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的官场圈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圈子是中国传统社会一脉相承了几千年而不变的基本社会形态。民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政体,而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圈子组合体。其“领袖”竟出身于黑帮,其成员不少也是“洪门中人”。大大小小的亲情圈子早就渗透到了各个要害部门。一党专制的“党天下”早已被分解为形形色色的圈子。国中有国,省中有省,县中有县,派中有派,圈中有圈,圈圈相连,圈圈相套,圈圈相克,圈圈相生,各自独立,各自为政,故而互相争斗不已。

若要透析民国官场,必先透析这些官场所孳生的圈子;若要解剖这些官场圈子,必先解剖这些圈之中人。

本书会告诉你关于圈子的秘笈。

内容推荐

民国已成历史陈迹,但那些官场的圈子不可能很快绝迹。它依然依附于我们的行为之中和灵魂之上。若要透析民国官场,必先透析这些官场所滋生的圈子,若要解剖这些官场圈子,必先解剖那些圈中之人。

目录

袁世凯:圈子窃国

 导语:只要有了强势圈子。那就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兵为将有”:军事圈子造就“北洋之父”

光绪皇帝为何格外给袁世凯“恩典”

北洋军其实早被训练成了袁家军

 “养寇自重”:袁世凯变成最大的渔翁

待价而沽:借武昌起义的炮声出山

“南北议和”:“逼宫”与“谈判”两头获利

 “帝制自为”:成也北洋圈子,亡也北洋圈子

是“帝制自为”,还是受他人蒙骗?

为什么北洋圈子首先群起反对帝制?

蒋介石:圈子治国

 导语:兴于四大圈子,亦败于四大圈子

 用人:唯圈子是举

“天子门生”:人人通天

“党国”原来全是圈子

 联姻:亲情圈子最牢靠

蒋宋联姻:“是一项有预谋的政治行为”

三大圈子套牢陈诚

汤恩伯:老婆犹如升官梯

“四大家族”皆至亲

“子承父业”的蒋氏父子

 结拜兄弟小圈子:“当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

结拜兄弟不知有多少

不为兄弟情谊只为互相利用

 收买与暗杀:破圈子的两大绝招

收买:“银弹”破圈子威力无比

暗杀:丧心病狂排除异己圈子的赌注

黑手背后有黑手:“杀人魔王”戴笠反被谋杀

 以圈制圈:“当代卧龙”“妙计”未安天下身先亡

“削藩”:圈子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剿共”:“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猝死:背负“通敌亲日”的嫌疑

 圈变:“西安捉蒋翻危局”

杨虎城是怎样死的?

“西安事变”:“内战吟成抗日诗”

 圈败:“文胆”也胆寒

陈布雷真的是“心脏病逝世”的吗?

陈布雷真的是“当代完人”吗?

 “御林军”:孟良崮上难“中心开花”

“第一王牌师”亡于两大圈子

“模范军人”张灵甫是怎样死的?

 最终败在失民心也败在圈子内斗

蒋介石难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

 曾经的最大圈主

“中国只有蒋委员长”

“总裁手谕”的“英明”

“中正头”的象征意义

圈子争斗也有法

 导语 争斗是圈子的生命

 “府院之争”:三个时期的圈子争斗为何一脉相承

黎、段圈子恶斗“鬼复活”

“一国三公”,岂能不败?

 争当“领袖”:蒋、汪圈子恶斗三十年

谁做“领袖”?最终枪杆子说了算

汪精卫:“曲线救国”当“领袖”

 蒋、桂圈子战争有多长

李宗仁:竞选当选是桂系圈子的新胜利

桂系圈子第三次逼蒋下野

军阀圈子互动的生物链

 导语 军阀圈子是怎样形成的

 阎锡山:圈地割据的“山西王”

“保境安民”:变山西为独占的老圈子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始终不愿离开山西寸步

 圈战:“一川难容二流(刘)”

谁是四川王?“幺爸”亲不如地盘圈子亲

唯圈是图:“水晶猴子”有多精

“神军”有多“神”?“统一”全圈终是梦

 石友三:“倒戈将军”习惯跳圈子

“倒戈将军”:“有奶便是娘”

“吃谁家饭砸谁家锅”,谁能容他?

 张宗昌:“狗肉将军”的圈子互动

“狗肉将军”并不吃狗肉

“兵多”:枪杆子里面出将军

“钱多”:刮尽山东几层地皮

“姨太太多”:窑姐纷纷变夫人

 谭延闺:混圈子的不倒翁

第一次督湘:首鼠两端失圈子

第二次督湘:“湘人治湘”守圈子

第三次督湘:南北夹击中护圈子

保圈子:“有军就有权”

“伴食宰相”:“混之用大矣哉”

黑圈子漂白亦有道

 导语:盗亦有道

 经营黑圈子:“水果月笙”变“上海闻人”

“事不做绝两面光”

“伐性”:计破上海包围圈

败选:“流氓不能当官”

 汉奸:为跳圈子丧大义

为何鬼子来了汉奸多?

溥仪:“恢复祖业”借圈子

周佛海:首鼠两端跳圈子

试读章节

北洋军其实早被训练成了袁家军

袁世凯早就看到军权的极端重要。

他深知:曾国藩、李鸿章之所以能成为“中兴名臣”,就在于手里有湘军和淮军。通过掌握军队而攫取更大的权势,既便捷又稳固。

袁世凯充分利用甲午战败后,清廷内部改革军制的呼声高涨。不失时机地上书会同办理军务的李鸿藻,提出了改练新军的详细可行的计划。“此次用兵,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其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制胜之师……当今之计,宜力惩前非,汰冗兵。节靡费,退弱将,以肃军制。”同时,袁世凯还提出了“亟检名将帅数人”,“延募西人”,“广设学堂”,选派精明干练知兵的大员等具体措施,既不失为真知灼见,又切实可行。

他能够巧妙地把维护清廷的统治和实现个人的野心结合起来,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欲使中国变弱为强,自以练兵为第一件事。……统计奉直一带,如有精兵六七万人,分归二、三名帅扼要驻扎,计可自守。”这正是清廷最需要的,于是清廷内外皆言袁世凯“知兵”,荣禄、翁同稣、张之洞、刘坤一、李鸿藻等都保荐他去练兵。袁世凯抓练兵权的机会抓得准,他所说的“名帅”、公正真“知兵”的大员,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

袁世凯要建立并直接掌控自己的军事圈子。他的目的达到了。

这次上书,应和了清廷朝野在甲午战败后“筹饷练兵为急务”的呼声,很及时;上书的内容,不能不说是详尽和切实可行的。与明里暗里的活动配合,再加上他在“会办朝鲜商务”时,有为朝鲜王宫训练新军的经历,袁世凯“知兵”似已成共识,因而他在当时清廷朝野成了屈指可数的军事人才。进而,成为他所梦寐以求的“名帅”也就变为可能。

这样,袁世凯的命运就与一个小镇紧密相连了。

小站,又名新农镇,向以出产大米闻名,位于天津东南七十里。李鸿章的淮军旧部曾在此屯田。在袁世凯去以前,已有李鸿章编练的定武军4000多人。袁世凯于1895年12月21日到达小站,即着手改造定武军,并招募补充了新兵员,总共约7000多人,编为新建陆军,按照德国军队的模式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为教习。开设德式随营学堂,使用德式武器,照搬德式的训练方法。一些优秀的学员,毕业后还可留学德国,由此可见,这些小站新军一诞生就难以摆脱德国的影响。

袁世凯很会借“强兵御侮”的名义,培植自己的势力圈子。后来。影响和控制中国政局的北洋军阀班底,皆出自于袁世凯的小站新军。

“兵为将有”,袁世凯以官位和建立私人关系,把一个个将员变成了自己的“家兵家将”。

但至少在表面上袁世凯还是在尽力为朝廷练兵。这从他要求士兵传唱的那首《劝兵歌》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这首歌是这样唱的:“谕尔兵,仔细听:为子当尽孝,为臣当尽忠。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一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显然,这是官样文章,是专门唱给朝廷听的。

私下里,袁世凯总以“用人结之以恩义,厚之以爵禄,威之以刑杀”的传统“驭人术”栽培亲信,建立自己的核心势力小圈子。

阮忠枢,乃袁世凯的亲信幕僚。有一天,他告诉袁世凯想纳一名叫小玉的天津妓女为妾。袁世凯一听,当即斥责其有碍军誉。阮忠枢也就不再提起此事。不久,袁世凯与阮忠枢一起去天津办完公事后,说是一起去看一位老朋友。于是,二人走进一堂皇的院落,只见红灯高挂,烛光摇曳,早已摆好的丰盛酒席香气扑鼻,一俏丽的新娘款款而出,让阮忠枢惊喜不已。这不是朝思暮想的小玉吗?

这一切,都是袁世凯暗中为阮忠枢操办的。从此,阮忠枢对袁世凯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在恢复帝制失败后,也始终如一。  袁世凯对一个幕僚尚且如此用心,对北洋军核心圈子中的冯国璋、段祺瑞等施舍类似的“恩典”还会少吗?

练兵的目的就是要部下绝对服从他一人的命令,仅靠表面的训练显然不够。袁世凯一手拿银子和官帽做人情,一手举着大刀威胁。服从者加官晋爵、飞黄腾达;不服从者即使不变成刀下鬼,也会遍体鳞伤、痛苦不已。软硬兼施,是袁世凯实现“兵为将有”的目的而惯用的手段。

“兵为将有”,晚清靠湘军起家的曾国藩和靠淮军起家的李鸿章,都是袁世凯心中效法的榜样。尤其是李鸿章,一直是提拔重用袁世凯的“恩师”。正如袁世凯的h亲信徐世昌所言:“项城自小站练兵,即树立北洋根基。戊戌政变后以入主直军机(处),其广布势力,争取政治地位,充其量不过欲为一权臣而已。”

时势又给了袁世凯机会。1900年“庚子国难”后,袁世凯手中牢牢抓住不放的那支“小站新军”圈子得到了新的扩充和重新编练。它成为清廷唯一可以倚重的一支新式武装力量。

以此圈子为资本,袁世凯一面继续充实这支“北洋新军”的班底,一面贿赂权臣奕勖,开始实现以军权控制朝政的野心。

当时,为了应付内忧外患,苟延残喘,清延出笼了一个庞大的练兵计划。袁世凯通过贿赂权臣奕勖,攫取了实施这个计划的权力。他以亲信组成的“北洋新军”圈子为班底,训练出了所谓“北洋六镇”。每镇约相当于后来的师级编制,约1.25万人。“北洋六镇”,共约7万多人。除第一镇为旗兵外,其余5镇骨干皆为袁世凯的亲信和爪牙。他们不是来自小站的随军军校生,就是毕业于保定新开办的陆军学堂,与袁世凯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有极为亲密的私人交情。

“兵为将有”,“北洋六镇”事实上已是袁世凯的私人武装。它虽然名义上属清廷所有,实际上除袁世凯外,谁也难以调遣和指挥。他是袁世凯煞费苦心经营并掌控的军事圈子,是他的血本和命根子。即使后来清廷不惜血本,编练的新军达到14镇,总数约17万人,也没有改变“北洋六镇”居主导和决定地位这一现实。即使后来清廷痛下狠心“去袁”,但仍不能改变袁世凯对这支武装的控制。

一个影响和决定中国时局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事集团圈子,在清廷日暮途穷、气息奄奄之际形成,无疑是民族的大不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廷不惜血本大出银子(1905年911万两,1906年军费开支达到3500万两,北洋新军占了约1/4),军费成为对外赔款之外的最大支出。清廷大练新军,最终竟是反被新军所埋葬的!

P8-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的官场圈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玉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6977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23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