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元价值--人本价值哲学》编著者韩东屏。
“元价值是人”的命题在当年是用“价值是人”的句子表述的,尽管我在文中已经申明我所说的“价值”与大家所说的“价值”不是一个概念,是元价值的所指,我所说的“次生价值”才是大家所说的“价值”,但还是引起了诸多源自误解的批判。有人说价值怎么能直接是实体?有人说怎能将价值与人等同?殊不知我当时的“价值是人”的命题,不过是“堪称自决自明之好的是人”之意。不过这些误会还是提醒了我,与其不增加新词,将“价值”解说成“元价值”,不如直接就增加“元价值”的概念。所以此书已用“元价值是人”的命题取代了原来“价值是人”的命题。
《人是元价值--人本价值哲学》编著者韩东屏。
《人是元价值--人本价值哲学》内容提要:没有人就没有价值,说明人是价值之源或元价值,所以必预设“元价值”范畴,才有可能说清楚价值及各种价值问题。
从元价值出发,可知价值是人赋予对象的好坏意义,价值意识是有好坏内涵的意识,价值之在是被赋予好坏意义的存在者,价值语言是可还原为好坏的词语……由于人赋好坏意义于对象是基于对象作用于人之需求的事实,所以从实然可以推出应然。
每个人都是万物的赋义者意味价值必然是多元的,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可用公开讨论与民主抉择相结合的方法达成价值共识。由于终极价值是统领所有具体价值的价值和标准,所以我们只要就终极价值达成共识,基本上就能为社会中的所有价值争端找到统一答案。
一、代序:价值研究——哲学的目的域——从什么是哲学说起  
 1 哲学能否定义?  
 2 哲学是否需要统一定义?  
 3 参照科学说哲学  
 4 哲学史的证明  
 5 哲学仍有作为的证明 
 6 解释力的证明 
 7 余{仑 
上篇 元价值生发价值
二、价值能否定义? 
 1 摩尔的价值不可定义论 
 2 别尔嘉耶夫的价值不可定义论  
 3 对价值不可定义论的评析  
三、价值是否属人? 
 1 两种回答 
 2 关于纯客观主义确证的驳论 
 3 关于泛主体论确证的驳论  
 4 结论 
四、价值究竟是什么?  
 1 价值定义困境 
 2 困境成因 
 3 元价值  
 4 价值是人赋予对象的好坏意义  
中篇 价值的谱系
五、价值之在  
 1 价值之在的含义与性质 
 2 价值之在的类型  
 3 价值之在的等级  
 4 价值之在的始源  
 5 价值之在的转化  
六、价值语言  
 1 价值语言的性质  
 2 价值语言的功能  
 3 价值语言的类型 
 4 价值语言的级别  
 5 价值语言的逻辑 
七、价值意识 
 1 意识与价值意识 
 2 非理性价值意识 
 3 理性价值意识  
 4 普世价值 
下篇 实践中的价值问题
八、实践:问题、知识、标准 
 1 实践的问题  
 2 知识的标准  
 3 实践的标准  
九、价值评价  
 1 价值评价即评价  
 2 评价的根据  
 3 评价的性质  
 4 评价所表达的意义 
 5 评价的效用  
 6 评价的结构与类型 
 7 评价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8 对物的评价及方法 
 9 对事的评价及方法 
 10 对人的评价及方法 
十、价值选择  
 1 选择与价值选择  
 2 选择的先决条件
 3 选择的责任  
 4 现实中的选择方式 
 5 各种实有选择方式的长短与功用 
 6 选择的实质  
 7 选择的困境及其成因  
 8 摆脱价值困境的路径与方法 
十一、推论“应然”的逻辑 
 1 问题的由来及意谓 
 2 对休谟问题的各种回答 
 3 评析休谟问题的各种解 
 4 推论“应然”的充要条件 
 5 可然与实然  
 6 “应然”的推导 
十二、达成价值共识的方法  
 1 金规则法 
 2 康德的普遍法则立法法 
 3 黑尔的价值判断可普遍化法  
 4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法  
 5 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法  
 6 罗尔斯的重叠共识法 
 7 创构新的方法  
十三、终极价值及其确立  
 1 终极价值的含义和问题  
 2 历史中的个人终极价值主张  
 3 人本终极价值的理论确认 
 4 人本终极价值的指标及相互关系  
 5 确立终极价值目标于社会的意义  
 6 对一些诘难的回应  
十四、价值原则与价值规范系统 
 1 道德原则是最基本的价值规范 
 2 对中外主流道德原则的反省  
 3 对思想家主张的道德原则的反省  
 4 合理道德原则的必备条件 
 5 人本道德原则的合理性  
 6 人本道德原则对个人的衍生规范 
 7 人本道德原则对社会的衍生规范 
 8 人本道德规范系统的基本构架及充实方法
十五、价值维度:共产主义不遥远  
 1 制度维度的“天堂式解读”  
 2 价值维度的“人本式解读”  
 3 两种解读:两种前途 
 4 进一步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