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梁由之主编的《梦想与路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法律、军事、外交、伦理、宗教、新闻、出版……等诸多层面,几乎无远弗届,靡所不包。遴选时文质并重,注意展现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务必言之有物,一掴一掌血,兼具文本意义。同时确保局部与整体的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

内容推荐

梁由之主编的《梦想与路径》全书约175万字,得作者近200人,文章256篇。

《梦想与路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法律、军事、外交、伦理、宗教、新闻、出版……等诸多层面,几乎无远弗届,靡所不包。遴选时文质并重,注意展现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务必言之有物,一掴一掌血,兼具文本意义。同时确保局部与整体的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选文时间界限是1911—2011年间,次序按年份先后排列——如是又有了些许编年史的意味。作者身份千差万别,百无禁忌。每位作者入选文章少则一篇,至多五篇,尽量在充分覆盖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因篇幅所限及其他原因,部分文章予以存目。大抵一编入手,百年烟云过眼,精粹在握。

目录

序一(朱正)·i

序二(刘苏里)·iii

1911

黄侃: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1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2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4

梁启超:收回干线铁路问题·7

梁启超:学与术(存目)·16

1912

黄远生:借款内脉之解剖(节选)·17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20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存目)·22

1913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23

严复:说党·29

康有为:孔教会序·37

章太炎:驳建立孔教议·42

1914

严复:《民约》平议·46

杜亚泉:个人之改革·52

王钝根:《礼拜六》出版赘言·56

王国维:《流沙坠简》序·57

1915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63

陈独秀:敬告青年·72

杨度:君宪救国论(存目)·77

1916

邵飘萍:北京特别通信(九)

——呜呼议员之怪状,呜呼民国之前途如何·78

李大钊:宪法与思想自由·80

蔡锷:口授遗嘱·85

1917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86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94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存目)·98

1919

鲁迅:随感录四十八·99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01

叶圣陶:女子人格问题·103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

(附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存目)·108

1920

蔡元培:洪水与猛兽·109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110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存目)·114

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存目)·115

杨铨:托尔斯泰与科学(存目)·116

1921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17

1922

胡先骕:说今日教育之危机·118

周作人:思想界的倾向(附胡适《读仲密君思想界的倾向》)·124

李璜:社会主义与社会·127

丁文江: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

(附张君劢《人生观》, 演讲)(存目)·132

吴稚晖: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存目)·133

1924

释太虚: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134

1925

鲁迅:过客·138

鲁迅:灯下漫笔·143

蔡元培: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148

章士钊:评新文学运动·153

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157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存目)·163

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存目)·164

1926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65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178

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181

王世杰:中国妾制与法律·183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存目)·187

1927

陈布雷:告黄埔同学书·188

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196

1928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198

陶希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206

1929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220

罗隆基:论人权·221

陈独秀:告全党同志书·234

梁实秋:论思想统一·247

王云五:印行《万有文库》缘起·253

1930

张季鸾:对于言论自由之初步认识·255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257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259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存目)·268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存目)·269

1931

张季鸾:《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270

胡适:追悼志摩·274

王造时:由“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

——中西接触以后的政治变化·280

罗隆基:论中国的共产——为共产问题忠告国民党(存目)·296

潘光旦:优生的出路(存目)·297

1932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298

1933

林语堂:论谈言论自由·300

陈序经:教育的中国化和现代化·304

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311

晏阳初:在第一次乡村工作讨论会上的报告·316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320

杨幸之:论中国现代化·324

蒋廷黻:革命与专制·334

汪精卫:自述·338

丁文江:评论共产主义并忠告中国共产党员(存目)·341

李剑农: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存目)·342

1934

丁文江:公共信仰与统一·343

丁文江: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346

丁文江:我的信仰·349

钱端升:民主政治乎?极权国家乎?·352

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纲要·362

张季鸾:归乡记·372

鲁迅:忆韦素园君·378

萨孟武:梁山泊的社会基础·383

陈序经:全盘西化的理由(存目)·390

1935

瞿秋白:多余的话·391

周作人:岳飞与秦桧·411

林语堂:今文八弊·413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节选)·420

卢作孚:和谐运动的具体意见·433

陈之迈:民主与独裁的讨论·438

张佛泉: 民治“气质”之养成·444

王新命:全盘西化的错误(存目)·450

1936

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451

赵一曼:遗书·459

张季鸾: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460

1937

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463

1938

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466

1939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附《国史大纲前言》)·483

1940

雷海宗:历史警觉性的时限·503

陈寅恪:《明季滇黔佛教考》序·506

陈独秀:我的根本意见·508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存目)·512

1942

王实味:野百合花·513

丁玲:“三八节”有感·519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522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526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存目)·531

1943

汤用彤: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532

陈铨:“五四”运动与狂飙运动·536

龙季子:实行工业化的条件·542

1944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549

周作人:甲申怀古·565

聂绀弩:明末遗恨·568

冯友兰:别共殊·569

赵超构:延安一月(存目)·577

1945

《新华日报》社论:新闻自由——民主的基础·578

成舍我: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582

1946

闻一多:八年的回忆与感想·586

郭沫若:论郁达夫·590

萧公权:圣教与异端

——从政治思想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596

储安平: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608

徐铸成:记者节上的讲话·612

1947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614

傅斯年: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623

1948

萧乾:自由主义者的信念——辟妥协骑墙中间路线·628

胡适:自由主义·633

瞿同祖:中国法律之儒家化·638

1948

《人民日报》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652

1950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存目)·655

1951

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存目)·656

1953

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657

1954

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存目)·664

胡风: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存目)·665

1955

殷海光:民主底试金石·666

1956

《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675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679

1957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683

钟叔河:一九五七年的四十八条(附《错就错在要思想》)·698

马寅初:新人口论(存目)·706

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存目)·707

《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存目)·708

1958

张春桥: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存目)·709

柯庆施: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 (存目)·710

1959

胡适:容忍与自由·711

谭其驤:论曹操·715

沈云龙:黄克强与陈英士(存目)·725

1960

殷海光:给雷震先生的一封公开信·726

1962

邓拓:王道和霸道·732

李济: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存目)·735

1965

殷海光:自由的伦理基础·736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存目)·766

1966

《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767

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存目)·770

遇罗克:出身论(存目)·771

1971

林立果、周宇驰、于新野(执笔)、李伟信:571 工程纪要(存目)·772

1973

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存目)·773

赵元任: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存目)·774

1975

陈敏之:送别——在顾准身边的最后一个月(存目)·775

1977

白先勇:《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776

1978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存目)·785

1979

李洪林:读书无禁区·786

王春瑜:“万岁”考·791

余光中: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796

1980

聂绀弩:七十年前的开笔·807

余光中:缪斯的左右手——诗和散文的比较(存目)·811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存目)·812

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存目)·813

1981

黄裳:海滨消夏记·814

叶圣陶:我呼吁·821

1982

何兆武、何高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824

唐凤楼:我和“阿诗玛”的悲欢(存目)·841

1983

徐梵澄:星花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842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存目)·860

1984

孙犁:病期经历·861

黎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870

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存目)·881

1985

柯灵:遥寄张爱玲·882

1986

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889

李纯青:为评价《大公报》提供史实·902

朱大可:谢晋模式:当代电影的图腾和衰变信号 ·916

沈玉成:自称“宋朝人”的王仲闻先生·924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存目)·930

1987

李泽厚:胡适、陈独秀、鲁迅——“五四”回想之三·931

李侠文:我所认识的张季鸾、胡政之两先生·952

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自序·963

1988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966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973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香港中文大学廿五周年纪念讲座第四讲·999

张广照:社会进步需要言论自由·1021

1989

苏晓康:世纪末回眸(存目)·1024

周涛:黄河漂流探险目击记(存目)·1025

1991

何平:侠义英雄的荣与衰——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解述·1026

1992

叶兆言:纪念·1033

陈锡添:东方风来满眼春(存目)·1047

1993

张灏: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1048

王蒙:躲避崇高·1056

1994

王彬彬: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1062

萧功秦: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思潮·1067

朱维铮:基督教与近代文化·1074

流沙河:回望流年·1088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化问题(存目)·1090

1995

葛剑雄:我们应有的反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1091

1996

王小波:知识分子的不幸·1099

余华: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1105

刘再复、李泽厚:告别革命(存目)·1112

1997

何清涟:经济学理论和“屠龙术”·1113

王晓明:“人文精神”讨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困境·1119

舒芜:《回归五四》后序(存目)·1127

1998

冯克利:阿隆与“意识形态的终结”·1128

王汎森:“思想资源”与“概念工具”

——戊戌前后的几种日本因素·1134

金克木:十字街头象牙塔(存目) ·1144

朱学勤:自由主义学理的言说(存目)·1145

1999

金雁:真假亨廷顿与东西亨廷顿

——从“新保守”到“文明冲突”的彼岸回应·1146

罗岗:谁之公共性?·1153

虞云国: 史坛南北二陈论·1158

刘小枫: 牛虻和他的父亲、情人和她的情人·1178

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1199

单世联:“尽在烟云变幻奇”——读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1206

林贤治: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存目)·1228

2000

骆玉明:《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引言·1229

秦晖: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1232

卢周来: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另一种看法·1244

程晓农:是谁导致了苏联解体?·1250

2001

易中天:盘点李泽厚·1262

资中筠:美国的强盛之道·1276

胡舒立、李巧宁、李箐:庄家吕梁(存目)·1311

2002

程青松:新小城,旧小城

——看两版《小城之春》怎么说话·1312

孙立平:总体性资本与转型期精英形成·1320

2003

肖雪慧:有必要从根本上检讨的教育政策

——反思九十年代的教育·1329

2004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从清末新政到邓小平新政(存目)·1338

2005

崔卫平:谁是亚当·米奇尼克·1339

俞晓群:《新世纪万有文库》十年祭·1356

韩纲: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1361

邓野: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存目)·1401

2006

高尔泰:谁令骑马客京华·1402

杨奎松: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存目)·1412

2007

朱正:一九五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消失·1413

谭伯牛:邵飘萍因何而死·1427

余世存:中国劫(存目)·1431

2008

刘统: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1432

野夫:余震延绵的大地(存目)·1446

沈志华: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

——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内国家关系研究案例之一(存目)·1447

2009

龙子仲:理想令生活宽阔而又绵长·1448

马英九:纪念自由主义巨擘殷海光与雷震(存目)·1450

2010

资中筠: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建设新文化任重而道远·1451

陈丹青:鲁迅与美术·1465

2011

贺卫方:为了法治,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致重庆法律界的一封公开信·1474

《人民日报》评论部: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1479

后记(梁由之)·148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由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91718
开本 16开
页数 14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2
7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