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代叙事诗研究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代叙事诗的结构模式

 第一节 完整叙事:单轨直线型

 第二节 叙事言情:双轨并联型

 第三节 纪实议论:螺旋递进型

 第四节 寓理于事:圆圈循环型 

第二章 唐代叙事诗的场景类型

 第一节 实境:广阔的生活场景 

 第二节 仙境:虚拟的理想场景

 第三节 梦境:亦真亦幻的特殊场景

第三章 唐代叙事诗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士:仕与隐的徘徊

 第二节 侠:暴力与正义

 第三节 仙:理想的清歌

 第四节 伎:浪漫的音色

 第五节 怨妇:等待与失落

 第六节 宫婢:青春的哀愁

 第七节 村夫民妇:生存的苦难

 第八节 贵族:荣辱与沉浮

第四章 唐代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简练的指事语言

 第二节 灵动的摹状技巧

 第三节 激越的夸张修辞

 第四节 巧妙的用典手法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唐代叙事诗是一座被忽略的“高峰”,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胡秀春编著的《唐代叙事诗研究》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确立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界定标准,从结构模式、场景类型、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唐代叙事诗进行了分析,《唐代叙事诗研究》全面揭示其艺术风貌。基于现代叙事学理论视角,将唐代叙事诗的结构模式分为单轨直线型、双轨并联型、螺旋递进型和圆圈循环型四类;按照场景类型的真实程度,将唐代叙事诗的场景细化为生活场景、虚拟场景与梦境三种;根据社会分层理论,将唐代叙事诗的人物形象分为士、侠、仙、伎等八类;从艺术特色角度,指出简练的指事语言、灵动的摹状技巧、激越的夸张修辞和巧妙用典是建构事、景、情、理完美交融的唐代叙事诗美学风尚的重要手段。

编辑推荐

唐代叙事诗是古代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呈现出情、景、事、理浑融一体的艺术风貌。唐代叙事诗展示了广阔的现实场景、虚拟仙境和亦真亦幻的梦境,包罗了形形色色的人生世态,是了解唐代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图卷。唐代叙事诗以简洁、深邃的笔法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有诗人的自我形象、路遇者、热点人物、历史人物以及神仙、游侠等。其中,诗人笔下的“我”表现出多元状态,有隐者,有仁者,也有怨妇,既寄寓着诗人超凡避世的思想,又体现出深入诗人们骨髓的儒家之“义”。唐代叙事诗的结构模式具体表现为以《长恨歌》为代表的叙事模式、以《琵琶引》为代表的叙事言情模式、以杜甫叙事诗为代表的纪实模式、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模式及以刘禹锡等诗人的寓言诗为代表的寓言模式。在语言艺术方面,唐代叙事诗除了以指事手法为其基本特色之外,还运用了摹状、夸张、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段,建构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风尚。胡秀春编著的《唐代叙事诗研究》全面揭示唐代叙事诗艺术风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代叙事诗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秀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24636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197940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