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的人生感慨+菲茨杰拉德的创作天才=《返老还童》!

依本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荣获2009年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13项提名和3项大奖!

《返老还童》的主人公是个叫做本杰明·巴顿的人,他一出生就是个八十岁老头,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岁,因此,他拥有与别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欢离合……

这个故事跨越了从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百年时光,以优美而魔幻的手法阐释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内容推荐

《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由美国作家本杰明·菲茨杰拉德所著。

《返老还童》是一篇充满魔幻色彩的小说,讲述主人公本杰明·巴顿逆行时光的人生故事。本杰明一出生就像一位耄耋的老者,母亲因他难产而死,他一出生便遭父亲的遗弃。在养老院工作的一对黑人夫妇收养了他,并给予他无限的爱和智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到二十一世纪,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杰明越变越年轻,经历了求学、结婚、参军……最后,他以婴儿的状态躺在妻子的怀抱里安静去世。

目录

返老还童

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

试读章节

早在1860年以前,人们认为孩子出生在家里是正确的选择。可现如今,有人告诉我,令人景仰的医界名流们做出了如下裁断:孩子的第一阵啼哭应该回荡在空气中弥漫着麻醉剂味道的医院,而且最好是一家时尚的医院。因此1860年夏季的某一天,当年轻的罗杰·巴顿及其夫人做出如下决定,即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应该在医院出生时,他们的做法足足超前了五十年。这个时代错误是否会对我即将写下的惊人故事产生影响将永远不得而知了。

我将如实告诉你所发生的一切,是非曲直由你自己来做判断。

巴顿夫妇在南北战争前的巴尔的摩市有着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和金融地位。每一个南方人都知道,他们和一些名门望族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使他们有权成为南部联盟中庞大贵族群体的一员。这是他们初次接触生孩子这一迷人而古老的习俗——巴顿先生自然很紧张。他希望生个男孩,那样孩子就可以被送到康涅狄格州的耶鲁本科学院,因为他自己当年读的就是这所大学,四年中一直被人以“袖口”的绰号相称,个中原因应该是很明显的。

孩子出生这一神圣的大事件发生在九月的一个早晨。他很紧张,六点钟就起了床,穿戴整齐后出了家门,匆忙地穿过一条条巴尔的摩市的大街往医院走去,想知道在漆黑夜晚的怀抱中是否已经孕育了新的生命。

在离马里兰私营医院约一百码远的地方,他看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基恩正走下台阶,同时做着像洗手似的摩擦双手的动作——所有医生都必须那么做,这是不成文的职业道德。

罗杰·巴顿先生——罗杰·巴顿五金批发有限公司的总裁,开始朝基恩医生跑过去,无暇顾及那个时代人们期待南方绅士应有的尊严。“基恩医生!”他喊道,“哦,基恩医生!”

医生听到了巴顿先生的呼喊,往四周看了看,然后站在原地等他。当巴顿先生走近时,看到医生那一贯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奇怪的表情。

“怎么样?”一路跑来的巴顿先生气喘吁吁地问道,“男孩还是女孩?我妻子怎样?男孩吗?是什么?什么……”

“说正经的!”基恩医生厉声说道。他看上去有些恼怒。

“孩子出生了吗?”巴顿先生恳求着问道。

基恩医生皱着眉头说:“哎呀,是的,我想是出生了——勉强算是吧。”他再一次带着好奇的目光看了一眼巴顿先生。

“我的妻子还好吧?”

“很好。”

“生的男孩还是女孩?”

“得啦!”基恩医生恼羞成怒地喊道,“我要你亲自过去看一看。受不了!”他最后一个词几乎是用一个音节说出来的,然后就转身要走,嘴里还嘟囔着:“难道你认为这样的一次接生会有助于提高我在医界的声望吗?再来一次就把我给毁了——把任何一个医生给毁了!”

“怎么回事?”巴顿先生又惊又怕地问道,“三胞胎吗?”

“不,不是三胞胎!”医生挖苦地答道,“还有,你亲自过去看一看吧。我不做你的家庭医生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年轻人,我给你接的生,而且我已经给你们家做家庭医生四十年了,但是我和你的关系到头儿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和你的任何一位亲人!告辞了!”

他愤怒地转过身,一个字也不再多说,爬进停在路边的四轮马车,猛地扬鞭而去。

巴顿先生站在人行道上,目瞪口呆,浑身颤抖。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怖灾难?他突然失去了走进马里兰私营医院的欲望。过了一会儿,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强迫自己走上台阶,从正门进了医院。

医院大厅的空气中笼罩着淡淡的阴霾,一个护士坐在接诊台后面。强忍着内心的羞耻,巴顿先生走到她面前。

“早上好!”她问候道,和蔼可亲地抬眼看着他。  “早上好。我……我是巴顿先生。”

听到这话,女护士的脸上布满了恐惧。她站起身来,似乎要从大厅逃走,但是很明显她在竭尽全力克制自己。

“我想见见我的孩子。”巴顿先生说。

护士轻声尖叫了一下。“哦……当然可以!”她歇斯底里地喊道,“在楼上,就在楼上。快……上去!”

她指了指方向。巴顿先生全身都被冷汗浸透了,他跌跌撞撞地转过身,迈步朝二楼走去。在二楼大厅,他对一个手里端着盆子朝他走来的护士说道:“我是巴顿先生,”他设法把话说得清楚些,“我想见见我的……”

当啷!护士手里的盆子落到了地上,朝楼梯的方向滚去。当啷!当啷!盆子一路滚下去,似乎也陷入了这位绅士所引起的普遍恐惧当中。

“我想见见我的孩子!”巴顿先生几乎是在尖叫。他快崩溃了。

当啷!盆子滚到了一楼。护士恢复了镇定,轻蔑地瞥了一眼巴顿先生。

“好吧,巴顿先生,”她压低声音说,“很好!但是你要知道这件事今天早上将我们置于了什么样的境地!真是耸人听闻!我们医院再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了,自从……”

“快点!”他声音嘶哑地喊道,“我受不了了!”P3-7

序言

据说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从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中获得了写作《返老还童》的灵感,那句话是这样说的:遗憾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开始阶段,而最糟糕的时光则是在结束阶段。菲茨杰拉德只是把这句话在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身上做了个试验而已。但是,没想到这篇故事写成之后的几个星期,他在塞缪尔·巴特勒的《札记》中发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情节。《返老还童》曾刊登在《科利尔》双周刊上,不久菲茨杰拉德收到了一封疯狂的读者来信:“先生,我在《科利尔》杂志上看到了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我想说,作为一位短篇故事的作者,你会越写越疯的。我一生中见过许多人,但在我曾经见过的这些人当中,你是最了不起的。我本不想为你浪费笔墨,但是我愿意。”

菲茨杰拉德一生创作了一百六十多部短篇小说,涉及各种题材。《返老还童》写于1922年,属于奇幻色彩小说,是他的小说狂想曲中的一部分。菲茨杰拉德是因为1920年春的小说《尘世乐园》一夜而红的,随后他就迎娶了美丽而疯狂的新娘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出名后如此卖力地写作,与他这位美貌狂野的新娘估计有很大关系,因为之前她就曾嫌弃他“钱途”黯淡而解除过婚约。1922年到1923年间,他正在构思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但为了维持日益奢华的社交和生活,他给商业杂志写了很多短篇小说,其中就包括《返老还童》,还有《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1937年,在一篇回忆年轻时期的文章中,他又写道:“涌入我脑海中的所有故事都带上了悲惨的色彩——我小说中的那些可爱的年轻人遭到了毁灭,我的短篇小说中的钻石山被炸毁,我的百万富翁像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农民一样美丽而悲惨。”提到这些早期作品的评价,我的意思并非说这些给商业杂志的小说真的写得有失水准,对于一个能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这样的传世之作的天才作家来说,他的任何作品都具有我们不可忽视的特质。对这些掩盖在巨大荣耀下的作品,对这些为生活所迫的迅疾状态下写出的作品,也许,阅读时有一颗理解的平常心会好很多。

《返老还童》这篇小说的创意足够新奇,至少发表时能足够吸引大众猎奇的眼球。但创意的过于新奇和故事内容的平淡无奇两者之间很容易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如何合理地处理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读者在惊骇之余不忘记思考和接纳这种奇异事件就需要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和讲述故事的能力了。小说的开篇就为本杰明·巴顿的出生铺陈了很多细节,比如介绍当时的风俗,巴顿家族的名望,“巴顿夫妇在南北战争前的巴尔的摩市有着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和金融地位”。因此之故,我们似乎预知到了本杰明出生之后的命运逆转,为他一生波折多难的经历做好了陈述。本杰明从出生时的老人——“一个很明显大约有七十岁的小老头坐在那里,几乎塞满了整个婴儿床,稀疏的头发几近白色,下巴下面垂着长长的烟色胡须,还随着窗外吹进来的风来回飘动着”;到结尾时无意识的婴儿——“他不记事了。他不能清楚地记得上一次吃的奶是热的还是凉的,也不记得每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从老人到婴儿的经历似乎也是一个记忆缩减,渐趋于无的过程。除此之外,本杰明与其他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样的,娶妻生子,战争,读书……他的不同只在于逆时间经历这一切。而这种记忆的逆转所导致的不仅仅是人生的错位,更是爱与被爱的丧失。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永恒的丧失。当本杰明意识到他永远跟不上他人生活的时候,他所保留的只能是自我的孤独,虚无的影子。小说的末尾部分中写到了他的往事——在圣·胡安山战役中他领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结婚最初的几年,那时他为了自己挚爱的希尔德加德在繁忙的城市一直工作到盛夏的傍晚;他在门罗大街阴暗的巴顿旧宅和祖父一起抽着烟,坐着聊天到深夜的日子——所有这一切都像虚无缥缈的梦一样从他的脑海中渐渐褪去,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真的是从来没有发生过,本杰明注定无法在后来人的记忆中存留——除了在一篇虚构的作品中,才能以其真实的面目出现。  读这篇小说时,回想大卫·芬奇在电影版的《返老还童》中处理起这样的题材,也是得心应手,颇能领会菲茨杰拉德原著的精髓。电影版《返老还童》中,当本杰明把自己越来越年轻的秘密有些得意地告诉帮他剪发的老妇人时,她却告诉本杰明自己为他感到难过,因为“你要经历所有爱你的人都比你先死去,这还真是一个不小的责任”。本杰明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这种方式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老妇人看着变得有些沉重的本杰明,又告诉他要坦然面对人生中的生与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地重要?”这只是其中令人动容的一个细节。其他的还有很多:开始逆时针行走的时钟,被闪电击中七次的老人,黛西所遭遇的必然的车祸,忧伤无比的爱情……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中,细腻铺陈的多个细节,让这个本来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返老还童》的故事具有了多重意义上的异样神采。尽管菲茨杰拉德生前很看不起电影这种媒介形式,但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想大众很难会注意到他众多作品中的这一个小短篇。

菲茨杰拉德的另外一篇奇幻色彩小说《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中,主人公昂格尔假期受邀去同学珀西家做客,至此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珀西家住在一个神秘的从不为人所知的钻石山中,昂格尔在那里见识到了什么是有钱人。具有黑色幽默的情节设置是,昂格尔没有意识到,从此他再也不能走出钻石山了,除非被杀死,因为钻石山的消息不能被外界所知。菲茨杰拉德幽默和讽刺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叙事出色的掌控能力,让这篇小说具有了一种之前不具备的从容和坦率。我很惊讶他在书中对富人生活以及金钱的那种有些病态的、痴迷的描述,但正如美国文学批评家迪克斯坦所言,菲茨杰拉德虽然着迷于富人的习惯和风尚,并为金钱所带来的自由所吸引,他心里却热切地希望成为一名严肃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五十年后仍然能够打动读者,“在富人中间他从未忘记自己是个局外人,但他同时是个洞幽烛微而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他留意到金钱能为富人购买的东西如此之多,但同时又如此之少——正如他后来发现的那样,金钱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和时尚,却无法为他们消除失望和失落。”

是不是正因为这种失望的落差才让菲茨杰拉德的这些奇幻和狂想故事的结尾都具有了一种悲剧性的内核?本杰明·巴顿悄无声息地从世界的记忆中消失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昂格尔从钻石山中逃了出来,却什么财宝也没有带出来,仿佛只是一场梦。现在梦醒了,繁华落幕,夜凉如水,没有钻石的光芒闪烁,只有黑夜依然照亮着黑夜。

书评(媒体评论)

我经常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有的篇目读了几十遍,虽然故事早就熟悉,但随便翻到哪一页都可以看下去,从来没有失望过。我把一些短篇分解成几个部分,好像用显微镜观察一样去品读,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迷住了我。

——村上春树

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在那片肘间海里,是逆流而行的。他以桔槁老人之身降于人世,与时间背道而驰,最终以婴儿之态话别人间。以这样与众不同的方式开始和结束自己的生命,注定了他在降生与死亡间坎坷而扭曲的生命历程。

——媒体影评

它(《返老还童》)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总是以死亡的阴影来度量的,爱与死冷酷地纠缠在这个故事里,我喜欢这种纠缠的方式。

——大卫·芬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王秋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900315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2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