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智屈人说兵家/品读诸子百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审时度势,信勇果敢,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既能知己,又会知彼,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当今这个商战烽烟铺天盖地的时代,商场如战场。商战虽不是你死我活,却是盈亏胜负,系于一念之间。若是动能有成,当因其难能而可贵。此时,你是兵家。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共同的历史文化就是共同的生活情趣,追寻历史文化的源头就是祈福共同的愿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和风化俗,俟河之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考求索的起点,也是我们终生的归愿。

内容推荐

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总是一派光明,也常有暗淡的时候。和谐造就和平,冲突引发战争;和平与战争做伴,和谐与冲突毗连;和平隐藏着战争,和谐包含着冲突。所以,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纠缠着人类社会,让我们感受到和平的珍贵,也为战争的危害而困惑,即使在轻松的氛围里,仍不能撇开这一话题。

近五千年间,世界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真正没有战争的年代,其实并不多见。

在中国历史上,从五帝时代到清朝灭亡,发生过3791次战争。其中,五帝时代5次,夏商西周时期38次,春秋战国时期614次,秦汉时期411次,魏晋南北朝时期605次,隋唐五代时期353次,宋元时期759次,明清时期1006次。这些只是文献有记载的,而缺乏记载的,肯定还有一些。

特别是在被人们称为“战争世纪”的20世纪,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从整个世界来看,世界大战两次上演,人类经过残酷的杀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仅就亚洲而言,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世界大战几乎席卷所有大国,中国和其他国家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竟长达14年之久。在后半个世纪里,亚洲部分地区仍是主要战场,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1948~1982年的中东战争、1961~1975年的越南战争、1979~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战火遍及亚洲各个地区,改变着亚洲的政治格局。

仅就中国而言,从20世纪之初八国联军入侵,到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中国经历了短暂的四分五裂,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从1927年秋收暴动,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内战,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整个人类文明史或中华文明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战争史。

有人说: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形式。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非正义的两类。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还有人说:战争有正义和邪恶的区别,和平也有正义和邪恶的区别。人类既可以利用正义战争,去消除邪恶的战争状态,也可以利用正义战争,去打破邪恶的和平状态。战争作为政治的一种手段,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览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军事变革:传统军事变革和现代军事变革。前者与农业革命相连,后者与工业革命相伴。我们有理由相信:与知识革命相伴随的未来军事变革是一场更加深刻的军事变革。农业社会的战争是以冷兵器为工具的群体格斗,工业社会的战争是以火器为手段的大规模毁灭,知识社会的战争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对抗。每一种战争模式的发生和发展,都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战争与和平。和平既为人们所向往,战争遂为人们所关注。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批人怀着人文主义情怀,围绕战争、战争指导和军队建设诸问题,不断地进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思想。

这些人就是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作为一个学派,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崇尚和平,重视战争。

自从战争降临世间,人们围绕战争、战争指导问题,就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在中国传统时代,通过权威的解释,产生了一种基本理念:崇尚和平,重视战争。这种理念得到整个社会普遍的认同,形成一种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具体体现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就以“止戈为武”的理念,来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在战争观方面,强调“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就统治阶级来说,既不能穷兵黩武,又不能忘却战备,要慎重地对待战争。

战争是一种暴力手段,必然会给人们带来伤害,因而在中国军事史上,人们并不喜欢战争,总说是不得已而用之。如春秋时人范蠡说:“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老子》第三十一章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时人尉缭说:“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这些说法完全一致,表明人们对战争往往持排拒的态度。

历史上,不同阶级、民族和政权之间,总会诉诸暴力手段,来解决彼此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战争总是不可避免。然而,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历代统治者更加注重和平,而不是鼓吹战争。崇文抑武成为一种浓郁的社会风尚,重文轻武成为一种倾斜的政治制度,修文偃武成为一种理想的治国模式。特别是在唐宋以后,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反对战争的政治倾向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即使面对战争状态,中国兵家也不赞同杀戮,而以“全胜”为最高原则,“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认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说明战争的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甚至不付出代价,就能够达到目的。

第二个特点:高扬正义,讲究功利。

既然人们厌恶战争,为什么又要实施战争呢?中国兵家的基本主张,一方面高扬正义的大旗,一方面讲究功利的取向,追求正义和功利的统一。实施战争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禁暴除乱,稳定社会秩序。“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很显然,战争以其禁暴除乱的特性,被人们视为正义事业。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繁荣昌盛的治世,还是黑暗惨烈的乱世,战争时有发生。就战争性质而言,或者是实现天下统一,或者是制造分裂割据。中国兵家注重战争,却是为了消除战争。“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这说明消除战争作为战争的本质,既有正义的一面,也有功利的一面。

当然,在军事理论方面,正义与功利的统一,是很不容易达到的。无论战争性质如何,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尤其是战争发动者,更具有功利的意识,更需要高度的理智,来考虑自身的利益。正是秉持功利的态度,孙子对待战争指导问题,一面指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一面强调“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说明功利作为驱动力,是战争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战争指导的基本准则。

第三个特点:强调实力,注重谋略。

战争是实力的比拼,要夺取战争的胜利,必须增强国家的实力,特别是增强军事力量。只有在敌我力量对比上,形成绝对的优势,才能够稳操胜券。为了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中国兵家注重制度化。在战争准备方面,主张农战结合,富国强兵;在军队建设方面,提倡走精兵之路,注重提高军人的基本素质;在后勤供给方面,强调足食足兵,保障有力。有关军队建设的问题,始终被摆在重要位置。

不过,战争也是谋略的较量。为了降低我方的损失,减轻对敌人的伤害,中国兵家在战争指导方面特别强调运用谋略,迫使敌方屈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因为倡导谋略制胜,中国兵家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一系列谋略原则。关于“奇正”,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关于“虚实”,有所谓“避实而击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关于“攻守”,有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关于“分合”,有所谓“分不分,为縻军;聚不聚,为孤旅”。诸如此类表明,对于军事谋略的重视,是中国兵家的重要特征。

第四个特点:突出将帅,关怀士卒。

战争是所有军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国家的事情,就战争指导来说,主要是将帅的事情。战争的胜败、人民的安危和国家的存亡,都与将帅密切相关。有鉴于此,兵家非常重视将帅的作用,认为将帅能指导战争,国家就会强盛;将帅不能指导战争,国家就会衰弱。所以,将帅的素质和才智,一直备受兵家的关注,形成各种不同的将论。这些将论的主要标准,在于“智”、“仁”、“勇”三项,要求将帅文武兼备、刚柔相济,成为国家的坚固栋梁。

作为一名将帅,既要善于处理君臣关系,又要善于处理军民关系,而在军队建设方面,更要善于处理官兵关系。将帅对待士卒,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力求全面发展。“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对敌作战,都要做到令必行,行必果,赏罚分明。将帅要强调官兵团结,与士卒同心同德,要关心和爱护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处理好官兵关系,才能增强军队的凝聚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目录

叙兵

兵家的始祖

司马穰苴传奇

百代兵圣:孙武

吴起的成败

孙膑的遭遇

乐毅:幸与不幸

田单反攻复国

一代屠夫:白起

兵家的经典

兵家的谋略

怎样做将帅

用兵必先治军

天时地利人和

知彼与知己

间谍战

上兵伐谋

兵形象水

致人而不致于人

形人而我无形

先发与后发

兵贵神速

以迂为直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置之死地而后生

兵不厌诈

逆用古法

胜败乃兵家常事

兵家的摇篮

兵家的圣殿

论兵不止兵家

战争走向终结

试读章节

司马穰苴传奇

齐国作为东方大国,与其近邻鲁国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人们一提起山东,就会说齐鲁大地;一提起齐文化,就会联想到鲁文化,并统称齐鲁文化。其实,齐鲁文化作为一个概念,包括两种特质的文化:齐文化尚武,鲁文化崇文;因为尚武,齐文化务实,因为崇文,鲁文化务虚;因为务实,齐文化讲究功利,因为务虚,鲁文化追求理想;功利的捷径是谋略,理想的极致是仁义。正是因为尚武务实,讲究功利,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兵家的摇篮,产生了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田单等一批兵家。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出身于贵族世家。他生活在齐景公时期,当时齐国已经开始衰落,失去了原先的霸主地位,时常遭受邻国的侵略。他之所以扬名天下,是因为抗击侵略的时候,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那个时候,晋、燕两国攻打齐国,齐国的军队被打败。齐景公忧心忡忡,就向晏婴寻求对策。晏婴认为,齐国军队屡遭失败,主要是因为主将的无能,所以,最重要的是马上选拔一位有能之士,重新组织统帅军队,这样才能转败为胜。晏婴与穰苴素有来往,知道他有将帅之才,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引荐他,现在有了机会,就向齐景公推荐穰苴,称赞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希望齐景公重用穰苴。

齐景公召见穰苴,与他议论军国大事,感到非常满意,就任命他为将军。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卑微,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一个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派一位君王信任的大臣,来做监军,这才好领兵作战。”于是,齐景公答应了这一请求,派庄贾去做监军,与穰苴一道抗敌。

告别齐景公之后,穰苴约见了庄贾,鉴于军情紧急,约请庄贾明日正午到军营门口会齐,整训部队,准备出征。

等到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到来。谁知庄贾一向骄纵,加上自己做监军,根本没把穰苴的话当回事,亲戚朋友来为他饯行,他就应酬着喝酒。已经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独自巡视军营,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条令。

所有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姗姗而来。穰苴急忙问道:“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解释说:“朋友亲戚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时间。”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从军队宣布规章条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候,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整装待发,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民众的命运都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执法军官叫来,询问按照有关条令,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该怎么办?执法军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听了很害怕,马上派人给齐景公报信,请他发话搭救。

哪知穰苴当机立断,没等报信人回来,就下令把庄贾斩首了,并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无不震惊。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来的使者才拿着符节,驱车直入军营,要求赦免庄贾。穰苴告诉使者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接受。”又问执法军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执法军官回答说:‘‘应当斩首。”使者听了很害怕。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马车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

你看穰苴何等胆气!顷刻间杀了君主的一位宠臣,惩罚了君主的一位侍臣。这对齐景公来说,实在是有些丢脸:堂堂君主救不下自己的宠臣,又让拿着符节赶去的侍臣受到惩罚。然而,齐国将士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穰苴为将的威严,既然对君主的近臣都可以按军法论处,那么,有谁还敢轻易违犯军令呢?这也许正是穰苴战前斩庄贾的真正用意。  穰苴处理完这一切,让使者回去报告齐景公,随后就领兵出发了。齐国军队安营扎寨,无论是掘井立灶,饮水吃饭,还是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穰苴都要亲自过问,给部下以很大的抚慰。穰苴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与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这样过了三天,重新整训军队,准备与敌人交战时,士兵们都奋勇争先,连体弱有病的人也要求一同奔赴战场。

这一情形传到敌方,晋、燕两国军队很快就撤退了。趁着燕国军队分散松懈之机,穰苴命令齐国军队追击,收复了所有沦陷的土地。

要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个典型的战例。

在赶走侵略者之后,穰苴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条令,而后返回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然后回到寝宫接见了穰苴,任命他为大司马。所以,后人称呼穰苴,不是叫田穰苴,而是叫司马穰苴。

从此开始,在齐国的朝廷上,穰苴掌管军事,而晏婴负责政务,成为一对重臣。齐景公治理国家,多倚重他们两人,还很有感慨地说:“要不是有你们两位,我该怎么治理我的国家啊?”看来这时候的穰苴,在齐景公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照理说这正是穰苴大展抱负的好时机。

哪知树大招风!齐朝廷的一帮大夫,如鲍氏、高氏、国氏都很忌恨穰苴,总在齐景公的面前肆意诬陷穰苴。齐景公将信将疑,解除了穰苴的官职。穰苴为此十分郁闷,不久就发病死了。

其实,面对一时的得失,穰苴没必要看得这么重。如果他看得开点,找个地方隐居起来,说不定日后又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呢!就这么郁闷而死,实在不值得。

因为穰苴的遭遇,田氏家族更加怨恨高氏、国氏家族。过了一百多年,田常杀死齐简公,也把高氏、国氏家族全部诛灭。后来田和自立为君,被称为齐太公。他的后代齐威王田因齐用兵打仗,完全模仿穰苴的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而指派一些大夫专门探讨古代司马兵法,把穰苴兵法附在里边,命名为《司马穰苴兵法》。

再过了两百多年,司马迁有感于穰苴的一生,为他写了个人专传,围绕着“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这条纲,描写穰苴以诛杀庄贾、整饬军队、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治军风范,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迅速收复失地的功效,刻画出一代名将的鲜明形象。这一光辉形象的刻画,因与庄贾的表现作比照,更显得格外鲜明生动。

通观穰苴的一生,是战争成就了他的威名,是政治扼杀了他的生命。这样的人生结局,多少让人感到惋惜!

P12-16

序言

在人欲横流的今天,技术性充斥每个人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空间。科学变成了技术,机器借技术实现了高效率,并制造出堆积如山的批量商品。商品在“惊险的一跳”又一跳之后,终于转化成终极消费,人们的物质生活从来没有如此丰裕。但是,高效且机械的生活节奏又把人变成了社会机器中的零部件,我们成了“单面向的人”。灯红酒绿、酒足饭饱的物欲满足中,难道我们比古人生活得更明智、更宁静、更温情,或者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先秦诸子百家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到底能有一些什么样的现实启迪意义呢?

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芒一旦走进我们的生活,文明古国将不再是一个流行的词汇,而是一种根深永固的自发生长。人不是穿着衣裳会吃饭的猴子,人心需要思想光芒的照亮,有情趣的思想表达是一种更具生命力的思想。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科学家的公式和什么哲学体系;有生命力贯注其中的思想,从来且永远不会被体系所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的面貌出现在天空之下,显示出它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周国平语)。

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寻根是一项祈盼,一种回望,一个根本性的生命情结。

无根之木不长,无源之水不流。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只能是翻个版的西化。

古圣先贤的思考从来都以无形的方式体现在我们的情感、理性和思想、行为方式之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既是我们生活的价值参照,也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在一片桑梓之根部,纵横交错、盘结滋养着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绿色。

寻根就是祭祖,祭祖不若数典。数典的简洁方式是说“家”。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诸子时代,不管是司马谈的“六家”,还是班固的“十家九流”,都标定着民族灵魂深处那骚动而睿智的创造精神。我们这里选定的八家,正是那文明源头的思想灵光。那灵光曾经、正在并将永远照亮我们的生活,滋养我们的中国心。

酒酣耳热之际,你可能和亲朋好友倾诉衷肠,也可能与谈判对手斗智斗勇。即使你身无系于国事负累,心无滞于工商利润,若非实不得已,你也当有家室之事。扶老携幼,面对或温柔体贴或伶俐可爱的妻子儿女,你得负起人生的责任,有所担当,再苦再累,情愿心甘。当此之时,你是儒家。

或清茶一杯,或独酌对月;或忙里偷闲,或静享清福。心事浩茫连广宇,笑看人生无事忙。你厌倦了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闹,看破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身退心隐,恬淡寡欲;面对大干世界,反省匆促人生,淡然一笑,气定神闲。生前身后事,流光促此生。于此之际,你是道家。

守信仰,讲操守,以一种宗教式的献身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现实的生活之流。无私行天下,慷慨助他人,行侠仗义,侠肝义胆;悲天悯人,摩顶放踵,自苦为极,胸怀天下,兴利除害,不遑启居。救民于水火,止国于攻伐。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你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此,你是墨家。

相信实力,巧用资源,运筹帷幄,操控全局。富其国,强其兵,创名牌,抢市场。你以斗争、竞争为乐趣,以权势、财富为追求。你叱咤风云,高高在上,深其机,济其欲,为了养尊处优,你冷峻面对,无情地除掉所有可能的威胁。狮子般的雄心,狐狸般的狡猾;或有铁骨铮铮、刚直不阿之人格。若如此,你是法家。

审时度势,信勇果敢,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既能知己,又会知彼,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当今这个商战烽烟铺天盖地的时代,商场如战场。商战虽不是你死我活,却是盈亏胜负,系于一念之间。若是动能有成,当因其难能而可贵。此时,你是兵家。  你可能以酒会友正在杯觥交错,你可能代表公司正在谈判桌上。当然,你也可能承担着国务活动,正在办外交。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不可免,趋利避害是本能。为了达成目的,你思虑再三,夜不成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唇枪舌剑,雄辩滔滔,避重就轻,神出鬼没,谋定而临权,然后一锤定音。当此之时,你是纵横家。

负阴而抱阳,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空间之上下四方大无穷;年年月月春春夏夏,日月替行,昼夜交错,时间之流贯行而大化。人在天中,天在心中,自然生存,随序运化。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有风云变幻,年有春夏秋冬。春花秋月,悦赏天地之德:冬棉夏单,合于四时之序;调饮食,谨动行。这是阴阳家。

说话算数,言词谨严,抽象思辨,以理服人。名学作为中国古代的逻辑学,亦以正名实以化天下为己任。此学于后世虽未能得到赓续发展以成形,“白马非马”等非常可怪之论,从今天的逻辑学角度看来,亦大有可观之处、用武之地。惜此学淹没,导致中国理论科学落后,此为大憾。亡羊补牢,此正其时!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目前之中华民族,生机盎然,日化年更,大船掉头,蓄势勃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兹品读八家,襄赞盛举,总而言之曰:

儒家以亲感人,语重心长,用宗法秩序奠定了礼法的基础。

道家以德惠人,美妙玄思,用自由创造滋养着子孙的智慧。

墨家以爱砺人,慷慨高歌,用博大的胸怀践履着侠义的事业。

法家以力治人,舍身殉道,用强硬的铁肩捍卫着文明的尊严。

兵家以智屈人,正气凛然,以审时度势的理性坚守着和平的防线。

纵横家以利动人,巧舌如簧,以趋利避害的智慧维护着理性的生存。

阴阳家以喻醉人,出神入化,以海阔天空的想象抚驱着生命的心痒。

名家以理服人,义正辞严,以周详严谨的言辞勾勒出科技的逻辑网。

共同的历史文化就是共同的生活情趣,追寻历史文化的源头就是祈福共同的愿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和风化俗,俟河之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考求索的起点,也是我们终生的归愿。此为序。

安继民

庚寅年秋于一方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智屈人说兵家/品读诸子百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64019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0.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7
15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