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
内容
试读章节

6月26日 第二天 睛 雄伟的鄂西高速公路

昨天晚上可能是由于兴奋的原因,睡不着,很努力地让自己睡着了,一大早五点多钟又醒了。爸爸煮了几个粽子当早饭吃。草草吃过便开始收拾东西,东西还真是不少。

八点整,到加油站加满油后,我们正式出发!出发时记下里程,等回来时再看看跑了多少。

从景德镇出来上杭瑞高速,离九江只有109公里,很快便到了九江的泊水湖出口。下了高速就过九江长江大桥,这桥我曾经走过,不过那时真的是人走的哦。过了九江长江大桥就是湖北小池,从小池上黄黄高速至黄石,再过黄石长江大桥。过桥本想在黄石吃饭来着,但是貌似不经过城区。算了,懒得往里走耽误时间了。路上就一人一个早上家里带出来的馒头啃掉,继续前行,从黄石上武黄高速至武汉转沪渝高速,此后,便一直在走沪渝高速,一直到重庆,无比的长。

上高速不久后,至江夏服务区加油,休息。随后,过军山长江大桥。

沙市,我正宗的老家。路过沙市时,见一路牌,我老爸说:“这是你爹我呱呱落地的地方啊。”那还有啥说的,下车合影呗。

之后,一直跑到宜昌长江大桥前的一个服务区加油,然后过宜昌长江大桥。沪渝高速鄂西段是一条新修的高速,我的导航导到宜昌以后就引导我们下高速走318国道,我感到有点奇怪,而且四处看看也没有路牌指示前方通往重庆,下到缴费口一问,人家说你下来干吗呀,再掉头上去吧。再上高速后,老爸说他1993年曾走过那条路。当年,无尽的盘山道爬得人十分心烦,看得见对面山上的来车,但会车说不定还得半小时后呢。在山上看山下的房子就和在飞机上看地面差不多,都是一个个的小火柴盒。

过了宜昌,就进入高山区了。这里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都是大山啊。沿路全是隧道、桥梁,以及漫长的上坡和下坡。由于气压的原因,车上带的加仑桶虽还没装汽油,但已开始砰砰作响了,真空包装的食品袋也都开始膨胀起来。老爸说:“到了康定后你再瞧,很多袋子会爆裂开的。”

沪渝高速1246千米处有一条隧道叫金龙隧道,总长8.6千米,与此长度相近的隧道还真有几处。我老爸说开了一辈子车,从来没走过这么长的隧道。在1256千米处还有一个桥,叫白龙潭大桥,这个桥有着世界第一高的桥墩,高度178米,底部在大峡谷里,整条高速大气、壮阔。这条路平均海拔高度在一两千米以上,看来这条路的造价不低。整体看上去,这条路和古代栈道是一样的,很多地方都是横插在山坡上的,与古代走人的栈道比,只不过是能走汽车罢了。这路修起来真的是不易,早年走过此道的老爸十分感叹。

晚上7:40分,我们到达恩施服务区,我俩都饿得不行了,而且前面这一段时间一直是我在开车,开了将近一千公里,从来没开过这么久,好在好奇心重,路上又好看好玩,也就不觉得累了。在恩施服务区我们吃了个快餐,两荤两素20元一份,贵了点,也不怎么好吃,将就吃吧。

本想就在恩施住下的,但是老爸觉得精力还好,而且车上东西太多了,住店不方便。那还是继续赶路吧。

21:30,沪渝高速进入重庆界。湖北的高速公路收费好高,从进湖北到出湖北,过路费600元,可能和那段造价超高的栈道有关系吧。据说鄂西这里过路费每公里一块钱。老爸说:“值,过去从重庆到宜昌要开两三天,现在几小时就能到。”

10:30到达重庆忠县服务区,加油,准备睡觉,可是人还是不困,加上蚊子多,天气热,便又继续赶路。

敬告各位朋友们啊,四川省内的高速公路太恐怖啦,限速120,路上尽是暗坑和鼓包,而且雾多。当时我就想,凭你这种路,开到120,颠一下不是要翻啦?凌晨我与老爸轮流开车。大雨,大雾,路况差,超高超宽车多,视线极差,让我跑,速度也不敢加快,就一直60~70码跑着。一直跑到早上5点整,离成都还有50多公里,服务区里还挺凉快,我俩开着车窗就睡着了。

早上在服务区加油,然后进市区,住在成都体育学院边上的快捷酒店里,我哥们儿就在这学校里读书,学校后门就是锦里,看来晚上有好吃的了。P6-9

后记

近年来懒得动笔写东西,远游几次啥也没写。这次从新藏回来后还是不想写,除了与朋友们聊天就是天天坐在桌前喝茶、抽烟,有心无心地看连续剧,闭着眼睛回味那些一生难忘的游历,悠然自得。太太说我太懒太坏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走了这么多地方,经历了那么多艰难险阻,也见过了别人所难以见到的风景和事物,为什么不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呢?被逼无奈,20个晚上没开电视,常写到深夜,终于草成一稿。云云看了夸说很好,发给朋友看,也都说好。此后数月,又静下心来根据大家的意见做了些修改,遂成此书。

我跑高原,主要在乎的是在路上的感觉,一般不怎么拍照。我想,让那景物留在心里更好,翻出照片就没意思了。就像少年时爱上一女孩,怎么回想都是美丽得让人心醉,等若干年后再见时却青春不再,满脸沟壑,体态臃肿,还不如在心里保留一份美好而不见面。所以我一改当年爱好摄影的习惯,很多时候,我出去根本就不带相机,也不留影。我觉得,我喜欢在野外跑,喜欢大自然及亘古的荒凉,主要是享受那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把那些都带回家。我的照片几乎全是同行的朋友给我照的或抓拍的。此书所配照片大多也是他们所拍,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儿子大卫,以及芦苇夫妇、阿正、燕子、小不点、杨柳、“狼”、婉婉、台湾的靖玟夫妇……之所以能在20个晚上写出这部书,一是太太的激励,二是这次新藏行一路上,我边开车边口述,燕子帮我做了很多记录,许多事不用再动脑子回忆。此行路上我戏称她为大秘,小不点为二秘,她俩在生活上也对我关怀备至,哪怕在阿里地区、喀喇昆仑山一带,她俩都有高反的情况下,还不忘往我嘴里塞东西吃,小不点每天在颠簸的越野车里忍着头疼,坚持每天给我削苹果、黄瓜,使我度过了最舒服的一次西行。车到新疆后,海拔低了,路也好了,我基本上就不怎么摸方向盘了,此后数千公里大多由小杨开车。在此,向他他们三人表示谢意。

我也特别感谢我的太太,她以女子难得的胸怀和气度,支持着我的高原之旅,让我的人生变得圆满起来。

目录

开着众泰走川藏

 6月25日 第一天 睛 出师不利

 6月25日 呵呵,云云怎能知道我的心思?

 6月26日 第二天 晴 雄伟的鄂西高速公路

 6月27日 第三天 雨 几年没见,老同学成了大胖子

 6月28日 第四天 阴有间断小雨 过二郎山

 6月29日 第五天 上午小雨下午多云 康定,前方路断了

 6月30日 第六天 睛 理塘到左贡一整天没吃上饭

 7月1日 第七天 睛 业拉山天险飞下108拐

 7月2日 第八天 有间断小雨 到通麦

 7月2日 小雨转晴 通麦遇险

 7月3日 第九天 多云 拉萨——天高皇帝远

 7月4日 第十日 睛 在珠峰住帐篷旅店

 7月5日 第十一日 睛 返回拉萨

 7月7日 第十三日 上午睛下午雨 再游纳木错

 7月7日 晚 太冷太高的安多

 7月8日 天气时睛时雨 头上三尺有神明

 7月9日 第十五日 睛 挖骆驼草,灰像烟一样冒上来

 7月10日 第十六日 睛丝绸之路的幽思

 7月11日 白天晴晚上大雨 归家心切

奔向帕米尔

 55小时从江西到乌鲁木齐

 麦田青旅的“狼群组合”

 塔克拉玛干的胡杨和禁不起诱惑的太太

 小屁民的提案

 走出沙漠去喀什

 大男人败在了茜的手下

 哪里有卖传说中的喀什陶器

 帕米尔高原之行

 从红其拉甫口岸到芦苇的出生地三团

 小驴友:阿峰与婉婉

 郎木寺的扎西一家

走,再进新藏

 雪域情结

 川藏路上

 进墨脱

 拉萨城中的阿正

 西夏邦马的落日

 冈底斯山,让我们睁开羞愧的眼

 小白点的故事

 神山圣湖啊,何能洗尽人的罪孽

 踏访扎达土林和古格王朝

 圆梦喀喇昆仑

 塔克拉玛干的浪漫之夜

 返家之路

后记

序言

2012年秋天,在鹰潭朋友们的一次聚会上,郑云云老师举杯回敬我说:“黄玉生啊,我一直想着代常爷谢谢你呢!”我倍觉讶异。她笑着说:“当年你为常爷那本《天葬》的书写的序,把他写得很爷们儿,把我给蒙住啦!我一直就想自己身边怎么就从来见不着个真爷们儿呢?”我哈哈大笑,能为号称江南才女的郑老师促成一桩良缘,岂不快哉?!不过十年的疑云也就此解开。当年郑老师和老常的结合,曾经轰动了江西文艺界。郑老师何等优雅高贵,超凡脱俗,蕙质兰心,而老常却是何等的落魄困窘。他竟摇身一变,成了现代的司马相如,把我们大家心目中的卓文君给拐了。怪不得人们会咬着牙说:“这狗日的常爷凭啥享此艳福?省城有多少达官贵人、文化名流,她一个也看不上,偏青睐老常这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地位卑贱的铁路道口看守员!”

十几年前,因看重人的尊严,耻于同流合污,我被发配到贵溪一个名叫柏里的角落,每天都能在单位院子里看到一个沉默但器宇不凡的中年男子。我也是这德性,别人谦卑我更低调,别人牛逼我更张狂。结果两人谁也没与谁搭腔。一年后的一天,那中年男子来到我办公室说:“黄编辑,请你帮忙看看我写的一篇游记。”他就是老常。我帮他修改后推荐给《江铜报》副刊发表了,从此他就走上了书写文字的道路,并且还出了几本书,有了许多全国各地的粉丝。老常当时的工作是从司机的岗位换到铁路道口上夜班,所以有大概四五年的时间,每天上午他就到我办公室来瞎聊,同事胡文华和退休的老杨头也常来,有时《贵溪报》的刘长明也大老远跑来凑热闹。要么是讨论老常的文章,更多的是胡吹、扯淡、发牢骚、骂娘,只要是看不惯的人和事,我们俩就往死里骂。我们恶毒地诅咒那些该诅咒的家伙,那些沐猴而冠、仗势欺人者。如今让人想起来很不好意思的是,说顺了嘴,即便是赞美一位女人的美丽与妖娆,前面的修饰语也会是“他妈的这婊子某某”,夸哪位男人的修饰语则是“这狗日的王八蛋某某”。我们就这样斯文扫地地用最粗俗的语言,对着空气排愤懑,过嘴瘾。

老常出书后外出开过几次笔会,每次回来都会说:“谁谁又夸你写的序,还有一位北方文人说那写序的家伙黄某,肯定有六七十岁了吧?文笔端的老辣。我说黄某比我还小10岁呢,才40出头。”这让我想起最近在北大演讲被轰的于丹在一次电视上说过:李白没老过,杜甫没年轻过。当然不能和光芒万丈的李杜比,但就心态而言,老常确实比我年轻,我历来就有一种酸溜溜的苍凉与落寞。我在那篇序里将老常总结出“三气”:匪气、侠气、书卷气。现在看来,起码要再增加“一气二性”:戾气、野琳琅满目,摆满了郑老师画的各种瓷艺作品,弥漫着一股风雅之气。郑老师画瓷成绩骄人,继获得“2009年度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大师”荣誉,前段时间又得“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走时,老常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只硕大的瓷蛙。蛙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但皆鼓着贼亮的眼睛,双唇紧闭,仿佛随时准备开口,或骂娘,或鼓歌,或求爱,那精气神活脱脱就是常爷自己的翻版。据说常爷的瓷蛙在景德镇都堪称一绝,《上海东方航空》和《江西东方航空》两本杂志,均刊文《民间陶艺家常年华》,以誉其艺。呵呵,其实老常他会时不时地回贵溪来,每次必会到我办公室小坐,或晚上朋友轮着做东约上数人喝一顿酒。几杯酒下肚,大家便似回到从前,又开始由着性子斯文扫地地胡吹、扯淡、发牢骚、骂娘,啥时老常变成了陶艺家?真是近朱者赤啊,看来这是郑老师的功劳。  老常于10年间4次远赴西藏、新疆,其中3次驾车往返,行程10万余里。他又要出一本新书,书名暂定《天界地界》,要我再给他写序。我说:“你们家郑老师可是大家,我岂敢造次。”他说:“郑老师太秀气,写不出我的粗糙;省里的一位知名作家主动提出帮我写,但我嫌他太专业。就喜欢你的春秋笔法和辛辣刻薄的文字,合我胃口,快我意。”待他从网上发过来一看,十几万字,我一口气认认真真地读完。常爷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大器晚成。文笔质朴,意趣高远,畅酣淋漓,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炳炳娘娘,哀梨并剪,大爱无疆,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在路上,他用真爱,用生命,用灵魂,丈量和膜拜每一寸土地。读毕,快意之余,便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但又难以说清哭的理由。

常爷以他的文字为镜,如此生动清晰地折射出天地之间的高山、大地、云雪与人群。生命的卑微与高贵,大自然的冷酷与温情,都在粒粒可感可触的文字问滚动,铿锵作响。

内容推荐

《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编辑推荐

一个男人和他的儿子、妻子及驴友们——在路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天地之间小人物的动人故事,犹如四季的树叶,在阳光和风雪中,生长又飘落。假若没有它们,这世界会不会太寂寞?

常年华编著的《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年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8816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2014040593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