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袁绍(庶出的盟主)
内容
试读章节

大约是东汉灵帝熹平五年(176)的暮春时节,中原大地黍稷离离,草木葱葱。

从兖州东郡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县),通往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南)的官道上,一队车马正在向南疾驰。

濮阳距汝阳有六百里之遥。这队车马三天前自濮阳出发,一路晓行夜宿,已经赶了五百多里的急路,现在即将进入汝南郡的郡界。

这队车马的主人,是一位已满二十岁的青年官员。他身高约有七尺五寸(合今一米八左右),容貌英俊,风度翩翩。他骑在领头的一匹纯白塞外骏马之上,也不与左右十余名侍从言语,只是不停地挥动手中那柄镶金嵌玉的马鞭。

官道上的行人望见这队威风凛凛的车马,都远远避在路旁观看。目送着远方腾起的黄尘,一些见多识广的老者向路人说道:“是袁家公子回老家奔丧来了!”

所谓袁家公子是谁?他风尘仆仆赶回老家又是奔谁的丧?且听一一道来。

这位青年官员姓袁,名绍,字本初,就是这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人氏。东汉以来,讲究门第阀阅之风日益盛行。而门阀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世的官位是否连续和显赫,同时也兼及家学渊源,特别是儒学渊源如何。这汝南袁氏,则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门名家。论其先世官位,袁家先祖有四代人做过三公,至于充任三公以下职务者简直多不胜数。所谓“三公”,即太尉、司徒和司空的简化性统称。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为了防止王莽那样的权臣威逼皇权,便废除了秦、西汉二朝实行的丞相独自执政制度,改行三公联合执政的办法,从而避免丞相控制朝权一人独大。作为中央政权最高一级的执政大臣,三公均有各自独立的办公府署,而府署中的幕僚或办事人员,均由三公本人自行选择任命,无须经过中央铨选机构的批准,这在当时叫作“开府自辟掾属”。袁绍的高祖袁安,曾任三公之中的司空和司徒;袁绍的曾叔祖袁敞,曾任司空;袁绍的祖父袁汤,曾任司空、司徒和太尉;袁绍的生父袁逢,曾任司空;袁绍的叔父袁隗,曾任司徒。由于有四代共五人做过三公,所以称为“四世五公”,而曾在袁氏三公府署中任职的部属,以及受过他们援引识拔的后进,数目相当惊人,史称是“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要论家学渊源,汝南袁氏亦有值得骄人的光辉。自袁绍高祖袁安的祖父袁良起,袁氏就世代传习儒家的经学,特别是以研习《周易》见长。在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之后,经学便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以致同一部儒家经典的传习亦分成若干个流派,这在当时叫做“家法”。以《周易》为例,便有施、孟、梁丘和京氏四流派或四家法。而袁氏世代研习的《易》学,便属于孟氏流派或孟氏家法。袁绍的曾祖父袁京,在承传家学上成就最为突出,曾有三十万言的研究专著问世,这在当时算得上是皇皇巨著了。

袁绍出自如此著名的家族,在政治前途上当然吃不了亏。他还是一个垂髫童子之时,父辈即已为他活动到了一个郎官的头衔。所谓的“郎”,乃是正式官员的预备队。

P1-2

目录

北京增订版自序

台北初版自序

一 高门贱子

二 游侠洛都

三 禁军统领

四 诛锄宦官

五 悬节出京

六 结盟讨董

七 巧夺冀州

八 界桥大战

九 邺城变起

十 坐失良机

一一 袁曹生隙

一二 血洗易京

一三 兴师攻许

一四 纵横捭阖

一五 初战折将

一六 官渡鏖兵

一七 邺城末日

一八 身死之后

附录一 袁绍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三国小百科·人物篇

序言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起兵群雄的盟主,曹操创业进程中的最强劲的对手。他出自东汉名列全国第一的高门华族,先辈四代都是朝廷顶级高官,门生下属遍布天下。他一度拥有北方大部分地域和众多人口,总体实力一度也傲视天下。可惜命运弄人,赐予他绝对优势的资源,却不一定赐予他绝对的成功;成不成功,要由他通过提升自己去争取。然而他没有认真提升自己,只想坐吃家传老本,动辄就夸口咱家门第如何如何。于是,他表现出严重的二元化人格,行事总是相互矛盾:广纳人才但又不加重用,勤听谋略但又不予实施,独揽大权但又优柔寡断。归总一句话:志大但又才疏。他下场极为悲惨,本人忧恐而死,儿子自相残杀,媳妇也成了别人的战利品。他提供的可贵鉴诫是,不论家世如何,即使是天下第一豪门,不能警醒自己努力上进,都可能有失败那一天。还有就是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才疏偏还志大,到处牛气冲天,否则就会徒惹人笑。本书描绘了他作为盟主号召天下的外表金玉风光,也记录了他纨绔子弟目空一切的内里败絮品质。总之,这是一部高门盟主的伤心史。

本书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读者对象,主要是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三国之史变化多端,以其为镜更可以知兴替;三国之人竞争激烈,以其为镜更可以明得失。以三国之人贯穿三国之史,融合人镜、史镜于一体,从而鉴古知今,鉴彼知我,是本书写作的动机。精心选取史学的真实素材,放手运用文学的生动笔法,将二者做有机、有趣的结合,则是本书写作的原则。真实严谨,但又不像学术著作那样艰深枯涩;生动灵转,但又不像戏说文字那样虚假无根。摆脱繁琐考证,拒绝随意穿越,追求简洁、流畅、温润、机趣,雅与俗共赏,老中青成宜。

此书最初在1991年12月由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出版,获得海峡彼岸读者好评。当时,我在台湾出版了刘备、孙权、曹丕、袁绍、吕布、司马懿的新传系列。之所以选择此六人着笔,一是无人写,他们的白话专传系列还全都是空白。二是值得写,都是重量级人物不说,而且其活动涵盖三国各个时段,出身、个性、身份、行事等更是各具特色。袁绍、吕布,为酝酿阶段拉开三国序幕的割据群雄代表;刘备、孙权、曹丕,为正式阶段的开朝皇帝;而司马懿,则是衰落阶段终结三国竞争的先行者。有老有少,有南有北,有文有武,有优有劣,有高门贵胄,有草根平民,代表性非常广泛。通过他们,可以纵观三国风云的整体进程和千姿百态,行文走笔时也充满愉悦之感。二十年后,重视学术普及的北京大学出版社,邀约本人一并增订六本传记,同时出版,这是一种翰墨机缘,也是本人在史学普及方面的继续努力。

与台北初版相比,北京增订版的新特色,主要有如下五点:第一,近二十年来,本人在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又取得不少新成果,都将其改用生动有趣的文字,融入到各传当中,以提高其水准。例如刘备传中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方法的深刻文化背景,他何以会对刘备的来访异常感动,刘备的遗体究竟安葬在何处,曹丕传中“鸡肋”与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等等。

内容推荐

方北辰编著的《袁绍(庶出的盟主)》讲述了:他生于名门,却不幸而为庶子,给一生埋下自卑的种子,终于造成了性格中极度自负、刚愎自用的严重缺陷;他野心勃勃,却不幸志大才疏,献计召董卓进京导致天下大乱,决战曹操又因不纳人言而先败于官渡,再败于仓亭,成为后者称霸天下的踏脚石。

或许当他以“四世三公”的名义自矜自夸招摇天下,就已经注定他只能成为三国大戏中的配角。毕竟,英雄不当问出处,只会躺在先世荣耀里啃老本的高门盟主,又怎么能赢得了砥砺风霜的孙、曹、刘?

读史明智,或许《袁绍(庶出的盟主)》这部高门盟主的伤心史会让后人有所领悟。

编辑推荐

方北辰编著的《袁绍(庶出的盟主)》讲述了三国纷争中的失败者袁绍悲剧性的人生历程,深入分析了他因出身庶子而带来的心理自卑,以及由此导致的刚愎自用。点评精彩,令人信服。四世三公成笑柄,邺下亡魂空悲泣。《袁绍(庶出的盟主)》以扎实的史学功底、通俗的笔法,活化了刚愎自用的高门盟主形象,也展示了他终于走向败亡的历程。给你看到一出更精彩、更真实的三国大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袁绍(庶出的盟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北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0887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42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2: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