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内容
编辑推荐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堪称胡杨系列灵修文本的“升级版”,话题“家常”,着墨随意,却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胡杨轻步跨越数千年时空,独自走进一条诗意小径,精灵般无限接近老子,与之“谈情说爱”,悠悠心会,却不为幽思怀旧,亦无关乎风花雪月,而只是一同探讨现实红尘中的诸多误区和智慧。人生即“易经”,不过“加减”而已,其间加什么,减什么,却大有学问。

内容推荐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是作者胡杨耗时3年著作而成,从婚姻、亲子等多个角度诠释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对现代人的启示。书中案例生动,既有名人名言,又有心理学分析,更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不说教、不卖弄、不复杂、不居高临下,只以自己的诚挚与能量触及我们的忧患。通过对老子另类却准确、深邃的解读,给我们提供了结识老子最简单、最感性、最快乐的方式,甚至能撩开历史赋予他的神秘面纱,与他平起平坐,交谈,彼此懂得。

目录

第一部分 与老子谈人生——人生是一本“易经”

“道”是护身符

 奇异梦境:“道”是护身符

 回家的感觉,真好

 道可道,非常道

 小兔子为什么哭泣

 不确定,很美

 真不幸,你看到的是删节版

 真相超市:三种品牌任你选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凯蒂遇上老子

 人生十字架,那是传说

 质疑:终结痛苦的钥匙

 当凯蒂遇上老子

 “有为”doing“无为”being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老子:最美不过“水样”人生

 凯蒂:时刻活在自己的菩提树下

人生是一本“易经”

 向外走,向内行

 道德:你内心的导航仪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生不过“加减”二字

 青年关涉高度中年关涉深度

 死亡: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大道至简:人生是一本“易经”

第二部分 与老子谈情说爱——婚姻里的中庸之道

婚姻幸福是自性圆满

 婚姻不是“一站式幸福”

 不要“嫁人”,试着“结婚”

 欲取固予爱的秘密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真爱之旅:“脱荷”的过程

两性差异与爱情动力

 两性差异:上帝的美意

 婚姻就是照镜子

 灵魂伴侣:善意的谎言

 不要完美,设法全然

 老子的叮咛:注意那“看不见的战线”

家庭里的阴阳际会

 婚姻“得一”富比天下

 两性的“战争与和平”

 万物负阴而抱阳

 家庭里的阴阳际会

 家庭和谐之“一动分阴阳”

 有一种成功叫家庭和睦

婚姻里的中庸之道

 婚后,你是天使还是战士

 大多数婚姻是“二手货”

 清除“婚姻木马病毒”

 爱情、婚姻与道德

 中庸:“活”的行为艺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做婚姻里的中间派

第三部分 跟着老子做父母——道法自然育人

孩子是种子还是海绵

 儿行千里母“放心”

 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孩子是种子还是海绵

 早教、早熟以及早衰

 会玩的孩子“有未来”

 谁败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教育大跃进PK道法自然

我们是家长还是孩奴

 如此重视教育为哪般

 家长还是孩奴

 “为了孩子”与“无法成人”

 知美即恶:教育,病了!

 教育“孽债”谁来埋单

最优家长:忘记自己是家长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知识与智慧

 家庭教育“声声慢”

 快养聪慢养慧

 改变孩子VS修正自己

 四等家长排排座

父母该向孩子学什么

 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

 父母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活着的标准是自己

 做银行经理还是给河马刷牙

 快乐教育VS成功教育

 关于《灰姑娘》的“万维课”

 相约老子:踏上钻石途径

第四部分 跟着老子做女人——做“海量内存”女人

女人,你的名字叫“静定慧”

 今天你“忐忑”了吗

 “在一起”的品质

 平静:心灵成长的目标

 “垂帘听政”:无事此静坐

 见素抱朴:让美好占领

 幸福:内在的生态平衡

 请在“钱”上悟道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静定慧:老子有“三宝”

以自我滋养的方式活着

 每个女人都是“塔莎奶奶”

 培根:“你”拥有最大的优先权

 事业:另一种亲密关系需要承诺

 人生的秩序与节奏

做“海量内存”女人

 知雄守雌:世上无“小人”

 柔弱处上:矫枉过正“女强人”

 “太没个性”VS“不想受苦”

 善摄生者:“嵌入式”人生

 天涯不过你我胸怀

 开悟:治愈你的失忆症

试读章节

看过一篇小文,题目是《真不幸,你看到的是删节版》。

文章说的是,作者和初恋女友一起看电影,期间女友去了趟厕所,回来后很是惊愕:怎么那个老实厚道的男主人公会遭人殴打报复呢?

他告诉女友,那是因为她错过了一些情节——这个男人夺人妻并致使其怀孕……

由此他感慨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产生这样的误判,这通常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不仅如此,我们经常是在人物、事件刚刚“出场”的时候,就“判刑”了。很多时候,我们通常只看了一些“片花”就匆匆忙忙对电影下结论。

这让我想起某天一个女孩问我:喜欢曾轶可的男生是怎样的男生?

原来女孩被一个男生追求,而这个男生喜欢拥有绵羊嗓音的“快乐女生”曾轶可。女孩不喜欢曾轶可,认为曾轶可幼稚、不成熟。

在女孩那里,曾轶可被挂上幼稚、不成熟的标签,而男生喜欢曾轶可,由此推断他幼稚、不成熟。所以女孩拒绝了男孩的追求。

这样的逻辑推理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么,男孩真的幼稚、不成熟吗?还是女孩的固执己见让她失去了进一步了解他人、发展爱情的机会?

任何事物一旦被我们挂上标签,就会产生联想,然后就会有一连串的情绪反应和认同。我们眼里看到的事物、遇上的人之所以充满了老旧的感觉,那都是因为我们是带着各种各样的“有色眼镜”在看事物、接触他人,这样一来就无法看到事物的真相,了解一个真人。因为真相、真人被我们头脑里的概念、逻辑和判断“屏蔽”了。

的确,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删节版的电影”,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推理版的电影”,甚至“想象版的电影”。

“多数人不具备看完整版的能力,我们无法看到过去,无法看到未来,即使现在,我们也无法看到全部,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所以老子教导我们要“复归于婴儿”。在老子眼里,婴儿是最接近“道”的。

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拿婴儿喻道,而“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10章》)”意思是:我们能不能身心协调,永远与大道不分离?我们能不能像婴儿那样专心致志、活在当下?

为什么老子要我们“复归于婴儿”?因为婴儿没有那么多的概念、判断、推理,也没有分别心。

记得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中说过:“有些真理只有孩子能看到,成年人和非哲学家被现实生活的琐碎所囿,不得不操心‘严肃的事情’,于是为了一些看上去更重要的问题抛弃了洞察力。”

的确,我们一直追求、推崇知识与经验,却忽略了它们的局限性。所以,有时一个人接受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越是难以看到事物的真相。因为他有太多的分别心、是非判断,以至于太自以为是了。

“复归婴儿”就是提醒我们:要放空自己,去除那些自以为是的成见,这样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以说,老子以及他的《道德经》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看“完整版的电影”,从而与事物的真相拥抱。

当然,我们很难做到像老子那样,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认识到: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删节版的电影”,从而警惕沉迷于“想象版的电影”。

“删节版的电影”,通常在我们还没有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就匆忙下结论的时候上演;“想象版的电影”,通常在我们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的时候上演。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深感焦虑、恐惧的时刻,是不是“活在”未来或者是过去了?P14-16

序言

找到你内在的明月

——一封写给老子的情书

大约在不惑之年,我开始阅读老子。

读老子的感觉,如沐清风,明月朗照。就仿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适时地服用了一粒定心丸。而写这本书的过程,可以用“热恋”一词来形容。那感觉就像一条奔腾的小溪,翻越崇山峻岭,终于融入大海(大道)的怀抱。

这本书可以看作我写给老子的一封情书。所以,请不要用学术的眼光去审视它,而是用心去体会,我那绵绵的爱意。

嫁给佛VS爱上老子

自称“用身体写作”的卫慧,写了一本小说,书名叫《我的禅》。一个日本僧人问她为什么取这样的书名,卫慧答:“嫁给佛!”僧人不解,卫慧挥笔写下了“嫁给佛”三个汉字,顺便还写下了英文解释。想不到后来这位僧人将这三个汉字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寺院门前。

看到石碑上“嫁给佛”三个大字的时候,我正“爱上老子”。所以当有人指责卫慧的“嫁给佛”是辱骂了佛,我心里想的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确,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路途。卫慧也未见得不能通过“身体”这座桥梁遇见佛吧?

我没看过《我的禅》,却很喜欢“嫁给佛”这三个字。当然,对于这三个字,不同的人会咀嚼出不同的滋味。正如我“爱上老子”,与老子“谈情说爱”,可能也会被人指点。但那又何妨?

有时我们太注重手指,却忘了——手指指向的月亮。

回到源头。风和日丽

老子的《道德经》由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组成,全文共81章,约五千余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文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将其束之高阁,甚至对老子的教导误读弥深。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道德一直作为一种外在约束而存在,其实它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能量。换句话说,道德一旦被“外化”就变成一种约束,而被“内化”便形成一种生命能量。老子就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将道德内化成为我们内在的生命能量,从而呈现出个人瑰丽的生命内景。

读《道德经》是一个“融汇”的过程:当遇见“道”的汪洋大海,作为一滴水,你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和盘托出,融入那个大循环、大格局。此时你不存在了,但是你又是生命洪流中的一分子。一切都变成随波逐流、顺势而为。这也许就是老子再三强调的“无为”。

如果有因果存在,那么老子是那个把我们从“果”带到“因”面前的人,让我们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防患于未然;

如果我们一直都只有一个立场,即自我的立场,那么老子告诉我们——要站在整体的立场而非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滴水,那么老子教导我们——如何让个人的这一滴水,融入“道”的汪洋大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确,老子是源头。站在源头,看着涓涓细流,我们知道大千世界原来都是发语词。而回到源头,风和日丽。

所以越是深入学习、了解,越是发现,老子所有的教导都可以凝聚成两个字:和谐。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个人与集体、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而这和谐是“由内而外”的,所以整个《道德经》也可谓一部伟大的“和谐之作”。  正如印度哲人奥修所说:老子是最伟大的钥匙。如果你了解他,他就是一把总的钥匙,你可以用它打开所有存在于生命中的锁。

解读老子:是恩宠也是勇气

有人说:人类都患有“远视眼”这一疾病,即对于远处的东西以及未来看得清楚、勇于探索,比如太空、宇宙之类,而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事情了解甚少,兴趣全无。

令我汗颜的是:自己是从印度人奥修那里遇上老子,并爱上老子的。

所以我要感谢很多人,他们对老子的解读犹如琼浆玉液,飞流直下,而我只是举起手中的酒杯,接盛,然后杯满自溢。

首先要感谢奥修,他的《天下大道》《道德经心释》令我爱不释手。虽然奥修本人是一个极具争议色彩的人物,但是我的确通过他的手指,找到了自己内在的明月。

我还要特别感谢王蒙老师,读他的《老子的帮助》就被他澎湃的激情感染,尤其是他的那段话,给了我巨大的勇气!

“自作多情地阅读与解读《老子》,何等的精神享受!伟哉老子!他提供的不是排他的结论,不是计算得数与实验报告,不是定理公式处方,不是几句名言几条教训几项生怕被误解了的规定。《老子》乃是一座精神的殿堂。不仅是殿堂,而且是一个精神的园地,一个智慧的操练场与游乐场。你要在这里练一练吗?”

从那一刻开始,我跃跃欲试了!

而随着这一操练的深入,自我的坚冰不断消融,我终于回到真我的怀抱。

我们与真我失链已久,《道德经》可谓是与真我链接的教科书。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假如他真的是大智,就不会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天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

没错,老子就是带我们走到自己心灵门口的人。《道德经》不是用来做学术研究的,也不是用来“讲”的,更不是用来膜拜的,而是——用来“活”的。

正如“一旦你的心变得清晰,你和生活将会融为一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就好像不是你在做,是生活带着老子为我们指出的那种喜悦和善,通过你活出了它自己”。

冒天下之大不韪,与老子“谈请说爱”,实在是想通过我粗浅的体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老子并不遥远,《道德经》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高深晦涩。距离,通常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老子常说的“圣人”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而是“坐进道里”的人。

大道至简。只要我们走出自我的藩篱,就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圣人”。

解读老子,是恩宠也是勇气!

现在,我把这场精神遨游奉献于此,衷心地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我的手指,找到自己内在的那轮皎洁明月!

书评(媒体评论)

胡杨与老子心有灵犀,活学活用《道德经》,本书与红尘中迷茫的夫妇推心置腹,为他们排忧解难。书中生动的小故事和亲身体验,加之鞭辟入里的分析,为理想婚姻画出了一幅和谐的太极图。一个家就是一方小宇宙,必得以“执中”之大方略,才能修造出致和温暖的胜景。道法自然,“慢养”出快乐幸福的孩子。吁请天下所有欲将家庭当作天堂来经营的人们,读读这本书,它是通往那里的阶梯小径的路标。

——著名作家毕淑敏

在阅读变得相当虚妄的时代,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惊喜与价值或许已超过想象。它不说教、不卖弄、不复杂、不居高临下,只以自己的诚挚与能量触及我们的忧患。通过对老子另类却准确、深邃的解读,给我们提供了结识老子最简单、最感性、最快乐的方式,甚至能撩开历史赋予他的神秘面纱,与他平起平坐,交谈,彼此懂得。当你与老子“谈情说爱”的时候,发掘的却是自己的海量内存!

——著名情感作家,《新女报》副总编吴景娅

本书堪称胡杨系列灵修文本的“升级版”,话题“家常”,着墨随意,却深入浅出,言近旨远。好友胡杨轻步跨越数千年时空,独自走进一条诗意小径,精灵般无限接近老子,与之“谈情说爱”,悠悠心会,却不为幽思怀旧,亦无关乎风花雪月,而只是一同探讨现实红尘中的诸多误区和智慧。人生即“易经”,不过“加减”而已,其间加什么,减什么,却大有学问。我相信,凡是关注灵性成长和家园建设的读者,一定会在书中收获信心、快意、慰藉与妙趣。

——作家、文学评论家黄桂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35362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