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附光盘上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附光盘上下)(精)》由戴新和主编,是打造高淳文化品牌的一次成功创意,是高淳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徐徐展卷,细细品读,犹似访古探幽的文化之旅。该书全面细致地梳理高淳历史文化脉络,绘就悠扬绵长的历史画卷,展示深厚多彩的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全国唯一“国际慢城”的古老文化内涵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

内容推荐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附光盘上下)(精)》由戴新和主编,全方位地涵盖古代及近现代高淳政区沿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情、宗教、城乡面貌、自然灾害、环境变迁等各个领域的主要历史事件(含流传有绪的神话传说),集高淳历史文化精华之大成。

本书所录词条及大事年表时限为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远古~1949),而以有建置以来的2200多年历史为主。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附光盘上下)(精)》以今高淳区行政区域为收录范围。建县之前虽不在高淳境内发生,但对高淳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则酌情收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词条目录

图片目录

诗文目录

美在高淳

正文

附录1:高淳历代行政长官简表

附录2:高淳政区沿革简表

附录3:民国23年(1934)江苏省物品展览会高淳县送会展览物品目录

附录4:民国18年(1929)高淳县划区调查表

附录5:民国时期高淳县乡镇区域调整简表

附录6:民国时期高淳县人口调查简表

附录7:高淳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附录8:高淳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录9:主要参考资料

附录10:索引

后记

附图一:《江宁舆图》之高淳县图

附图二:高淳区地图

试读章节

秦置溧阳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以楚平陵邑置溧阳县,隶属于会稽郡。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废分封,置郡县,又因患兵革不休,乃尽毁六国旧城邑,“销锋镝”,按照大一统的需要设置郡县,依各地自然区域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重新设治。秦置溧阳县的时间,旧县志观点不一。明《嘉靖高淳县志》卷一载:“秦灭楚置溧阳县,属鄣郡。”清《康熙高淳县志》卷一载:“始皇灭楚,二十六年定为鄣郡,地以置溧阳,属之。”《光绪溧水县志》卷一则记:“秦始皇二十五年定鄣郡,始置溧阳县,属之。”按:秦无鄣郡,鄣郡乃汉初由会稽郡西部析置,学界已有定论,秦置溧阳县实属会稽郡。至于置县时间,今人一般作秦始皇二十六年,但近年亦有专家认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天下初定,从下令施行郡县制到实际施行应有一个过程,故南京地区秦代诸县始置的年代未必划一,推测在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之间。所置溧阳县因在溧水(一名濑水)之北,水北日阳,故名溧阳。但关于溧水具体所指,古今众说纷纭。一说据《汉书·地理志》“溧水出南湖”,又据《祥符图经》“濑水西承丹阳湖,东人长塘湖”,认为溧水即胥河及其以东的荆溪河(在溧阳西北40里),而南湖含今石臼湖、固城湖(今俗称小南湖)、丹阳湖及相邻安徽郎溪的南漪湖(今俗称大南湖);一说认为溧水及伍子胥乞食投金处均在今溧阳境内荆溪河一段,所据为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八:“溧水在(溧阳)县南6里。”唐溧阳县治即今之旧县村。溧水东流为永阳江,江上有渚,名濑渚,即伍子胥乞食投金处,故又名投金濑。自濑渚东流为濑溪,乡民讹为烂溪,入长塘湖一支东流为吴王漕。吴王漕之名,或以为杨行密时漕运所行,或以为春秋时吴王所开。考虑到两汉之前溧阳县行政中心在今高淳固城的事实,两说中应以前说为是。今之《中国历史地图集》则认为溧水即古中江,是长江人海的一条分支,由芜湖经高淳、溧阳、宜兴入太湖,再由上海人海。或认为溧阳县名取意溧山之阳,此说为明代天顺年间祭酒吴撰最早提出。按:溧山在境东40里安兴乡周村之南,一作栗山,因山形似栗故名。秦所置溧阳县辖域范围较大,当包括今高淳、溧水、溧阳3地,其行政长官为县令,由秦始皇亲自任命,下设县尉、县丞,县尉管理地方军务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和税收。其县治位置,旧县志及今人多认为即春秋吴筑濑渚邑之旧址所在的固城,并一直沿用至两汉时代。◎

变革频繁的汉初溧阳县的统属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冬十月,下令天下县邑皆筑城,溧阳县城可能在此时得以重筑。

汉沿秦制,仍设溧阳县,仍辖今高淳、溧水、溧阳3地,但汉武帝改定丹阳郡名之前的溧阳县的统属却变革频繁。秦汉之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辖9郡,都于彭城。秦置溧阳县隶会稽郡,属西楚。汉高帝五年,高帝刘邦因韩信习楚风俗,乃以项羽所分之西楚地分封韩信,则溧阳县属韩信楚国。次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遂废楚王韩信,析会稽郡西部置鄣郡,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53县地立刘贾为荆王,则溧阳县属荆国鄣郡;汉高帝十二年,荆王刘贾被淮南王英布袭杀,乃立刘濞为吴王,领刘贾旧封3郡53城,鄣郡所属的溧阳等县又改属吴国。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等举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不久,刘濞兵败被杀,乃于次年以淮南王刘非徙封江都,为江都王,领原吴国封地,溧阳等县属江都国鄣郡;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王刘建获罪自杀,江都国废除,则溧阳县径属鄣郡。至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又改鄣郡为丹阳郡,受杨州刺史监临,溧阳县从此属杨州丹阳郡统辖。总之,从秦汉之际到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的约百年时间,今高淳区域所属的溧阳县建置变迁频繁,先后属西楚、韩楚、荆、吴、江都5国,先后隶会稽、鄣、丹阳3郡。◎

P50-51

序言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与当今社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被普遍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保持民族特色,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持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独立性、完整性、连续性,首先是保护我们自己,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逐渐深化,更加注重世代传承性和公众参与性,而保护的范围则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素,从重视单一文化要素的保护,向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性质,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其中重点之一便是融人自然环境中的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实际上主要是一部农业文明史,至今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50%左右。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成为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和谐共生,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为丰富的地方。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对促进现代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技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能够维护或增强文化景观中自然环境方面的价值。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农业村落数量锐减,乡村文化景观出现了城市化的趋势。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将一般城市规划中的分区规划、园林规划、城市设计的理念套用过来,盲目复制城市文化景观,导致乡村文化景观呈现“万村一面”的规则化和庸俗化倾向,空间关系日益单调,缺乏相互内在联系。许多亲切怡人的乡村院落空间、街巷空间、园林空间、水空间以及文化空间不复存在。传统村庄的原有属性和历史记忆亟待保护。有专家指出,“城市化”不是简单的“消灭乡村变城市”,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核心是尽可能完整地保护乡村聚落和乡土建筑的原生态,是珍视、延续人类在农村社区的历史文脉,以促进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高淳距离我的祖籍之地江宁并不太远,对其地有“七省通衢”之称的古镇东坝及三湖之滨的美景,我也早有耳闻,可惜一直未有机会亲历。直到2011年9月27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期间,得以与江苏省及南京市文物局同仁一起,对高淳的保圣寺方塔和县城老街古建筑群保护进行现场考察。那次考察尽管时间短暂,但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及高淳民众的热情好客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高淳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薛城遗址、固城遗址在考古学界名闻遐迩,是南京乃至江苏南部探寻早期区域文明非常值得关注的地区。此外,高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生态资源、地方人文资源交相融合的状态。其地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和精神生活,仍处于比较完整的乡村文化生态之中,保持着十分难得的、生机勃勃的独立文化整体,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信息资料。在全国城市化的一波又一波浪潮中,高淳没有刻意追求“GDP”,没有大规模“改造”曾经作为“滞后”代名词的乡村、山水、民俗等类特色文化景观,可谓有先见之明。表面上看,当时的发展速度似乎“慢”了些,但却为后代保留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仰赖的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今天,当头顶“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亚洲金旅奖——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等桂冠,应该说高淳已经尝到了甜头。然而,生态景观遗产和乡村文化风貌的保护利用,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须避免大规模“运动式”“开发”,要通过“有机更新”,以达到“有机次序”。面对生态景观和乡村文化景观遗产“开发”的新的巨大经济诱惑,高淳更要慎之!戒之!

近闻高淳区的主要领导有感于此前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分散局限,不利于已与古都南京融为一体的名邑高淳的宣传,故筹划高起点编纂一部真实全面反映高淳地区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内涵的“百科全书”式大型图书,以完整再现由远古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高淳巨幅辉煌画卷。为保证书稿质量,他们邀聘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和高淳区的文史专家学者们群策群力,以系统深度挖掘高淳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及时为当下和后人保留一份经过科学整理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这项基础性工作虽然艰苦,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两年的努力,其书稿即将付梓。日前,主持该项工作的高淳区政协负责人通过南京市文物局同仁邀我为这部堪称高淳乡邦文献的《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题序,遂有缘得以先睹书稿。对全书一百多万字的词条、大事记、诗文以及近两千幅插图,我虽无暇一一细览,但仅走马观花之后已为编纂者热爱高淳的拳拳之心和筚路蓝缕的辛劳所感动,尤其为高淳境内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吴国青铜器及如诗如梦的生态景观所吸引,仿佛徜徉历史长河,仿佛身临山水画境。在展示原生态的乡村聚落、营造诗意的人居环境等方面,高淳已经走在了江苏的前列。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高淳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对当地文化遗产,特别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景观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帮助人们留住对已经逝去或正被擦除的历史的记忆,故乐而为之序。

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单霁翔

2013年6月28日

后记

2011年6月,我到高淳工作后,即被高淳无所不在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无论是6000多年前的薛城古文化遗址、2800多年前的固城遗址、春秋之古胥溪河、唐之“鲁阳五堰”、明之广通镇坝、清之太平天国营垒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还是东坝大马灯、桠溪“跳五猖”、长芦“杨家抬龙”、沛桥“高跷”、高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给我一种特别的感受。在工作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高淳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触碰着高淳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关注着高淳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近年来,在很多同志的努力下,我们先后出版和编印了《高淳县志》《高淳文史资料》《话说高淳》《江南圣地——高淳》《高淳传统手工艺》《高淳风俗》等系列文化书籍,编制了《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纲要》《高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等指导用书,为高淳历史文化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更感觉到高淳需要一部能全面系统反映高淳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以便大家能以此作为传承和发扬高淳历史文化的平台。经与吴卫国书记和第八届高淳县政协戴新和主席商议,决定由高淳政协主持其事。

区政协动作很快,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统筹实施本书编纂,在遴选专家团队、史料图片收集、组织推进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书稿编纂伊始,他们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担任总纂,负责全书体例架构、史料鉴选、词条设置、组稿统稿、文图组配等工作;又邀请了南京和高淳本土专家分别承担部分清代、民国词条的编撰,以及高淳文史资料的整理甄别、地情核实。在史料图片收集、整理和考证过程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市博物馆,及二十多家谱牒收藏单位和个人等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参与编纂的同志不辞辛苦,亲至外景地拍摄,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在书稿的初审和终审阶段,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等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逐条把关,提出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确保了书稿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在书稿的最后编辑阶段,南京出版社的潘珂老师做了大量细致的勘校工作。特别是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考古学家、“江苏社科名家”蒋赞初老先生为本书题写长篇序言,对高淳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先生百忙之中赐序,对高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驻会)、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卞晋平先生欣然挥毫为本书题写书名。现在,历时两年时间,一部上下两册约120万字、近2000幅插图、600多首诗词的《高淳历史文化大成》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虽然未及全文仔细审读,但粗略浏览全书,感觉其内容、体例与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一致。阅读之中,我还为编纂者热爱高淳的拳拳之心和辛苦劳动所感动。在此,谨向所有参与本书编纂并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的成功编纂是文化高淳建设的一件喜事。作为系统反映高淳深厚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一部乡邦文献,它是高淳历史文化资料整理工作新的起点,必将成为研究高淳历史文化的新载体。我热切地希望阅读此书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高淳的文化发展,更多参与高淳的文化建设。我更希望参与高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以此书为工具,把高淳的历史文化融人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工作之中,让高淳的发展绽放出更加独特的文化光芒。

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区长 沈剑荣

2013年8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淳历史文化大成(附光盘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新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03383
开本 16开
页数 101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58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33
CIP核字 2013204173
中图分类号 K295.31
丛书名
印张 6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93
215
7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