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图书 | 敦煌之归义英雄(第4部藏经之谜)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内容推荐 张议潮进京做人质,行前使傲张淮深接掌归义军。张淮深威望不足,试图用武功服众,竟被一夜灭门。议潮嫡子张淮鼎继任节度使旋即病逝,死前将幼子张承奉托付于索勋。不料,索勋自领节度使却被朝廷认可。议潮女儿十四娘率诸子除索立张,表面尊张承奉为节度使,实际是夫家李氏掌实权。敦煌城头旗帜变幻,莫高窟老僧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要把张议潮的手迹收藏于隐秘洞窟…… 目录 第一章 元戎进京 第二章 莫高之位 第三章 小孙子 第四章 亲戚打架 第五章 “杂奶”优势 第六章 图书交易 第七章 论节 第八章 重修北大像 第九章 官布 第十章 丝路地动 第十一章 死尸回家 第十二章 隐居 第十三章 定难 第十四章 秦妇吟 第十五章 怀念巫师 第十六章 马球择婿 第十七章 噬血大宴 第十八章 正统 第十九章 尚色 第二十章 复旧 第二十一章 赛窟 第二十二章 颠倒阴阳 第二十三章 除旧立新 第二十四章 歌舞升平 第二十五章 祖宗庙堂 第二十六章 翻案文章 第二十七章 龙泉神剑 第二十八章 我不记得爷爷 第二十九章 三危山 第三十章 藏人洞 尾声:世界文化遗产 试读章节 莽莽大漠,巍巍大军。 巍巍大军跟着一匹青骢神马走,可能向南讨伐吐蕃,可能向北驱逐突厥,可能向西征服大食,甚至可能向东反叛大唐! 驯服的士兵死心塌地地走着,强悍的将领提心吊胆地望着,智慧的教士满腹狐疑地算着,谁也不知张大帅究竟所向何方。 突然,前方乐声大振! 迎面而来的不是敌军,却是国夫人宋封。杂技艺人在高竿上翻转,珍禽异兽在队前舞蹈,华丽的队伍,欢快的神情,夫人率队欢送节度使统军出行。 军阵同仪仗会合,张大帅跳下战马,钻进驷马平车,再出来时就是另外一番模样,金盔银甲变成幞头红袍,统军大帅变成上朝官员了。 前方开路横吹乐队,八骑并行,四人击鼓四人吹角。中原鼓乐为箫鼓合奏,河西以号角代洞箫,声震四野。仪仗队来了,众骑士一律戎装,高大威猛。两面队旗,两面五方旗,三对铠甲骁将手持长矛,一对举钺小将导引。接着就是随从进京的官员,左右各五位马步都押衙,武将今日也都着红袍官服。伎乐队的八舞者一半汉装一半蕃服,挥动长袖联袂而舞。十二乐师操鼓、板、笛、箫、琵琶、箜篌、笙、羯鼓、腰鼓,弦管齐鸣,好不热闹!六纛旗威风凛凛,两门旌两信幡彩色辉煌,导引着高举旌节的英俊小将,这就是象征节度使大权的“节”啊!护卫旌节,骑马的衙前兵马使,步行的银刀官,引路的押衙。节度使大人居中,高骑白马,两健卒夾马执辔。身后是大队子弟军,背长弓的退浑射生将,白毡帽的回鹘飞鹘骑,押驼队的粟特官,个个都是张议潮亲自带出来的亲兵小将。 张议潮统军不出征,晋京朝圣。刚刚还准备打仗的巍巍大军,肃立道路两旁,目送节度使。 一场生死未卜的出征作战,刹那间变成欢乐轻松的晋京送行?都指挥使张淮深和参军悟真都傻了,刚才还在担心大帅独立自大,同朝廷分庭抗礼,一转眼,这张议潮原来是最听话的忠臣,居然放弃泼天的权力,束身归阙? 成功地吓了大家一跳,张议潮心中未免幸灾乐祸。我这次出行的设计早就画在莫高窟的统军出行图里了,今天这一切不过是宋封夫人按图行事。你们有的想争太子,有人想作诸侯,人人都要争权夺利,哪个为我着想?菩萨蛮解梦说我必须乾纲独断,今天我就突然出走,免得你们拖住我。谁让你们只看地图不看壁画,吃了没文化的亏吧? 人们都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我张议潮却说,今日不交权明日也得交。那玄宗李隆基是何等人物,还不是被迫把权力交给儿子。我张议潮不是没有记性的人,我的权力不如皇帝,我的命运却未必不如皇帝。我今天索性主动交权,我把内政外交军事的难题都甩开,让你们替我去操心!交了敦煌权力,我就是支持国家统一的大唐忠臣;交了敦煌权力,我就可以到国家首都去看看新鲜。少年时分的中原行,只是看到长安城墙的一个角,如今老子要进皇帝的金銮殿…… 节度使晋京,在大唐向来是件危险的事情。淄青节度使侯希逸晋京部下失控作乱,淮南节度使来稹晋京被太监绞杀,人人都担心节度使晋京的后果。谁也没有想到,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进京,却是皆大欢喜。 皇帝龙心大悦。归义军在全国各藩镇中地盘最大兵马最多,最具独立割据的地理条件,却率先束身归阙。张议潮带头,河西人心向唐,回鹘仆固俊请求天可汗册封,于阗尉迟王甘作大唐军镇,沙陀朱邪赤心率军来投,皇帝赐国姓李,封大同军节度使。张议潮是全国藩镇的榜样,皇帝授官右神武统军兼司徒,赐巨宅于长安供养。 敦煌人也踏实了。尽管节度使头衔还挂在张议潮身上,新帅张淮深却以节度留后的职务,顺理成章地接掌了敦煌大权。继承危机无形化解,敦煌人不必再为选择太子投靠新君而操心,忠于张淮深就对了。 张议潮本来以为,自己是敦煌革命的元戎,河西一日难离。此时方明白,一旦革命成功,所谓元戎就成了多余人物。剩余的_点儿利用价值,就是留在国都当人质。 皆大欢喜,张议潮也不能扫兴,必须高兴,高高兴兴地长居长安。可是,这长安城却是令人心情沉重。想当年,长安人将张议潮当作戎人缚绑!现而今,长安人又请张议潮入住,安知不是鸿门宴?首次进入京城的外来户还要小心巴结,可贫瘠的敦煌又有什么宝贝孝敬长安? 拜见中书合人,张议潮呈上《敦煌地志》。随行的敦煌第一笔悟真说了,那中书合人负责为皇帝起草圣旨,就是大唐第一笔,肯定重视收集各地的地理文籍。中书合人杜牧高兴地收下礼物,却发现敦煌大帅原来是当年扬州熟人,可怜的缚戎人。张议潮也高兴地认出,这位朝廷重臣原来是当年扬州的风流才子,白牡丹的密友!少年疯癫老来成,杜牧继承祖父杜佑的文字功业,正在修订《通典》,亟须西部地理著作。 拜见丞相,张议潮呈上《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这白敏中大人是自居易的侄子。没想到,丞相接手一看就付之一炬,这是天下第一淫书!绝不能承认是白行简所作,反正白氏不沾边! 公卿难侍候,皇帝更要费心。呈上敦煌重器封表?那会提起先皇冤屈忠臣封常清的旧事。呈上敦煌重宝青玉?那会提起后宫女祸杨贵妃的丑事。呈上敦煌兵符马踏飞燕?那会提醒朝廷敦煌还有重兵。反复琢磨,只能呈上佛学著作,敦煌佛教的学问成就不涉敏感话题。张议潮的老师法成精通汉藏两种文字,翻译《金光明最胜王经》、《诸星母陀罗尼经》等重要经典,擅长讲解《瑜伽师地论》等高难经典,著有大量佛学研究文章。玄奘创建的唯识学派,一直是长安文界的主流,可长安僧人哪个能拿出如此大部头著作?张议潮暗自庆幸,自己多年前下令整理法成著作,那是出于师徒之情,没想到师父还有真学问。可惜,皇帝对此并不感兴趣。圣上的兴趣在求长生,希望敦煌能贡献些道教的养生书籍。 幸亏小孙子有个奇招,请皇帝品尝西域蜜瓜!张议潮进京带上了张承奉,小孙子好玩儿,在行李车上带了个花盆,栽种了一株蜜瓜苗。从敦煌到长安,车行半年,小瓜苗长成大瓜秧,居然结了个大瓜! 大唐皇帝天可汗,天下好食品无不尽尝,可是,遥远的西域蜜瓜,却是只见过瓜干,没吃过新鲜。今天,得以亲口品尝西域美瓜,当然是爱卿张议潮的忠心孝顺。皇帝美滋滋地吃着,张议潮恭恭敬敬地切着,切着切着,冷汗浃背。那新鲜流汁的蜜瓜,切到深处,竟然露出黑心! 尽管根不离土,尽管日夜灌溉,盆植还是不能同大田种植相比,长途运输下来,外皮好好的,内里却发霉了。这黄瓤黑心之瓜,岂不象征张议潮华人面皮外夷内心? 幸亏太监机灵,赶紧把瓜盘端走了,皇帝没有看见黑心。当晚,张议潮向太监奉上百两黄金。这才体会到,为何说伴君如伴虎。边将进京,张议潮还要小心处世。 接下来的日子,却是无穷无尽的宴会,夜以继日的吃喝玩乐。张议潮是归义军节度使,有的是礼物送人。张议潮是大唐一品,司空司马司徒三公之一。长安贵族高官的公私宴会,都把张议潮奉为贵宾。受人尊敬,爷孙两个未免得意,走得多了,却发现别人的兴趣不在人物,而在衣裳。宽袍大袖,高冠厚履,京城难见的天宝年间旧时妆! 得意变成尴尬,张议潮这才发现,自己这个贵宾,不过是席面上的头道好菜——土包子! 在京城人眼里,敦煌人的土不是一般的土,简直是出土文物。敦煌从大唐天宝年间就同中原隔绝,因此,始终保持着百年之前的汉家装束。而汉地腹心的中原关中,却早已风俗大变。你敦煌在吐蕃时期坚持汉装,自然得到中原汉人钦敬;回归祖国之后还保持旧俗,就显得异常异样。 P2-6 序言 天宝末年,安史作乱,唐军勤王,西域空虚。吐蕃趁势而入,尽得安西北庭河陇诸地。敦煌,独力抵抗十一年,终不免被武力征服。城虽不守,文化不灭。陷蕃六十七年后,敦煌人张议潮蓦然发力,于大中二年(848)率众驱蕃归唐,受封归义军节度使,为敦煌历史展开最壮丽的篇章。 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自西汉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也是东西方陆路贸易的中转站,中原文化的西传基地和西方文化的东渐口岸,在归义军治下,敦煌维持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稳定,保持了一个国际都市的繁荣景象。史载,张议潮首义后,“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众,六郡河山,宛然而归”,汉、吐蕃、回鹘、退浑、羌、龙、咀末等各族和睦相处,儒、道、释、景、祆、摩尼、伊斯兰等多元文化并存共荣,汉、藏、梵、粟特、突厥、回鹘、于阗、龟兹、吐火罗等语种文字交相辉映,“人物风华,一同内地”。以张议潮为首的归义军英雄,莫高窟里有他们的画像写真,敦煌遗书里有他们的亲笔墨迹,他们是活生生、真切切的人。他们的事迹在莫高窟和藏经洞留下众多记载,为后世研究“敦煌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书从莫高窟和藏经洞的文物、史料及国内外敦煌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配以文物影像和实景图片,用文学化的艺术渲染,为读者奉上真枝幻叶、阙闻千年的归义军英雄史诗。 正是: “西河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后记 悟真收藏了张议潮移交的文籍材料,继续搜集归义军文书,在三界寺形成大量书卷积累。夏季炎热,就到对面阴凉的吴和尚窟研读,洪辩影窟也就成为临时放置书卷的资料室。悟真圆寂前,将三界寺藏经移交继任,而三危山的藏人洞则秘而不传。代代高僧重视收藏,在敦煌莫高窟形成传统,洪辩影窟,也成为三界寺历代主持的读经之处…… 公元十世纪初,大唐王朝灭亡。敦煌放弃归义军建制,自建西汉金山国,张承奉自号白衣天子,独据西部。可是,失去中原支持的敦煌四面受敌,领土逐渐收缩到两州六镇。曹议金继任,废国去王号,仍称归义军节度使,继续尊奉中原王朝。曹议金同回鹘、于阗王族联姻,敦煌恢复强盛。归义军政权代代相传二百年,始终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敦煌依然是中国西陲坚持华夏文化的枢纽要地。 主持敦煌僧团的汜福高、阴海宴等人,一直保持莫高窟的文化传统,继续增多佛经和世俗文书的收集。而且,始终保持对灭佛的警惕,每遇战乱,立即将莫高窟经典转移到三界寺对面的吴和尚窟。这个大窟里面又套着小窟,洪辩影窟也就成为秘密的藏经洞了。 公元十一世纪初,崛起于宁夏的党项部进军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战乱频仍。三界寺的佛经散乱不全,学问僧张道真用心整理,决心凑齐一套大藏经。翻检寺中收藏,张道真惊异地发现,这里不但有许多佛经,还有道教等其他宗教的经典,甚至还有许多世俗文书。张道真是个细致人,不肯轻易毁弃任何文卷,敦煌缺纸,就用那些无用的卷子修补佛经。一把剪刀,一盆糨糊,张道真在三界寺中补全了多部残经。西夏大军进攻敦煌。三界寺僧想起灭佛旧事,赶紧把寺中收藏全部打包,移往对面的大窟。藏进大窟还不放心,又把洪辩影窟中的塑像移出来,用小窟收藏书卷。装满小窟后,又用土砖封闭洞口,再抹上厚厚的黄泥,这样就形成一面完整的墙壁,谁也想不到墙后还有一个秘密的藏经小洞。藏经洞令人放心,僧人们外逃躲避战乱,可是,这一去就再也无返,封闭的藏经洞,就一直封藏下去…… 固守敦煌两百年的归义军政权,终于被西夏消灭了。敦煌所在的河西走廊,成为蒙古和西夏争战之地,东西交通被迫绕路而行,敦煌的枢纽地位逐年下降。随着中国的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路上丝绸之路,敦煌不再是东西交流的中转站。敦煌衰微,莫高窟也不再繁盛,新开洞窟越来越少,老窟也渐渐荒废。明朝于公元十六世纪关闭嘉峪关,关西地域逐渐变为牧区,敦煌莫高窟人散灯枯,变成沙漠中的废墟。清朝康熙年间平定新疆,十八世纪初重建沙州新城,敦煌才略有起色。可是,谁又知道莫高窟还有一个藏经洞? 十九世纪末,一个道士来到莫高窟,发现这里的寺院虽然残破,却是一个修行的好去处。上寺和中寺住着西藏喇嘛,王道士就在下寺住了下来,他哪里知道这下寺就是当年的三界寺!下寺房倒屋塌,王道士就进入对面的洞窟居住,床边还有一个老和尚的塑像,他哪里知道这塑像就是洪辩大师像!王道士想把这个洞窟改造成道教的灵宫,于是着手清除积沙,准备重塑神像…… 公元一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他们在清沙时发现甬道的墙后可能有个洞,半夜时分,王道士和杨伙计悄悄凿开洞壁,果然发现一个秘密洞窟!这个小洞窟宽不过丈,高不容人,却整齐地装满了白布包裹。打开包裹,竟然是精美的佛经和绢画。 精明的王道士将这个洞窟作为自己的银行,不时从中取出一些卷子,找人换钱。当地的官员士绅得到一些卷子,但谁也没有在意这些书法不精的抄本。直到金石学家叶昌炽出任甘肃学政,莫高窟文物才逐渐进入国内大家的收藏,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些文物的价值。可是,经费短缺的地方官僚,哪里想到要保护文物。 西方学者却高度重视中国的文物宝藏,英国、法国、俄国,都派人到中亚探险,不断有考古发现。公元一九○七年三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到敦煌考察,听说莫高窟有个藏经洞。斯坦因自称继承玄奘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说服崇拜唐僧的王道士把小窟中的收藏全部搬出。共发现一千零五十个汉文卷子包裹,八十个藏文卷子包裹,还有许多杂包裹,其中有梵文、于阗文、回鹘文、粟特文卷子。这数万卷子,有抄写整齐的经卷,绘画精美的绢画,也有文书、废纸和木棍。斯坦因用二百两马蹄银换走了二十九箱文物。第二年,法国人伯希和也来到敦煌,经过精挑细选,又买走一大批珍贵文物。伯希和到北京购书时随身携带了一些敦煌藏品,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国学大师罗振玉的坚决要求下,一九一○年,清朝学部电令甘肃,将敦煌收藏全部收购运送北京。七千两白银的巨额官款,被各级贪官层层克扣,只有三百两到了王道士手中。心怀不满的王道士交出上万卷子,又偷偷留下一些。于是,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考察队的奥登堡、再次到访的斯坦因,又买到许多卷子。美国人华尔纳来时收藏已尽,竟然割走壁画搬走佛像! 数万卷子相继公诸于世,都是千年文物!现地考察又发现莫高窟千佛洞和榆林石窟的壁画和塑像也有巨大价值。学术界评出二十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明清档案、殷墟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从此名闻天下。中国学者纷纷投入研究,有的到敦煌现地考察,有的去外国抄录资料。一九二一年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一九二七年中国和瑞典联合组成西北考察团,一九四三年中国画家常书鸿定居莫高窟,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五十年代后出现一批研究专著。整个二十世纪,敦煌研究都在持续发展,又加入了吐鲁番乃至新疆文物研究,涵盖了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经济学、军事学、科技学等各个方面,多个国家设有专门研究机构,中国成立了敦煌研究院,多国出版多种文字的专刊专著。敦煌学,俨然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 丝绸之路的敦煌,总是世纪话题。公元九世纪敦煌出了个张议潮,率领西部回归祖国。十世纪中原大乱,敦煌归义军继续坚持中华文化。十一世纪初敦煌失陷,莫高窟封藏经典。二十世纪初发现藏经洞,创立敦煌学。二十一世纪呢?中国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也有现实作用,人们在展望全球化愿景的时候,化用一个古老的词汇——“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不会遗忘老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正在联合申报,力图将整条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基因,寻找基因正是新世纪科学发现的源泉。发现,发现,还有多少秘密在等待发现?除了已经发现的藏经洞之外,敦煌也许还有更多的珍贵收藏。 三危山的“藏人洞”里,敦煌英雄张议潮,正等待返青复活的日子…… 书评(媒体评论) 假如能够再有一次生命,我愿意在中国的敦煌出生。 ——英国历史学家 汤因比 在通往新世纪的“精神丝绸之路”上,我祈祷美丽的艺术之花大放光彩,像敦煌那样的和平基地在各地诞生。 ——日本文化学家 池田大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敦煌之归义英雄(第4部藏经之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郝在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127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8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