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汶川地震168小时
内容
编辑推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不要忘却啊,不要忘却!

作者张良三年追踪采访,17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重现震后七天七夜真实的场景:悲壮的拯救与无尽的爱。

翻开《汶川地震168小时》,随着灾难汹涌而出的,不只是灾难,更有人性光辉的迸发。5周年纪念巨著。

内容推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村民董毅海在摇摇晃晃中眼见着一块近两层楼高的巨石从山上滚落,冲向自家小院,顷刻间,四间房屋连“渣渣都没有了”。

10分钟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第一条震情短信被送到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人田义祥大校手中,国家救援系统当即启动。但在这条信息中,震中地点被表述为汶川县,而真正的震中,映秀镇却未被提及。

24小时后,由22名军人组成的第一支先遣队途经映秀。他们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小镇只剩下大片倒塌的房屋,伤员、尸体就散落在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墟里,幸存者疯狂地徒手抢救……先遣队当即决定违抗军令,就地展开救援。

抢夺很快出现。镇里最大的超市“富贵荣华”首当其冲。先是有人进店“拿”烟,更有甚者拿着铁棍想撬开铺面的卷帘门,老板张秀云的狠劲上来了,她站在门口,大声吼道:“你抢了,我和你拼命!”

《汶川地震168小时》作者张良亲赴灾区,耗时三年,采访170多位亲历者,采集数百小时录音,整理出80多位当事人的口述资料,还原了200多人的震后七日。

翻开《汶川地震168小时》,见证生命的坚韧以及在灾难中迸发的人性,反思一场不应淡忘的灾难。

目录

第一章 2008.5.12.生与死,取决于你所站的位置

地震了!

映秀,为什么是映秀?

地震前,映秀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映秀

一个巨大的隐患被埋下,很快发芽、生长

地震乱象

教学楼:映秀最悲惨的一页

灾难预埋在那些不合格的建筑里

听天由命?什么是天?什么是命?

第二章 震后24小时,灾难面前的人性本能

活着就好!

此起彼伏的呼救让一些人的勇气被唤醒

可怕的抢夺

震后第一夜

平凡的勇士——灾民自救

第三章 到底哪里才是震中?

映秀,不再是孤城

震中真相

温家宝说:“把我空投进去!”

奔向四川,交通成了大问题

第四章 震后48小时,水陆空三路“抢滩”映秀

各系统小分队探路震中

震后二十三小时,水路打通

陆路受阻,空中运输杯水车薪

冲锋舟“争夺战”

第五章 医疗救护队突进震中,担起废墟上的生命接力

千名救援人员徒步穿越“死亡之路”

首支医疗救护队进入映秀

伤员转运——废墟上的生命接力

第六章 震后72小时:救援的每一步推进都是以生命为代价

“活的!活的!”

亲眼目睹的死亡让人内心疲惫

深度挖掘

最后的冲刺

第七章 震后168小时,一些人可能还活着,但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了

救援大隐患爆发——救援者陷入生存困境

生活,还要继续

帐篷ICU里的守护

母亲的呼唤

时间已和死神结盟,这是最后一注

地震168小时,废墟下的最后一个幸存者

试读章节

在混乱的场面中,赤着脚的余会清不受干扰,全神贯注地拯救他的儿子余明高。

他最初按照自己知道的教室位置在废墟正面挖,挖了两个小时进展不大,于是转到废墟后面喊名字。他的喊叫很快得到了余明高的回应,老师们也过来告诉他,昨晚就知道里面还有活的,但弄不出来。余会清爬进去,看到了一双凉鞋,那是一个已死去的小孩。他将这具尸体掏出来,但在里面还有一个遇难者,他不得不再次清理。知道父亲来了,余明高用一只手慢慢搬开身边的碎砖,掏出了一个小洞。和他的腿缠在一起的周玉烨说:“你出去了,我会怕。”又说:“我脚痛。”她不唱歌了,拉住余明高开始哭泣,害怕他离开。

借助多个千斤顶,余会清终于打开了通道。余明高看到了父亲,高兴地说:“爸爸来救我了!”周玉烨说:“叔叔,我也要出去。”余会清安慰她:“你们两个我都救出去。”他也看到了张米亚,这个英雄教师仍然呈双手张开的保护姿势,而头部已惨不忍睹,这个景象让余会清十分难受。他想把张米亚弄出来,但被砸烂的身体实在无法搬运。张米亚僵硬的身体挡住了孩子的出口,有人提议锯掉手臂,这招来了余会清的坚决反对。他边哭边慢慢松动张米亚的手臂,将两名孩子挪了出来。

六(2)班的马冯艳也终于离开了她不喜欢的、现已成为废墟的教学楼。她静静躺在操场上,母亲冯明玉认出了她给女儿买的运动鞋,走过去揭开了盖在尸体上的布。她将丈夫马道奎从废墟叫下来,他还以为女儿已经被救出来,高兴地走了过去。

马冯艳的美术老师连蓉和她护着的两名学生仍然被一块楼板压着,那个时候,她很可能还活着。而在不远处的交警队大楼废墟里,她的母亲杨云芳也被发现了。

天亮后,杨云兰和杨云芬都催促自己的丈夫抓紧寻找杨云芳一家。杨云兰7岁的外孙女从小学一楼逃生后一直精神紧张,她被要求待在球场坝。张学伦和连襟到交警队大楼呼喊,从房子角落的一个大洞里传出了杨云芳的声音。大楼已从五层塌为三层,杨云芳被压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她躺着,头朝外,上半身可以自由活动,下半身被埋在废墟深处,一根大梁砸在她右大腿上。外面的人站在离地面约一米高的洞口就能看到她。她告诉张学伦,外孙女都文欣没事,地震后就递给交警队的看门人了。她接着问:“你看到连富林了吗?”

“没有看见。”

“连蓉呢?”

“也没有看见。”

张学伦顾不得杨云芳情绪的变化,他绕着楼房喊连富林,没有任何回应。

按照看门人提供的信息,他们从护士那里接回了都文欣。她是杨云芳的心肝宝贝,平时吃得十分讲究,每天午饭杨云芳都要单独为她做鱼丸和肉丸。见不到熟悉的外婆(她把杨云芳叫奶奶)和食物,她吃了一点饼干就不肯再吃,想要喝惯的牛奶。杨云芬背着她,说:“我们到街上去看有没有牛奶,买了给奶奶也拿过去。”

三姐妹聚在了一起,虽然中间隔着一道墙,但能互相看见,能说说话。她们的母亲生育了十几个孩子,最后存活八个,而在映秀的就是这三姐妹。杨云芳已经不问连富林了,但她又一次问起连蓉,杨云兰告诉她:“她在学校里救学生,那边很忙,老师都不敢走开。”杨云芳听后没有说话。

张学伦开始四处找人营救杨云芳。他遇到了四个石匠,他拦住他们,希望他们能施加援手,说:“你们要多少钱都行。”石匠们说,什么钱啊,我们尽量救。这个好消息让杨云芳变得乐观,她交代张学伦:“你们不要给钱,出来的时候我给。”

石匠们只有随身的小工具,张学伦找来钢钎、锤子和铁锹。他们从侧面凿开墙壁,从底下打穿一层楼板,看到了挡住杨云芳的床。张学伦又找来长长的铁管,石匠们一起用力撬,这张床渐渐破碎,他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杨云芳的处境:一根厚重的大梁压着她,在她身下也有一根大梁,她的右腿被这两根大梁像钳子一样夹住了。对这个巨大的东西石匠们无能为力,这需要吊车。张学伦向他们表示感谢,给了一些食物,他们就离开了。这是此后两天,张学伦找来的八批救援人员中的第一批。

杨云芳离开废墟的愿望十分强烈,她对杨云芬说:“叫张学伦找条绳子来,把我腋窝拴好,让他用车拖一下。”这个孤注一掷的请求让杨云芬一下哭了。张学伦不敢尝试。

绝望就像绳索,人们越挣扎,捆得也就越紧。P68-7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汶川地震168小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682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2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