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振鹏编著的《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总结了父母、(外)祖父母可能会走人的“爱孩子而并不自知是害孩子”的30个误区,以帮助父母、(外)祖父母全面认识错误的爱带来的危害,感悟理智的爱的真谛所在。

本书中有真情故事,有给人警醒与启示的案例、插图,还有“改溺爱为智爱”的具体建议,当然,还有留给读者自己思索的空间,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对“爱孩子的误区”作更深刻的思考。

内容推荐

《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由张振鹏编著。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聪明的家长。《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从孩子的父母、(外)祖父母两个视角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发人深省的案例,说明了“错误的爱”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是想提醒“沉浸在错爱中而不自知”的家长走出爱孩子的误区,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目录

前言

上篇 父母爱孩子的 误区

 误区1:只重成绩提升,不重孝道培养

 误区2:“再苦不能苦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误区3: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度地保护他

 误区4: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

 误区5:孩子有错不纠,认为“树大自然直”

 误区6:经常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误区7:袒护孩子,让他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误区8:不做孩子的领路人,而做他的“奴仆”

 误区9: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误区10:以“照顾孩子”的名义“陪读”

 误区11:给孩子买电脑,却不会引导他正确使用

 误区12: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让孩子十分自私

 误区13:到处夸耀孩子,让孩子变得爱慕虚荣

 误区14:过分关注孩子,让他成了“小太阳”

 误区15:纵容孩子懒散,生活、学习没规律

 误区16: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误区17: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下篇 (外)祖父母爱孩子的误区

 误区18: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压岁钱

 误区19:只管吃喝拉撒睡,疏于教育

 误区20: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来养

 误区21: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认为那是“可爱”

 误区22:替孩子承担责任,成为他的“避难所”

 误区23:子女教育孩子时,横加干涉

 误区24:经常用物质手段“讨好”孩子

 误区25:不注重独立性培养,让孩子成了“草莓族”

 误区26:给孩子特殊待遇,使他不懂得分享

 误区27: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

 误区28:生活上不敢放手,性格上却敢于放任

 误区29:给孩子太多零食、垃圾食品与饮料

 误区30:双方老人比拼谁更“爱”孩子

试读章节

误区4: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

父母满足孩子的正常生活需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如果不经筛选就无条件地满足的话,孩子的欲望之门就会越开越大,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溺爱面面观

董亮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虽然家庭算不上特别富裕,但也是吃穿不愁。从董亮第一次问父母要棒棒糖开始,父母就几乎没有拒绝过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时,父母带着董亮逛商场,父母看上了喜欢的衣服都舍不得买,而是让董亮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随着董亮年龄的增长,需求也不再是一块巧克力或一个变形金刚了。当12岁的董亮向父母提出要买一个价值2000元的MP4时,父母发现儿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于是,父母对董亮说:“那个东西太贵了,咱们买不起。”

董亮第一次遭到了父母的拒绝,但是他知道父母疼爱他,就软磨硬泡地试图说服父母,并答应他们以后不会再买这么贵的东西。最终,父母还是满足了董亮的愿望。但是,董亮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还是会时不时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高要求”。

当父母实在满足不了董亮的时候,两人决定不再这样娇惯孩子了。于是,父母不但减少了董亮的零花钱,也不再满足董亮的一切非必要需求。董亮发现父母态度大变后,就不再对父母软磨硬泡,而是选择发脾气、摔东西,有时还整夜不回家,和父母赌气。

父母一看这样也不是办法,就给董亮讲道理,可是董亮听不进去,并说:“如果你们给我买电脑,我就不出去包夜上网。”为了留住儿子,父母又一次满足了他的需求。

如今对于董亮,父母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他。他们也不知道,当他下一次再提要求的时候,自己还有没有能力满足他。

感悟与反思

董亮还不是最极端的例子。近年来,青少年向父母要钱遭拒后,辱骂父母、威胁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根本原因是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等到孩子的欲望已经无法控制的时候,为时晚矣。

其实,当孩子的要求不断被满足的时候,欲望也在不断扩大。当孩子问父母要一块巧克力,并得到满足之后,他会觉得满足欲望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向父母提出来就好。如果父母从来不懂得拒绝的话,孩子的这种想法会更加坚定。但是,孩子的欲望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小食品或者小玩具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多,欲望也会增大,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只要我向父母提出来,父母就能满足我。孩子不会去衡量“我该不该要,我需不需要”,而是“只要我想要,我就要”。所以,当父母屡次满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时,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亲手把孩子送上了追求欲望的不归路。

相反,如果孩子提出的需求遭到了父母的拒绝,而且父母给出的理由是类似“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家里有很多铅笔,不需要购买”、“这个玩具太贵,不值得买”的话,孩子下次在准备提出要求的时候,自己就会想:这个东西是不是我需要的?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当孩子考量过这些问题之后,就会作出向父母“要”与“不要”的选择。不仅如此,孩子也知道了“不是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道理。那么,父母的拒绝就让孩子懂得要控制欲望。

所以,父母应该尽早思考,千万别让欲望之魔的手把孩子牢牢抓住。否则,孩子很可能会为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会为父母无法满足他的欲望而恨父母、怨父母、伤害父母。因此,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学会说“不”,这才是理智的爱。

方法与引导

爱孩子的我们不要亲手把孩子送给欲望之魔,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理智地做出回应。

当小小的孩子问父母要一个小玩具或小食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觉得:又花不了几个钱,为什么要拒绝孩子?往往是父母的这种想法,一步一步地帮孩子打开了欲望之门。因为,父母满足孩子的标准不是孩子是否需要,而是我们是否能够买得起。如果是这样,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贪婪的时候,他想要的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零食和玩具,而是高档手机、MP4、电脑,此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满足他?等到最后,他们狮子大开口,想要跑车、别墅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因此,无论孩子年纪多大,要的东西多么廉价,我们都要想想,我们为什么满足?为什么拒绝?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满足,还是仅仅因为他“想要”而满足?或者是因为孩子不需要而拒绝,还是因为太贵而拒绝?只有父母知道原因了,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要求,也能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理由。

第二,坚定立场,给孩子讲清道理。

当我们拒绝孩子的时候,就要坚定立场,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改变主意。否则,孩子就有了威胁父母的法宝。

比如,我们不打算给孩子买零食,就告诉孩子:“吃零食对身体不好。”不管孩子如何赖着不走,我们都不要给他买。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坚定,也会乖乖听话。如果是因为东西贵而拒绝孩子的话,就要让孩子知道原因,下次孩子就不会要那么贵的东西。如果东西无论贵贱,都没必要给孩子买的话,也不要因为降价而购买,这样孩子就会矛盾,不知道父母拒绝的根本理由。

总之,只要父母立场坚定,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不会肆无忌惮地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当孩子逐渐知道,“想要”和“得到”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时,孩子就在无形中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减少欲望。

有些青少年因为父母的溺爱,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父母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不知该如何解决,如果过于控制孩子,孩子就会和父母闹别扭,如果不控制,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多,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好处。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父母不能强行控制孩子,比如,不能毫无理由地减少孩子的零花钱,或者执意不肯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孩子早已习惯父母的有求必应,父母的突然转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加上欲望的趋势,孩子会埋怨父母,不理解父母。如果父母处理不好,反而会激怒孩子,如果孩子失去理智,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情,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多陪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注意力得到了转移,就不会每天想着如何花钱购物。当然,孩子的转变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正如孩子的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养成的。所以,父母要有耐心引导孩子,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一定会慢慢改变。

P18-22

序言

要说天下的父母、(外)祖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是胡说;要说天下的父母、(外)祖父母都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那也是胡说。父母、(外)祖父母们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得太急,爱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特别的“爱”把孩子宠得“忘乎所以”都浑然不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不听父母长辈的话,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好吃懒做,没大没小,不能吃苦,不爱学习,最终是没出息,不成器。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呢?

儒家经典《中庸》中有一句话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如果有什么不顺利的事情,一定要反省自己,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不要向外面去找原因,找别人的毛病。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当自己的“爱”把孩子“害”了时,一定是自己“爱”错了。

对孩子来说,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溺爱孩子的害在哪里?就在一个个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案例中。溺爱就是娇惯,惯子如杀子,溺爱孩子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所以,溺爱孩子的父母、(外)祖父母,请你们醒醒吧,收起溺爱孩子的那颗心,收起溺爱孩子的那双手吧!否则,孩子的大好前程就会被你们的“爱”给毁掉。

所以,父母、(外)祖父母都应该走出爱孩子的误区,别让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爱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爱?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走出爱孩子的误区?为了让天下父母、(外)祖父母走出这些误区,我们特别编写了本书。

本书总结了父母、(外)祖父母可能会走人的“爱孩子而并不自知是害孩子”的30个误区,以帮助父母、(外)祖父母全面认识错误的爱带来的危害,感悟理智的爱的真谛所在。

本书中有真情故事,有给人警醒与启示的案例、插图,还有“改溺爱为智爱”的具体建议,当然,还有留给读者自己思索的空间,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对“爱孩子的误区”作更深刻的思考。

 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振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振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46234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