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神奇的识人法)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他是识人用人的高手。张超编著的《曾国藩(神奇的识人法)》以独特的视角,向广大读者展示曾国藩的人生谋略,以及他对世态人情的看法。特别是曾国藩的读心识人用人心得,对于今天来说仍然具有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内容推荐

《曾国藩(神奇的识人法)》由张超编著。

《曾国藩(神奇的识人法)》简介:

曾国藩有一套自己的识人之法:“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是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神态、说话的声音、容貌和气色等表现出来的,所以有时候只要观察者够细心,就可以“以貌取人”。曾国藩以丰富的阅历、广博的见识总结了识人、鉴人、用人的心得。只要能掌握曾国藩的“识人术”,你也可以做到明察秋毫,知人知面又知心。

目录

第一篇 神骨鉴人心:看神行定品行,观精气定人心

观察人的神骨,洞悉其人的品性

察人是正直还是奸邪重点在于眼睛

内观精神,外察情态

观“九骨”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才干和命运

从“骨色”察人之优劣,从“骨质”看人之贵贱

第二篇 刚柔鉴人心:看处事辨刚柔,由方圆辨心性

由刚柔看人的心性本质

利用五行识人

刚柔相济的人往往才有非凡成就

第三篇 容貌鉴人心:观相貌鉴其心,以姿容品其性

察容貌,鉴其心、品其性

鉴别人才从容貌入手有讲究

相貌好坏,是辨别人精神气质关键之所在

通过五官了解一个人的素质情况

第四篇 情态鉴人心:由交往看品性,以情态察性情

情态语言信息可以传达出人的真性情和本质

从情态细处论人才

察人要恒态、时态相结合

第五篇 须眉鉴人心:观须眉之玄妙,玄妙间辨人心

心中怀有“须眉精神”是最重要的

识人一定要了解眉毛中的秘密

透过胡须与眉毛之间玄妙的关系辨别人才

第六篇 声音鉴人心:听声可知其心,辨音可知其能

由声音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品德

“声”与“音”是有区别的,要细加分辨

由音可察知人的心性和能力

第七篇 气色鉴人心:察气可知其志,观色可知其人

面部气色显其命运

察人要“精神”和“气色”兼顾

人之好坏,气色说话

视色察情,尽览其质

试读章节

观人看本质.由骨入神是根本

曾国藩在《冰鉴》中开门见山地提出神骨识人。他认为,人的“神”和“骨”,犹如门外的大山,门既打开,山势自然可见。

曾国藩在《冰鉴》中所说的“神”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它有着比“精神”内涵更加丰富的内容,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而《冰鉴》中所说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肤色有黑白之别,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相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

在察人的过程中,主要察神。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心有所动,眼神就会发生变化。神光内敛,锋芒外显,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掩盖不了的,一如云层厚积中的阳光,区别仅在于会不会鉴别。

江忠源是湘军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将,他在参加科举考试时,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很赏识江忠源的才华。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离去,直到他走到门外(当时曾国藩已官至二品,而江忠源只是一个读书人)。后来曾国藩对左右人说:“这个人将来会立名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

太平军在广西起事后,江忠源带领所办团练进驻广西,奔赴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帐下,准备阻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曾国藩知道后,当即写信给江忠源,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旁人认为曾的举动是“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以文员夺武弁之制,但是否与他认为江忠源“会悲壮惨节而死”有关呢?可惜曾国藩在书信、日记中都未提及此事。  江忠源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作战大功告成,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太平军的南王冯云山战死。江忠源因此以善带兵而名闻朝廷。后来江忠源累建军功,由七品知县迅速升任安徽巡抚。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石达开迎战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而亡。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作出了这样准确的判断呢?现金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曾国藩对江忠源注视良久,实际是在观察他的“神”,并以此作出推断。

任何一位领导人,在考察人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禀赋。不如此,不足以成就事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领导人必须会鉴别人才,然后才能组建强有力的团体核心,带领整个团体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纵观古今,身为团体领导人,唯有曾国藩留下了一套鉴别人才的非常系统的学问——《冰鉴》。唐代的袁天罡、宋代的陈抟,都是鉴别人才的高手,但他们都不是世俗中人,偏僧偏道,游于山水之间,过着似神仙的生活。而曾国藩秉承“兼善天下”的思想,却从未打算归隐山林。他祖父也一直鼓励他要竭尽血诚效忠朝廷。

曾国藩这套鉴别人才的学问,影响不小,与民间流传的相学也区别甚大。民间相学是静态考察,易流于机械主义,而且宣扬命运天授思想,忽略个人努力的作用,从面相中定人一生的富贵。人的富贵荣华,受家庭、历史条件、个人奋斗等多种因素影响,仅凭相貌来定是不足为论的。曾国藩鉴别人才,是从对方“神”所映射出来的特征来考察其思维和做事的方法,从而判断其才能的大小,以此确定其适合担任什么工作。

曾国藩所说的“骨”,也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骼。曾国藩关于骨相的说法直接承自中国古代的骨相术、身相术等,这些相人的方术实际上都是从全息现象的角度,依据“天人感应”(或称之为“人体微观宇宙说”)这一基本理论,从局部看整体,对人的命运际会进行预断。一般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大多数人往往难于把握,只有在实践中去多加体会。P5-7

序言

我们总是能听到这样的话“人不可貌相”,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非常认同的,但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真理。因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是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神态、说话的声音、容貌和气色等表现出来的,所以只要观察者够细心,就可以“以貌取人”。

那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辨人、识人、鉴人呢?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晚清名臣曾国藩学习,在他的著作《冰鉴》中学习一些观人、识人的方法,借鉴一些鉴人、用人的经验。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对于识人、辨人有独到见解的曾国藩。他是晚清时候的重臣,作为晚清由文人而封武将的第一人,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忠心为朝廷,成为大清朝的一根支柱。当时的清政府可谓内忧外患,曾国藩等人力挽狂澜,其文治武功都堪称震古烁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在经济、文学、处世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和贡献。他主张发展洋务运动,以自强来救国;他专注理学,有“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清朝皇帝对曾国藩非常信赖,把他视为可以依靠的股肱之臣,对他进行了各种赏赐、加封:如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毅勇侯,死后还被皇帝谥号“文正”,这已是对文官的最高评价了。

曾国藩的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除了他超凡的政治、军事智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知人善任。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善于利用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正是因为他重视人才,善于观人,敢于用贤,在晚清那样一个信仰崩溃、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时代,曾国藩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其中有众多留名青史者:晚清第一大臣李鸿章、晚清军机重臣左宗棠、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兵部尚书彭玉麟、安徽巡抚江忠源……曾国藩所带的湘军将领中,更有好几十人后来都成为清朝各地的封疆大吏。这些俊彦才杰,不仅帮助曾国藩成就一番伟业,而且各有建树,名垂史册。可见,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智慧和艺术已不是一般的高超了。

就连他的最大对手,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被擒后也不无感慨地称赞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问可寻。”曾国藩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国家大计,首重留心人才”。他有一句座右铭: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在人才问题上,他十分注意网罗和培植各类人才,其幕府享有“神州第一幕府”的称号。到过太平天国的容闳在描绘湘军大营人才盛况时说:“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

怎样才能做到善于用人?首先就要学会识人,然后是鉴人。曾国藩以他丰富的阅历、广博的见识著成《冰鉴》一书,本书总结了曾国藩自身识人、用人的心得。这些技巧,即便是在今天,也极具借鉴意义。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看相”之术,在今后的交友、求学、求职、识人用人等方面都会受益匪浅。当然这里所说的“看相”与平常所说的“相面”不同,只是告诉人们如何通过外貌、情态、言行、声音等判断一个人,教我们做到明察秋毫,知人知面又知心。

本书以《冰鉴》一书的内容为基础,全面解读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为广大读者提供识人、鉴人、用人的参考和经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神奇的识人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96356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3137193
中图分类号 C96-09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