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代学者惺庵愚人《重刻添补传家宝俚言新本》多种刻本的汇编,编者将其归类为四册,分别是《正心读书修身养性之道》《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育儿教子和妻治家之道》《长寿养生幸福快乐之道》。本套书内容既是作者吸收前人经验的成果,也是作者亲身实践的心得。时人称为“悉皆教人以善,绳人以正,举凡极切极要之事,复以极浅极显之语出之,俾读者赏心快目,如梦方醒,如雾忽散,所谓看得世情透,便是好文章也。”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讲述的是涉世经验,人情世故。是古人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图书 |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古圣先贤人生大智慧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代学者惺庵愚人《重刻添补传家宝俚言新本》多种刻本的汇编,编者将其归类为四册,分别是《正心读书修身养性之道》《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育儿教子和妻治家之道》《长寿养生幸福快乐之道》。本套书内容既是作者吸收前人经验的成果,也是作者亲身实践的心得。时人称为“悉皆教人以善,绳人以正,举凡极切极要之事,复以极浅极显之语出之,俾读者赏心快目,如梦方醒,如雾忽散,所谓看得世情透,便是好文章也。”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讲述的是涉世经验,人情世故。是古人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内容推荐 古圣先贤们的论述和实践总结,在现代仍然能让我们作为行为准则,能让我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行事方式,培养智慧,造就灵魂,能让我们解除心中的疑惑,宁静而致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讲的就是“人情世事练达洞明的学问,修身齐家的道理和实践,”内容“言言通俗,事事得情,皆大有益于身心之言,乃警世之木铎,利人之舟楫”,被称为“修齐至宝”。案头置此一书,朝夕熟记而体行,益莫大焉,更可作为“传家之宝,世代相袭”。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由惺庵愚人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待人接物之道 一、常礼须知 迎接\登堂\四拜\两拜\并拜\入众\序坐\献茶\递酒\安席\奉酒\ 上肴\告辞\送别 二、开口动笔忌损人——口笔志 三、体恤人情之艰难——现在功德 四、涉世十法 五、联瑾 第二章 处世经验与人之常情 一、人情世故是日常行为规则——知世事 从厚\利己利人\不多事,不多言\遇文王施礼乐,逢桀纣动干戈\话 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莫论人相貌\勤俭持家, 丰盛待客\当说之言与不当说之语\隐恶扬善\不可取笑他人生理缺陷\ 招福取祸只在存心、说话、行事三件\常存善念,广行方便\慎言\穿着\ 守愚\礼待小人物\戒傲\不可过闲过劳\轻诺守信\不可窃听\不可 私占公物\称善\算计生计\早起早睡早吃饭\莫起屋莫弃田\人到中 年需偷闲安享\修禅以明理去妄\女戒\俗事规则\贫不受人怜\出外 远行须知\观人看其所好\嫁娶故矩——选亲重贤,门当户对\嫁娶故 矩——适时完婚\嫁娶故矩——不重厚聘\嫁娶故矩——男长于女\嫁 娶故矩——老夫少妻之害\嫁娶故矩——选婿之法\嫁娶故矩——帮家 人、奴婢择配\身安莫怨贫\心平则有容\尽人力以听天命谓之随缘\ 公共场所尊礼避害诸事\路上行走\凡事小心慎重\恒产不可少\心宽 体健,得失超然\人生事业,专习一件\丰俭适中,衣食尤重\耐心\ 有艺在身\寿喜祭吊诸事礼仪\过洁世同嫌\忍嗜欲\耐气性\谨言语\ 节饮食\十能纪\戒游\戒博\戒斗\戒饮\戒逸 二、涉世安全事项 防盗\防贼时夜\每晚照看门户\加意防贼\沿墙装板\安板防地洞\ 竹把铺瓦\长栓\大门铁栓\栗木门栓\大门二门俱要呆钉\门窗推板\ 柜内暗夹铜锣\床旁备大响锣\挖墙洞便于望看\防贼用弩箭极妙\追 贼防跌\墙头浮堆瓦片\密室\夜莫大意\夜卧不可蒙头\扬武\看更\ 暗施\密借\凶年献谷贩济\夜晚莫走僻巷\小心火烛\柴屋\引火之 物堆僻处\防火歌\救火\水缸\冬寒烘被\奴婢衣被厚棉\香炉下置 铁板\烘笼铁丝盖\有事加意防火 三、养气戒怒 讼之起息利害——打官司告状受辱败家\莫经官府讨焦愁\伏得客气才 伸正气\养气\戒气歌\好言语只要人肯听从\庆慰之欣戚宜忌\庆慰 之言谈宜忌\坏人行止存在心里\听人说话俱要包容\说话令人欢喜妙 法\老医少卜\心不容昧\洗得失之念\辨讲学之益\义命\诸事不容 侥幸\天付已定\安命快活之理\真精泄后则气降\年过五十岁必要受 用 四、尊重民俗,涵养文化 敬坑厕井神\瞽目人最苦时当怜恤\卖吉祥丹\买吉祥丹\吉祥丹不必 要多\放吉炮\除日元旦不可多说话\拜年\守岁酒\元旦念佛欣喜\ 灯节下放花炮\敬书四条\惜字要法\字纸十七戒\字是至宝\敬惜五 谷\抛弃五谷\有忌之姓庆贺莫早往\送人礼物要得实惠\送人贵重礼 物预先通告\莫送爆竹\暖天莫送荤食\莫送大烛\送米面烛炭\送靴 送鞋袜\送酒\辞色和蔼\寡言之妙\妄言妄听\备火把\人最尊重\ 身安\以身教式\子孙听教\家长秉公\同居性情不一\分折公平\弟 兄邻近\悯恶人\救济\下流\仁为根本\一字值千金\忍辱\缓性人 长寿 第三章 交友之道 一、交友原则 朋友不可无\择交良友\君子与小人\包容和蔼\合不合\妇女慎行慎 交\尽职尽责而不出位\做有识力之人\内刚外柔\量力从厚\自卑尊 人\人情往来\贫富世故\不可暗处吓人 二、交友技巧——发答心言。。 初相会\屡次相会\久别\近别\拜访遇\拜访未遇\承顾失候\途中 相见\承扰\简亵\谢惠\谢劳\相会致意\I晦别转致\见官员\见师 长\见文人\见武将\见农夫\见生意人\见写画人\见舟人\见僧人\ 见道士 三、处事交友伦常——金言 第四章 立业建功之道 一、察人情通事理——人事通。 每日早起\不立志诸事难成\立志是第一件事\刻志励行\做事要趁少 壮之年\信行\威仪\名节\少管闲事远避是非\谦虚\怒气\怒有三 损\丧心\立身歌\莫学不紧要之事\齐家\敬天地\治家以敬长为第 一\时常畏惧王法\早完赋税\严肃闺阃\长幼名分要正体统\族中孤 寡要加矜陋\厚姻里\买旧物\自问\诸事都要预慎 二、士农工商立业之本 立身主意\读书全要体行\读书切忌贪多\读书要时常温习\书分四 等\世上要紧唯在耕读二事\士\士品\士志\士趣\士习\士养\士 操\士学\士神\士时\士艺\劝人及时为学铭\农\农家要乘天时\ 农家要尽人力\农家要蓄水利\工\生业活计\本分经营\商\伪贾\ 行商之苦\客商漫藏海盗\老商妙法 三、处事安生 连环字义\忠厚勤俭\福缘\浑厚是享福之基\好勇斗狠之害\赌\随 身八宝\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耕织\各守本分\不可 索人爱物\善乐恶苦\立志贵先\子弟早晚家礼\凡行礼全要恭敬\同 众人行礼不可自为上下\夜卧不可以被盖面\勤俭要有分别\谦为吉府\ 能知足即时常享乐\不如意\自投苦海\贪心致愁\平常好\当休便休\ 知足不殆\不知享受\谁能知足\忍 试读章节 第一章待人接物之道 与人交往需要社交礼仪,今人教训子弟,只重在读书做文,其容貌言辞全不理会,真是大谬!予幼从蒙师读书,于每晚散学时,即教以揖让之礼节,应对之谦惋,乃涉世待人最要之事也。 一、常礼须知 谒见迎送、铺筵设席诸仪,虽系日用之常,若不讲习于平时,忽而骤然登堂,未免举止周章,进退维谷,岂不贻讥大雅乎? 迎接 凡新亲贵客到人家谒拜,须预先令仆役一人到门名帖,主人知道便于迎接。如久交常会则不必。 闻客到门,主人急出趋迎,见客未可即揖,先一恭,客亦一恭。主立定,随拱手请客入门,云:“请!”客立云:“不敢。”主又拱手云:“请!”面向客,手拱向门。 客由西而左行,主由东而右行。 客登堂从西上阶,主略后些从东上阶。 登堂 凡新亲贵客,候客行礼完,必转客右主左以答谢。如久交常会,则不必。尊长到卑幼家亦不必. 厅堂中,客左主右并立,客先拱手逊云:“请!” 主拱手答云:“请!”客左主右同揖。如尊长则行日拜、两拜礼。 主人向客应坐之位整椅拂尘,拱请客坐。 客亦回向主人应坐之位整椅拂尘,拱请主坐。 主客俱坐定,各一恭,叙话候茶。 四拜 凡四拜,止有父母、祖父母、本地官长,其余不可。即施受者或正坐拱手,或旁立拱手,不回谢。 平身,端拱而立也。揖,俗谓之唱喏。拜,跪下而俯也。兴,跪起而立也。连四拜四兴而再一揖,谓之礼毕。 两拜 凡学生见先生,侄见叔,女婿见岳丈俱受两拜。受者旁立答揖,不回谢。如四拜则答两揖。 照四拜之礼减两拜。 并拜 凡礼之,南北当随本地风俗气。 尊者在上南面而坐,二人在下北面而拜,以年长居西,幼者居东。如无人在上,止是宾主叙揖,必逊宾居东,主居西,此南礼也。若用北礼,则宾西主东。 入众 凡众客先到我后到,则用此仪。 来客登堂,先向众客拱手云:“请了。”声要高些,令众客知闻。 众客从座各起身,拱手亦云:“请了。” 来客随请主人奉揖,主人谦逊拱手,请客奉揖云:“请。” 客又谦客,主不僧客,亲不借友,凡系亲戚虽长俱在后一次。长客谦过竟向奉揖。记同来客谦上下。 次幼客奉揖,次亲戚奉揖,再次宗族奉揖。如客众不能分别亲友,众客则齐向来客一揖,最为简便。 众客揖毕,复请主人。主人竟立下首奉揖。主人虽长亦在客下。 来客向众客再拱手,众客回拱,来客逊坐毕,就依位坐,坐定各一恭。 各叙闲话,闲话忌长冗,忌鄙俗,忌矜夸。上茶。见献茶礼。 茶毕复叙闲话,少顷安坐上席,或话毕告辞。 序坐 凡序坐先将上下记熟,不可舛错。 自量齿位,略谦即坐。坐时双手一拱就座,不必过谦。次序先须习熟,假如一堂之中南向四椅,北向四椅,东向二椅,西向二椅,共计十二座,先以上之中东为第一,上之中西为第二,上之边东为第三,上之边西为第四。次以下之中西为第五,下之中东为第六,下之边西为第七,下之边东为第八。又以东之近上为第九,西之近上为第十,东之近下为十一,西之近下第十二。或压于名分而难坐者.随时变通可也。P1-3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培育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古圣先贤们的经典著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古圣先贤们的智慧也是后人难以超越的。古圣先贤们的修身养性论述和实践总结,在现代仍然能让我们作为行为准则,能让我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行事方式,培养智慧、造就灵魂;能让我们解除心中的疑惑,宁静而致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 修身养性也是使一个人具有良好修养,走向成功,成为一个非凡人物的必由之路。“情商之父”戈尔曼说过:“任何领域的成功者、领导者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那便是他们有较高的情商。”情商修养的内容有五项:自知、自控、自励、知人、待人。而古圣先贤们倡导的儒家文化提出的自省、慎独、自强不息、忠恕和中庸等途径,蕴含着现代高情商的修养法则,对培养和提高情商大有裨益。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几千年来影响始终。本书讲的就是“人情世事练达洞明的学问,修身齐家的道理和实践”。内容“言言通俗,事事得情,皆大有益于身心之言,乃警世之木铎,利人之舟楫”。被称为“修齐至宝”。案头置此一书,朝夕熟记而体行,益莫大焉。更可作为“传家之宝,世代相袭”。 本书是清代学者惺庵愚人《重刻添补传家宝俚言新本》多种刻本的汇编,编者将其归类为四册,分别是《正心读书修身养性之道》《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育儿教子和妻治家之道》《长寿养生幸福快乐之道》。本套书内容既是作者吸收前人经验的成果,也是作者亲身实践的心得。时人称为“悉皆教人以善,绳人以正,举凡极切极要之事,复以极浅极显之语出之,俾读者赏心快目,如梦方醒,如雾忽散,所谓看得世情透,便是好文章也。”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讲述的是涉世经验,人情世故。是古人的社会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第一章“待人接物之道”讲的是生活礼仪,涉世方法、涉世格言警句等。“与人交往需要社交礼仪,揖让之礼节,应对之谦惋,乃涉世待人最要之事也。” 第二章“处世经验与人之常情”,包括知世事、涉世安全事项、养气戒怒、尊重民俗、涵养文化四个部分。“欲知世事,当察人情。世事多端,当知人之事情而预防之,知己之事情而预改之。世事既知,果能身体力行,不但人己之害尽除,抑且大利于己,又利于人,共享安乐之福。” 第三章“交友之道”讲述了交友原则、交友技巧和处事交友伦常,比如择交良友、包容和蔼、做有识力之人、自卑尊人、贫富世故等。 第四章“立业建功之道”分为人事通、士农工商立业之本、处事安生三部分,讲述的都是人在社会立身、立业、建功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不立志诸事难成、做事要趁少壮之年、莫学不紧要之事、厚姻里、老商妙法、好勇斗狠之害、忍等。 书中警语格言与生活案例论述精透,令人醒悟,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待人处事交友立业之道/古圣先贤人生大智慧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惺庵愚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气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29582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02 |
CIP核字 | 2013239331 |
中图分类号 | B82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