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由傅璇琮主编,评弹发展至今,已有超过4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的发展亟待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苏州评弹因地域和方言的限制,本身有其局限性,但其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工作,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去了解,去倾听。
现在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倾听中国最美的声音。
图书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阅读中华国粹 |
内容 | 编辑推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由傅璇琮主编,评弹发展至今,已有超过4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的发展亟待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苏州评弹因地域和方言的限制,本身有其局限性,但其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工作,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去了解,去倾听。 现在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倾听中国最美的声音。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阁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由傅璇琮主编,《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是《阅读中华阁粹》丛书的其中一本,供广大青少年朋友们阅读学习。 目录 第一章 苏州评弹:400年的传奇 第一节 三皇祖师的传说 第二节 明清时期名家辈出的快速成形期 第三节 近现代时期的苏州评弹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苏州评弹 第二章 光裕社:千里书声出光裕 第一节 光裕社的辉煌 第二节 光裕社的分化 第三章 苏州评话:书里话千秋 第一节 苏州评话概述 一.历史渊源 二.主要特点 三.表演方式 四.传统节目 第二节 苏州评话名家 一.姚士章 二.黄兆麟 三.许继祥 四.陆耀良 五.唐耿良 第四章 苏州弹词:说噱弹唱的艺术 第一节 苏州弹词概述 一.苏州弹词的发展历史 二.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 三.苏州弹词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苏州弹词流派和唱腔 1.从陈遇乾到蒋如庭 2.古曲新生——正宗“俞调” 3.弹词泰斗——马如飞 4.书坛文状元——魏钰卿 5.现代书的先驱——朱耀祥 6.《玉蜻蜓》的楷模——周玉泉 7.江南铁嗓子——夏荷生 8.“塔王”——沈俭安 9.“塔王”——薛筱卿 10.一代宗师——徐云志 11.“蛇王”——杨仁麟 12.“巧嘴”——姚荫梅 13.码头老虎——李仲康 14.超级响档——张氏昆仲 15.“一曲催眠”——祁莲芳 16.弹词皇帝——严雪亭 17.书坛巨星——蒋月泉 18.从书坛走上大学讲坛——杨氏昆仲 19.翔调创始人——徐天翔 20.女弹词家——朱雪琴 21.俏丽悠长的侯调——侯莉君 22.弹词音乐改革家——徐丽仙 23.琴瑟之合——尤惠秋与朱雪吟 2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王月香 第五章 评弹名作简介 1.长篇评话:隋唐——吴子安 2.长篇评话:三国——唐耿良 3.长篇评话:三气周瑜——陆耀良 4.长篇弹词:双珠凤——余红仙沉世华 5、长篇弹词:三笑——华士亭江文兰 6、长篇弹词:血衫记——周希明张丽华 7、长篇弹词:秦宫月——金丽生徐淑娟 8、中篇弹词:王魁负桂英 9.中篇弹词:见姑娘——薛筱卿、周云瑞、陈希安等 10.中篇弹词:双按院——姚荫梅张效声苏似荫江文兰等 11.中篇弹词:三斩杨虎——华士亭赵开生石文磊等 12.中篇弹词:晴雯——杨振雄、苏似荫、张如君、刘韵若等 13.中篇弹词:大脚皇后——袁小良王瑾等 14.中篇弹词:林冲——刘天韵、蒋月泉、张鉴庭、姚荫梅等 15.中篇弹词:芦苇菁菁——张鉴庭、张维桢、朱雪琴、郭彬卿等 16.中篇弹词:青春之歌——赵开生、石文磊、陈希安、周剑萍等 17.中篇弹词:罗汉钱——徐丽仙、孙淑英、苏似荫、江文兰等 18.中篇弹词:颠倒主仆——张鉴国苏似荫江文兰等 19.中篇弹词:春梦——陈希安、石文磊等 20.中篇弹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21.中篇弹词:真情假意——华士亭、石文磊等 22.中篇弹词:蝴蝶梦 23.中篇弹词:说书先生 24.长篇弹词:描金凤——杨振言余红仙 25.长篇弹词:十美图——周剑萍、庄凤珠 26.长篇弹词:啼笑因缘——蒋云仙 27.长篇评话:明英烈·反武场——张鸿声 28.长篇评话:明英烈·牛塘角——张效声 29.长篇弹词:玉蜻蜓——蒋月泉、江文兰 30.长篇弹词:白蛇传——蒋月泉、朱慧珍 31.长篇弹词:闹严府——张鉴庭、张鉴国 32.长篇评话:三国·长坂坡——陆耀良(24回) 33.长篇弹词:三笑(龙庭书)——徐云志王鹰(53回) 34.长篇弹词:神弹子——张振华、庄凤珠(28回) 35.长篇弹词:珍珠塔——陈希安薛惠君(20回) 36.长篇弹词:顾鼎臣——周剑萍张鉴国(40回) 37.长篇弹词:大红袍——杨斌奎杨振言(14回1961年录音) 38.长篇弹词:太仓奇案——张如君刘韵若(30回) 39.长篇弹词:西厢记——杨振雄杨振言(16回) 40.长篇弹词:四进士——黄静芬(30回) 41.长篇弹词:苏州第一家——周希明沉世华(28回) 42.长篇评话:岳飞——曹汉昌(前段75回) 43.长篇弹词:白罗山——王文稼严燕君(24回) 44.长篇弹词:贩马记——邢晏春邢晏芝(23回) 第六章 现代评弹艺术家简介 1.吴迪君赵丽芳代表作品长篇弹词:智斩安德海(40回) 2.周云瑞薛筱卿代表作品长篇弹词:珍珠塔·婆媳相会(6回) 3.周玉泉代表作长篇弹词:文武香球 4.姚荫梅代表作品长篇弹词:双按院(22回). 5.顾宏伯代表作品长篇评话:包公与狄青(50回) 6.长篇弹词:十三妹——徐剑虹李娟珍(30回) 7.汪雄飞代表作品及角色长篇评话:三国·关羽(30回) 8.杨斌奎杨德辟代表曲目长篇弹词:描金凤(苏州书22回) 9.蒋月泉 10.朱雪琴代表曲目长篇弹词:珍珠塔(30回) 11.长篇弹词:落金扇——侯莉君孙世鉴唐文莉(26回) 12.潘闻荫江文兰代表曲目长篇弹词:玉蜻蜓(18回) 13.蒋云仙成功曲目长篇弹词:啼笑因缘(续集)(37回) 14.曹啸君高雪芳代表曲目长篇弹词:白蛇(20回) 15、曹啸君成功曲目:长篇弹词:秦香莲(20回) 16.沉伟展擅长曲目长篇弹词:西厢记(26回) 17.倪萍倩代表曲目长篇弹词:珍珠塔(前段62回) 18.徐绿霞代表曲目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30回) 19.谢毓菁代表曲目长篇弹词:雍正皇帝(54回) 20.金月庵长篇弹词:金玉蝶(28回) 第七章 评弹名作《珍珠塔·赠塔》欣赏 一.珍珠塔(1926年)故事梗概 二.《珍珠塔·赠塔》欣赏 试读章节 他活着的时候,大家都叫他紫瘌痢。紫瘌痢卖相不怎么样,却是清乾隆年间最著名的弹词艺人。苏州评弹发展到今天,紫瘌痢是一个重要的拐点,所以,说到苏州评弹,不能不提到紫瘌痢,他的大名叫王周士。 苏州评弹之滥觞,大概在明代的嘉靖年间。当时,以吴歌为基调的南曲开始流行。南曲在苏州开花结果,讲究声腔的一路进入贵族阶级,演化成昆曲;讲究叙事的一路进人平民阶级,成为评弹。 评弹发展到乾隆时期,又200年过去了,艺术上已相当成熟。而王周士是其中的翘楚,早已名游公卿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要听书,找的就是王周士。据说还赏了王周士“七品顶戴”,也有说受封五品的,但此话由说书先生的嘴巴里出来,大可不必当真。但王周士“御前弹唱”当不会假,否则,他不敢把这4个字写在灯笼上,挂在门上的。 据说,王周士长得实在是不怎么样,不仅秃头,脸上还长着紫红色的瘢痕,像他这种相貌的,实在和传统印象中的清秀白面书生形象有很大差距的,无怪乎诗人赵翼曾作有《赠说书紫癞痢》一诗,诗中写道:“紫癞痢,貌何丑。尔头寡发面赤瘢,端恃滑稽一尺口。酣嬉每逐屠沽博,调笑惯侑侯王酒,妙拨觥丝擅说书,故事荒唐出乌有。优孟能令故相生,淳于解却强兵走。有时即席嘲座客,自演俚词弹脱手……” 相貌注定了王周士不能走英俊小伙的路线,他的说唱技艺以滑稽调笑见长。《游龙传》、《玉蜻蜓》都是他的名作。 当年乾隆皇帝在京城,也大老远就听说了苏州评弹的盛名,一下江南,刚到苏州,就差使下人去找说书人,而当时在苏州,鼎鼎大名的正是王周士。 相传王周士见驾的时候,天色已晚,乾隆皇帝特别赐了他一支红烛,让他弹唱,但王周士只是默默地站着,乾隆大惑不解,问其故,王周士说,我从事的虽然是地位卑贱的行业,但是我们的习惯是坐演唱的,而且还要弹奏乐器,站跪都很难进行。乾隆听了,就赐给他一个蒲团,王周士这才坐下来弹唱。 他唱的是《游龙传》中描写正德皇帝微服出行,在妓院得遇名妓“佛动心”一节。乾隆以为他可能以此借喻讽刺,很不高兴,想若是出言冒犯,立即兴问罪之师。然而,王周士惯走江湖,阅历丰富,这次更是鉴貌辨色,小心应对。唱到正德皇帝与“佛动心”调情苟且的情节时,只用“双双携手人鸾衾,一宿无话到天明”两句交代过去,落回下场。乾隆不仅扳不到什么错头,而且觉得这种民间说唱颇有趣味,一时兴来,就赐王周士七品冠带,令他随驾北去。 苏州评弹经过这次“御前供奉”,身价百倍,从学者蜂拥而至,那个赐坐的蒲团也从此为评弹艺人所沿用,美其名日“君垫”。 不过,王周士在京城待了没多久就告假回乡。告假还乡后,王周士命人在大门口的灯笼上书写“御前弹唱”,以表明身价,提高地位。 本来,评弹是个被人看不起的行业,连丐帮(苏州方言“叫花甲头”)都可以欺负、索要过节费的。现在有了皇家这张招牌,说书先生的身份一跃而千丈,连苏州的三大宪衙门都对其刮目相看了。苏州评弹界出现第一个拐点,拐进了文人圈,而且一步登天,成了内廷供奉、文化侍从,为皇帝解闷的了。 乾隆四十一年,王周士在宫巷第一天门创立了全国曲艺界第一家行业协会“光裕公所”。应该说,乾隆时代的“公所”或是“会馆”,都是中国农村的祠堂在城市的一种变体,为失去宗法联系的城市移民找到一个可以支撑公理的地方。“光裕公所”倡导的,就是同道礼让、同行相济,保护苏州评弹艺人的生活生计。以后,又开办裕才学校,艺人子弟免费入学;年终了,举行会书,既交流了书艺,又为“光裕公所”提供了经费。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光裕公所”的运作,苏州评弹还会出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繁华景象吗?甚至,苏州评弹还姓“苏”吗?所以说,苏州评弹界的第二个拐点应该定在“光裕公所”,它的功臣依然是王周士。 说到光裕社,还有一段趣闻。《玉蜻蜓》这部书影射的是苏州的状元宰相申时行。从清嘉庆十四年到民国二十年的100多年间,由于受到申家后人的抗诉,《玉蜻蜓》曾五次禁演,但弹词艺人有了光裕社,出面与苏州府交涉,最后达成一个妥协方案:城内禁演,城外不论,事在光绪年间。这也是苏州地方史上的一段佳话。而《玉蜻蜓》恰恰又是王周士的两部挂牌书之一。 王周士不光书说得好,还把他在书坛上的经验体会总结成《书品》与《书忌》,他提出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书品》)与“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书忌》)的说唱理论,已成为我国曲艺界非常经典的说唱表演法典。 《书品》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急而不湍,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 《书忌》 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接而不贯,板而不换;指而不看,望而不远;评而不判,羞而不敢;学而不愿,束而不展;坐而不安,惜而不拼。 P11-14 序言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流行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所以演出者都是操吴语。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被誉为江南奇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日说书,发源于吴中。”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苏州弹词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评弹发展至今,已有超过4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的发展亟待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苏州评弹因地域和方言的限制,本身有其局限性,但其艺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工作,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去了解,去倾听。 现在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倾听中国最美的声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苏州评弹/阅读中华国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潘人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9000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4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6.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