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内耗
内容
编辑推荐

不要以为,没有犯错就是功劳;不要以为,不争权夺利就是合格;不要以为,能维持现状就是好领导;一切无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与执行、任用与解聘、积累与消费,都是内耗,是企业死亡的前奏。周全编著的《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内耗》详细介绍了避免企业堡垒败亡的无数可能。

内容推荐

权力斗争,让战略无所适从;集体决策,只是不负责任的遮羞布;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害怕内耗,绝非无视不同意见的理由;不能激发人的潜能就是内耗;制度无能是企业的自杀,不称职就是对人和职位的双重浪费……《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内耗》详细介绍了避免企业堡垒败亡的无数可能。《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内耗》由周全编著。

目录

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

1 一个盛世王朝在内耗中衰败

2 权力斗争,让战略无所适从

3 独断的团结是对团队的嘲讽

4 内斗只是因为“打击别人可以抬高自己”

5 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6 集体决策,只是不负责任的遮羞布

7 “不决策”只是为了不承担责任

8 害怕内耗,绝非无视不同意见的理由

9 人的虚耗,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损失

10 不能激发人的潜能就是内耗

11 不称职就是对人和职位的双重浪费

12 部门与职位的作用不是争夺利益,而是创造价值

13 没有沟通整合,单独的个体“没有价值”

14 价值标准的错误,决定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

15 制度无能是企业的自杀

16 活力递减是企业的自我消耗

最大的内耗是害怕内耗(后记)

试读章节

有人分析过中国私营企业的常见发展模式: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用感情和义气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模糊不清。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大家开始“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内耗不断,分崩离析。

我想,在进入正题谈企业的内耗和避免、解决内耗的内容之前,如果能够用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解释一下内耗的表现以及危害,会更好一些。为此,我以代表盛唐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大家展现一下典型的内耗。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强盛的时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却几乎是在它最强盛的时期迅速走向衰败的。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在我看来,内耗才是关键因素。这里所说的内耗,不是简单的“窝里斗”,而是指唐王朝内部一系列的自我损耗行为,包括从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盲目施政。到主要管理人员李林甫、杨国忠的争权夺利,再到皇帝、太子与权臣之间的互不信任、彼此争斗,加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分歧、地方藩镇的制度损耗、内战、战争中的争权、失误、内斗等等一系列由于自己人的人为原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利益冲突与内部损耗。

为什么我把这些都当作内耗因素呢?具体如下:

据历史记载,天宝十四年时,唐朝的全国人口还保持着盛世时的总数,有891.4709万(《通典·食货七》),而到了肃宗乾元三年,这个数目一下子降到了293.3174万。人口的减少当然不是因为战死就是饿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时期的这个景象,自安史之乱起,再也没有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出现过。

刘昫在《旧唐书》中说:“天宝末,奸臣弄权于内,逆臣跋扈于外,内外结衅而车驾遽迁,华夷生心而神器将坠。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暇。仆固怀恩为叛,尤甚阽危;郭子仪之能军,终免侵轶。比昔诸戎,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及势利日隆,盛衰时变,冰消瓦解,如存若亡,竟为手足之疥焉。僖、昭之世,黄、殊迭兴,竟为胸背之疽焉。手疥背疽,诚为确论。”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也说:“唐自高宗以后,非弑械起于宫闱,则叛臣讧于肘腋,自开元二十余年粗安而外,皆乱日也。”

司马光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唐得天下,一百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渔阳窃发,四海横流。肃、代以降,方镇跋扈,陵迟至于五代,朝成夕败,有如逆旅。”

《唐鉴》卷九范祖禹评价道:“其(唐玄宗)终也,惑女宠,极奢侈,求长生,悦禨祥,以一人之身而前后相反如此,由有所陷溺其心故也。”唐玄宗在位四十年,开始还知道革弊图治,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唐玄宗骄侈日甚,疏于理政又追求声色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杨国忠与李林甫等臣,以致朝政日荒。再加上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改变,终于引起安史之乱的发生。

首先,决策者如果不能履行好自己的权力,就是对组织赋予权力的浪费和损耗,更是对企业整体资源的损害。盛唐的内耗首先表现为决策者对现状的无知与不作为,这不是信息的缺乏,而是信息无法被决策者了解与重视,也反映了盛唐这个集团的信息内耗。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高峰。从表面上看它是繁荣的,但实际上,社会中的腐朽力量正迅速膨胀,各种社会矛盾迅速发展,终于导致了一场大祸乱——安史之乱的爆发。开元后期,曾经进行过一些改革的唐玄宗,厌于为治,游宴后庭,宠幸宠杨贵妃,于是祸胎宫掖。玄宗治绩大不如前。宫中供贵妃院,总锦刺绣之工,八七百人。妃之姊妹昆仲,奢侈尤甚。

唐玄宗即任既久,国内承平,天下晏安,玄宗不但纵情色酒,宠幸杨贵妃,并且花费无度,奢侈成风,任意赏赐,对杨氏恩宠备致,对大臣亦过于豪绰。生活如此奢侈豪华,渐渐造成人不敷支,于是冀望臣下进献,一时有进献者俱得高官,政治由此渐趋腐化。玄宗生活既趋糜烂,于是政事外则委之李林甫、杨国忠,内则交付官高力士,自此唐政转衰。

这其实与现实中无数企业的领导状况是一样的,无视现实,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是所有企业内耗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其次。组织高层决策者与管理者之间不能同心协力,甚至相互争斗与隐瞒,是对企业权力资源、人力资源和整体能量最大的破坏与损耗。盛唐集团后期相继掌握宰相实权的李林甫和杨国忠相互间争权夺利,并默契地欺瞒最高决策者以获取更大的信任和权力。李林甫妒贤嫉能,凡是有才能的官员,他都要设计除去,很少有人能逃脱他的圈套。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兄长,胆子比李林甫更大。他除做宰相外,还兼领四十余职,随意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因此,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当然,也可以说,安禄山的反叛同样是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耗的表现,并且是最极端的表现。

第三,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组织最宝贵的资源,不能够发掘人力资源,不能把最有用的人力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在企业关键的地方使用不能胜任的人,是对企业整体的损害,是由于人员任用不当造成的内耗。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任用歌舒翰就是一个造成内耗的例子。

玄宗命哥舒翰率八万唐军去征讨安禄山,同时下诏让各地进军,共同收复洛阳。

P8-10

序言

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

“堡垒最容和易从内部被攻破”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名言,也是很多企业极力避免的。对于企业来说,外部敌人固然危险,自身实力的不济也难以让人高兴,但是,企业堡垒内部是否坚固,能不能高效运转,是否能使企业“进可攻,退可守”,则是更加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座堡垒,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堡垒的坚固与否、存续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对手的强大与否,内部问题的决定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因素。这也可以看作是哲学上讲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内耗,狭义上称为“窝里斗”,是人类社会内部存在的一种现象。内耗不仅耗费了许许多多企业的资源能量,也耗费了决策者与执行者太多的精力。企业决策层如果各持己见、互不让步,只会使企业运转效率不断下降、整体效益受到巨大损害。

当然,很多时候,企业面临的并不是严峻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是发展与停滞,甚至倒退的问题。当企业所有的(至少是主要的)能量都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时,企业就是良性的,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当企业的能量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甚至损害企业的发展时。就可以说企业存在内耗,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不仅如此,企业的分崩离析也是可以预期的。

有一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有一次,天鹅、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将车套上绳索,拼命用力拉,可车子还是原地不动。

其实,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因为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尽是向后拖,鱼直向水里拉。

究竟谁对谁错已经失去了意义,事实上——车子还是停留在老地方。企业就是这辆车子,企业内的能量不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发挥作用,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企业的能量如果互相抵消,那么企业最终的结果就将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失败或者破产。

可以说,无论一个企业的金钱、机器和材料的总和有多么强大,如果不能够用于统一的目标,这些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物质。可以说,企业内部所有不能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都有成为内耗的可能,所有不能用于推动企业发展的能量与资源都是企业内部自我损耗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名将李靖谈论兵法的时候,两个人有过这样一个结论:“若敌不出错,则我何由得胜。”自古以来,征战双方,除了实力相差过大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方内部出现了错误,另一方借此获得优胜,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如此。有句俗语叫做“苍蝇不叮无缝蛋”。如果企业自己没有漏出破绽,除非实力实在相差太大,否则竞争对手是很难打倒自己的。企业自己内部如果没有问题,没有内耗,生存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否则,企业就会自己授人以柄,给敌人亮出攻击自己的破绽和切入点。

我们还可以用汽车的内耗来说明企业的内耗问题。在汽车发动时,其内部各零件要产生相对运动,会产生内部摩擦力,造成温升、能耗、磨损等等。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会因此受到缓慢而连续的破坏,导致振动和噪音,影响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美国汽车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汽车发动机本身由摩擦消耗的功率达到总功率的30%。据统计,全世界工业部门所使用的能源中,大约有1/3至1/2最终会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

汽车的内部摩擦、损耗,其实反映的是由于内部的不协调造成的内耗。这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人员任命的不恰当、沟通的不顺畅等原因造成的内耗是一个原理。

综合而言,企业如果是一座堡垒,除了在市场竞争中被别人的强大实力打败之外,由于内耗所导致的自我崩溃才是企业失败的更普遍的原因。并且,这里的内耗,不只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内斗、内讧等争权夺利,还有由于决策不当、组织不协调、制度不规范、人员任用不合理、沟通障碍、文化冲突、精神疲软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内耗。它们,都是可能导致企业整体陷入困境的魔咒。

后记

最大的内耗是害怕内耗

本书说的是企业的内耗,其实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看待内部问题。企业内部所有不利于发展的行为都是内耗,其实还可以说,所有不利于发展的行为其实都是企业不能创造价值的“无价值行为”,这些行为消耗企业的资源与能量,却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价值。

当然了,有时候并不是所有最广义的内耗行为都能够被发现并消除的,这时候,企业就需要重点消除那些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阻碍企业创造价值的内耗行为,最明显的当然是争权夺利的内斗了。

但是,无论企业的内耗有多大的危害,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必须先想着发展,而不是先想着怎样避免内耗的出现。就像美国管理学家H·吉宁提出的,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企业最大的内耗也是害怕内耗,进而固步自封,难以自拔。在企业中,领导非常需要这样迎难而上的精神。在这个迅变的时代,最大的错误是墨守成规。而不是破旧出新。

因为害怕内耗而不敢冒险,不敢创新,其实是领导者思维中最大的内耗。人生最为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把错事做得很正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也许领导做对了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永远都可以沿袭这一做法。可惜的是,很多领导总是喜好按照习惯办事。在如此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万事万物可以说一日千变,如若还是按习惯行事,那就注定要失败了。相应地,很多领导只要发现一件事风险太大,或者会导致内部分裂,马上就会避而远之。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只会是企业虚假的发展、形式的团结和实质上的堕落。

为了避免把“错事做得很正确”,领导应该及时行动起来,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内部的反对声音,不要因为有人反对就畏首畏尾,只要目标明确,方法正确,那就坚定自己的信念。要知道,“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团结方式是不断发展”,在进攻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轻易爆发,在发展中,大多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主要有杨贺、范生、许智博、李清、刘方飞、洪伯涛、齐北斗、易笙歌、成达、常欣荣、南宽、方晶衿、葛靖康、柯敏明、陈欣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内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0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5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