地位的原由。

我想,随着家萍人生阅历的深厚,以她的敏慧和深情,在未来的岁月,将会更多地关注女性的生命态,对现代女性的核心矛盾作进一步解读,更深地揭秘女性的本性与女性的宿命一乃至女性与母性的关系,人性与物性及神性的辩证统一规律;进而给困境中的现代女性,现实生活中的人,以方向意义和价值参照系。

我说过,人类由低级原始的纯体力、劳力走向智力与信息的21世纪,将是女性的世纪,“中性”的世纪。在此世纪,高度进化的人,纯粹较量的既不是体力也不完全是智力一一终极较量将是“信息的真实度”。谁能占有并获得最高最真的信息:即宇宙演化的意义、目的、方向,进化的最终本质和使命(也即人的本质与使命),谁就是当代精神之王,人中枭雄!

我似乎已经看见一个崭新的“女娲时代”,一个群星璀璨的女性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相对于男性,相比那些浮躁的“大老爷们”,既然靠体力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女性优势的时代必然彰显:如女性的更具有“利基”倾向,女性与广义的创世精神及真实的内在生命,女性与爱、仁慈、真挚、公正、忘我、奉献、和谐、统一……等宇宙造人的本性,离得更近,更靠谱。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人类史上最美妙最魅人时代的来临吧!

后记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这是泰戈尔《流萤集》里的一句。最深入人心的版本是“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吴岩重新译为“我没有在空中留下翅膀的踪迹,但我已做了飞翔,心里是高兴的”。的确很周到,但我总觉意犹未尽。我总是自作主张地将此句译为:天空隐没了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我享受这种飞翔的过程。

我想,“享受飞翔”或许才是鹤发童心的泰戈尔传递给异域读者的诗心吧。

中世纪的日本歌伎喜欢蓄养云雀,养到时候了,便提着笼子来到空旷的野外,一打开笼子,云雀一飞冲天,万里高空遂抛下一串尖脆的高音。那种啼声,能让灵魂出窍:所谓天籁之音。云雀是一种心性极高的鸟儿,被囚禁在笼中,宁愿喑哑“天生丽质”的歌喉,也拒绝媚俗的清啼。只有在飞翔——而且是将自己当成箭直射蓝天的飞翔状态时才肯发出自己的最强音。

无论是扶摇万里的大鹏,还是盘旋在人家屋檐下的麻雀,它们都爱飞翔,是因为此中有光亮,它们享受的是振翅的美好感觉。

还有什么比飞翔更自如更陶醉的事呢?

草们也要飞翔呢。巨石下的草芽,一径将柔嫩的身体挣出来,向碧空伸出一茎绿意。它飞过。

昏睡的爬虫,被惊蛰的春雷炸醒,探出头,艰难地向春天匍匐。它飞过。

山岩下的竹根,被清明的雨浇透,激灵灵打个战栗,破土而出,像是大地母亲不经意打出的呵欠,又像是地宝宝插的一支戟,或者是春天的惊叹号。它飞过。竹本是草,竹是草最高的梦。

女儿一走到林荫道,便甩开我的手,同阿猫阿狗一道撒欢,不时做着扇翅动作,间或向上跳起,做表示飞翔的舞蹈动作。天真的小女生,在体验着飞的快感。

将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我似乎看到了人类飞翔的痕迹。

自打从森林里走出,我们的祖先就尝试着做飞人了。茫茫太空一定接收到了人类源源不断的飞翔信息:后羿的射日箭矢,广寒宫里嫦娥的蹁跹舞姿里,敦煌飞天翻转的衣袖里……到处藏掖着飞翔的故事与情节。祖师爷鲁班的木马曾在长空里飞驶而过,诸葛亮自制的“孔明灯”飞越了敌人的阵地。古老的先人用佳木作素琴,用丝竹作乐器,让声音飞起来;将水墨和油彩涂在宣纸上,让线条飞起来。近代的邓肯喜欢“犯法”,她从不肯遵循舞步常规,恣肆地支配着自己的身体,在舞台上飞了起来。坐在轮椅上的霍金,肢体萎缩,头脑却异常敏捷,思维的触角穿越了茫茫太空,捕捉“黑洞”的扑朔迷离,他用思想在飞翔。

心怀飞翔梦的人,爱的是飞翔时的那抹光亮,振翅时的那份心跳。

而在烟火尘事中过着烟熏火燎日子的凡俗女子,便没有飞翔的闪念吗?飞翔的载体又是什么呢?

如我,眼角上满布着岁月的印染及生活的鞭痕,对文字犹心怀敬畏之心,诗心尚未在生活的齿轮下完全碾成粉末,心空一直收藏着云雀的绝响和山竹的剪影,遂试图在阅读和写作中深呼吸,飞翔。

我爱民国才子佳人,他们将凡俗敷衍成锦绣,力求做人如做诗,且自觉地以唯美的方式谋划爱情。这样的人,这样的爱情,如浮雕,如版画,嵌在历代人物画廊,高挂历史的高处,令后世瞻仰,给人以审美的享受,亦能给人类作精神洗礼。比如林徽因,比如黄逸梵,比如炎樱……

翻读民国才女,一个个奇女子在向我走来,不,是飞来,翩若惊鸿,矫若游龙。我试图再现她们飞翔的轨道,描摹她们飞翔的英姿,镌刻飞翔过程中痛楚与忧苦的脉络……在追溯种种飞翔梦渊源时,我也飞了一把,虽然辛苦,却很恣睢。

在心灵履历上,也留下一个描梦者、一个追梦者足以告慰青春的忧喜折痕。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给我作序的王英琦老师和吴听孺老师;也满心感激编辑鲍广丽女士,由于她的真诚与热心才促成这本书的面世。

公元2009年初夏于听雨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惊鸿伤影(民国才女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家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601198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