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青年学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方丽萍所著的《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是在对中唐文学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贞元这个特殊文学时段的宏观描述。在很多问题的把握上,有独到的体验和细腻的把握,如对于“晚唐之风,其音衰飒”的理解,对于牡丹玩赏之风时代变迁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等。本书对当时各文学群落的体贴关怀,是对他们处于“彼时彼地”的“理解之同情”。这一特点在本书的第二章“举子群落——求生与求胜”中体现得特别明显。破中有立,能从自身的研究心得出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内容推荐

方丽萍所著的《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作为“中唐之中”的唐德宗贞元(785~805)前后,在京城长安,仕宦主体、文学风尚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庙堂气、文士气、市井气弥散于贞元京城上空,构成了活色生香的中唐文学风貌。它所显现出的鲜明的承接和变异色调说明,作为文学的“夹缝时代”,贞元时期文学在许多方面都可将“唐宋转型”的命题具体落实,具有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经济史等多方面意义。《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通过考察贞元时期台阁诗人群、举子群、古文家群及小说家群这四个文学群落文学创作等风尚的变化,对这一时期文学风貌的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揭示。这变化,既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体现,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宋型文化的开端。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古今百代之“中”

 三、贞元间京城及文学群落概述

第一章 台阁诗人群:简化的“诗教”说及其他

 第一节 “礼”与“诗教”

一、贞元“礼”之工具价值

二、对“德宗为最”的考索

三、君臣唱和——简化的“诗教”

 第二节 权德舆:文坛宗主的诗歌实践

一、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

二、平和、安定、乐观的时代精神

三、对大历诗风的承接与元和新变的萌芽

 第三节 武元衡:贞元诗坛的重镇

一、生平及文学地位

二、“宏毅阔远

三、对“瑰奇美丽主”的理解

 第四节 其他台阁诗人

一、士大夫一官僚:兴趣与职责的分离

二、包估:雅韵拔俗

三、“三杨”:“颇涉俗格”

 第五节 台阁诗风的总体特征及评价

一、雅正中和

二、交际化

三、阵线分明的两套话语体系

第二章 举子群落:求生与求胜

 第一节 概述

一、人员构成

二、生活状况

三、居京心态

 第二节 干谒

一、贞元年间的科场情况

二、干谒诗文的主要内容

三、干谒的四种类型和两种态度

四、谤毁——干谒之副产品

 第三节 考试的思与悟

一、局内人的制度反思

二、寒士的喜与悲

 第四节 省试诗分析

一、规则与成见

二、贞元各年省试诗题材特征及举子们的理解

三、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四、结构特征

五、两例状元诗与同期登科诗作的比较

第三章 古文家:道德激情与适时之用

 第一节 古文先驱者的历史批判和现实反思

一、宗经与俭质

二、以文干世、振衰起弊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陆贽:实用功能与文章之美的结合

一、“宗经”与“行权”

二、言事激切、深情饱满

三、易短为长、文质彬彬的骈文改革

四、古文运动视域中的陆贽奏议

 第三节 杜佑:历史文体的新探索

一、历史撰述的文体探索

二、文体风格的锤炼

 第四节 梁肃:儒林纲纪与释氏鼓吹的结合

一、古文理论的新发展

二、“无适时之用”

三、古文创作的形式探索

 第五节 年轻的古文家们:古文勃兴

一、贞元中后期的古文史意义

二、“整训于世”的文用观与简明、深厚的风档

三、压抑、忧愤之气与“矜心作意之态”

四、“自成一家新语”

第四章 面向市井的文士们:观察、批评与融入

 第一节 长安生活与小说创作

一、长安行乐之地

二、市民意识的渗入

三、小说:诸多兴趣的集合体

 第二节 财富新观念

一、士人:官商、义利的融通

二、市井:财富是爱情、命运的主要背景

三、“鬻文获财”:士人的新“职业”

 第三节 都市男性的爱情想象

一、背景

二、婚恋理想与爱情想象

三、道德判断

 第四节 市井哲学——人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一、死亡:恐惧与逃避

二、名位:热心与淡漠

结论 “夹缝时代”:关于古代文学史分期的一点思索

余论 “尚荡”之风与文人趣味

 第一节 “贞元之风尚荡”

一、“荡”之含义

二、“荡”之现象是否存在

三、“荡”之表现

四、“荡”之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文人雅趣种种

一、个体情趣的酣畅表达

二、趣味之等级

三、为官——无趣之趣

四、游赏、宴饮之趣

五、语言文字之趣

 第三节 京城之“趣”与“荡”

一、想象和追忆

二、欢乐之渊薮

三、残破与颓败

 第四节 牡丹欣赏与唐代社会文化心理变迁

一、牡丹爱好者主体的时代变化

二、中唐:“牡丹热”中士人的立场——“京城贵游尚牡丹”辨

三、晚唐:“牡丹”上堆叠的多重社会文化心理

四、“牡丹”现象之启示意义

附录一 贞元作家生卒年及作品情况简表

附录二 贞元作家出入京城情况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青年学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丽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01613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