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传统蒙学精华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押韵短文,琅琅上口,经久不忘。

读经典韵文,有效提高孩子的识字、记忆效率。

传统的识字课本,蕴藏着文明的精髓;经典的启蒙读物,流淌着智慧的血液;从古代走来,在现代重新绽放光彩。

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为代表的启蒙读物,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曾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这些蒙学经典大都出经入史,集百家之精华,易学易懂。重读古代蒙学经典章憷编著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传统蒙学精华读本》,对于当代人国学素养的提高、道德修养的提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仍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在古代影响极大、流传甚广。章憷编著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传统蒙学精华读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这些传统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让青少年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起高尚的情操。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传统蒙学精华读本》将三本书辑录在一册,加以翻译,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体会作品的深层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沉醉,希望您在阅读本书时能够再次为这种辉煌而喝彩!

目录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试读章节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

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

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释义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这两句话谈到了中国的礼乐,以及由礼乐涉及的贵贱尊卑的等级概念。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礼乐来概括。广义的“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等内容。

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和”。子思为此著了一部《中庸》,他强调说“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心平气和才有健康。过去中国人流行拜财神,财神旁边就有和合二仙,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没有“和”什么也办不成,什么也得不到。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艺术形式。狭义的乐指音乐。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

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像现代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弄出个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算完。所以我们要懂得古人设置礼乐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孔子的意思是:“礼啊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那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啊乐啊,不只是唱歌跳舞就是乐,那是要将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老实讲,中国的礼乐都是对己不对人的,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礼像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如果你硬是要翻墙而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的歌曲都是低吟慢唱,是唱给自己听的。乐器也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声音小而柔,是演奏给自己听的,其目的在于调心。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不自觉,文化与艺术对他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贵贱尊卑”,那首先是由于我们的心理观念造成的。人的通病都是好高骛远,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卑贱了、看不起了。尊卑贵贱,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融入社会对自己的归类。这种分类是由一个人气质、追求的不同自然形成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这即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举例子来说,染黄毛、戴鼻环、吃摇头丸的人恐怕欣赏不了贝多芬与莫扎特。谁规定的呢?是他自己的文化品位与道德修养决定的。如果自己降低了做人的标准,自己堕落为社会上不道德的“卑贱”一类。又与他人何干呢?

我们现在觉得做中国人可耻,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卑!我们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因此也就无法与其他民族平等地进行交往。西方文明的长处在物质科学的进步,东方文明的长处在人文文化的传承。中国有5000年的人文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5000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他的文明古国都灭亡了,因为它们的文化传承断了。中国之所以5000年来不亡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断,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亡了可以振兴。但是如果民族文化亡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成了“游魂?,中华民族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人三才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的意思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由行为入手,真正做到保和,才能达到中和;中和不丢才能恢复到太和,就是复本归元。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教给我们这个道理吗?懂了,就能家和万事兴,夫妻和合生贵子;不懂就能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烦烦恼恼地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和合二仙是一对,此和就有彼合,有感就有应。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申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不是说,夫妇二人天天在家里唱卡拉OK,男女对唱,那就错了。

“夫唱妇随”是半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是“妇唱夫随”。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会尊敬你。

P169-173

序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在古代影响极大、流传甚广。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三字经》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所以才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其中深深地吸引大家的,不只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其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良师诤友。虽然这本书中会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随着思想的进步去不断改变和认识。《三字经》,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它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如同一首四言长诗,以方便诵读和记忆。《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本启蒙教材,作者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书生,姓名、生平不详。《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根据各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的,而是以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为原则。“赵、钱、孙、李”是前四姓,盖因当时皇帝姓赵、吴越国钱氏据钱塘、吴越王钱俶正妃姓孙、南唐国王姓李,所以才有了这个顺序。《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编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很强的民族。《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千字文》是用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成的一篇韵文,作者周兴嗣为南梁武帝时的散骑侍郎、给事中。相传当时梁武帝为了让众子弟练习书法,命人从王羲之的书帖中拓出了1000个不同的字。这些拓片毫无次序、规律可言,梁武帝就将其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用一夜的时间完成了《千字文》,须发皆白。《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也足以使它流传到久远的将来。《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与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儿童启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将古代儿童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它们是迄今为止我国使用最久、影响最广的启蒙书,有“古今奇书”之誉。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三百千”成书于封建时代,其内容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色彩。但瑕不掩瑜,“三百千”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将三本书辑录在一册,加以翻译,有助于读者朋友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体会作品的深层内涵。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沉醉,希望您在阅读本书时能够再次为这种辉煌而喝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华传统蒙学精华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124033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