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奇点科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收录了谢云宁近年来创作的短中篇作品,其中《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和《宇宙涟漪中的星球》的题目相似,但前者用一个看似奇幻的故事,讲述了人类逃入虚拟世界后,程序生成的电子生命却想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而后者是异常天体入侵太阳系的故事。

内容推荐

《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内容介绍:初出茅庐的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即望,第一次参加魔法大赛即斩获了“天神”荣光,他的独门魔法绝技深度撞击了各路魔法师,他异端的魔法究竟是来自宇宙涟漪中的星球,还是外面宇宙的神秘力量?回溯本原,唯有太阳知道答案。

在一片光怪陆离的奇幻元素背后,您看到的将是一个个纯正的科幻故事。

《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的作者是谢云宁。

目录

回溯

宇宙涟漪中的星球

外面的宇宙

深度撞击

宇宙涟漪的魔法师

太阳知道答案

试读章节

一进入虫洞分界面,鬼方就感到僵直的身体就像一粒被抛入深渊的石子,急骤向下坠落。占据整个视野的斑驳陆离的光亮、各种形状不规则的几何形,如同一面面被扭曲的高墙,雪崩似的倾压下来,并毫无阻碍地穿过他半透明的身体——在四维时空被挤紧的额外维度在这里一一打开、暴涨,四散延伸。在鬼方的正前方,虫洞的出口只是一块瞳孔般遽然收缩扩张的光斑,看上去近在咫尺,但似乎又遥远得永世也无法抵达……不由自主地,一种不可名状的疲倦和孤独蒸汽般在鬼方体中蔓延开来。于是,他渐渐地放松,拖长了自己紧绷的身体……

百亿年前,跟宇宙间所有智慧生命的进化轨迹一样,人类最终抛弃了血肉之躯,以纯能量的形式跃入宇宙之渊,在星际问四处漫游漂泊。而今他们的“胃”经过亿万年反复锤炼,已经变成对一切食物都不再挑剔的“饕餮之徒”——从漂浮于宇宙罅隙的游离氢云,到横跨几十光年的恢宏星系。然而,随着智慧生命活动加剧,以及宇宙自身的不断衰老,看似无尽的能量源逐渐枯竭,一个个原本壮美的广袤星系变得满目疮痍、空无一物。于是,人类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在宇宙中大范围地迁徙,像是一群群太空候鸟,不停寻觅能源丰饶的栖息地。

此时鬼方和他的伙伴们正结伴穿越虫洞,向二亿多光年外的一个年轻的球状星团跃迁。在那里,直径不过一百多光年的狭小区域中,数以万计的恒星稠密得如同一大群蜜蜂,密密层层地堆挤在一起——如此充沛的能量足够他们生活上好长一段时间呢。

只是一刹那间,光亮褪去了,冰冷的黑暗潮水般注入鬼方迷糊的大脑中。他意识到,漫长颠簸的旅程结束了。他回头望了望,身后的虫洞此时已变成一团散发着微弱蓝光的晶莹光球,他的伙伴正摇晃着从中鱼贯而出,几十条能量束在广漠的太空中形成了一面沸腾的扇形涡旋。很快地,失去了能量支持的虫洞如同褶皱般被轻轻抹平,最终消失掉了。

随后他们看着面前的一切都怔住了,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天鹅绒般灿烂的、年轻的球状星团,他们此时正委身于一片异样的黑暗中,无边无际,几乎感受不到一丝星光的存在。在他们自身闪烁出的光亮映照的不大区域中,勉强能分辨出稀稀落落的几颗白矮星和中子星——弥散着晦暗的灰白色光芒,好似块块裸露的粗粝礁石,突兀地割裂着空间——令鬼方从心底泛起一种厌恶。

“我们到错地方了。”一束意识开口道——微微震荡的能量场传递着信息。他是这群人类的首领,通体忽闪着与众不同的、威严瑰丽的紫罗兰荧光。

“显而易见,鬼方的时空标度出了问题,我们才跃迁到了这里,这个准也不知道的该死的地方。”另一束意识波激动地跳动着。在这次跳跃中人们各司其职,而鬼方负责确定这次时空跃迁的方位。

“我……喏……是的,很抱歉……”鬼方琥珀色的能量波束中一线淡绿震动着,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他意识到自己不小心弄错了一个时空参数,他们实际上进行了方向相反的迁跃。不知为什么,这段时间他总是心神不宁,不觉问竞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

“抱怨是没用的,”首领冷静地说道,“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弄清这片星域的参数,以便从数据库中确定现在的位置,紧接着再次进行跳跃。”

于是,他们开始缓缓地、有节奏地舞动起身躯。意识的触角,随之覆盖几乎所有频段的电磁波和引力波,交错着如涟漪般徐徐展开,探查起这片黑暗荒漠。

随着他们的意识越往深处延伸,这只旋臂的荒凉越发一览无余:在它的中央地带散布着大小不一的黑洞,由众多大质量恒星蜕变而成,将时空弄得像蜂窝般千疮百孔;在这里,众多的白矮星经过又一个几十亿年的蜕变,甚至结晶成为更加黯淡的黑矮星;但也不是完全看不到光亮,少之又少的新生中子星,激发着星际间稀薄的云雾,焕射出一缕缕灰白色的模糊光亮。整个旋臂犹如一张巨大的、无法辨认的残片,一个彻底腐烂掉的苹果。

“这里似乎是银河系……人马座旋臂。”有人突然嗫嚅着说,暗红色的波束簌簌地颤动,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发现。

他的话如同石子抛人一潭静水中,在人群激起一阵骚动。一个偶然的失误,竞使他们回到了古老的银河系,回到了人类生命最初繁衍生息的地方,这不免让人们有些激动。

“或许再稍微深入一些,我们就将看到太阳,甚至是地球。”一束意识大声地嚷道。  “当然,前提是它们都还存在。”首领踌躇了片刻,接着说道,“无论如何,我想我们有必要回到太阳系去看看。”

太阳,地球……鬼方在心底反复默念着这些遥远得有些抽象的名字,像是在抖落上面附着的厚厚尘埃,尽管这些美丽的名字曾和人类是那么的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越过一长串暗礁似的星系,他们远远地看到了太阳,她像是漂浮在虚空中的一块橙红色的冰砾,微小得令人无法相信——然而人们仍感到欣喜若狂,他们满怀肃穆地望着缓缓转动的太阳,她就像是一位行动迟缓的老妇人,老态龙钟地抛射着虚弱的光和热,游丝般细弱的引力仍不可思议地束缚着几颗颜色各异的行星,有淡绿的,红褐的,冰蓝的……

不,这不是太阳,人们猛地意识到,百亿年后的太阳绝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亮度。几乎是同时,他们注意到了稍远处的一颗略大的、被尘埃和气状物包裹的星球——刚才由于过于黯淡而未被发现——天啊,这才是太阳!它已经完全萎缩成一颗僵硬冰冷的黑矮星,彻底死掉了。橙红的微小星球是木星——不应该感到惊讶,在宇宙间质量越小的矮星反而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

太阳完了,然而木星却幸存了下来,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颗新的、大大缩小了尺寸的太阳。

于是人们变得饶有兴致起来,他们纷纷抖擞意识,在陌生的太阳系中仔细地搜索着,获得的新奇信息被逐一备份,权当作这次旅途的纪念。没过一会儿,他们在黑暗的一隅发现了地球,此时已变成一坨焦黑的陶瓷,如一具风干的木乃伊,仍虔诚地围绕着太阳缓缓转动……

“天啊,木星那颗冰蓝行星上居然有生命!”一束意识突然大声叫嚷起来。

生命?鬼方像是触电似的猛然一颤。这是真的吗?他迫不及待地跃向那颗晶莹的蓝色星球。P2-4

序言

在这套书出版之前,我就像行将嫁女的母亲一样,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说给即将出阁的姑娘,也说给她的如意郎君——我们亲爱的读者。这些话,虽然不免唠叨,但动机绝对纯洁和良善。

在所有的文学品类中,大概只有科幻文学拥有一个准确的生成年分。那是1818年,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太太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随后在法国(凡尔纳)、英国(威尔斯)等欧洲国家有一系列作家加入,形成了科幻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到上世纪20年代,科幻文学创作中心转移到美国,创作队伍中涌现了具有烂漫文学倾向的技术性专家的身影,出现了像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幻大师。由于美国的作品和技术、故事、平民结合得很好、很紧密,它很快就成为一种更普及的艺术形式——电影的题材。到今天,科幻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非常大的市场,每年最佳的十部片子中怎么也有五到六部是科幻题材的电影。目前,世界科幻创作在经历了期刊、图书、电影三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了更为新锐消费者所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时代。科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并且庞大的产业,科幻文学也成为全社会包括青少年和成人、一般公民和科学技术专业人士共同认可、喜爱和追捧的文学门类,科幻时代在国外不是虚言。

而在国内,虽然有上世纪初梁启超、鲁迅等大家的推崇和推广,也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累计销售三百万册的不俗业绩,有童恩正、刘兴诗、王晓达等第一代杰出科幻作家的奠基之作,有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第二代优秀作家的奋发作为,但到目前为至,中国科幻文学还没有进入主流文学的法眼,没有成为绝大多数读者的最爱,没有形成自己独立不移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科幻文学还停留在儿童文学、科普文学的范畴。如果从世界科幻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的科幻文学才刚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由杂志媒介向图书媒介过渡的时期,全社会的成人化的科幻作品认知还没有到来,科幻时代在中国来说,的确还是妄言。  不过,令人可喜的是,黑暗的东方地平线上已经出现了一抹鱼肚白,茫茫大海的天际也露出了庞大渔船的桅杆,科幻时代正在以它不可阻挡的步伐和节奏向我们走来。近年来,以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创作完成并出版为标志,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科幻创作与阅读热情迅速高涨。从创作角度来说,新锐作家层出不穷,创作题材不断拓展,创作手法竞相展示,新作品、好作品.目不暇接;从出版角度来说,报纸、杂志摇旗呐喊,出版社、网络推波助澜,电影、电视跃跃欲试,科幻传播渠道空前开放;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范围逐步扩大,欣赏水平迅速提高,阅读取向更趋多元,“幻迷”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科幻文学在未来的五至十年间,将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题材会进一步拓宽,媒介会进一步拓展,作品会进一步扩张,受众群体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扩容,这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景。

人类历史的发展,注定会有许多拐点。一个杰出的人,一个突发的事件,一个重大的变革,都将成为这个拐点。那么,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有没有拐点?这个拐点应该在哪里?这可能是时下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拐点就是突破既定的发展轨迹,就是在全面的平静之下最可能爆炸的那个点。经历了拐点之后,事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也是“奇点”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当然,这也是奇点科幻丛书的立意。

希望出版社规划在未来的五年内,出版科幻“三点”丛书,即奇点科幻丛书、沸点科幻丛书、极点科幻丛书。“奇点”面向国内新锐科幻作家,“沸点”面向国内成熟科幻作家,“极点”面向国外获奖科幻作家,三点一线,描绘和反映科幻文学的现状和未来。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将这一规划列入重大出版工程资助项目,将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全球华人科幻协会、希望出版社、《科幻世界》杂志社、《新科幻》杂志社等科幻出版组织和媒介,将倾力打造“中国科幻文学创作高峰论坛”,推出全国“希望杯”科幻创作大奖赛。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在合力寻找并营造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那个“奇点”,鼎力缔造中国科幻产业的成就和辉煌。

嫁出去的姑娘,将会去寻找自己的落点,过自己的生活。我们惟愿她和自己的如意郎君相携相和,共鸣共进,活得更好,走得更远!

2012.8.19

书评(媒体评论)

“奇点”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丛书,书中收录了十位国内年轻科幻作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描述变化中的世界,引人入胜,把科幻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群璀璨的星照亮了奇点的前夜。

——刘慈欣

新锐作家们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美妙的奇思妙想融于一体,独具匠心地塑造不众多奇特瑰丽的世界。他们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笔下的故事让人如入胜境。“奇点”丛书,守望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

——王晋康

虽然有人称他们为“更新代”作家,但我却认为“后新生代”的称谓比较恰当。毕竟,这批作家继承了新生代的多元创作理念,但同时又远远超越新生代的创作范畴。

——吴岩

这是一批了不起的年轻人写的了不起的科幻。他们真正代表了科幻永远是年轻的这个特征。中国科幻的未来乃至还有中国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手中。一旦爱上幻想和科学,这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了。读了他们写的文字,你会知道,一切都可以飞起来,什么都可以不害怕。

——韩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宇宙涟漪中的魔法师/奇点科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云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963909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310988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8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