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作者刘庆、钟庆安)作为其中一册。详细记录了菲律宾的两次重大战役。

内容推荐

《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作者刘庆、钟庆安)详细记录了菲律宾的两次重大战役。《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一是1941年12月开始,日军以7万人的兵力获得了菲律宾和马来半岛的控制权。二是1944年7月,美军最终以1.5万人代价击毙日军7万人。菲律宾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大规模登陆战的典型战事。

目录

总序

作者的话

一、“我还要回去!”

二、“捷”号作战计划

三、激战莱特岛

四、孤注一掷

五、临门一脚

六、神风,台风

七、登陆,登陆

八、浴血马尼拉

九、扫荡吕术岛

试读章节

1944年7月25日,一架C-54型运输机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机场出发,穿过厚厚的云层,飞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檀香山。

飞机上乘坐的是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令人奇怪的是,这位不久前指挥美军横扫新几内亚的美国陆军上将,并不像往常出行那样。带着作战计划和大批地图,身旁有将校级军官前呼后拥。这一次,他只带了三名随员,便悄然踏上了长达几十个小时的单调、乏味的旅途。在飞机上,为了度过无聊的时间,他闭上了双眼,让自己在回忆往事的太空中邀游。

一个多月以前,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给他打电话,要求他到珍珠港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此之前,傲气十足的麦克阿瑟曾多次婉言谢绝了到尼米兹的总部檀香山参加会议或做客的邀请。但这次不同,这次是他主动地、严格地按照马歇尔的要求到檀香山来的。马歇尔在电报中通知他“7月26日到檀香山”,在那里“可以见到莱希等人”,并要求他“尽量缩小知情者范围”。麦克阿瑟心里很清楚:此去珍珠港将见到的人只能是罗斯福总统,会议讨论的问题必将与他麦克阿瑟密切相关。而在这个时候,摆在太平洋美军面前的迫切问题只有一个:确定太平洋战场的下一个战略打击目标。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了1944年的6~7月时,艰难爬上诺曼底海滩的100余万盟军己在欧洲大陆上牢牢站住了脚,太平洋战场的盟军也开始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盟军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大大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了。

但是,在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部队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之后,下一个进攻目标指向哪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美军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众所周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唱主角的是太平洋舰队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上将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陆军上将麦克阿瑟。

早在1943年初,麦克阿瑟就将自己考虑的一个相当完整的打败日本的战略设想,写成书面报告,呈送参谋长联席会议。他主张沿新几内亚一菲律宾、棉兰老轴线进军。

海军则提出了以中太平洋马里亚纳为主要进兵路线的主张。他们认为,从中太平洋进兵,既可切断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舰队进行决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慎重研究后,提出一个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进攻轴线,并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考虑到西南太平洋的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进攻,盟军应沿新几内亚一棉兰老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至1943年底,盟军这一“两路进兵”的方针基本确定下来,并得到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的认可。

可是,1944年1月27~28日,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在珍珠港商讨作战问题时,麦克阿瑟的代表团又提出了经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一路进兵”方案并得到了太平洋战区代表团的认可。

但这一方案立即遭到美军海军总司令兼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的激烈反对。

3月11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最终确定的战略计划,再次肯定了从太平洋两个方向对日本发动钳形攻势的战略设想,并明确规定了各路部队的进攻目标和时间表。对于是进攻吕宋还是进攻台湾的问题,留待以后再定。把“再定”的时间期限划在1945年2月15日以前。

在进攻吕宋还是台湾的问题上,也有两种意见。一方以麦克阿瑟为首,主张夺取吕宋岛,另一方以海军上将金为首。主张夺取台湾岛。金上将一直坚决主张“迂回菲律宾而攻占台湾”。他建议绕过麦克阿瑟坚持的主攻目标——菲律宾,而由尼米兹指挥部队进攻台湾,并要麦克阿瑟将主力部队移交给尼米兹。

到了1944年6月,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其他两位成员马歇尔和阿诺德上将都同意了海军上将金直接进攻台湾的计划。麦克阿瑟对此当然愤愤不平。由于台湾位于中太平洋战区,接下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唱主角的只能是尼米兹,而不是他麦克阿瑟。更重要的是,当年他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几乎是只身逃出菲律宾,那里至今还囚禁着成千上万的美军战俘,那里有美国在道义上有义务解放的1700万菲律宾人。绕过菲律宾,麦克阿瑟将无法实现自己离开菲律宾时发出的“我还要回来”的誓言。所以,他态度鲜明地表示,“我认为这一战役是不会成功的”,日军在台湾的防御固若金汤,“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充足的军舰和基地来打击重兵防守的堡垒,直接进攻就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占领菲律宾的吕宋岛,是建立进攻台湾的飞机基地的大前提。

为了让军方领导人打消绕过菲律宾的念头,他甚至准备亲自去华盛顿兜售他的观点。现在,罗斯福总统亲临太平洋战区,这正是他麦克阿瑟说服总统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的天赐良机。P2-4

序言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和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威胁。诚然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这正是其宝贵价值之所在。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抗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场大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时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为太平洋战争拉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运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对某些历史事件鲜活细节的描写,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本书的编辑手法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晴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些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领悟。

总之,本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赏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本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本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本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返菲律宾(世界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对决)/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庆//钟庆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12940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2013146543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