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1895-1949)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晓云所著的《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1895-1949)》通过全面梳理近代以来北京社会教育变迁的历程,深入考察近代以来不同时段的北京社会教育的各种实践,特别是发行报刊,创设公众补习学校、露天学校、贫儿学校、宣讲所、阅报处,建立民众教育馆,兴办民校,增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再现作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北京开展社会教育的生动图景。

内容推荐

刘晓云所著的《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1895-1949)》以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梳理了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变迁的历程,再现了近代北京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与受教民众反应的生动图景。《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1895-1949)》文章用六个阶段论述了近代北京社会教育萌发、初兴、流变、勃兴、顿挫、恢复发展的整个进程,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入分析了近代北京社会教育每个时段的突出特点,总结出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成效及其制约因素。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萌发(1895~1912)

 第一节 清末北京社会教育的萌发

一、甲午战败与北京社会教育的发端

二、清末北京社会教育的开展

 第二节 清末北京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人人能识字”的识字教育

二、“开通社会智识”的普及知识教育

第二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初兴(1912~1919)

 第一节 近代北京通俗教育的兴起

一、“通俗教育尤为当务之急”

二、政府主导下的北京通俗教育

 第二节 北京通俗教育形式多样化

一、学校式社教机构的设立与活动

二、社会式社教机构的建立与活动

第三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流变(1919~1928)

 第一节 北京平民教育的出现

一、“除文盲,作新民”

二、北京平民教育的总体概况

 第二节 北京平民教育中的两个典型

一、独具特色的平民学校——香山慈幼院

二、“唤起平民之自觉心”——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第四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勃兴(1928~1937)

 第一节 北京民众教育的盛行

一、走向繁荣的北京社会教育

二、民众教育日益规范

 第二节 北京民众教育系统化

一、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

二、多种路径,齐头并进

第五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顿挫(1937~1945)

 第一节 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的变化

一、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的概况

二、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一、新民精神之奴化教育

二、日伪对北京社会教育的破坏

三、秘密的社会教育与民众的反抗

第六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整顿与发展(1945~1949)

 第一节 战后北京社会教育的恢复

一、恢复与整顿

二、积极筹划

 第二节 北京社会教育事业的亮点

一、失学民众注音识字教育

二、电化教育的普及

第七章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成效及其制约因素

 第一节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成效

一、开化思想、启发民智,改良了北京的社会风气

二、激发北京民众的爱国热情

三、推进北京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节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不安

二、经费不足

三、人才不济

四、民众对于教育不感觉有需要

附录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北京社会教育发展研究(1895-194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17046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1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79.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