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秘书到领导
内容
编辑推荐

《从秘书到领导》作者王西冀是一名党的现任高级干部,他也是一名从秘书岗位成长起来的高级干部。他的成功为广大读者树立了一个典范,他个人从事秘书工作的体会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行政人员有切实的指导作用,且能帮助他们成就自己的事业。

内容推荐

《从秘书到领导》作者王西冀原是一名基层单位秘书,现为广西区党委一名厅级干部。他通过数十年的秘书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从成功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出许多真知灼见,并无私地与大众分享。

在《从秘书到领导》中,他从秘书工作质量、秘书工作职能、秘书形象等方面,从秘书服务意识、信息报送、督查落实、信访接待、会务要求、调查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机关秘书的工作原则、技巧、方法,同时大胆地揭示当前党政机关行政工作中的一些不为众人熟悉的问题,如领导讲话次序怎么排,“红头文件”的面纱,“村骗乡、乡骗县”的现象等,使读者通过阅读,把握当前秘书工作的规律,更好地为领导服务,进而走上一条“从秘书到领导”之路。

目录

代序/我的秘书观

第一章 质量

一 秘书工作“铁规则”

资料链接:秘书“政治信条” 

二 质量是秘书工作的生命

工作案例:国务院工作规则

三 服务是秘书工作的天职

资料链接:做好秘书“十不”

四 做个成功的秘书

资料链接:何谓“秘书”

五 正确处理秘书工作的辩证关系

六 秘书工作无小事

七 秘书工作无大事

八 培养宽广的战略眼界

九 贵在创新

十 讲真话、报实情是秘书的政治本色

十一 牢牢树立责任意识

十二 令人读出冷汗的故事

十三 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十四 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工作案例:推进“三个强化”提高办公室整体水平

十五听清楚·问清楚·想清楚

十六 培训:秘书成长之路

工作案例:在南宁地区秘书写作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

十七 挑战“文难懂”现象

资料链接:《新闻联播》节目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成语

第二章职能

一 参谋助手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

工作案例:市委办公室的职责要求和内设机构

二 撩开“红头文件”的神秘面纱

三 成长的隐形翅膀:写作能力

四 欣赏公文之美

五 公文核心在“公”

六 学会依法制文

资料链接:欧盟为文件“减肥”

七 领导讲话稿要像“话”

资料链接一:县长就职致辞

资料链接二:在田东县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资料链接三:当选县委书记感言

八 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

资料链接:剖析材料写作提纲

九 重视综合文稿的写作

工作案例:乘势而上重点突破建设新田东

十 调研报告写作ABC

工作案例: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资料链接:再宿瑶寨陇穷小记

十一 学会总结工作

工作案例:20世纪收官之年南宁地委办公室工作嘹望

十二 “回首文章”怎么做?

资料链接:富民强县比天大

十三 跳出公文处理的“问题陷阱”

十四 赶任务

资料链接:《科学的春天》是怎样诞生的

十五 信息工作要做到“三个把握”

资料链接:情报流程

十六 信息工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十七 多出信息精品

十八 信息“六字诀”

十九 千万不可忽视公文校核

资料链接:使用新提法要慎重

二十 观察会务工作

资料链接:会海大观

二十一 谨记“祸从口出”

资料链接一:陈水扁涉嫌侵占机密公文被起诉

资料链接二:军事泄密三则

二十二 协调:秘书的工作艺术

二十三 督查就是抓落实

工作案例:县级督查工作的开展

二十四 督查在细

二十五 信访是个政治活

第三章形象

一 学习理论是关键

二 学点秘书史

三 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

四 坚决消除秘书界的庸俗化现象

资料链接:领导“签字画圈艺术”十招

五 形象好·能力强·作风硬

六 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资料链接一:“标准化问题”

资料链接二: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七 基层干部作风如何转

八 重树良好的公文文风

九 公文的“不正之风”

十  努力做一个好“秀才”

十一 秘书也要有“嘴上功夫”

资料链接:在南宁地委办公室春节家属联欢会上的致辞

十二 当秘书要找准位子

资料链接:对秘书的要求

十三 秘书要做到“六于”

资料链接:美国禁止外交人员着“酷装”

十四 如何做一个“四有”干部  

十五 “戒”字当头

十六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十七 养成良好的习惯

十八 “三做”新谈

十九 尽小乃大

二十 成就大我才能大有作为

后记

试读章节

送错一封信结束秘书生涯

阎长贵在1967年1月到1968年1月期间担任江青的机要秘书,他曾经这样 回忆他的秘书生涯:

1967年底或1968年初的一天,我收到一封从中央文革小组“办信组”转给江青的信。信是北京某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女演员写来的,很长,有上万字。信中,这位女演员讲了她的从艺经历,说她也曾经叫过“江青”这个名字,解放后就改了;又说,她有一些存款,愿意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再说到她在“文革”中受到的冲击,以及赞扬江青等。

这个女演员写信无非是希望江青为她说句话,以减轻或免除她正在受到的冲击。我以为写信的人会和江青有什么关系,怕处理错了,负不起责任,于是在信上附了一张条子:“江青同志:这封信中有您的名字。”但是我误会了,这位写信人以及她写的内容和江青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第二天,江青派人把我叫到会议室,当着戚本禹、姚文元的面,板着脸,把信往桌子上一摔责问我:“为什么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目的是什么?”我吓杲了,低头一看,原来是这封信不该送给她。我胆怯地说:“我怕来信人和您有什么关系……”江青怒气冲冲地说:“无知!无知就要犯错误,就要犯罪。你不知道我到延安后就没动过窝?你拿郭沫若的《洪波曲》来看看!”当时我确实借来了郭沫若的《洪波曲》看,上面讲,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文艺界的一部分人去了武汉、重庆,一部分人去了延安。江青就是属于去延安的,但上面并没有讲到她的名字。

虽然受到严厉斥责,但我心中无愧,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仍然照常工作,可江青对我的态度变了,一个星期不按铃叫我,也不叫我送文件、发文件。这期间,恰好和我一起给江青做秘书的杨银禄回老家奔丧了。1968年1月8日晚,杨银禄奔丧回来,第二天上午我即领着杨去见江青(杨来了三个多月还未单独见过江青)。江青没好气地大声说:“他回来了,你还上来千什么?你马上把文件清点给杨银禄同志。”我只得悻悻地离开了江青办公室。

这一天,我向杨银禄移交了江青的所有文件。晚上八九点钟,陈伯达、汪东兴找我谈话。陈伯达说:“你是搞文字工作的,还是回办事组工作吧。”汪东兴说:“不忙,要例行一下手续,这是工作人员离开首长身边时的规矩。”汪东兴让我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把我送到钓鱼台警卫连连部。

……

P48

序言

我的秘书观

在我的职业经历中,秘书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在县、地区和自治区秘书部门干过,当过秘书、管过秘书、用过秘书,我长期关注秘书学科建设和秘书事业发展,至今近30年。

观察、参与一项工作这么长时间,有没有些个人看法呢?我想,那是自然有的。简要回顾起来,我对秘书工作和秘书学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

1.秘书工作的生命是质量。多高层的秘书部门,多资深的秘书人员都有过走麦城的经历,而且问题往往都出在细节上。这些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很流行、很在理、很深刻。对决策而言,细节是决定不了成败的。可这句话对某些工作却十分重要,比如秘书工作。我认为,决定秘书工作成功与否,不在干事多少,不在花了多少时间,而在干出活的质量。质量高,“参谋助手”的作用才大。当然,质量是有标准的,秘书工作有什么标准?能定出标准吗?这正是秘书学讨论得较少的内容,也是秘书工作需要加强的地方。

2.秘书工作既无大事也无小事。这么说,秘书工作岂不是无事或者全部都是“不上不下”“不大不小”的“中事”?固然不是此意。我认为,秘书几乎不能参与“大事”,甚至在~定程度上要远离“大事”,即便有条件参与其中,也要悠着点。所以,从根本意义上讲,秘书不是干大事的岗位和角色。既然如此,又怎么说秘书工作无小事呢?我认为,秘书工作不是单个人的事务,不是个性化的活动,每一个文每一件事每一个会都会涉及许多人许多事,有些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将起到历史性作用,因而绝不是“小事”,绝不可小看,绝对要小心翼翼。许许多多历史性的大事,往往就是秘书部门经手的一些小事集合一体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讲,秘书工作每天都在书写历史。这样有意义的事,又岂可以“小事”视之?

3.秘书要潜规则与铁规则并重。秘书工作是一项很讲规矩的工作,程序性强、层次性强、指令性强,不懂得其中的铁规则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会淘汰出局。因而熟知其中的“套套”很重要。但秘书工作又是随领导同志的性格、要求及工作特点不同而变化的,死抠条文,抱着几条老规矩干,必然不合时宜,甚至帮倒忙。因而,对领导个性化的要求,对工作特殊性的掌握,都要“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服务和服从领导工作。同理,服务同级,服务基层与群众,又岂能简单化、同一化?

4.当秘书是为了不当秘书。中国的党政秘书机关,鲜见没有一官半职的秘书退休。即便没有“外放”领导职务,在内也是逐级在成长着。不必讳言的事实是,当秘书就是为了不当秘书,很多人看到秘书岗位学到的东西多,成长的机会多,因而“想方设法”当秘书。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有过秘书经历的人数比例很大。在一些行业和地方,甚至存在着“秘书帮”,有一股潜在的“秘书力量”,秘书群体的作用不可小看。这既是一种好的现象,也要注重加以引导,避免走向反面。

5.写作能力是秘书成长的隐形翅膀。秘书工作千差万别,“十八般兵器”都需要,擅长各种工作的人都需要,秘书的能力要求最广,但秘书的写作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离开了文字写作的秘书工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秘书工作了。其实,写作能力是所有公务员都必须具有的,只不过秘书的要求应该更高一点。实践也证明,具有较高写作能力的人,学习力、思考力、决策力就强一些,工作效果往往也较好。在秘书部门,如果写作能力不强,进步的机会就小。练就自身写作的本领,自然就增加了提升的砝码。

6.公文历史五分期说。公文发展源远流长,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体现在公文写作中最为明显,文种、用语、格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不同。对公文发展史进行分期是必要的。目前的公文著作大约有四、五、六、七四种分法,断语和时序有所不同。我将3000年的公文历史分为萌芽期、成型期、稳定期、变革期和发展期。我的五分期说与其他五分期说在时段、定性和内涵上都有不同,与其他几种分期说区别更大。

7.主题先行与赶任务。秘书部门的“急就章”很多,可以说是“天天流水账,时时短平快”。很多事情,到了紧急关头领导才有指示,秘书部门却要迅速落实,文怕手中留,传达不过夜。写文件更是如此。没有调研时间,没有讨论余地,也没有明确要求,只给任务,只讲时间。题是领导给,文要秘书做,秘书部门的同志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按照领导要求,加班加点地赶,目的就是确保领导在规定的时间用得上。为什么有“当秘书的不是人,当好了秘书的更不是人”的说法?道理也许就在这里。

8.“文难懂”是新时期机关工作的新难题。文风问题自古即有,文风问题已经演化成党风问题、工作作风问题,甚至愈演愈烈。文风问题,其根源在领导,但往往集中表现在秘书部门。可以说,“文难懂”是新时期秘书部门制造出的“疑难杂症”。如何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文难懂”始终是服务群众、提高效率要解决好的世纪难题。每一个秘书工作者都应为挑战“文难懂”努力奋斗。

以上概括,仅作本书的一个介绍和导引,是为序。

王西冀

2n12年12月3日

后记

你找到感觉了吗?

感觉之于人的重要性,我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益觉其甚的。我曾经有过对功名的追求、对利益的博取、对生活的奢望、对情爱的执著。回首人生,才真正知晓,感觉最珍贵、最难得、最令人向往和回味。

人生没有感觉是怎样的一种时间消磨?人与人之间没有感觉是一种何等的无聊与无奈?无法想象,也不必去想象。

当今时代,我们缺的是物质享用吗?缺的是生活享受吗?缺的是文化享乐吗?我看都不是,而缺的恰恰是刹那间掠过心际、令人难以忘怀的——感觉!

这本书能给你做好秘书工作的答案吗?老实说,我并没有这个自信。甚至我觉得,秘书工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读完一本书,能够让你掩卷而思,这已经是答案了。遗憾的是,很多很多书,读完之后,让人一点感觉也找不到。

我这本书,你读中能画些杠杠,读后能有所意会,也就是说能心生同感甚或能引发感叹,则我心足矣。

这本书本身也是感觉的产物。现如今,出书很难,出书极易,就看你怎样出。如果是自主出书,差不多人人可为,可要出版社自愿出书,真还是比登山要难。我发表文章的原则是不费“一枪一弹”,出秘书学这两本书也决心如此,不是我吝啬,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要的就是一种感觉,即书不是花钱出的!这就难了,得找到识货的人,找到愿意冒点市场风险的人。

在为书找“婆家”时,我很有幸地碰到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聂震宁先生。他关怀老区人民,关心老区教育,给田东县职业技术学校捐赠价值50万元的图书建立图书馆。这种善举对于一个工作生活在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是顿生钦佩之感的。果然,和他一接触,感觉上来了。这位大作家兼大出版家和大领导热心地把我介绍给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肖启明社长。和这位曾经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牛耳的博士社长的北京小聚,相谈甚欢。还有一点小小感觉是,《秘书工作方法论》原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的,这次修订后给的出版社,字数一样,“财政经济”与“民主法制”都全了,这就是所谓的机缘巧合吧,书的出版就这样定下来了。肖社长除亲自督阵之外,很慎重地把书托交给了赵卜慧女士、石松先生,从他们对书极其负责的态度中,我的感觉是越来越好了。

说起来,就连这本书的写作也是感觉的产物。这里面的文章没有一篇是为了成书而写,都是有感而发,慢慢地积累下来,感觉可以成书了,才开始做整理工作。正因如此,有许多资料找不到了,比如参考过什么名著大作,在什么时间写的,当时是谁帮助找资料的,等等,难以查证。为此,同事们花费的时间精力很是不少。其中,陆最将、李俊、黄文俊、粟燕、黄秋婵等同事做得更多一些,我的感觉是,为了这本书、他们总在不断地加班、加班……

没有这些师长、同事、朋友的支持努力,书是出不起的,也是出不来的。我永远感恩给予我事业情、同事情、兄弟情的同志们。

我的阅读率性而为,我的写作不很“学术”,书中所取来源广泛,书中精华采自四方,这本书不过就是我的读书笔记、学习体会和思考留痕而已。我永远感激给我知识智慧的名著大作、给我学理营养的名家先贤。

王西冀

2012年2月1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秘书到领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西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02272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1.4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