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牌坊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玉舰编著的《中国牌坊的故事》收录古今牌坊260余座,其中包括安徽歙县棠樾、四川隆昌、浙江乐清南阁村三大牌坊群,以雕刻著称的山东单县百狮坊、百寿坊,以及山西原平朱氏牌楼、福建仙游东门石坊等牌坊。除此之外,还收入各种样式的异型坊,如安徽歙县许国石坊、安徽绩溪中正坊、山西曲沃四牌楼、江苏无锡华孝子祠四面牌坊、江苏徐州权谨牌坊、江苏铜山郑杨氏节孝坊等。全书大致按照庙宇坊、功德坊、百岁坊、节孝坊、标志坊、陵墓坊进行分类编排。

本书以牌坊为主线,所载牌坊图文资料比较翔实。

内容推荐

牌坊,又称牌楼,集建筑、雕刻、书法、楹联等艺术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张玉舰编著的《中国牌坊的故事》为国内仅见之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大陆古今牌坊的专书,收入古今牌坊260余座。作者通过实地踏勘考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历时两年终成此书。

每座牌坊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中国牌坊的故事》用详实的资料,简洁平实的文字,以及丰富珍贵的图片资料,讲述了这些或可歌可泣,或悲伤凄惨,或沽名钓誉的复杂多样的悲喜故事。图片均系作者实地拍摄,以纪实性为主,同时兼顾艺术性。构图简约,颇具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目录

庙宇坊

汤阴县演易坊/1

曲阜市孔庙牌坊/3

上海市嘉定孔庙牌坊/6

萧县孔庙牌坊/8

运城市关帝庙牌坊/9

常州市淹城牌坊/12

汤阴县岳飞庙精忠坊/16

泰安市石坊/18

北镇市北镇庙牌坊/25

丰镇市金龙大王庙牌坊和牛王庙牌坊/27

安国市药王庙牌楼/29

常州市天衢要道牌坊/31

昆明市西山三坊/34

登封市少林寺古牌坊/37

苏州市知恩报恩牌坊/40

济南市千佛山老牌坊/43

扬州市栖灵遗址牌坊/45

五台县菩萨顶牌坊/48

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木牌楼/51

西安市清真大寺牌坊/53

太原市晋祠对越牌坊/55

勉县武侯祠三坊/57

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牌坊/60

五莲县仰止坊/63

卫辉市徐氏家祠石坊/66

功德坊

乐清市南阁牌楼群和蔗湖攀龙坊/69

旌德县江村四坊/74

绩溪县龙川都宪坊和奕世尚书坊/76

黟县西递胡文光刺史坊/79

北镇市李成梁石坊/81

歙县许国石坊和吴氏世科坊/85

正宁县赵氏牌坊/88

青州市衡王府石坊/92

桓台县四世宫保牌坊/97

鄄城县苏述御史牌坊/99

兴城市祖氏石坊/101

灵寿县石牌坊/104

阳城县皇城相府石牌坊/106

歙县雄村四世一品坊和光分列爵坊/111

丽江市古城四坊/113

仙游县东门石坊/116

湖州市小莲庄牌坊/119

隆昌县古牌坊群/122

百岁坊

滕州市韩楼百寿坊/141

泾县九峰村百岁牌坊/143

贵阳市青岩镇石牌坊/145

节孝坊

歙县叶氏贞节木门坊和黄氏孝烈砖门坊/149

歙县棠樾牌坊群/151

蓬莱市戚家牌坊/155

东阿县魏庄石牌坊/158

常州市蒋氏贞节坊及其它牌坊残件/160

旌德县孙村贞节坊和洋川贞节坊/162

歙县含贞蕴粹坊和孝贞节烈坊/164

济宁市慈孝兼完坊/166

单县百寿坊和百狮坊/167

成武县申氏节孝坊和刘氏节孝坊/172

苍山县三座节孝坊/174

宁波市彩虹坊和慈城古牌坊/179

安丘市庵上石坊/183

章丘市郭家庄张氏牌坊/187

原平市朱氏牌楼/189

邳州市八义集张氏坊/195

衡水市蔡氏贞节牌坊/197

无锡市映山湖牌坊/199

铜山县郑杨氏节孝坊和郑彭氏节孝坊/200

无锡市华孝子祠四面牌坊/203

徐州市权谨牌坊/206

响水县孝子坊/208

标志坊

卫辉市望京楼诚意坊/210

曲沃县四牌楼/212

襄阳市古隆中牌坊/214

南阳市卧龙岗牌坊/217

北京市颐和园牌坊/221

宣城市敬亭山古昭亭坊/224

徐州市荆山桥牌坊/228

开封市古吹台牌坊/230

桐乡市乌镇六朝遗胜石坊/233

无锡市东林书院牌坊/235

北京市国子监琉璃牌坊/238

杭州市西泠印社石坊/240

内乡县衙宣化坊和戒石坊/244

北京市保卫和平牌坊/246

绩溪县中正坊及其它牌坊/248

常州市荆川先生读书处牌坊和荆川墓坊/250

陵墓坊

绍兴市大禹陵牌坊和棂星门/253

常熟市仲雍墓牌坊/255

曲阜市孔林牌坊/258

常熟市言子墓牌坊/261

洛阳市关林石坊/263

嵊州市晋王右军墓道坊/268

南通市唐骆宾王墓牌坊/271

镇江市米芾墓石坊/273

苏州市唐伯虎墓牌坊/275

浑源县栗毓美墓牌坊/279

安阳市袁公林牌楼/281

南京市中山陵博爱坊和谭延闿墓纪念牌坊/283

牌坊术语汇编/286

主要参考书目/289

跋/290

试读章节

丰镇市金龙大王庙牌坊和牛王庙牌坊

内蒙古丰镇市金龙大王庙坐落在市区东郊小石元山峰上。据《丰镇县志》载:该庙始建于辽天庆五年(1115),原址位于今庙后侧,有小祠,祭祀金龙大王。清嘉庆十九年(1814)移建现址重修,建大殿三楹、寝官三楹,以后又多次重修增建望海楼、牌坊、厨房、保婴圣母祠、增福财神祠等。

金龙大王庙牌坊为二柱一间一楼结构,因以木构为主,故称其为木牌坊,该牌坊坐北向南,悬山顶式,顶覆青瓦,脊饰望兽,立柱木制,由夹柱石及依柱石固定,其大字板题书“云门”二字。云门即山门,也借指寺庙。花板彩绘“东岳泰山”及松、竹、梅、兰图案。

金龙大王庙,简称大王庙,至于这位大王是哪路神仙,已经少有人知了。也难怪,这座小庙的名称始终如一,但里面的神仙却换了一茬又一茬,当初供奉金龙大王,而今主殿却换成了观音菩萨,另供财神爷,还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那位金龙大王早就无影无踪,不知到何处落脚去了。

金龙大王,全称“金龙四大王”。关于这位大王的身世,历来有多种说法。

《金龙山圣迹记》载:金龙四大王为“谢公绪,会稽诸生,居钱塘安溪,宋谢太后侄也。三宫北行,公投苕溪死,门人葬其乡之金龙山。明太祖吕梁之捷,神显灵助焉,遂敕封金龙四大王,立庙黄河之上”。

《山东通志》称泰山金龙四大王庙“神为南宋谢绪,行四,钱塘人,隐金龙山,宋亡投苕水死。明天启四年,以拥护漕河封今号”。由此看来,金龙四大王就是一位水神了。

话又说回去,丰镇小石元山,原来临近湖泊,当地人称之为海子,望海楼就是据此修建的。另外,在大王庙的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条饮马河,如此环境,才在小石元山建起了一座大王庙。后来,海水干枯,海底变成了草滩,河水亦已断流,几近故道。水没了,那位水神也就没人理了。

丰镇的牛王庙在市区北山东麓,依山势而建,庙宇坐西向东,面临饮马河。牛王庙正名灵岩寺,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历代有所增建,后来,随着丰镇与外蒙牲畜交易的发展,这里成了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当地车户、侨行、牙纪、毛店等行会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在寺内供起了牛王神及马王神,灵岩寺的名称也就逐渐被牛王庙取代了。  牛王庙的山门、正殿、钟鼓楼、戏台、碑刻、僧合、客室、厨房等建筑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拆毁,现仅存靠山而建的两间禅室、影壁及两座木牌坊。这两座木牌坊一前~后,均建立在悬崖之上,楼顶凌云,气势非常雄伟。

第一座木牌坊为两柱一间一楼四戗杆结构,悬山顶式,顶以青瓦覆盖,正脊饰兽,檐下正面悬挂“心情舒畅”木刻大字板,立柱前后辅以戗杆,坊后为“福”字影壁。

第二座木牌坊位居上端,为四柱三间三楼八戗杆结构,歇山顶式,明楼檐下为“锦绣河山”木刻大字板,立柱由夹柱石固定,前后铺设戗杆支撑,坊前原有石狮、石旗杆各一对,现尚存一狮,其余均被损毁。

牛王庙曾是丰镇名胜“山寺朝霞”所在处,《丰镇县志》记载着当年的美景:“山寺朝霞在城东北隅灵岩寺,素依山之麓筑九十九级而至其巅,回栏曲折处有禅室二,负山面水,盘踞云间,凭栏远眺,河东场,星罗棋布,橼凉云门,红娘诸山亦送青于几席之上,当月落天晓,日将出时,霞光射来,楼阁树石俱成赤色,而于积雨霁后尤奇。”

“心情舒畅”、“锦绣河山”,想必是出于这样的佳境而题之的。

1996年,丰镇金龙大王庙、牛王庙均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市药王庙牌楼

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其药王庙旧为邳王庙,主供邳彤。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邳彤跟随东汉光武帝刘秀匡扶汉室,先后被封为武义侯、灵寿侯并执行大司空事、太常、少府、左曹侍中等职,为刘秀的二十八宿将之一,死后葬祁州南关。后为其建庙,名邳王庙,被视为当地“土神”供奉。北宋建中元年(1101),徽宗赵佶封邳彤为“灵贶侯”,后改封为“灵贶公”。南宋咸淳六年(1270),又敕封为“明灵昭惠显祜王”,并在都城临安(今杭州)建药王庙祀之。

据《祁州旧志》载:药王庙在南关,祀本州土神,“自宋迄今以医显灵,有疾者祈之即愈,相传先朝有秦王得疾,铭医莫康,一医进药数丸立愈,问其姓名,对日: ‘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其地,始知为神,诏立庙祀之。宋建中元年,封灵贶侯,后改封公。淳咸六年加封明灵昭惠显祐王,建庙临安”。

由此看来,邳彤被尊为药王,已是北宋时期的事了,而且源于一个“邳彤显灵医秦王”的传说:宋室秦王身患重病,召集宫廷群医诊疗,一直不见好转。这天,秦王正卧榻叹息,不觉朦胧入睡,梦中忽然看见一乡医到来,判定秦王的病是停积食物,胃口闭塞,乃送药丸数粒,并说:“丸尽病除,请秦王一定服下。”秦王问其姓名,他说是祁州南门外人,遂飘然而去。秦王醒来,如亲身经历,再定眼一看,果然面前放着药丸数粒,秦王便按照梦中嘱托,一饮而尽,病情即刻好转,数日康复痊愈。秦王为答谢这位乡医,特遣使者来到祁州南门外查访,始知邳彤显灵!

此后,邳彤以神医扬名四方,同时,祁州药材市场也逐渐形成规模。

不过,关于邳彤成为药王,在当地民间另有一说:邳彤早年就医术精湛,经常给人看病,疗效颇佳。有一年,其同僚患“对口疮”病,百医无效,邳彤药到病除,可谓神奇!这位同僚随后送匾致谢,上书“药王邳彤”,于是,邳彤便有了“药王”之称。但有一事,让他非常烦恼,原来他姑妈额头上长了一个小疙瘩,时时作痛,让他诊治,却总不见效,姑妈只好另求别人,没过多久,就被一个采药老人给治好了,邳彤自感有愧,随即摘掉“药王邳彤”之匾。从此,他潜心医术,经常走村串户,采集药方,最终以“药王”名垂青史。

宋时,邳彤又显灵人间,被官方封号,且修专庙祭祀。

明朝永乐年间,祁州药业已进入鼎盛时期,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祁州药材市场知名度,由药商募集资金,仿照南宋临安药王庙,把原来的邳王庙扩建成了药王庙。其后,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均有修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经祁州禀贡卜中节等人通过劝募获取资金,又在原来药王庙的基础上增修名医殿,供奉华佗、孙林、张子和、张介宾、刘河间、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伯、皇甫谧等十大名医,同时修建碑楼、钟鼓楼、戏楼、牌楼等建筑。

药王庙牌楼位于药王庙马殿前,坐东向西,高8.4米,宽3.5米,为四柱三间三楼十戗杆木牌楼,单檐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当心间大字板题刻“显灵河北”、“封加南宋”。其花板彩绘“南天门”、“得意缘”、“投军别窑”、“负荆请罪”四则戏曲故事。当心间、次间分别饰二龙戏珠、双凤雀替。楼前楼后及左右两侧分别加撑戗杆,立柱由夹柱石固定,每柱四块,由两道铁箍束成一个整体,总高1.75米,宽0.8米,厚0.6米。夹柱石四周雕刻道教“暗八仙”,即张果老的渔鼓、吕宾洞的宝剑、韩湘子的玉箫、李铁拐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何仙姑的莲花、蓝采和的花篮、曹国舅的拍板,同时还刻以猴献寿桃、松鹤、麒麟、梅、竹、菊等瑞兽花鸟图案。

据药王庙马殿墙南侧嵌石文字记载,夹柱石由“本郡车行永盛号张风舞”捐献。这年,他的妻子染病卧床,医治无效,他曾默默祈求药王保佑,不日其妻病愈,但不知以何物报答于神。恰好这年修建药王庙牌楼,而“本城郝宅佘之岳家也,旧有石八块,可为神庙大门外牌楼之用,因谋及于郝宅之伯叔兄弟,欲以资易之,以献于神,而郝氏宗族竞概然乐送,愿代为姑母以酬神德,是使后日之牌楼永立不倚,得大壮观瞻于庙门之外者,非惟余之好施,而郝氏宗族亦与有力焉”。

其实,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这位被称作药王的邳彤,他扮演的角色就是古代药材市场上的一位形象代言人。打名人牌开发市场,古今如出一辙。可以推测,这里的药材经营者,在取得士绅官府的支持和许可之后,便把祁州历史名人邳彤给请了出来。通过编造故事,甚至虚构前朝圣谕,使得这位并不知晓多少药理的人物逐渐神秘起来,最终请进庙里,塑像立位,封官加爵,也就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药王神了。民间造神,大致就是这么一个程序。

2001年6月,安国市药王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27-31

序言

牌坊,又名牌楼,古时称绰楔。关于牌坊的起源,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上是这样记述的:“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形成者也。”就“坊”字而言,它起源于中国早期都市中的里坊制度。吴裕成在《中国门文化》里写道:“曹操规划建设邺城,开始实行城坊之制。邺城中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路北为宫城、禁苑及贵族居住区。大道以南,纵横交叉的道路状如棋盘,被道路分隔成方形的居民区,称为坊。坊有围墙,开坊门以通出入。”因许多坊门都挂着写有坊名的牌子,亦或有的坊门悬挂着旌表里弄贤能的匾额,“牌坊”的概念由此形成。

那么,牌坊建筑何时出现的呢?梁思成认为:“宋元以前仅见乌头门于文献,而未见牌楼遗例。今所谓牌楼者,实为明清特有之建筑型类。”乌头门为棂星门的最早称谓。古时认为灵星主稼穑,取祈年报功之义,故又称天田星。汉高祖刘邦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为此,各郡国县立专祠祭拜灵星。北宋仁宗赵祯于祭天的“郊台”设置“灵星门”,因门系木头打造,门上装有窗棂,为区别“灵星”,所以写成“棂星门”。它的结构最接近于明清牌坊,是牌坊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同时它也作为牌坊的一个分支保留下来。至于为旌表典型人物及模范事迹而专门建造一座牌坊的做法,当是明清时期的习俗。

关于朝廷建坊旌表的情节,清初褚人获在他的《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高宗荒淫过度,双目眩吒。天后要他早早归天,时刻伴着顽耍,朝中事务,俱是天后垂帘听政。一日看本章内,礼部有题请建坊旌表贞烈一疏。天后不觉击案叹道:“奇哉i可见此等妇人之沽名钓誉,而礼官之循声附会也。天下之大,四海之内,能真正贞烈者,代有几人?设或有之,定是蠢然一物,不通无窍之人;不是为势所逼,即为义所束。闺阁之中,事变百出,掩耳盗铃,谁人守着。可笑这些男子,总是以讹传讹,把些银钱,换一个牌坊,假装自己的体面,与母何益?我如今请贞烈建坊的一概不准,却出一诏,凡妇人年八十以上者,皆版授郡君赐宴于朝堂,难道此旨不好是前朝?”遂写一道旨意于礼部颁谕天下,时这些公侯驸马以及乡绅妇女,闻了此旨,各自高兴,写了履历年庚,递进宫中。天后看了一遍,足有数百。天后拣那在京的年商者,点了三四十名。定于十六日到朝堂中赴宴。至日,席设于宾华殿,连自己母亲荣国夫人亦预宴。时各勋戚大臣的家眷,都打扮整齐而来。

独有秦叔宝的母亲宁氏,年已一百有五,与那张柬之的母亲滕氏,年登九十有余,皆穿了旧朝服,来到殿中。各各朝见过,赐坐饮酒。天后道:“四方平静,各家官儿,俱在家静养,想精神愈觉健旺。”秦太夫人答道:“臣妾闻事君能致其身,臣子遭逢明圣之主,知遇之荣,不要说六尺之躯,朝廷豢养,即彼之寸心,亦不敢忘宠眷。”天后道:“令郎令孙,都是事君尽礼,岂不是太夫人训诲之力?”张柬之的母亲道:“秦太夫人寿容,竟如五六十岁的模样,百岁坊是必娘娘敕建的了。”荣国夫人道:“但不知秦太夫人正诞在于何日,妾等好来举觞。”秦母道:“这个不敢,贱诞是九月二十三日;况已过了。”酒过三巡,张母与秦母等,各起身叩谢天后。明日,秦叔宝父子暨张柬之辈,俱进朝面谢。天后又赐秦母建坊于里第,匾曰:“福寿双高。”此一时绝胜。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从牌坊的演化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段内容,实则在借用隋唐之名,讲述明清之事。

关于牌坊的兴废问题,也有必要交代几句。据光绪二年(1876)编纂的《灵宝县志》载:“旧有牌坊八十座,因流寇陷城,欲于潼关筑坚城,利用牌坊之石巨而近,遂拆运以去,仅余三耳。”民国时期的一些城市,为了市政建设的需要,也将耸立在大街小巷的牌坊拆除了不少。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化部就牌坊的处置问题,曾复函福建泉州相关部门:“一、这些牌坊可选择少数雕刻精美、艺术价值较高的,适当保存;如有危险,可视具体情况及现有力量予以加固。二、艺术价值较低者,如有危险或妨碍交通时,可以测量照相后予以拆除。”“文革”时期“破四旧”,是旧物就破坏,众多牌坊毁于一旦。当然,这时的牌坊因年代还不是那么久远,再加上各地牌坊数量众多,被视为具有封建社会教化功能的牌坊被拆除不少。那时,除了一些知名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外,绝大多数的牌坊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民间人士的重视。

物以稀为贵。事到如今,经过众多劫难而遗存下来的牌坊,因数量不多,越发显示出它固有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一些拥有牌坊资源的地方,将其视为宝物,纷纷申报省市乃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地方还把原先拆除的牌坊重新恢复。可以说,一股牌坊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悄然升起。

《中国牌坊的故事》收录古今牌坊260余座,其中包括安徽歙县棠樾、四川隆昌、浙江乐清南阁村三大牌坊群,以雕刻著称的山东单县百狮坊、百寿坊,以及山西原平朱氏牌楼、福建仙游东门石坊等牌坊。除此之外,还收入各种样式的异型坊,如安徽歙县许国石坊、安徽绩溪中正坊、山西曲沃四牌楼、江苏无锡华孝子祠四面牌坊、江苏徐州权谨牌坊、江苏铜山郑杨氏节孝坊等。全书大致按照庙宇坊、功德坊、百岁坊、节孝坊、标志坊、陵墓坊进行分类编排。需要说明的是,许多篇章,往往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牌坊,而这些牌坊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因此在编排上,通常按照第一座牌坊的属性进行归类,如第一座叙述的是节孝坊,那么这一篇中涉及到的其它牌坊也就被归入到节孝坊中。作者还将涉及功名、德政、乐善好施三大主题内容的牌坊,统一放在了功德坊的类别中。“功德”一词本为佛教用语,指修行佛法、积德行善所得的果报,亦指功业和德行。从广义上来说,这样的分类还是说得通的。

本书以牌坊为主线,所载牌坊图文资料比较翔实。为了取得丰富可靠的图文资料,作者亲临牌坊现场拍摄照片和访求文献史料;为了增加本书的趣味性,作者还搜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稗说杂记,将其互相糅合,夹叙夹议,尽量做到雅俗共赏。诚然,因作者学识所限,书中难免有差错和疏漏,尚祈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张玉舰

辛卯年初春于彭城拙斋

后记

就在《中国牌坊的故事》杀青之际,玉舰兄嘱我为本书写篇跋语。作为选题策划人,借此机会,不妨说说与本书相关的一些话题。

与玉舰相识,源于《中国名胜楹联图志》这一书稿。记得当时他是主动投稿的作者,至于是把稿件寄到的出版社,还是直寄我本人,由于时间过去得久了,现在已记不清。只是,那份书稿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文字稿打印在16开的白纸上,字号比一般来稿都大;图片全部是洗好的照片,其中许多经过了仔细的剪裁,而且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精心粘贴在文字稿上;全部图文稿均有条不紊地放在塑料夹里,就像是一本装好的活页书。

当编辑十多年,编辑的书稿少说也有几十部,但像这样规整的书稿,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浏览书稿内容,尽管文字内容有些单薄,但图片稿件质量堪称上佳。打量着这部书稿,我脑海里忽然冒出要做一本真正的“图文书”,即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图志”的念头。于是,在后面选题申报时,我提议将书名确定为《中国名胜楹联图志》。尽管凭经验和直觉,认为这部关于楹联的书稿有一定出版价值,但是对于其市场前景心里还是没底。为了减少市场风险,我主动打电话与作者商量,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提出了一个象征性的稿酬标准,电话那边的态度十分明朗——没有对稿酬表示异议。虽然没有见到本人,但当时对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个爽快人!《中国名胜楹联图志》出版后,销售情况良好。对于作者来说,那点微薄的稿酬恐怕连他出差拍照与洗印照片的费用都不够。好在那本书做得还不错,玉舰本人很满意,这才减少了我的愧疚感。

第二次合作的这本《中国牌坊的故事》,是出版社主动找他。大约是在2009年的年度选题论证会上,我策划申报了“故事系列”的几个新品种,其中包括“牌坊”这个选题。选题通过后,其他几个题目都很快进入操作程序,就是这个“牌坊”选题迟迟定不下作者。本来安徽大学有一位教授有意来做的,但他要等很长时间才有空,我们等不起。那么,找谁来写呢?我在脑子里把可能的人选过了一遍筛子,竟然一下子想到了张玉舰——楹联与牌坊存在着一定关联性,有的楹联就镌刻在牌坊上,而且他擅长摄影,学养水平也可以胜任,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不太计较报酬,并有足够充裕的撰稿时间。但是,当我主动联系他组稿时,这次他倒有些犹豫起来,主要是他怕做不好。我理解他的这个态度是谦虚谨慎。于是,我建议他认真考虑,过些时候再做决定。大约过了一周左右,我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愿意一试。不久,就发来两篇样稿,我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双方达成了共识。在签订出版合同时,他还是老样子,不主动提钱的事儿,出版社愿给多少就多少,不做任何的讨价还价。

此后,我就经常接到玉舰从外地打来的电话,人有时是在北京,有时是在安徽某地,有时是在甘肃某地……开始,我以为他一定有什么急事找我,听完电话才知道,他是在向我通报自己的行踪和创作感受。全部话题都是关于牌坊书稿的——或者是发现了稀罕的老牌坊,或者赶早拍摄到一组精彩的牌坊照片,或寻访到有价值的牌坊文献资料……他情绪兴奋,说话速度很快,而我每次都被他激动的情绪所感染,分享了他的喜悦。由于有了这样的交流,所以在没有看到书稿前,我就对书稿充满了期待,也断定他将向读者奉献一部高质量的作品。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基本准确。玉舰交来的图文稿件的确如我所预料,是百分百的“干货”。能被我们编辑明确肯定为“好稿子”的书稿不多,而他按时交稿的这部《中国牌坊的故事》就是难得的“其中之一”。

行文至此,我最想说的还是玉舰兄的为人。法治社会,重视契约和信用。既然双方事先经过协商签署了正式的“图书出版合同”,照理说作者务必按照合同约定准时交稿到出版社。然而,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作者似乎不把契约当回事,不按时并保证质量交稿的情况已成常态,遵守约定的反倒是非常态,玉舰则是我遇到的少有的“非常态”作者之一。就凭这一点,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当今社会,这样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

根据我的观察,玉舰的性格颇有几分魏晋名士之风——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四海为家,喜欢结交真心朋友。当然,也喜欢读书、写字和篆刻。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许多领域都有涉足,尤其是在楹联、书法、篆刻方面,时常有心得文章刊登在报刊杂志上。他是一个见多识广、眼界很高的美术鉴赏者,至少我个人对他的鉴赏水平是十分折服的,因为我曾亲自领教了他对一些书法和篆刻作品发表的真知灼见。与我一样,玉舰也酷爱旅游,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许多地方都被他用心地考察和纪录了下来。与他聊各地的名胜古迹和旅游线路,你会惊讶于他的敏锐洞察力和超强的记忆力。

总之,玉舰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珍稀另类,虽然他出身平民,做过军人,但是他骨子里有一种不同凡人的精神气质,像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古代精神贵族。

傅光中

2011年3月15日于泉城济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牌坊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2436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2.2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28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