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第2版)/幽雅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霍华编著的《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第2版)》是《幽雅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作为一个瓷器爱好者和研究者,向读者介绍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

内容推荐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第2版)》: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第2版)》由霍华编著。

目录

幽雅阅读

灯下故人抚琴晓 古调今弹唱知音

无限天地在其间

飞翼带我去翱翔

佛门圣花开南朝

盘口瓶与万寿尊

唐宋民窑留佳句

青瓷如玉彩瓷娇

金刚宝塔传佳话

携来世界曾游

瓷中骄子珐琅彩

三只瓷盘的遐想

天龙地黄铺宫瓷

吉祥如意自风流

瓷母的三羊开泰

最是难忘东巡时

也可以清心

想起了外销紫砂壶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幽雅阅读丛书”再版说明

试读章节

《东方见闻录》引发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兴趣,更激励哥伦布把惊涛骇浪踩在脚下,义无反顾地去追寻他的东方梦。

15世纪是西方海上探险的时代。

在15世纪上半叶之前,意大利人独占了对东方的通商贸易,那时,苏黎士运河还没有开通,他们在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黑海海岸设立贸易市场大本营,绕一个大圈子由陆路通往印度。意大利商人在这种曲折和危险的贸易中,获得了暴利,同时也促进了威尼斯等都会的繁荣。当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梦想着开辟一条绕经欧洲而到印度的海上新航路,打破意大利商人的垄断,使东方财富能直接灌注于葡萄牙的土地。因此,他曾经在1450年,随父王乔治一世征伐非洲西海岸的摩尔土著。他不仅自己研究地理学和天文学,还设立海洋研究所,招募研究航海的学者,由此而获得了航海王子的美誉。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啸不仅是东方英雄的长叹,也回荡在1460年葡萄牙的上空。这一年,航海王子去世了,他梦想的开辟到印度新航路的计划也不了了之。但是,葡萄牙掀起了航海探险热,首都里斯本充满了勃勃生机。

出生在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航海王子一亨利去世10年后,移居到了葡萄牙,后来又流落到西班牙。他坚信地球是圆的,从大西洋一直往西走,就能到达马可·波罗书中描写的盛产香料和黄金的国家。虽然那时哥伦布并不知道在大西洋和印度之间还横亘着广大的陆地和一望无际的海洋,他要到东方去,并不仅仅为了东洋的财宝,另外还抱着很大的希望和信念。他认为:

世界是整体的,世界上的人类,都是神所创造的,都是兄弟姐妹,都是神的儿女。对于尚未开化的土人和东洋的异教徒,传给他们主耶稣的福音,把正确的信仰,传播到全世界,这就是我一生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就是牺牲了我自己的生命,也不后悔。为了拯救那些人的灵魂,但愿能早一日,把基督教传播到东洋去。也就是靠着基督教,才能把西洋和东洋打成一片。何况,有了东洋的黄金、宝石和香料,就可以作为保护坟墓和援救信徒的费用。

哥伦布的雄心和诚意打动了当时西班牙王国的修院神父、贵族和大臣们,最终,在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QueenIsablla)支持下,哥伦布从1492-1502的10年时间里进行了四次航海探险,发现了大西洋上的近干个岛屿,第四次探险时,到达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他也由于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成为公元1500年前后100年间,西方海上探险的最伟大代表者。

中西航路的打通,使得中西方的交往不必再经过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中转。

1497年,葡萄牙人瓦斯·达·伽马(VascodaGama)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驶入印度洋。1557年,葡萄牙占据了我国领土澳门,这是第一个从海上闯入我国的欧洲国家,也是第一个直接与我国进行陶瓷贸易的欧洲国家。

我国的对外贸易,文献中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丝绸,现存实物则以唐代陶瓷最早。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遗址,于1912年开始发掘,陆续出土了中国陶瓷片数万件,它们的时代从八九世纪的唐代一直延续至清代。扬州是唐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许多唐宋时期国内各大窑口的瓷片,足以说明当年扬州口岸的繁华。宋元时期,中国陶瓷大量出口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1974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见到周恩来总理时曾打趣地说,日本是中国的孙子。周总理不解,田中角荣首相笑着解释道,因为日本陶瓷是向朝鲜学来的,朝鲜陶瓷则由中国传入。从古陶瓷的历史角度来看,田中首相的说法合情合理。

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华夏大地上既有改朝换代的战火,也有开国盛世的繁荣,这是一个微妙的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外销瓷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位于景德镇珠山的明代官窑,自明洪武二年(1369)始烧,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朝廷烧瓷档案中停止制瓷记录为止,延续了二百余年。实际上从明嘉靖年间(16世纪中叶)开始,官窑瓷的质量就每况愈下,而民窑对于瓷器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并不是太高,这是国内的情况。欧洲呢?一方面,当时欧洲入主要使用易碎的低温釉陶,对烧制瓷器—无所知;另一方面,葡萄牙早在16世纪就开始对华贸易。大约在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是17-19世纪英国、葡萄牙、荷兰、瑞典、丹麦、法国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对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地掠夺而特许相继设立的公司,延续到19世纪下半叶,甚至北美洲的美国也加入其中。景德镇的民窑瓷业在改朝换代和中西方瓷业贸易的历史罅缝中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有了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然有朝廷的“海禁”,但是民间的贸易,历史上什么时候也没有被官方的政策阻断过,当时瓷器的出口亦然。这样高质量大数量的外销瓷生产,为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景德镇瓷业登上中国陶瓷史的最高峰埋下了伏笔。中国去往欧洲的外销瓷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达起来。P94-98

序言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让神情安静,寻得好心情。

躁动的时代,要寻得身心安静,真不容易;加速周转的生活,要保持一副好心情,也很难。物质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精神生活质量呢?不一定随物质生活提高而同步增长。住房的面积大了,人的心胸不一定开阔。

保持一个好心情,不是可用钱买到的。即便有了好心情,也难以像食品那样冷藏保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高兴的方法:在北方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坐在山村的家门晒太阳;在城里街边的咖啡店,与朋友们相聚,天南地北聊聊;精心选一盘江南丝竹调,用高音质音响放出美妙乐曲;人都回家的周末,小孩子在忙功课,妻子边看报纸边看电视,我倒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享受幽雅阅读时光。

离家不远处,有一书店。店里的书的品位。比较适合学校教书者购买。现在的书,比我读大学时多多了;书的装帧,也比过去更讲究了;印书的用纸,比过去好像也白净了许多倍。能称得上好书者,却依然未让人感觉到多。一般的书,是买回家的,好书是“淘”回家来的。

何谓要“淘”的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之管见,书者,拿在手上,只需读过几行,便会感到平稳,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安详自在。好书者,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好心情保健的灵丹妙药。

在笔者案头上,有一本《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称得上好书。它是《幽雅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中国台湾文人杨振良。杨先生祖籍广东平远,2004年猴年是他48岁的本命年。台湾没有经过大陆的“文革”,中国传统文化在杨先生这一代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中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不需接续。

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多年前我曾到访过那里:青山绿水,花香鸟鸣。作者在如此幽静的大自然中写作,中国文字的诗之意境,词之意趣,便融入到如画的自然中去了。初读这本书的简体字书稿,意绪不觉随着文字,被带到山幽水静之中。

策划这套书的杨书澜女士邀我作序,对我来说是一个机缘,步入这套精美的丛书之中,享受作者们用情感文字搭建的“幽雅阅读”想象空间。这套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等多种,每种书都表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相互融合,通览过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笔者不是中国艺术方面的专家,更不具东方美学专长,只是这类书籍不可救药的一位痴心读者。这类好书对于我,如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那样,在生活中,我如果离开东方艺术读物,便会感到窒息。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小如“核舟记”之精微,细如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如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如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西方人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在明清时代超过了中圆。但是,他们在工业社会和后现代化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宗教而获得精神的安慰。中国人从古至今,不依靠宗教而在文化艺术中,获得精神安慰和灵魂升华。通过这些可物化可视觉的幽雅文化,并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这是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难道不是这样吗?看看这套书中介绍的中国家具,既可以使用,又可以作为观赏艺术,其中还有东西南北的民间故事。明代家具已成文物,不仅历史长,而且工艺造型独特。今天的仿制品,虽几可乱真,但在行家眼里,依然无法超越古代匠人的手艺。现代的人是用手做的,古代的人是用心做的。当今高档商品房小区,造出了假山和溪水,让居民在窗口或阳台上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但是,远在历史中的诗情画意是用精神感悟出来的意境,都市里的人难以重见。

现代中国人的服饰水平,有时也会超过巴黎。但是,超过了又怎样呢?日本人的服装设计据说已赶上法国,韩国人超过了意大利。但是,中国服装特有的和谐,内在的韵律,飘逸的衣袖,恬静的配色,难以用评论家的语言来解释,只能够“花欲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文化。年近花甲的韩国友人对笔者说,他解释中国的文化是“所有该有的东西都有的文化”,美国文化是“一些该有文化的东西却没有的文化”。笔者联想到这套《幽雅阅读丛书》,不就是对中国千年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播吗?感谢作者,也感谢编辑,更感谢留给我们丰富文化的祖先。

阅读好书,可以给你我一片幽雅安静的天地,还可以给你我一个好心情。

2004年,2月8日于北大蓝旗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第2版)/幽雅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霍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8067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2013152967
中图分类号 K876.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