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
目录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专辑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任重道远,向同一个目标迈进

传承与创新共舞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州举行

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一、世界华文文学的源流与学术轨迹

寻找海外华文文学的世界坐标

中华文化复兴与世界华文文学

融汇中外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

三十而立——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究概况与思考

台湾华文文学的源流与学术轨迹

论二十世纪三次华人留学潮的文化学意义——兼谈北美华文文学的代际主题

三十岁月悠然走过——我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庾信文章老更成——陆士清对华文文学学科的独到贡献

痛,并快乐着——华文文学研究之回顾

二、台湾文学的历史经验与前沿话题

1895世变哀歌——刘梅溪及其《乙未年遗稿》

移植与模仿——日治台湾通俗小说与中国内地文学的关系

庶民认同、民族叙事与知识分子乌托邦情结的反省——论杨逵日据时期文学创作和思想理念

鲁迅与日据时期台湾医生作家的疾病叙事研究

日据台湾“左翼”文学中的“革命+恋爱”小说

台湾文学回归中国文学及其相关语文问题——从战后初期国语运动谈起(1945-1949)

舞鹤的写作意识与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微细的一线香》为中心

试析琼瑶后期小说:探索言情小说的新形式

族群认同与现代性反思——试论大河小说《玉山魂》

多重时间建构下的历史叙述——论台湾后乡土文学中的历史书写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欲望书写之利弊探析

论陈雪《迷宫中的恋人》疾病叙事的美学

乡关何处

——评骆以军的《西夏旅馆》

台湾日据时期的现代文言诗歌创作一瞥

日治时期台湾竹枝词创作的因袭与新变

诗钟与台湾古典诗社的三次发展高潮

从当代华文文学的视角论台湾文学的历史经验

——正视现代多区域、多元化、多视角的华文文化崛起

《七十年代诗选》与台湾现代诗的论争

世纪视野中的台湾散文

一部爱国的但被偏见引入误区的回忆录

看李敖如何“屠龙”

刘克襄的生态写作及其现实意义

直面人生病苦叩问生命价值

——台湾作家王溢嘉《实习医师手记》品评

现代散文:名称贞认与台湾当代散文界说

想象巷弄的三种方式

——台湾当代散文空间诗学研究之一

论日据时期台湾戏剧的兴盛

台湾光复初期的戏剧运动与国语普及

当代台湾文论的“后学”论争与话语转换

汉语言艺术的现代演进

——以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为例

台湾文学研究的新世纪

——以2000年以来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研究著作为例

三、区域华文文学比较研究

两岸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存与阙

海峡两岸“红”、“白”叙事研究

——以诸城王氏兄弟与作品为例

论两岸四地新诗文体比较研究

海峡两岸现代新诗准经典的整合与探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时间与空间 “我城”与世界

——近二十年香港散文中的城市空间与历史记忆

香港当下闽籍作家诗作中的审美心理

别样的批评:简论香港沙田学者散文的文化批评写作

不同地域创作特征比较研究

——对东南亚华文文学与美华文学的宏观考察

马华文学研究: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

三棱镜下的城市图景

——论马华作家黎紫书散文中的城市书写

论黄孟文的微型小说

新加坡:文化与怀旧的政治

 ——梁文福小说论

旅美女作家施玮和她的“灵性写作”

继承、反思与超越

——论严歌苓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中的家庭伦理书写

多元化是微型小说的发展趋势

四、百年华文文学的经典化与传播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法律与经典化构成

“三级跳”

——百年来留学生文学主题演变

西方的黄祸恐慌和近代华工的自我形象

第三元: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经典化的一种视角

双重困境: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批评

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如何经典化

溯梦“中国”与华文经典

——论白先勇《台北人》的经典性

《文讯》:建构台湾文学长河的媒介

传媒生态在文学存在方式中的构成性意义

——以龙应台的“野火再燃”为例

华文文学的精神意向与文化选择借镜

“世界性”的差异表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新马文学期刊的华文文学传播

文学现场与文学记忆

——《我在我不在的地方》之文化创意分析

文拍与舞拍共振的跨界叙事

姜贵遗失小说《白棺》前两章的发现

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的跨界互动

五、华文全球化写作的文化结构及理论解读

西西的城市文本书写

——从《我城》到《飞毡》

河流意象:大河之女的跨域书写

北美新移民小说婚恋书写的文化研究

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

张翎小说创作的亮点与误区

琉球弹丸缀闽海,得此可补东南荒

——琉球汉诗概述

论马华当代诗歌的多重困境

孤独者的怀乡之旅

——读王性初《行星的自白》

回到自性与单纯

——有关新世纪诗歌的几点考察

细说诗词的君臣佐使

泯灭仇恨传扬爱心

——评《苏北利亚》

论华人女作家吴玲瑶的幽默

论吴玲瑶幽默观的形成

故国想象与文化记忆:曹禺访美的流散书写

文学产业视域中的严歌苓作品

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的难度与限度

——以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

阅读政治》为例

凌叔华的女权和女性主义尴尬

世界华文小说创作视野下的洛学“理欲”观

站在新的地平线上

——第17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学术总结

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10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

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17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辑推荐

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著的《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寻找海外华文文学的世界坐标、中华文化复兴与世界华文文学、融汇中外文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三十而立——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究概况与思考、台湾华文文学的源流与学术轨迹、庾信文章老更成——陆士清对华文文学学科的独到贡献、痛,并快乐着——华文文学研究之回顾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内容推荐
本书为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从学术史的视野, 对世界华文文学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人文性的专题解读。内容包括华文文学的源流与学术轨迹、台湾文学的历史经验与前沿话题、不同地区华文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术史视野中的华文文学--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00884
开本 16开
页数 8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0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492
CIP核字 2014017633
中图分类号 I106-53
丛书名
印张 53.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58
185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