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简明中国通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简明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颇受读者们的欢迎,曾数次重印。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通史的编著和写作经历了集中的高产期,再到如今各类通史著作的重新整理出版——在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看来,其中较好的有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吕先生治学严谨,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尤其得当时风气之先,独辟蹊径,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梳理我国的“典章制度”,以及对中国历史“理乱兴亡”,乃成此书之独特。

内容推荐

《简明中国通史》是一本由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写就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简明中国通史》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变化发展,堪称一书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

目录

第一讲 中国民族的由来/010

第二讲 中国史的年代/015

第三讲 古代的开化/018

第四讲 夏殷西周的事迹/027

第五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034

第六讲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041

第七讲 古代社会的综述/045

第八讲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49

第九讲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053

第十讲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060

第十一讲 前汉的衰亡/067

第十二讲 新室的兴亡/070

第十三讲 后汉的盛衰/074

第十四讲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080

第十五讲 晋初的形势/084

第十六讲 五胡之乱( 上)/088

第十七讲 五胡之乱( 下)/092

第十八讲 南北朝的始末/096

第十九讲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103

第二十讲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06

第二十一讲 唐朝的中衰/110

第二十二讲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115

第二十三讲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120

第二十四讲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127

第二十五讲 北宋的积弱/131

第二十六讲 南宋恢复的无成/137

第二十七讲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144

第二十八讲 汉族的光复事业/151

第二十九讲 明朝的盛衰/156

第三十讲 明清的兴亡/163

第三十一讲 清代的盛衰/169

第三十二讲 中西初期的交涉/175

第三十三讲 汉族的光复运动/182

第三十四讲 清朝的衰乱/188

第三十五讲 清朝的覆亡/196

第三十六讲 革命途中的中国/203

试读章节

社会是整个的,作起文化史来,分门别类,不过是我们分从各方面观察,讲到最后的目的,原是要集合各方面,以说明一个社会的盛衰,即其循着曲线进化的状况的。但是这件事很不容易。史事亡失的多了,我们现在,对于各方面,所知道的多很模糊(不但古代史籍缺乏之时,即至后世,史籍号称完备,然我们所要知道的事,仍很缺乏而多伪误。用现代新史学的眼光看起来,现在人类对于过去的知识,实在是很贫乏的),贸贸然据不完不备的材料,来说明一时代的盛衰,往往易流于武断。而且从中学到大学,永远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的,将各时代的事情,复述一遍,虽然详略不同,而看法失之单纯,亦难于引起兴趣。所以我这部书,变换一个方法,下册依文化的项目,把历代的情形,加以叙述,这一册依据时代,略述历代的盛衰。读者在读这一册时,对于历代的社会状况,阅读下册就会略有所知,则涉及时措辞可以从略,不至有头绪纷繁之苦;而于历代盛衰的原因,亦更易于明了了。

叙述历代的盛衰,此即向来所谓政治史。中国从前的历史,所以被人讥诮为帝王的家谱,为相斫书,都由其偏重这一方面之故。然而矫枉过正,以为这一方面,可以视为无足重轻,也是不对的。现在的人民,正和生物在进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护一样。这话怎样说呢?世界尚未臻于大同之境,人类不能免于彼此对立,就不免要靠着武力或者别种力量互相剥削。在一个团体之内,虽然有更高的权力,以评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当的竞争,在各个团体之间,却至今还没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时,即不得不以强力自卫,此团体即所谓国家。一个国家之中,总包含着许多目的简单,有意用人力组成的团体,如实业团体、文化团体等都是。此等团体,和别一个国家内性质相同的团体,是用不着分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并则更好。无如世界上现在还有用强力压迫人家,掠夺人家的事情,我们没有组织,就要受到人家的压迫、掠夺,而浸至无以自存了。这是现今时代国家所以重要的原因。世界上的人多着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合组一个国家,有些人却要分做两国呢?这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民族的异同,而民族的根柢,则为文化。世界文化的发达,其无形的目的,总是向着大同之路走的,但非一蹴可就。未能至于大同之时,则文化相同的人民可以结为一体,通力合作,以共御外侮;文化不相同的则不能然,此即民族国家形成的原理。在现今世界上,非民族的国家固多,然总不甚稳固。其内部能平和相处,强大民族承认弱小民族自决权利的还好,其不然的,往往演成极激烈的争斗:而一民族强被分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这是世界史上数见不鲜的事。所以民族国家,在现今,实在是一个最重要的组织。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而能建立一个强固的国家,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苟其能之,则这一个国家,就是这一个民族在今日世界上所以自卫,而对世界的进化尽更大的责任的良好工具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国家,这是无待于言的。一个大民族,固然总是融合许多小民族而成,然其中亦必有一主体。为中国民族主体的,无疑是汉族了。汉族的由来,在从前是很少有人提及的。这是因为从前人地理知识的浅薄,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地方之故。至于记载邃古的时代,自然是没有的。后来虽然有了,然距邃古的时代业已很远,又为神话的外衣所蒙蔽。一个民族不能自知其最古的历史,正和一个人不能自知其极小时候的情形一样。如其开化较晚,而其邻近有先进的民族,这一个民族的古史,原可借那一个民族而流传,中国却又无有。那么,中国民族最古的情形,自然无从知道了。直至最近,中国民族的由来,才有人加以考究,而其初还是西人,到后来,中国人才渐加注意。从前最占势力的是“西来说”,即说中国民族,自西方高地而来。其中尤被人相信的,为中国民族来自黄河上源昆仑山之说。此所谓黄河上源,乃指今新疆的于阒河;所谓昆仑山,即指于阒河上源之山。这是因为:一、中国的开化,起于黄河流域;二、汉武帝时,汉使穷河源,说河源出于于阗。《史记·大宛列传》说,天子案古图书,河源出于昆仑。后人因汉代去古未远,相信武帝所案,必非无据之故。其实黄河上源,明明不出于阒。若说于阗河伏流地下,南出而为黄河上源,则为地势所不容,明.明是个曲说。而昆仑的地名,在古书里也是很神秘的,并不能实指其处,这只要看《楚辞》的《招魂》、《淮南子》的《地形训》和《山海经》便知。所以以汉族开化起于黄河流域,而疑其来自黄河上源,因此而信今新疆西南部的山为汉族发祥之地,根据实在很薄弱。这一说,在旧时诸说中,是最有故书雅记作根据的,而犹如此,其他更不必论了。

P10-12

序言

吕思勉(1884—1957),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与陈寅恪、陈垣、钱穆一同被后人推重为“史学四大家”。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颇受读者们的欢迎,曾数次重印。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通史的编著和写作经历了集中的高产期,再到如今各类通史著作的重新整理出版——在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看来,其中较好的有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吕先生治学严谨,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尤其得当时风气之先,独辟蹊径,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梳理我国的“典章制度”,以及对中国历史“理乱兴亡”,乃成此书之独特。

要从琐细繁复的史料中梳理出明晰的头绪——没有特别大的阅读量不能办,没有比较鉴别的功力更不易跳出“深井”。由于先生此前己稔熟于旧史典籍,“以阅读二十四史为日课……先后把二十四史阅读了三遍”,厚积薄发,且提炼更趋精粹——无论是精心发掘史籍中社会各项制度的变迁情节,还是把握制度的细微变化,理清历史、社会、生活各方面来有因、去留迹的变迁路向,总结出贯通古今、涉及全方位的变化沿革,均有不同凡响之处。

原书《吕著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上册于1940年出版,以“文化现象”为纲,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个专题,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则晚至1944年出版,以时间为序,起自黄帝而至民国止,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今将其仍旧分为两册,《中国文化十八讲》以及《简明中国通史》,各自出版。本着保留书籍原貌的宗旨,本书仅订正若干刊误,对当时的概念、称谓、术语等表述未作改动。

书评(媒体评论)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其书无异变相的《纲鉴览》或《纲鉴易知录》之类,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简明中国通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84597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220068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