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资源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组建功能,因此,发掘古典美学资源的现代价值,彰显其现代意义,无疑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即是通过实证研究与阐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庄子这一古典美学资源参与与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方式和途径,进而呈现庄子之于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本书由佀同壮编著。
图书 | 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美学资源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组建功能,因此,发掘古典美学资源的现代价值,彰显其现代意义,无疑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即是通过实证研究与阐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庄子这一古典美学资源参与与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方式和途径,进而呈现庄子之于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本书由佀同壮编著。 目录 总序/1 前言:庄子美学的百年历程/1 第一章 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启者——王国维/1 第一节 王国维与庄子的渊源/2 第二节 庄子与王国维的“境界”之“真”/14 第三节 王国维画论与庄子艺术精神/39 第二章 庄子与鲁迅的现实主义美学/46 第一节 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的研究/47 第二节 “无用之用”与鲁迅的“纯文学”观/59 第三节 庄子与鲁迅“心”的文艺观/70 第三章 庄子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美学/81 第一节 新时期关于“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的研究/83 第二节 郭沫若对庄子美学的新开拓/93 第三节 “自然流露”与郭沫若的情绪诗学/103 第四章 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双璧——朱光潜、宗白华/113 第一节 “移花接木”——庄子与朱光潜美学/117 第二节 庄子与诗性美学家宗白华/134 第五章 庄子与中国美学史书写/149 第一节 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150 第二节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154 第三节 庄子美学的几个重要问题/161 第六章 庄子参与现代美学建设的海外视野例谈 ——叶维廉比较诗学美学中的庄子情结/171 第一节 多元文化时代对庄子的新洞见/173 第二节 “真实世界”审美视境的探寻/177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下的“同异全识”/183 第七章 庄子与当代审美文化/187 第一节 “当代审美文化”辨正/188 第二节 作为当代审美文化景观的《庄子》现象/200 第三节 《庄子》当代审美意义的生成/211 余论/238 附录庄子大众读物索引(2007--2012)/241 参考文献/247 后记/25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佀同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067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2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2013164873 |
中图分类号 | B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