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编著的《玉泉书屋审美沉思录》分为“经典文本个案分析”“中国古典诗学建构”“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三编,从具体分析到理论总结,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揭示了一条传统的研究道路,而非随着西方文艺研究的大潮迷失方向。
图书 | 玉泉书屋审美沉思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绍振编著的《玉泉书屋审美沉思录》分为“经典文本个案分析”“中国古典诗学建构”“建构中国式的文学文本解读学”三编,从具体分析到理论总结,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揭示了一条传统的研究道路,而非随着西方文艺研究的大潮迷失方向。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经典文本个案分析 中国的圆月与西欧和阿拉伯世界的新月 八种经典月亮 岳阳楼上:五种经典文品 【附】欧阳修《醉翁亭记》:与民同乐 仿作胜于原作:崔颢《黄鹤楼》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字眼和诗眼 红杏枝头之“闹”和法国象征派 人物形象在不同文学形式中分化:史家、自述、小说家笔下的 诸葛亮风貌_ 【附】华歆《止战疏》 悲喜剧:不同的结构隐含不同的主题 小说对话:心口“错位” 【附】三毛《哭泣的骆驼》中蹩脚的对话 第二编 中国古典诗学建构 聚讼诗话词话和中国诗学建构 抒情:中国古典诗论中的“痴”和西方诗论中的“狂” 意境的含蓄与直接抒情的矛盾 情景:“写虚”高于“写实” 反常合道为奇趣 情趣和理趣 论绝句的结构——兼论意境的纵深结构 我国古典诗歌的双言结构和三言结构 第三编 建构中国学派的文学文本解读学 文学理论的危机与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呼唤 定义:出发点还是过程? 形象的三维结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立体建构 中国式的叙事文学文本解读学:打出常规和感知错位 比较:不同形式的不同规范 规范形式之共用性和风格之唯一性的矛盾:以流派为中介 以作者的身份和作品对话 具体分析和可操作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玉泉书屋审美沉思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绍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1479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9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09 |
宽 | 14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