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落叶有痕
内容
编辑推荐

《落叶有痕》是来自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编辑、网络写手屈瑛华的真情告白,是一部比较典型的“个人性”散文。

散文作品具有如下特点:女性散文的细腻、幽婉,极具渗透力;“在场式”的生活观照,彰显人文关怀;私密文体,却能照见公众世界,折射普世价值。

内容推荐

《落叶有痕》收录了作者屈瑛华近几年创作的散文随笔,还有一些小说体裁的故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网络作品,部分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

《落叶有痕》收录文章70余篇,分为六辑,分别是心灵有约、情感驿站、爱并思念着、给心放个假、百味人生、朋友眼里的叶子。

目录

第一辑 心灵之约

 品一缕秋静/007

 该怎样慰藉这夜的静/008

 一抹柔情总似水/010

 阳光下,生命执著/011

 一个秋天的心祭/013

 一个人的夜晚/015

 生命是盏风中的灯/017

 思念是别样的美丽/018

 承载一片落叶的情/019

 雪中聆听/020

 我轻轻的招手/021

 雨中情思/022

 夜雨/024

 收拾旧心情/026

第二辑 情感驿站

 酒干倘卖无/027

 爱不再重来/029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031

 青春的旋律/032

 散步,一路的梨花带雨/033

 草原之约/035

 他需要一个红颜知己/040

 一个脑瘫患儿母亲的悲情人生/041

 今夜,心归情处/043

 悄悄地/045

 孤独的守望/046

 燕子飞来又飞去/048

第三辑 爱并思念着

 母爱无言/050

 执子之手/051

 妈妈,我们来世再做您的儿女/052

 守望来时路/054

 上坟/055

 有哥真好/058

 暖暖的亲情/060

 年味十足的豆包/061

 回望那一份感动/062

 冬日暖阳/064

 幸福麻辣汤/065

 幸福其实很简单/067

 来自女儿的感动/068

 泪洒站台/070

 女儿的明星梦/071

第四辑 给心放个假

 江上漂游小记/073

 西南之行:成都印象/078

 江南之行:序曲/080

 江南之行:沈阳会巢友/081

 江南之行:情人谷遐思/083

 江南之行:美丽的千岛湖/084

 江南之行:黄山奇遇/085

 谒耶律综墓/087

 龙城巢友聚/089

 情系雀之巢/091

 我们相约在草原上/093

 九月,我们相聚在武汉/095

第五辑 百味人生

 城市里的一名流浪者

 在场,遁迹中的诗意亲近/097

 读长发飘飘的日子/100

 杨瑛印象/102

 请月亮捎去我的问候(一)/103

 请月亮捎去我的问候(二)/105

 穿越一个古老的神话/106

 老王/109

 生命如此坚持/113

 心中有爱的人/115

 我还有情人节吗/118

 烧烤店有点冷/120

 离开他,那是你的错爱/122

 给点理由就快乐/127

 哭泣的算盘/132

 爸爸我错了/144

 岁月打磨的脸庞/147

第六辑 朋友眼里的叶子

 阿明对叶子的祝福/151

 走进“飘逝的落叶”/154

 紫风衣邂逅落叶/156

 悄悄话,说给自己听/158

 我眼里的小家“明星”——飘逝的落叶/159

 一个在落叶上写诗的女子/160

 佳味,还在作品中/161

 落叶不是无情物/163

心痕(代跋)/166

后记/171

试读章节

一个秋天的心祭

在一个星稀月朗的夜晚,初秋的凉爽浸润而来。有一辆车,把我拉到一个与节令逆向而行的地方。四周是盛开的鲜花,红、黄、白等深浅不一,非常艳丽。鲜花簇拥着的,却是一个大大的墓坑。我躺在墓坑里,头上插着一朵盛开的鲜花。四周飘荡着忧伤的歌曲,好像是我喜欢听的《白狐》。我一动不动,应该是想动也无法动弹。很多人站在我身边,面部表情不一。他们有的垂泪,有的叹息,有的张望,也有人表情木然,冷冷地盯着我头上的鲜花。

鲜花。是呀,我头上怎么会有一朵鲜花呢?这鲜花在这个时候显得特别耀眼。艳艳的,红红的,似凝固的血。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把这么漂亮的鲜花插在我的头上?而这朵

鲜花为什么又如此眼熟呢?她既不是象征着爱情的玫瑰,也不是象征着纯洁的百合。似乎是我们经常在路边看到的那些野花,大概是扫帚梅吧。我想起来了,这朵盛开的鲜花明明是我

刚才在路边采摘的。而恰恰就是这朵鲜花,似带刺的玫瑰,深深地扎了我一下。于是,血流了出来,染红了一朵枯萎的云霞。

本来是出来散步的,无意中却发现了这些耀眼的鲜花。我非常喜欢,尽管我知道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但我更知道,花的美丽与否,似乎与“家”“野”无关。我的采摘,不是占有,

只是为了嗅嗅花香,借以放松一下窒息的心情。最近事情太多,很忙很累,想找一个地方,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关上家门,带上灵魂,默默地走着,一个人。

初秋,北方的秋天来得比较早,一年四季分得很清楚。这使我想到那些成熟的庄稼,以及飘舞的落叶,我灵魂的舞伴。

与深秋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初秋的,毕竟浓淡相宜的绿还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还在,一切还充溢着勃勃生机。天空高远而深邃,云卷云舒洒脱而自在。尤其那流动的云,犹如一

泓无痕的秋水。风儿变得轻柔而凉爽,心也宁静了许多,平和了许多。可以从容地想到生命的许多事情。于是,我看到了成熟的庄稼,看到了路边盛开的鲜花,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它们在坟墓的四周生长。原来,坟墓只不过是一个意象——死亡意象,但它并不等于死亡。真正的死亡不在墓地,而在心里。

我想到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秋。想把自己的心和这个秋天放在一起,以此来祭奠自己的心情——在这个季节,在这个充满诱惑而浪漫的季节。

秋天是沉思与收获的季节。生命的季节也一样。

沉思是人生初秋的一大特征。生命到了初秋便不再那么富有激情,而更多地转向沉思。沉思当然也要激情,但那是另一种激情。就像这路边的扫帚梅,没有玫瑰那么高贵,没有百合那么纯洁,它不事张扬,默默无闻,静静绽放,含香引露,娇艳而不媚俗。更像这沉思的秋,美源自内在的气质,是生命内在力量的显示。

生命到了初秋,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时间的流逝。在这个季节,时间以一种无法挽留的速度匆匆逝去。不知不觉春天过去了,夏天走了,冬天即将来临,岁月就这样永不回头地过去

了。如那即将坠落的叶子,每一次的飘然坠落都是一种生命的诠释,飘落的过程就是书写人生的过程。

人生的初秋,一种澄澈如秋水的生存状态,是那样的美丽而又让人惶恐。生活犹如流云,心情犹如秋空,生命之果则高悬于枝头,炫耀着一个即将采摘的季节。而此时的浮躁此时的

喧哗都无疑是对生命的亵渎。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必过于匆匆地赶路,有时需要停下来,才能细细地品位风景与人生。  我知道此时的我,就像那路边的扫帚梅,不被人留意,却依然在这初秋的夜晚,悄然绽放。我也知道,开头的篇什也不过是我中午小憩的一个梦境。小憩之后,浑身酸痛,眼睛也有点浮肿。竟然在大白天做了很多梦。梦醒后,我依然处于混沌状态,梦见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只感觉很压抑,很烦闷,但鲜花仍在开放。或许我已经把心安放在这个秋天,安放在一个值得托付的地方。

P13-15

序言

心有千千结

周 强

“飘逝的落叶”是一位握着笔面对生活的文学痴心人。她的写作视点十分广泛,一丝秋凉、一缕晨光、一瓣花香、一阵轻风、一片落叶、一段夜色、一份友情……哪怕是十分细小的人生际遇,都足以触动她内心的诗情,被她那多情的文笔演绎成情真意切的篇章。作者大有“我写作故我在”的人生姿势,她似乎时时刻刻都在用文学的神经同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交接,她紧握手中的笔,悉心巡视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从中发现美,从来没有闲着。

走进《落叶有痕》你会发现,“落叶”的抒写有一种内在的力量。那些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生活事件,无论在什么时间,也无论在什么地点,一旦与她的内心发生联系,就会触动那根细腻而敏感的心弦,从而激起她心中的微波细澜;她用文字捕捉它们,于是,涓涓情意会聚成奔涌的小溪,没有磅礴的气势,却极具渗透力。她的水样的文字不是供人阅读的,它们正以温婉而韧性的方式进入你,用以湿润风干的心田。

“落叶”具有由外向内捕捉心灵变化的思维方向,写作上采取了“以物写我”,即通过外在事物表现内在心灵的写作路线。我们从中读到的,不是她所经历的生活,而是她对平常生活的内心体验。内心的矛盾,心灵的危机,内在的期许,才是她写作的落点和归宿。外在生活的内在化,以内心的人生体验去映现生存的状况,这是她的突出特点。她的抒写,涉及自我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作者未沿着这条路线进行深入的审视和开拓,但她表现的情绪与感觉,让她的文字散发出一种柔和的忧郁光亮。

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值得称道的。众所周知,我国散文发展中曾经出现“去个性化”的偏差,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散文写作总是苦心孤诣地向外部世界搜索,寻求那些寄托了时代情感的人物和事物,以表现社会化的爱憎之情。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网络激发起全民的写作热情,通过写作倾诉衷肠催生了“网络文学”,而散文文体的个人性和平民性使它成了“网络文学”的主要样式。众多作者的参与,推动散文写作的视角向着平凡的现实生活延伸,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探寻心灵的悸动,这使得散文文体固有的自我表现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散文的平民化带来了散文的个性化。

的确,散文属于一种个人的私密文体。对此,林贤治先生一语道出了散文的真谛,他说:“要说特点,恐怕最简括的,还是回到个人性上面。首先,在内容方面,散文更重个人经验和内心体验。生活,劳作,读书,旅行,都是关于个人或者由个人参与的。即使作为旁观者,看重的也是个人的眼光;因此在形式上,也就十分注重所谓‘个人笔调’。”散文总是以“我”为审视和表现对象,作者的经历和心曲才是散文开拓的领域。在尊崇个人价值的当下,散文得以回归和还原,蔚然已成自我表现的时代风气。“飘逝的落叶”置身于这样的时代风气中,她那敏感的心灵和对写作的痴情,让她成为散文这一变化的积极参与者。

她的笔端全部是私人经验的流露,她不落诸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类的旧套,而是用直白的方式倾吐心曲。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矫情,却有直抒胸臆的坦荡与真诚。如果是女性读者,读她的文章,仿佛是会晤久违的闺中密友,絮絮叨叨之中,能够体会到诚挚的情意;如果是男性读者,则如同际会一位痴恋的女子,她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内心的激动来感染你。

散文的私密性并不妨碍它也可以具备普世价值。米兰·昆拉德说得好:“公众世界是私人世界的镜子,而私人世界又折射着公众世界。”优秀的散文在宣泄个人隐秘之间,总是闪现着社会现实的影踪,蕴涵丰富的人生内容,从而具有被广泛接受的审美价值。作者选择了令人欣喜的写作方向,而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前进道路,她正坚定地行走在前行的旅途。

这就是《落叶有痕》所告诉我们的。  (注:“飘逝的落叶”是本书作者的笔名。)

后记

第一本散文集《飘逝的落叶》出版后,我很荣幸地成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可是,静下心来再读自己的文章,才发现那飘着墨香的文集,留下的却是那样稚嫩的脚印,为自己的疏浅,深深内疚。弥补缺陷的唯一办法,就是沉下心来好好读书,认真写作,以求丰富自己,给读者,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有了今天《落叶有痕》的问世。

书稿即将付梓,我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其实,自己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本可以过着闲逸的小资生话,大可不必挑灯熬夜地做“苦行僧”。写作很辛苦,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很多时候又不被人理解。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欲望和诱惑无处不在,谁还有心情坐下来读书写字?可我偏偏喜欢上了文字。工作之余,把自己泡在文字里,如同进行阳光浴,感觉通体舒服;又像是做美容和护理,让我更加自信。我相信,女人会因文学而美丽。

我是从二OO二年开始涉足网络文学的。在榕树下,在天涯社区散文天下,在大大小小的文学网站驻足,是读者,也是作者,又是编者,在读、写、编中思考人生。喜欢文学的人大多喜欢安静,我也不例外。安静时,可以给心灵找到一个栖息的场所,消除一天的疲惫。这时候,音乐和文字就是按摩师,在它们的抚摸下,享受生命的从容与安逸;聆听心灵的悸动和低语,也就有了《一个人的夜晚》《一个秋天的心祭》这些喃喃自语般的吟哦,也就有了许多个夜晚、许多次相遇、许多次感动。网络不再是虚拟世界,而是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串起的美丽世界。除了文学网站,更多时候我经营着自己的博客。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最初对网络敬而远之,涉足其中后才感到网络对于创作的极大帮助,处理文稿方便快捷自不必说,最有效的是对外交流。有了网络,不管你身处何方,照样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有了网络,更多的人读到了我的作品,了解我。因为文学,因为网络,我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交流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也经常参加一些文学笔会,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无穷乐趣。虚拟的背后,是鲜活的人生。文字成了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这或许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写作的原因。

这部书稿,收集的都是我近几年的散文随笔,还有一些小说。书里部分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过,如《生命是盏风中的灯》《收拾旧心情》《我轻轻的招手》《执子之手》《青春的旋律》《暖暖的亲情》等;还有的文章被出版社采纳,如《妈妈,我们来世还做您的儿女》《散步,一路的梨花带雨》《品一缕秋静》等。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浅显,没有理性之光,也没有哲思之语,有的是唠唠叨叨,有的是家长里短。但我仍期待读者能从这唠唠叨叨、家长里短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里的每篇文章,看似散淡,实则用“心”。我喜欢用心来写作,像朋友之间抵足谈心,不求惊天动地,只求真实动人。也感谢我的那些文友对我每篇文字的认真点评和指导,本书的第五辑“朋友眼里的叶子”都是他们对我的文字写的评论,我特意将这些文字收录到这本散文集里,不仅仅因为他们对我的作品的褒奖,更因为这些文章本身也洋溢着一种诗意的美。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为了感谢这些朋友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尤其要感谢为这本文集作序的评论家周强先生和作跋的文友黑人阿明,感谢为了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周闻道先生,感谢为这本书认真校正的晓来轻酌女士和赵佳昌小友。

生活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我就是这条河流中的一滴水,摸索、跌倒、爬起、奋进,我坚信滴水穿石这个道理。于我而言,唯有珍惜,唯有坚持,懂得感恩,才对得起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 这部散文集《落叶有痕》,献给我的亲人,献给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也献给所有热爱生命的朋友们。  作 者

2011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落叶有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屈瑛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4187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1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08:24