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颜正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编写,主要为当时北京中医学院学生学习中药学之用。书中选药470味分歌诀、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准确反映药性与实用的关系,力求满足现代教学与临床需要。本书不仅保留易诵易记的特点,而且内容更加精粹,以方便中医药院校学生、教师以及中医药人员学习运用。
图书 | 颜正华中药歌诀400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颜正华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编写,主要为当时北京中医学院学生学习中药学之用。书中选药470味分歌诀、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准确反映药性与实用的关系,力求满足现代教学与临床需要。本书不仅保留易诵易记的特点,而且内容更加精粹,以方便中医药院校学生、教师以及中医药人员学习运用。 内容推荐 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药学科主要奠基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颜正华教授为了当时北京中医学院教学要求,重新编写了新的《中药性味功能歌括》。该歌括是在全面总结古今本革著作,系统研究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上,以中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等,准确反映药性与实用的关系,使每味药的性能功效与临床实效相印证,内容更加全面,更突出其实效性。 本书选择颜正华教授所编常用中药歌诀470首,并在保存原歌诀基础上进行译解,力求内容系统,文字简练,内容精炼,表述准确,重于实用。 全书按原歌诀分为20章,每味药的内容包括药名、歌诀、注解、补充、用法等,以全面介绍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及使用。书后附有《颜正华中药歌诀》、《十八反歌》、《十九畏歌》、《妊娠禁忌歌》及药名索引。 本书可供中医药院校学生、教师、中医药人员,以及中医药爱好者使用。 目录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葱白 胡荽 柽柳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淡豆豉 豆卷 桑叶 菊花 野菊花 蔓荆子 葛根 柴胡 升麻 浮萍 木贼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祛风湿药 五、芳香化湿药 六、利水渗湿药 七、温里药 八、理气药 九、消食药 十、驱虫药 十一、止血药 十二、活血化瘀药 十三、化痰止咳 十四、安神药 十五、平肝息风药 十六=开窍药 十七、补益药 十八、收涩药 十九、涌吐药 二十、外用药及峻烈药 附: 药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颜正华中药歌诀400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颜正华//张济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213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1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89.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2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