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山东省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组织编写的《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和大家见面了。

这本《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作者中共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讲述了潍坊历代廉政人物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为充分发掘潍坊本土人士和曾在潍坊执政过的历史人物固有的人性光辉,《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精选了从远古到清朝末年潍坊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廉政故事百余篇、20余万字,将潍坊古代几千年中诸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明君贤相等各个层面中较为著名的人物故事褴褛筚路、撷英荟萃,力求史料准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将思想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以充分展示古代官员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精忠报国,忠正守职、敢为敢当,严格执法、不媚恶俗,疾恶如仇、心系百姓等可贵的官品与人品。

这本《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作者中共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讲述了潍坊历代廉政人物的故事。

目录

大舜帝:泽被天下

晏婴:三朝卿相

公孙弘:布衣儒相

东方朔:汉室“怪杰”

师丹:廉正守道

郑崇:“臣心如水”

杨震:廉正拒贿

孔融:德政北海

徐干:建安巨儒

滕抚:负重灭贼

邴原:品性高洁

王修:忠直廉能

诸葛亮:鞠躬尽瘁

管宁:割席断交

是仪:谦恭重节

王猛:功盖诸葛

刘善明:忠诚夙亮

刘怀慰:忠孝清廉

任昉:纤尘不染

贾思勰:农学巨匠

唐瑾:满门忠吏

张允济:廉能精干

燕肃:清廉博学

王曾:“三元”宰相

范仲淹:“先忧后乐”

赵扦:铁面御史

吴奎:正直清廉

苏东坡:为政恤民

侯蒙:理案廉吏

綦崇礼:忠诚国事

李清照:一代词圣

辛次膺:立朝敢言

于钦:《齐乘》流芳

刘基:光明磊落

黄福:造福交趾

王进:“埋羹太守”

刘翊:柱国忠臣

赵鉴:体恤民情

陈文伟:文武双全

冯裕:“廉平抗直”

胡宗宪:雄才大略

冯惟讷:廉能爱民

丘橇:清操峻节

刘应节:文武兼济

辛应乾:洁己奉公

石茂华:文治武功

魏勋:清正自持

迟凤翔:廉洁正直

李迁梧:克己爱民

马文炜:刚正不阿

冯子履:果敢廉能

常裕:执法如山

钟羽正:四朝元老

高桂:贬责考弊

许舜民:为民除害

王佐才:清通刚正

徐从谨:不为钱虏

颜思忠:为政廉慈

张文炫:不欺暗室

赵秉忠:“干冒宸严

李际明:耿直守职

房可壮:清鲠御史

汪乔年:布衣知府

张尔忠:吏治有方

陈调元:歼寇安民

刘进明:秉公执法

陈所问:施政惠民

刘必显:身正子贤

魏瑁:力疏革弊

周亮工:誓死卫城

王尚木:勇于担当

仇维祯:为官清直

朱鸿谟:清廉一生

单若鲁:人咸钦服

李士桢:有守有为

王士祯:励精图治

李华之:爱民如子

昆仲俩:泥淖清水

刘伟:以民为本

张志栋:勤政清廉

王度昭:万民爱戴

刘正远:直朴端方

单畴书:疏劾上司

王绍先:清廉自守

阎愉:清廉爱民

姜焯:德政有声

李璇:坚辞接风

阎廷估:为政怜民

郑板桥:德政声高

刘统勋:神敏刚劲

李文驹:雨中督粜

阎循琦:清勤干能

刘墉:浓墨宰相

高守训:德高望重

李紫绶:秋水无尘

韩梦周:造福于民

李文藻:为官清廉

魏来田:泽被百姓

魏塾:为民请命

李铎:学博文雅

阎学淳:爱民清廉

刘鸿翱:治台有功

陈凤翰:政绩斐然

王贯山:赔本知县

滕子玉:清明廉洁

郭熊飞:平乱安民

郭梦龄:历仕声高

曹锡田:琴舫秋水

刘廷綮:惩恶驱邪

马秀儒:置首民生

张兆栋:高风亮节

张昭潜:史学遗风

孙葆田:敦本务实

丁善宝:造十笏园

曹鸿勋:为民施政

孙文:阻路抗德

刘瀛海:“破产兴学”

胡师孝:与民亲和

郭恩敷:兴办县中

王寿彭:始创山大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字季,西汉时蒈川国(今山东寿光南)薛县人。公孙弘布衣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他倡导儒学,精通《公羊春秋传》,是我国西汉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他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理念,已成为历史长卷中最醒目的一章,永垂后世。

公孙弘家境贫寒,年轻时曾经做过薛县的监狱官吏,但不久就因为犯了错误而被罢官。为了侍养老母,他不得不在海边放猪谋生。直到40多岁时,他才开始专心学习《公羊春秋传》以及各家解释该说的著作,很快成为著名学者,深受乡人推崇,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下诏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60岁,被征召人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归来后陈述的情况不合帝意,汉武帝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上书称病,被罢官归家。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亲自出题,征求治国良策。在策问中,公孙弘以儒家思想为本,讲“君权神授”,要求君主顺从“天德”以治天下,主张“遇民以信”,强调“民信”贵于赏罚,提出“治民之本”的八条原则,汉武帝非常欣赏公孙弘的思想,就选拔为第一,再次立为博士。

公孙弘又上疏直指当时吏治存在的问题,并以周公治周一事为例来说明,口气相当大,汉武帝批阅奏疏后诘问之。公孙弘回答说:“用一年的时间使国家发生巨变,我还私下里认为这已经很晚了。”汉武帝听后非常惊异,决定慢慢考验他的才能。

复出后,因为直谏而接二连三地碰钉子,公孙弘开始认真地琢磨为人和为官之道,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一些调整。在朝廷议事,他常提出要点、陈明情况,供皇帝自己取舍,从不固执己见和违逆圣意,汉武帝非常喜欢他这种驯良守礼之德,他也逐渐给汉武帝留下了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的良好形象,受到皇帝的器重,地位也日益显贵起来。公孙弘只经过一年就升至左内史,成为主持京师政务的重要官员之一。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贵为三公后,公孙弘遇事更加小心,不争权,不辩解,言行迎合汉武帝的心思,最终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替代薛泽,拜为丞相。

拜相之后,公孙弘不仅提出了可行的治国指导思想,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西汉全盛时期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儒者大臣,他为汉初的儒学中兴、儒术独尊做出了重要贡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式成为官方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在其落实过程中,公孙弘以丞相之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以儒学干政,将理论和政治实践圆满结合,在儒术独尊的保障、落实与发展上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公孙弘因治《公羊春秋传》,以一介儒生平步青云荣登相位并封侯,本身就成为“以儒术取贵”的典型,无疑弘扬了重儒之风,从而强烈地刺激了天下学子欣然儒学的热情。其次,公孙弘进入仕途以后,时刻以发展儒学为己任,采用多种措施解决儒学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奏请兴学、重置博士弟子和任儒生为官,将学术与功名利禄相挂钩,从政治和教育两个领域推动了儒学独尊政策的落实。再次,公孙弘十分注意平息儒学内部的派别斗争,避免了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公孙弘贵为三公后,生活仍比较俭朴,盖布被,每餐只吃一种肉菜和只去皮壳的米饭。这种异常的节俭,使不少人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就曾向汉武帝告发公孙弘的虚伪欺诈。当汉武帝以此事诘问公孙弘时,他坦诚地说道:“的确有这事。在九卿中汲黯与我最为要好,今日他所揭发的正中我的弊病。以三公的显赫地位和高贵身份而使用布被确实是在虚伪欺诈以沽名钓誉。况且我听说管仲为相辅佐齐国,有三处豪宅,奢侈可与国君相比,而齐桓公靠他称霸,这是对上越于国君;晏婴为相辅佐齐景公,一餐不吃两种肉,侍妾不穿丝织的衣服,齐国也治理得很好,这是向下比于平民。现在我官居御史大夫,用布被,使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都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确如汲黯所说。再说,如果没有汲黯,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公孙弘的回答机智而得体,汉武帝十分满意,并认为公孙弘十分谦让,确是贤能,许多大事愿采纳他的建议。

升任丞相后,公孙弘生活更加节俭清廉,顿顿粗米糙饭,而且俸禄多用于接待朋友、宾客,家中无多余财物。在奢侈浮靡之风日益盛行的汉武帝时代,公孙弘虽贵为丞相,却始终不为世风所移,自奉节俭,轻财重义,成为当时人们的表率。汉武帝曾特意下诏表彰了公孙弘节俭的美德。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曾在自序中称赞道:“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

作为一介布衣,公孙弘在耄耋之年从博士到左内史、御史大夫,直至拜相封侯,他都躬行节俭,清廉戒奢。西汉末年平帝特意下诏表彰了公孙弘节俭的美德:“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俸禄以给故人宾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即使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节俭仍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布衣儒相公孙弘所起的表率作用至今也应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借鉴。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公孙弘以八十高龄卒于相位。卒后,青铜铸棺,葬于麓台(今潍城区浮烟山),至今墓址尚存。P6-8

序言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山东省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组织编写的《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和大家见面了。本书的问世,正逢其时,正顺其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喜可贺。

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编写此书,目的就是运用文化的力量,让读者在与历史人物事件的接触中回味思考,把握廉政文化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鉴古而知今,读史以明志。千百年来,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清官廉吏,留下了许多廉政故事。这些故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春风化雨般影响乃至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形态。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早在7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定居,可谓人文荟萃、英杰辈出,名臣干吏、枚不胜举。“三皇五帝”中的大舜、齐国政治家晏婴、三国时期诸葛亮、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生于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又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莫言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其人其事,有的名存青史,有的镌于丰碑,有的传颂坊间。

为充分发掘潍坊本土人士和曾在潍坊执政过的历史人物固有的人性光辉,本书从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精选了从远古到清朝末年潍坊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廉政故事百余篇、20余万字,将潍坊古代几千年中诸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明君贤相等各个层面中较为著名的人物故事褴褛筚路、撷英荟萃,力求史料准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将思想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以充分展示古代官员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精忠报国,忠正守职、敢为敢当,严格执法、不媚恶俗,疾恶如仇、心系百姓等可贵的官品与人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官吏及其故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些廉政故事,感受前人浩然正气、崇高节操、高洁品性和赤子情怀的同时,应采取历史的观点和扬弃的态度,汲其精华,弃其糟粕,以触动我们灵魂深处,启人思考、涵养品性、修炼德行,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

清风拂面扬正气,鞭挞腐恶剑出鞘。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抓好思想理论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党旗添彩增色,为国家履职尽责,为人民再立新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使命、发挥职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再创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四个潍坊”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邹庆忠

二○一三年一月

后记

潍坊是齐鲁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曾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通过征集挖掘、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做到古为今用,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建设现代廉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要求,推动我市廉政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编辑出版了《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一书。

在该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中共潍坊市纪委派驻纪检二组各驻在部门的积极配合,《潍坊日报》社、《潍坊广播电视报》社及潍坊市图书馆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不少资料收集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受人力、时间、资料、水平所限,书中疏漏错讹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政千秋--潍坊历代廉政人物撷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共潍坊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69654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