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选取了毛泽东、钱伟长、鲁迅、胡适、蔡元培、丰子恺等27位等近现代杰出人物,分章节记述了他们从中小学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杰出人物的人生历程、思想信念和报国情怀。

本书可作为广大师范生和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励志读物,也可为青年人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内容推荐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曾有过在中小学执教的经历,甚至从乡村中小学课堂中诞生了很多彪炳千秋的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军事家徐向前、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鲁迅、国学家钱穆、教育家蔡元培、艺术家丰子恺……一个个熟悉而闪光的身影都曾在中小学的三尺讲台上留下过弘文励教的足迹。《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正是从我国近现代这些杰出人物中选取了其中的27位,分章节记述了他们从中小学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杰出人物的人生历程、思想信念和报国情怀。

书中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学经历能够成为奋发求索、拼搏进取的动力源泉;中小学讲坛能够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由北京师范大学组编写。

目录

第一章 政治家与军事家

 毛泽东: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3

 邓颖超:要我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当教师/16

 张澜:以义持己,以仁爱群/27

 黄炎培:塑造爱国乐业的“中华牌”/37

 徐向前:一生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46

 谭政:从“教书匠”到“开国将”/54

第二章 文学家与艺术家

 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65

 老舍:攥起“毛笔”,不忘“粉笔”/76

 朱自清:只问耕耘莫问年/86

 李叔同:用六年演绎世纪师魂/96

 丰子恺:真纯温厚的“美育先驱”/109

第三章 史学家与哲学家

 潘梓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践行者/121

 梁漱溟:儒者为师/128

 范文澜:抗战讲习班“班长”的三重身份/140

 胡适:“国人导师”和新教育的“助产士”/149

 钱穆:从小学教师到国学大师/164

 陈垣:芬芳桃李人间盛,慰我平生种树心/175

第四章 科学家

 钱伟长:有远见的教师成就有远见的学生/187

 吴有训:真正的好学生不是教成的/199

 邓稼先:有方向的人生/210

 吴文俊:数学家的红烛情/218

第五章 教育家

 蔡元培:为中国现代教育奠基/227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38

 张伯苓:将一生与“南开”相连/248

 叶圣陶:永远的“小学老师”/257

 林砺儒:“全人格”教育的先行者/267

 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76

后记/285

试读章节

1899年,张澜在四川广安参与创办并任教于紫荇书院,正式揭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教育生涯的第一页。紫荇书院是邓小平就读的广安中学的前身。“邓小平的成长,与张澜在四川广安创办‘紫荇书院’以及在川北地区推行新式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1900年秋,张澜因父亲去世,从广安返回南充继承父业,主持私塾。张澜在私塾大胆开设经世之学,时常宣讲国家大事和英雄事迹,鼓励学生开阔眼界,认真读书,踏实做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1905年,张澜应聘出任南充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教习兼教务长,1907年下半年任学堂学监。在此期间,张澜参考日本的教育制度,在课程、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保留经、史、子、集等传统课程,增设了算学、理化、外语、图画、体育等新课。朱德元帅少年时代曾经在此校求学,受到了非常好的熏陶,他一直对张澜执弟子礼甚恭。

1917年秋,张澜先后创办了南充初、高等小学。张澜特别重视学生的德育,他别出心裁地亲自讲起“修身”课。有一次期中考试,修身课的题目是《如何才能改过》。张澜平时在课堂上并未讲过,他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思考。学生任乃强没有引经据典,只写了“惟有勇才能改过,古子路人告之以过则喜”和“汉武帝晚年悔过”两句话。出乎众人意料,张澜给任乃强打了100分。张澜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当时曾盛行一种“斯文”之风,就是平时总穿戴得很整齐,走起路来非常稳重。张澜认为斯文应该是有度的,该斯文的时候斯文,该运动的时候就应该运动,身体是本钱,必须加强体育锻炼,锻炼之时不需要斯文。张澜主张学校定期举行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并且把“禁止风帽、烘笼人场”立为口号。

张澜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是创办了女子学校,这在当时不啻为石破天惊之举。中国社会一向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进校读书非常不可思议。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张澜挺身而出,开风气之先,创办了端明女子中学。因为有封建思想的束缚和舆论的压力,女孩们不敢报名,在无一人来上学的情况下,张澜让自己的两个女儿率先入学,树立了榜样,并且果断实行了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的制度。自此,学校的女学生越来越多了。

张澜一向注重把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结合起来,始终把兴办实业教育和培养技术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端明女子中学下设职业部,开设缝纫、蚕丝、织布、刺绣等科。“南充中学除文科班、理科班外,还设有中医班、工业班、农蚕班,每班均有实习工厂或农场,学习与实践并重。”这样就使学生们习得了谋生的知识与技能,毕业之后能直接为南充的实业服务,同时又大幅度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20年代后,南充日益成为四川蚕桑业和丝织业的中心地区之一。南充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与张澜先生的倡导、创办实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与张澜先生创办的实业教育、广植人才l自勺影响有关。”

张澜曾经在日本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他深知在四川开办大学的战略意义。他致函四川省省长:“川省地方偏远,文化常逊于东南,非设大学不足以增高文化,早为有识者所公认。”张澜不遗余力地筹措办学经费,并且从1926年到1930年担任成都大学的首任校长。他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促进成都大学的发展。主要措施有两条。第一,提出“打开夔门,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的口号,政治信仰、党派关系、学历出身、省籍国别,一律不限,只要有真才实学即可,唯贤是举。“既注重聘任‘蜀学宿儒’,更注重聘任像吴虞、李劫人这样的新派人物,既注重社会科学人才,也注重自然科学人才。”此举大有成效,据1929年统计,成都大学有教授副教授83人,讲师56人,仅外籍教师就多达28人,师资力量在全国21所国立大学中名列第七位。第二,公开宣称要效法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式,创造自由、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对于各种政治派别的教师,都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流派、体系、观点、风格去讲课。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择善而从。支持学生组织学术团体,出版专业刊物。P28-30

序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一方面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多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20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

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后记

2010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座谈会上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当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他建议当时在座的北京师范大学领导和教授回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组织人员整理这方面的材料。回来之后,我们向刘川生书记和钟秉林校长汇报了温总理的指示,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决定成立由韩震副校长担任组长的专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人员开展整理和研究工作。现在编写的《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书,就是根据温总理指示所整理和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能够作为师范生和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励志读物,激励优秀青年投身基础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奋发向上,长期从教。

今年5月书稿完成后,我们呈报温总理审阅并邀请他为本书作序。温总理看了书稿后,欣然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建议用在教师节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以代本书的序言。

在书稿编写的过程中,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自审阅了编写框架并在编写过程中对书稿的形式、结构、内容以及叙述方式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刘利民副部长、管培俊司长、许涛司长、宋永刚副司长一直关注书稿编写工作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北京师范大学刘川生书记、钟秉林校长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并要求保证书稿的质量和编写进度。

本书编写人员主要有郑国民、方增泉、郑伟、施克灿、郭法奇、梁振华、祁雪晶、李雪洁、孙薇薇、许姗姗、朱安谧、徐梦华、刘睿思、章雪颖、张佳楠、张书娟、康建伟、张慧强、江飞、吴楠、黄秀端、张贝贝、石志浩、王琳、李欢、鹿麟、刘畅、刘志强、项健。

本书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书稿的部分内容已陆续在《中国教师》刊发,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编委会

2011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2876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