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编著者高阳。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荒唐朱厚照,巡游南北胡作非为;千古王阳明,出奇制胜平定叛乱!

高阳一支生花妙笔,入木三分刻画出正德皇帝的荒诞与佞臣的无耻嘴脸!

高阳的作品对清代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深度,也是他最为拿手的部分。

内容推荐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编著者高阳。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以小说的笔法描摹历史,记载了明代正德皇帝各种荒淫暴行。正德皇帝,真名为朱厚照,正德为其年号,谥号为明武宗。朱厚照可谓明代最出名的昏君之一,他盲目信任、重用刘瑾等八虎(八位侍奉皇帝的太监)。在位十六年,身经各种内乱:刘瑾之变;河北、山东、江西、四川的流寇;审磻、宸濠的两王的反叛;江彬的奸谋。他终日流连声色,使得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中,也让大明迅速地走向了衰亡。

试读章节

大明弘治十八年端午节。

时逢佳节,又当盛世,好热闹的一个端午。首辅刘健正在相府中大排筵宴,召集内阁中的一班有文采的属官,分韵斗诗;忽然,门官疾趋上堂,走到刘健身边,弯着腰在他耳际轻声说道:“相爷!宫里张公公派了一名官差来,说万岁爷宣召,请相爷马上进宫。”

明朝称太监为“公公”。太监有大有小,职位最高的称为“秉笔司礼监”,可以为皇帝代批奏疏,参预军国大计。但是秉笔司礼监中,并没有姓张的,可知宣召进宫,并非有什么突发的重大事件,需要处理。因此,刘健便问:“可知何事宣召?”

“没有说。只说是张公公派来的!”

听得“张公公”三字,刘健心便往下一沉。他知道,门官所说的张公公是指张愉,此人亦是皇帝的近侍,职务为掌御药太监,专门照料皇帝的医药——皇帝身子很弱,六七天以前,听说咳嗽又厉害了,这是常有的,大家都没有把它看得太严重。如今由张愉传旨宣召,莫非病情有变?

“赶快备轿!”刘健起身向宾客拱一拱手,“诸公宽坐畅饮。皇上宣召,我进宫去一趟就回来。”说罢,匆匆入内,换了官服,径自进宫。

皇帝的寝宫名为“乾清宫”,宫门就叫乾清门。刘健到得那里,已另有两位宰相在等候——宰相一共三位,谢迁是华盖殿大学士,其次是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李、谢二人虽早就到达,但以刘健是首辅,所以一定要等他来了,才能一起进见。

皇帝住在乾清宫东暖阁,一进门便有三个早已铺好的红呢拜垫,于是刘健领导着下跪磕头;口中说道:“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叩请圣安,恭贺节禧!”

“三位先生过来!”着便服坐在软榻上的皇帝说;声音相当微弱。

“是!”三人同声答应,站起身来,随即有小太监将拜垫移近御榻,三人复又并排跪下。

皇帝慢慢说道:“我承祖宗的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六岁了!哪知道得了这个毛病,精神坏极;所以跟诸位先生不大见面,以后也见不到了!”

皇帝的病,已经好几年了;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从小虚弱,本源不足而起的痨病。不过,皇帝自己很看得开,也不近女色;大家都以为他可以带病延年,不甚忧虑。可是此刻听皇帝语出不祥,不由得都吃惊了。

“陛下万寿无疆,”刘健强自慰劝,“何出此言。托陛下的洪福,四海无事,正宜静摄。”

“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这是天命,勉强不来。”皇帝干咽了两下,用枯涩的声音,向左右说了一个字:“茶!”

于是掌御药太监张愉捧了茶来,双手捧上,轻声说道:“万岁爷请服药了。”

皇帝没有答他的话,用茶漱一漱口,吐在金唾盂中;张愉看了一下,顿时流下两行眼泪。

“茶里面有血丝?”皇帝平静地说。

“没有,没有!”张愉急忙拭一拭眼泪,拿衣袖盖着金唾盂,转身退去。

“到这时候,何必还瞒我?”皇帝只有黯然之色,但很快地又恢复了平静;抬眼看着刘健说:“我谨守祖宗的法度,十八年来没有一天敢懈怠荒忽。不过,这也是诸位先生辅助之功。”说着,将手伸向刘健。

刘健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只捧着伸过来的手,不自觉地鼻孔中息率作响了。

“刘先生不必伤心!我还有要紧话说。”

“是!”

“我蒙皇考深恩,选立张氏为皇后,而幸有了太子,今年十五岁了,还没有选婚。社稷事重,可以传谕礼部,立刻着手举行。”

“遵旨!”刘健答说,“臣今天就传旨礼部。”

“这件事,要诸位先生费心。”

皇帝抬眼环视,不知道什么时候,平日接近皇帝的大小太监已经跪满了一屋子了。

“来!写遗旨!”

此言一出,每个人心头都是一震!只有秉笔司礼太监戴义应一声:“是!”站起身来做个手势,便另有两个太监,抬来一张上置笔砚的紫檀小长桌,摆在皇帝面前;戴义居中跪下,执笔在手,静候宣示。

“我只一件事不放心。”皇帝说道,“不放心太子!”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了。

皇帝的难过,一半也由于抚今追昔,想起了悲惨的童年——皇帝和他的父亲——年号“成化”的宪宗,童年都是非常悲惨的。

***

宪宗的父亲英宗,两度做皇帝,所以有两个年号,先为“正统”;后称“天顺”。

正统十四年七月,外蒙古的一个酋长也先,大举入寇。英宗接纳了太监王振的献议,御驾亲征,朝命下达到统兵启行,只有两天的工夫,匆促得形同儿戏。结果五十万大军在居庸关外,察哈尔怀来以西的土木堡被围,英宗做了也先的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的弟弟郕王奉孙太后之命,代统国政,并立英宗的两岁长子见深为太子。十来天之后,郕王即位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蒙尘的皇帝为太上皇。这一来,太子见深就有隐忧了!因为景泰皇帝可能有私心,将来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太子是奉孙太后的懿旨所立,无法废掉,那就只有见深一死,才能使自己的儿子居东宫。即令景泰皇帝下不了杀侄的毒手,但难保没有他人先意承旨,谋杀见深。所以孙太后派一个亲信的宫女万氏到东宫,保护两岁的太子。  景泰三年五月,太子见深终于被废,改封沂王。沂王虽只五岁,但被废的太子,决不能住在宫内,而他的生母周妃又不能移住宫外,于是万氏作了沂王府的“女主人”。对沂王,她是保姆,但也是慈母。

景泰八年正月,早已由也先那里迎回,但住在南宫,形同幽禁的英宗,复辟归位,改年号为“天顺”;十岁的沂王见深,亦重新恢复了太子的身份,迁回东宫,万氏仍旧随侍在左右。

谁也想不到的,就在以后太子智识渐开的几年中,竟跟比他大十七岁,且为保姆的万氏发生了畸恋,因此,当他在十七岁即位以后,万氏被封为妃。成化二年正月,三十七岁的万妃为二十岁的皇帝——宪宗生了一个儿子,万妃进位为贵妃。不幸地,这个皇长子,不足一岁,即告夭折;宪宗从此没有儿子。

其实,也不是宪宗没有儿子,只为万贵妃既妒且悍,彻底控制着由她抚养长大的皇帝,也充分掌握了深宫的大权,一发现妃嫔宫女怀了孕,必定逼着她们堕胎。但是,百密一疏,到底留下来一个儿子,就是当今的皇帝孝宗。

当今皇帝的生母是个猺人,姓纪;本是广西平乐府贺县土官的女儿。成化元年,浙江左参政韩雍受命平两广蛮寇,师法诸葛武侯七擒孟获、火烧籐甲兵的故事,改大籐峡为断籐峡,一战成功,纪氏被俘入宫,授为女官;因为她聪明谨慎,知书识字,所以被派了一个“典守内藏”的差使,掌管宫中的银库;这个库称为“内承运库”。

成化五年秋天,宪宗偶尔经过内承运库,随便问一问内藏收支出纳的情形。纪氏从容不迫地答奏得头头是道,宪宗大为欣赏,因而召幸。哪知纪氏初承雨露,居然有喜;消息传到万贵妃耳朵里,大为妒恨。一方面严厉告诫所有的太监与宫女,不准在皇帝面前泄露其事,一面遣派亲信宫女为纪氏堕胎。但以纪氏的人缘极好,竟获得这个宫女的同情,回报万贵妃说纪氏不是怀孕,是生了膨胀病。于是,万贵妃将纪氏谪居安乐堂,也就是所谓“打入冷宫”——安乐堂在北海以西的羊房夹道,宫女老病或有过失,照例登安乐堂去住,很少再能回到大内了。

第二年七月间,纪氏怀孕足月,生下一个男孩。万贵妃当然饶不过她,召来一名太监,命令他将纪氏所生的儿子,投入水中淹死!

明朝的太监有许多来自福建,这个太监是同安县所属的金门岛人,名叫张敏。接到万贵妃的命令,大吃一惊;那时柏贤妃所生的一个儿子,刚为万贵妃害死,如果纪氏所生的婴儿亦不能活命,就别无皇子了!

于是,张敏与同事密议,决定保全这个唯一的皇子。一面向万贵妃复命,说是已如言办妥,一面将皇子藏匿在安乐堂的密室中哺养。安乐堂中的妃嫔宫女,相约决不泄密,被废的吴皇后住在西苑,也经常通过金鳌玉桥,到安乐堂来亲自照料。  这样在不见天日的密室中,将小皇子养到六岁,宪宗都还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适时是成化十一年,宪宗二十八岁,未老先衰,已有白发;有天召张敏为他栉发,望着镜中的影子叹息:“快老了,还没有儿子!”

听得这话,张敏一下子心跳得很厉害,想了又想,终于跪了下来,磕头说道:“奴才死罪!”

宪宗愕然:“你这是干什么?”

“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

“什么?”宪宗怕是自己听错了。

“万岁爷已经有儿子了。”张敏重复一遍。

宪宗惊喜莫名,他生来口吃,遇到激动的时候,更是期期艾艾地无法毕其词,只听他不断地在说:“在、在、在……”

张敏懂他的意思,是问“在那里?”可是他不肯轻易出口,因为关于公开小皇子身份一事,自吴废后以次,曾经讨论过不止一次;唯一的顾虑是怕皇帝对付不了万贵妃。这一来,秘密泄露之日,便是小皇子生命危险的开始。所以在多次讨论中,获得一个了解,一旦皇子身份公开,必将激怒万贵妃,必须有人认罪挡灾来消她的气。这个人自是张敏,因为当初他违反了万贵妃的命令,不曾淹死小皇子,便是罪魁祸首。当然,张敏既然准备牺牲,便有权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来公开小皇子的身份。

此刻是最适当的时机,可是张敏觉得个人死生事小,保全皇子,为有关国本的第一等大事。他必须获得承诺,才能吐露秘密。

“奴才一说就不能活命了!不过万岁爷要为小皇子做主。”

这意思是说,如果万贵妃恼怒不解,尽不妨将他处死;但皇帝无论如何要庇护皇子。而宪宗在此时又何能去体会他的深意?依旧只是:“在、在、在……”

这时随侍在左右的,还有一个用事的司礼监。他在太监中是好出身,原籍山东高密;为宣宗朝兵部侍郎戴纶的族弟。戴纶以谏游猎坐“怨望”罪,宣宗亲审,戴纶抗辩不屈,触怒了宣宗,不但处死,而且抄家。明朝的刑罚极重,戴氏一族皆连坐,戴纶有个叔叔太仆寺卿戴希文,亦罢官籍没;一个幼子被“净身”为小太监,赐名怀恩,就是此人。

怀恩懂得张敏的用意,但皇帝既不了解,则事已泄露,应该即刻采取行动,越快越好;不然,片刻的迟误,可能就给了万贵妃一个先下手为强的机会,所以接口说道:“皇子秘密养在西内,女官纪氏所出,今年六岁,为有顾虑,不敢上闻!”

这个顾虑在宪宗是非常明白的,站起身来只说得一声:“到西内!”

由于只有一个儿子,自然就是太子;而迎接太子,应该郑重其事,同时皇帝亦不便驾临安乐堂,所以特派使者迎护,皇帝在便殿坐等。P1-P5

序言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

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世界华人社会,到处都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

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廿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新作单行本将仅交由联经及远景两家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与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合作的开始,在个人的创作历程中,是一块很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特缀数语,敬告读者。

是为序。

后记

高阳(1926—1992),一说生于1922年,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以历史小说的创作享誉当代文坛,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实况,并将求证索据所获的资料运用于小说之中。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高阳过世的时候,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自;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

由于种种原因,祖国大陆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缘知晓高阳这位浙籍著名历史小说巨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阳作品的陆续翻印,以及研究工作的徐徐展开,祖国大陆读者、研究者才逐渐有机会一睹其艺术风采。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一股高阳热,许多出版社陆续出版高阳作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高阳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很不完整。基于这些考量,我们计划出版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高阳文集珍藏版”。

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语言风格与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同,但出于对高阳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除了对原文中明显的差误作了更正,极个别地方略有删改,尽量保留文章原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德外记(珍藏版)/高阳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401317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