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眼看透古代官场
内容
编辑推荐

官员的生活虽说在理论上大同小异,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你有钱,可以花钱捐个官;比如你是“权二代”,可以让你爹下令封你个官;比如你善于钻研经营人际关系之道,可以靠“朋友、年兄”捎带着提携你个官……古代官场的种种,总是让人匪夷所思,明明威严的官印、正义的官箴,怎么会变得明码标价?文书上清清楚楚的晋升官职之道,对不同的人怎么就会变成冰火两重天?这些疑虑先稍留心中,待你泡上一壶香茗,细细品过杨薇等的《一眼看透古代官场》这本书后,自然会得到答案。

内容推荐

与其说官场如江湖一般深不见底,不如说官场如迷宫一般曲折弯绕。杨薇等的《一眼看透古代官场》就是一张地图,带你走进纷乱繁杂的古代官场,让你重新认识曾经统治了中国五千年之久的权力机构。看着这张地图,你会路过官场潜规则“官官相护”,你会经过官场敲门砖“科举入仕”,你会驻足于美名传天下的清官廉吏们,你会绕过恶贯满盈的贪官佞臣们……你会发现,古代官场永远有你不知道的东西,永远探索不到尽头。

在你摸索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意间触及到“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可能会搜寻出象征权力的“官府大印”,可能会捡拾到风靡官场的《缙绅名录》,这些尘封了无数年的官场老物件,将为你讲述一段段曲折辛酸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沉浮进退:古代官场的“全景图”

 1.官的由简入繁演进

 2.官员和皇帝的“互动关系”

 3.驭臣之术是“高段位”权谋

 4.做官是“危险”的

 5.掌印就是掌权

 6.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7.向上的台阶很严格

 8.文武分家到“将相难和”

 9.“十羊九牧”与冗官之患

 10.文人与官场的悖论

 11.习得治国策,卖与帝王家(一)

 12.习得治国策,卖与帝王家(二)

第二章 殊途同归:古代官场的“入场券”

 1.荫叙:投胎撞到的“大运”

 2.征辟:酒香不怕巷子深

 3.自荐:当仁不让地争取

 4.荐举:够分量的介绍信

 5.察举:好口碑带来的前程

 6.国子:顺理成章的“进步”

 7.科举:书中自有黄金屋

 8.捐纳:明码标价的仕途

 9.军功:真刀真枪干出来

 10.铨选:等待进坑的萝卜

第三章 心照不宣:古代官场的“潜规则”

 1.多磕头,少说话

 2.官大一级压死人

 3.五字真言“不怕难为情”

 4.沽名钓誉“包装术”

 5.新官上任三把火

 6.官官相护不须说

 7.笑口常开藏利剑

 8.嫉贤妒能下死手

 9.争富斗豪“大折腾”

第四章 左右逢源:古代官场的“权谋术”

 1.千里为官只为财

 2.赏赐笼络收心腹

 3.铲除障碍,人莫予毒

 4.圆滑趋避的“为官之道”

 5.苟且偷安利益为上

 6.巧言令色基本功

 7.进退之道存于一心

 8.明哲保身“太极拳”

 9.溜须拍马百试不爽

第五章 党同伐异:古代官场的“遭遇战”

 1.官场的阿附结党之术

 2.大开先河的“党锢之祸”

 3.门阀之争的“权力垄断”

 4.一份考卷引发的“牛李党争”

 5.新党和旧党之争

 6.群党乱舞的国本之争

 7.擅权乱政的宦官

 8.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

 9.清朝的帝党后党

第六章 防微杜渐:古代官场的“紧箍咒”

 1.盛世仍需重典

 2.官员们的作息

 3.严格恪守的回避制度

 4.正副之间很敏感

 5.影响仕途的“离任审计”

 6.巡视体制的形成

 7.提意见“职业化”

 8.“政绩”的作用

 9.严苛的官吏考核制度

第七章 衣食住行:古代官员的“私生活”

 1.糟糠之妻不下堂

 2.古代官员的读书风气

 3.官纪不准包二奶

 4.唐代流行乐伎陪酒

 5.官吏宿娼,终身弗叙

 6.古代官员的家属待遇

 7.古代官员的薪水

 8.官员的退休

 9.官场非主流:走驴上任(一)

 10.官场非主流:走驴上任(二)

第八章 狐假虎威:编外官场的权力膨胀

 1.衙门里的各种爷

 2.摆布官员的胥吏们

 3.子借父贵的“官二代”

 4.凑趣的清客帮闲

 5.以“官”之名也威风

 6.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九章 生前身后:始料不及的“最后下场”

 1.文死谏

 2.武死战

 3.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4.都是野心惹的祸

 5.合生取义,留下美名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恶贯满盈的“报应”

 8.玩火者必自焚

 9.失落地走完“最后的路”

 10.死后的“转折”

第十章 两袖清风:“好官”的标准和榜样

 1.天地之间有杆秤

 2.官员的道德守则

 3.想做清官“考验”多

 4.清官的处境很尴尬

 5.清官的拒贿招数

 6.直言善谏和一言兴邦

 7.明镜高悬和一身正气

 8.赈饥拯溺和整肃吏治

 9.教化农桑和怀民以仁

 10.尽忠报国和为民除害

第十一章 荼毒天下:骂声里的“典型人物”

 1.权势是贪官的兴奋剂

 2.贪官的十大手段

 3.贪官的理由

 4.贪官的破坏力

 5.奸臣是怎样炼成的

 6.奸臣的共同点

 7.著名的十大奸臣

 8.著名的十大贪官

 9.披着“清官外衣”的贪官

 10.皇帝喜欢用贪官

第十二章 繁文缛节:官场文化的“关键字”

 1.官箴

 2.名帖

 3.官服和礼节

 4.官场礼仪

 5.拜门

 6.拜把子

 7.酒和扇子

 8.清谈

 9.跪拜之礼

 10.归隐

第十三章 补阙拾遗:古代官场的“小细节”

 1.活在成语里的宰相们

 2.官员们的“年龄加减法”

 3.迎来送往愁煞人

 4.不可小视的“驻京办”

 5.花样百出的官场“经费”

 6.官员之印与官府之印(一)

 7.官员之印与官府之印(二)

 8.“一语不中治,鞭捶身满疮”

 9.官员的判词也“创意”

 10.击鼓鸣冤和拦轿喊冤

第十四章 心领神会:古代官场的“流行语”

 1.株连

 2.尚方剑

 3.冷板凳

 4.掉书袋

 5.韬晦

 6.微服

 7.父母官

 8.穿小鞋

 9.惑众

 10.班房

试读章节

朱买臣以前很穷,可是人家不傻啊。于是,他掏出怀里揣着的印绶,当着众人比画着怎么戴好看。于是,所有人都傻了眼,马上挨个排好队,过来给他叩拜见礼。官印的威力,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出来,在人们的观念里,印就是权,权大于天。

印既然代表了权力,那么保管大印的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

秦汉魏晋时期,属于一官一印的时代,所以,人和印要做到形影不离,到了唐代以后,印一般保存在官府里,如果出现了丢失的情况,是一定严惩不贷的。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镇南卫百户胡凤,将他掌的印信,寄在小旗方细普家,三日不取”。受到的处理就是充军发配。可见“官场”对于“官印”的慎重。

据说蔡京当丞相的时候,有一天准备“用印”,拿起装印的盒子,觉得分量很轻,又用手摇了摇,没有声音。心里觉得不对,于是说,“今儿先不盖章了,明儿再说吧”。一般这样的情况,就是下面的人偷出印去“舞弊”了,真闹起来,蔡京也要受到处罚,所以,干脆来个装糊涂。到了第二天,再看印盒里,大印果然回来了。这也算官场上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因为闹起来,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6.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神童诗》,所反映的是一种全社会“达成共识”的强烈期盼。“读书高”并不是重点,而读书以后,“学而优则仕”地混个一官半职,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古代社会,官员成了权力的化身,也成为了权力的“具象”,官越大,权力越多,好处越多。于是,当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能够成为一种巨大的诱惑。这也就是在很多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的产生与存在,是和官僚体制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经过两三千年的运作与完善,在古代中国,“官”已经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层次分明、运作规则明晰的特权阶层,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它永远是从自身的阶层利益出发制定各项成文的法律政策和不成文的获利规则。换句话说,做官,跟着来的就是财富、荣耀和特权。

主流的儒家思想也不断教化民众要崇官、敬官和做官,形成。‘‘官本位”的价值导向,强调官怎样治理社会和驯化民众,官是社会的主宰。

古代中国,从士、农、工、商的排行就可以看出,决定人们地位的并不是经济关系而是权力。想喊出一句“有钱就是大爷”的狠话,在古代是行不通的,真正独立的特殊阶层是官僚。

举一个例子来说,同样是地主,官僚地主们的身份属于和皇族一样的“贵”,而那些开田耕地和经商致富的地主就成了“土地主”,就算家里用金子搭灶台,也不过是个“民”,属于“没身份”的人,只要你没有“功名”,一口袋元宝换不来一件绸子衣裳,只能穿布衣白袍。这就是区别。

古代社会中权力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权力永远归官僚,其余各阶级、阶层皆是毫无政治权力,导致权力结构严重失衡。官僚阶级就像是生物链顶端的物种,所有官僚,只要享有了政治权力,别的都变得顺理成章。

可以看出来,在“官本位”社会中,官职是人们疯狂追逐的最高目标。干一切事情都是手段,做官才是最终目的。而官位几乎成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切人对错、好坏、善恶、真假、美丑、成败、荣耻的唯一标准。一切社会职位、职业,只有换算成官位,才可以辨认,才可以比较,才有价值,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任何人之间,同样是把是否为官、官职大小、级别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敬官、畏官、官尊民贱、官主民奴的社会心理。P012-013

序言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政权,有政权的地方自然会有官场。官场里有人追逐权力,有人追逐虚名,有人追逐财富,有人追逐自由。追逐权力的人要么爬得更高,要么摔得很惨,追逐虚名的人要么活得很窝囊,要么活得很虚伪,追逐财富的人要么天天提心吊胆,要么替他人做嫁衣;追逐自由的人要么硬着脖子被砍头,要么卷着铺盖去归隐。正如“鱼在江湖”一般,人在官场可谓是身不由己。

与其说官场如江湖一般深不见底,不如说官场如迷宫一般曲折弯绕。本书就是一张地图,带你走进纷乱繁杂的古代官场,让你重新认识曾经统治了中国五千年之久的权力机构。看着这张地图,你会路过官场潜规则“官官相护”,你会经过官场敲门砖“科举入仕”,你会驻足于美名传天下的清官廉吏们,你会绕过恶贯满盈的贪官佞臣们……你会发现,古代官场永远有你不知道的东西,永远探索不到尽头。

在你摸索的过程中,可能会无意间触及到“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可能会搜寻出象征权力的“官府大印”,可能会捡拾到风靡官场的《缙绅名录》,这些尘封了无数年的官场老物件,将为你讲述一段段曲折辛酸的故事。

抛开那些器物,反观官员们的生活,却不尽如影视作品里那样惬意自在,古代的京官们才是真正“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地方官吏也“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而且动不动还得自己动手解决财政经费紧张的问题,不是从工资里扣,就是从薪水里减,反正就是公家差钱私人补,公家要盖房,私人来添砖。这些官场生活的另一面通常都是不为人知的,正因为这些特殊的规矩和待遇,官场里产生了很多伴生物和寄生虫,比如衙门里的师爷、摆布官员的胥吏、闲散的门客帮手、仗势欺人的“官二代”等。这种官场生活的另一面会让你大开眼界,咋舌惊叹官场原来还有如此这般的秘闻。

官员的生活虽说在理论上大同小异,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你有钱,可以花钱捐个官;比如你是“权二代”,可以让你爹下令封你个官;比如你善于钻研经营人际关系之道,可以靠“朋友、年兄”捎带着提携你个官……古代官场的种种,总是让人匪夷所思,明明威严的官印、正义的官箴,怎么会变得明码标价?文书上清清楚楚的晋升官职之道,对不同的人怎么就会变成冰火两重天?这些疑虑先稍留心中,待你泡上一壶香茗,细细品过本书后,自然会得到答案。

官场里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俗语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官官相护”“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千里为官只为财”“新官上任三把火”“官大一级压死人”……口中念着这些古代官场流传下来的话,我们真正理解的又有几句呢?每句话背后的那个故事你又是否想知道呢?这些暂且算做一个悬念,同样,一切都在书中,等你自己来揭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眼看透古代官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学城//杨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03517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1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